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时期一.选择题(共35小题)1.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据此说明了()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解答】由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可以看出,题干中“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题干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德国把它的常备军从791000增加到500万,奥匈帝国从45万增加到335万,法国从79万增加到400万,俄国从120万增加到600万。英国没有大量常备军,16万英国远征军后来增加到975000,包括自治领和殖民地部队在内。材料说明一战爆发的原因是()A.两大军事集团加紧扩军备战 B.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列强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D.欧洲战争策源地的最终形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加紧扩军备战。【解答】据题干“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德国把它的常备军从791000增加到500万,奥匈帝国从45万增加到335万,法国从79万增加到400万,俄国从120万增加到600万。英国没有大量常备军,16万英国远征军后来增加到975000,包括自治领和殖民地部队在内。”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明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两大军事集团加紧扩军备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3.“这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A.萨拉托加大捷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大平洋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解答】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约10个月的阵地战,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4.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广泛传播。这些虚构作品扎堆出现有现实背景,就是()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A.欧洲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德国崛起后英德矛盾激化 D.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广泛兴起【分析】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解答】由“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可以看出,小说反映的是一战前英德两国之间的矛盾尖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发展迅速,在20世纪初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为开拓市场,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激化。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粒火星是()A.凡尔登战役 B.萨拉热窝事件 C.十月革命 D.萨拉托加大捷【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这粒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解答】这粒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示意图的是()A. B. C. 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的相关史实。【解答】一战之前,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国,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示意图如A所示,A项正确;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B图是一战后的形势图,排除B项;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C图是二战后初期的欧洲格局图,排除C项;1990年,两德再度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图中出现俄罗斯,因此D图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欧洲格局图,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20世纪初的欧洲格局的相关史实。7.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 B.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C.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能说明德军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不能表明德国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排除A项;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B项;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8.一战早期的轰炸机极其简陋,飞机后座上的人从空中朝着地面目标扔炸弹,后来参战各国都研发了专业的重型轰炸机;为了提高轰炸的准确性,到了二战时期,美军装备上了著名的“诺顿瞄准具”,后来还出现了喷气式战机。由此可见()A.科技创新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B.科技发展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C.武器先进是战争胜利的前提 D.战争是新式武器的“孵化器”【分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解答】由材料“一战早期的轰炸机极其简陋,飞机后座上的人从空中朝着地面目标扔炸弹,后来参战各国都研发了专业的重型轰炸机;为了提高轰炸的准确性,到了二战时期,美军装备上了著名的‘诺顿瞄准具’,后来还出现了喷气式战机”可知,材料中新式武器的出现是知识了战争的需要,这说明战争是新式武器的“孵化器”。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9.可以作为如图史料的探究主题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独立与崛起 C.一战爆发原因分析 D.两次工业革命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解答】依据第一幅图片展示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二幅图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第三幅图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结合课本所学,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政治地位没有上升,导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向英国发起挑战。在争夺过程中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一战一触即发。一战前,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矛盾重重,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火药桶。1914年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C正确;D排除;材料中涉及到德国、英国、俄国、法国等,AB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10.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交战的双方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C.战争范围波及全世界 D.西方列强参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为依托,考查其依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即瓜分世界。因此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11.如果为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恰当的是()A.俄国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 D.苏联的成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解答】由题干材料判断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2.1995年版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称“十月革命是一次‘政变’,中断了俄国民主化和近代化历程”。2016年版教科书则认为“十月革命是一战激化国内矛盾的结果,与二月革命共同改变了俄国历史进程”。这一变化说明()A.西方国家文化渗透失败 B.历史是可以任意解释的 C.时代环境影响研究结论 D.历史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可知,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对“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在1995年苏联刚解体时和2016年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别,这反映了时代环境的变化对历史研究结论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情况,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历史有其自身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但不是可以任意解释的,排除B项;历史是绝对客观公正的,说法过于绝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3.“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C.建立世界最早的无产阶级政权 D.从此与欧美资本主义两分天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据“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选项BC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4.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新的国家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列宁这里所提到的“革命”()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使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D.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据“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新的国家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这里所提到的“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选项B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一国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不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选项AC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5.“它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材料评述的