2《离骚》(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离骚》(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离骚》(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离骚》(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离骚》(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离骚》(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设计

第1课《离骚》(节选)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学习资源

三、教学素养

四、作者背景常识

五、鉴赏活动

六、文本研读

七、文本联读

第1课《离骚》(节选)

一、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诗的国度

1.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

1.借助诵读,探寻诗意,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对作品内容、风格和表达做出恰当的评价,认识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

4.鉴赏撰写文章,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水平和撰写议论性文章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资源

1.两首先秦诗歌:《氓》《离骚(节选)》

这两首诗都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氓》以无比沉痛的口吻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女子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离骚(节选)》是一首长篇抒情诗,诗人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抒写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

2.一首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殉情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它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3.两首唐诗:《蜀道难》《蜀相》

这两首诗的诗风截然有别。《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蜀相》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4.两首宋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

这两首宋词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现了杭州人民和平宁静、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扬州慢(淮左名都)》写屡遭兵燹后扬州的惨状,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黍离之悲"。

三、教学素养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和诗中人物形象。

2.品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对比和比兴手法,体会古诗的艺术之美。

3.反复吟诵,把握主题。体会诗歌反映的独立坚贞、勇于抗争的精神。

你,还记得约会的那个角落吗?为什么那么快就变了心?要知道爱情要靠诚信才能维持。你,还记得曾经的信誓旦旦吗?为什么那么快就转了向?要知道爱情要靠尊重才能保鲜。你,还记得过去的美好憧憬吗?为什么那么快就变了卦?要知道爱情要靠生活才能历练。是的,爱情是生活中的花朵,它是甜美的,要靠彼此悉心浇灌;是的,爱情是生活中的乱麻,它是复杂的,要靠彼此合力破解。你,屈原,抛却浅吟低酌,换来洋洋洒洒的一篇《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信念若长存心中,漫漫长路也当上下求索。当初的女子依然,当初的你依然,依然保持着独立坚贞……

四、作者背景常识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又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楚怀王同祖。他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创立了“楚辞”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情境活动]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有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人们在这个传统文化节日里,会举行各种活动。请就此谈一谈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屈原是我国的爱国诗人,那么端午节自然就蕴含着我国人民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推崇,充分反映出了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就目前情况来看,端午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已与我国的各民族紧紧融合在一起。传承端午节这一重要传统节日,其实也是我国人民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推广。

(示例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关键是文化创新。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最终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流放到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是他政治失意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等注本。

五、鉴赏活动

(一)文意理解

(第一段)帝高阳之苗裔(远代子孙)兮,朕(我)皇考(称已故的父亲)曰伯庸。摄提(即“摄提格",寅年的别称)贞(当、正当)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降生)。皇览揆(观察衡量)余初度(出生时的情况)兮,肇(开始)锡(赐给)余以嘉名(美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请概括段意:介绍自己高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好的名字。

(第二段)纷(盛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加)之以修能(美好的容态。一说指优秀的才能。能,一说作“态”)。扈(楚地方言,披)江离(一种香草)与辟芷(生于幽僻之处的白芷。辟,同“僻",僻静、幽静)兮,纫(连接、连缀)秋兰以为佩。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即“不与吾”,不等待我)。朝搴(拔取)阰(土坡)之木兰(一种香木)兮,夕揽(采摘)洲之宿莽(一种香草)。日月忽(迅速)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序更替)。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之迟暮。不抚壮(把握壮年)而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兮,何不改此度(法度、准则)?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同“导",引导)夫先路(前驱)!

请概括段意:叙述自己的才能修养、忧虑希望,表达立志改革、愿为前驱的报国之情。

…………

(第三段)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美好)以羁兮,謇(楚地方言,助词,无实义)朝谇(谏诤)而夕替(废弃)。既替(废弃)余以蕙(蕙,一种香草,俗称佩兰。,佩带。比喻高尚的德行)兮,又申之以揽茝(一种香草,即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纵然、即使)九(多次)死其犹未悔。怨灵修(指楚怀王)之浩荡(荒唐)兮,终不察夫(语气词,用于句中,起缓冲语气的作用)民心(指屈原自己的心。一说指人心)。众女(喻指小人)嫉余之蛾眉(喻指美好的品德)兮,谣诼(毁谤)谓余以善淫(淫荡)。固(本来)时俗(世俗)之工巧(善于取巧)兮,偭(违背)规矩而改错(同“措”,举措)。背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指准绳、准则)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忳、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余侘傺(失意的样子)兮,吾独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乎此时也。宁溘死(突然死去。溘,突然、忽然)以流亡兮,余不忍为(做出)此态(指迎合讨好他人的丑态)也!鸷鸟(凶猛的鸟,指鹰、雕等)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本来就这样)。何方圜(同“圆")之能周(合)兮,夫孰(何、怎么)异道(不同道)而相安(相处、相容)?屈(使……受委屈)心而抑(使……受压抑)志(心意、志向)兮,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辱骂)。伏(同“服”,保持)清白以死直(为正道而死)兮,固前圣之所厚。

请概括段意:诗人追忆往昔,自述遭贬原因,表达正道直行的决心。

(第四段)悔相道(观察、选择道路)之不察兮,延伫(久立)乎吾将反(返回)。回(使……回转)朕[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车以复路(回原路)兮,及(趁着)行迷(走入迷途)之未远。步(缓行)余马(我的马)于兰皋(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兮,驰(快跑)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且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进(到朝廷做官,出仕)不入(不被容纳)以离(同“罹",遭受)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制芰荷(菱叶与荷叶)以为(把……当作)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不吾知(即“不知吾”)其亦已兮(也就算了啊),苟(如果、只要)余情其信(确实)芳(美好)。高(加高)余冠之岌岌(高耸的样子)兮,长(加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芳(芳香)与泽(润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其犹未亏。忽反顾(回头看)以游目(放眼观看)兮,将往观乎四荒(辽阔大地)。佩缤纷(繁多)其繁饰(众多装饰品)兮,芳菲菲(服饰品之芳香浓烈)其弥章(更加明显。“章"同“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以为常(常规)。虽体解(肢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因受创而戒止)

请概括段意: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基础梳理

(A)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僻静,幽静)

2.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

3.偭规矩而改错(“错”同“措",举措)

4.何方圜之能周兮(“圜”同“圆",圆形)

5.伏清白以死直兮(“伏”同“服",保持)

6.进不入以离尤兮(“离”同“罹",遭受)

7.芳菲菲其弥章(“章”同“彰",明显,显著)

(B)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

1.度

2.善

3.与

4.为

5.修

6.信

7.以

8.而

(C)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红色)词的活用现象。

1.名余曰正则兮(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2.字余曰灵均(名词作动词,给……表字)

3.朝搴阰之木兰兮(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4.夕揽洲之宿莽(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5.纫秋兰以为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6.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容词作名词,壮盛之年;污秽的东西)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品质)

8.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9.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死)

10.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赞许)

11.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抑制)

12.回朕车以复路兮(使动用法,使……返回)

13.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步行)

14.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

15.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

(D)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词的古义。

1.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时序更替。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3.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

今义:美貌的女子。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5.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形容水势壮阔浩大。

6.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

今义:形容工艺品或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7.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今义:指经济状况不好。

8.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9.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本来就是这样。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10.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多。

(E)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锡余以嘉名,即“以嘉名锡余”)

译文: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2.纫秋兰以为佩。(省略句,应为“以之为佩")

译文: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

3.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不吾与,即“不与吾”)

译文: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4.来吾道夫先路!(省略句,应为“道夫于先路")

译文: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5.又申之以揽茝。(状语后置句,“以揽茝”,介宾短语作状语,应放在动词谓语“申"前)

译文:又因为我采集白芷为饰而给我加上罪名。

6.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岌岌冠")

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

7.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陆离佩")

译文: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体解”中包含被动,被肢解)

译文: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啊。

9.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替"中包含被动,被废弃、贬斥)

译文: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三)诵读指导

诵读《离骚(节选)》,感受诗韵,背诵一、二、三段。

下面是《离骚(节选)》的第一节,请用“/”划分朗读节奏,并用“"标出韵脚,读出诗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答案]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离骚(节选)》一诗读起来很有乐感。诵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六七言为主,其节拍多是三、四拍,可以随文划分。

(2)用韵是隔句入韵,且中间换韵频繁。由于语音变化,许多韵脚在今天读起来已不押韵了。

(3)“兮”字读法。“兮"字的大量使用,是《离骚》的一个明显特色。它在诗中不仅可以舒缓语气,而且有助于感情抒发。诵读时应适当拖长。

(4)大量使用对偶句。其节拍划分适当注意上下对齐,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革几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诵读时宜读出这种音韵美。

(四)文白对译

…………

成的佩带。蕙,一种香草,俗名“佩兰"。申:重复、加上。

之:代指自己。揽茝:采集芳芷。此处“蕙”“揽茝"比

政,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不入:不被容纳。

离:同“罹”,遭受。尤:指责,抱怨。初服:指出仕前

六、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课文节选的部分叙述诗人的身世,表明心志,回顾自己因①而受到小人的猜疑、造谣、中伤,处于被君主疏远的困厄处境。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另一方面设想自己退隐后将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己的②。

①②

[答案]①洁身自好、坚持正义②美好品德

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答案]①政治理想②纫秋兰以为佩③爱国决心

(二)任务活动

任务一赏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学习情境]

王逸《楚辞章句序》:“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无论是深陷生活的磨难与困境,还是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压制,勇于抗争、坚贞不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国人传承着这种精神,坚守着这份信仰,这种精神和信仰,感动、鼓舞并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力前行。

1.分析《离骚(节选)》第三、四段中诗句表现出的诗人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句品德和情怀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①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⑤

[答案]①刚正不阿,一身正气②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③洁身自好,自我完善④坚持真理,献身理想⑤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结合以前学习的《史记·屈原列传》等相关资料,简要概括《离骚》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①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②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③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诗人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力量。

任务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情境]

东汉王逸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它想象奇特、瑰丽,运用赋、比、兴手法,鲜明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诗歌在情感上寄寓幽远,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值得我们鉴赏与学习。

3.比兴手法不是《诗经》的专利,在《离骚》中也有“香草美人"之喻。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本体喻体表达效果

蕙纟襄、蛾眉、兰皋、芰荷、芙蓉、芳、繁饰①④

众女、泽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

鸷鸟②

方③

圜世故圆滑的人

[答案]①高尚的节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②君子③正直端方的人④这些词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形象鲜明,情感意识强烈,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4.为什么说《离骚》是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佳作?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浪漫主义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偏重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感彩浓厚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②《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如用“蕙”“茝"“兰”“椒"“芰荷”“芙蓉"等香草鲜花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行。③作品把现实世界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这样就更能突出屈原为追求理想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说《离骚》是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佳作。

任务三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学习情境]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要联系屈原的身世和遭遇,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尤其要注意那些直抒胸臆句、象征比喻句等,体味诗人的情感。

5.诗人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退缩的念头。诗中有多处对这种心志的表白。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这种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__________________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两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谓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他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同流,他自比为不合群的鸷,孤傲、矫健,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2)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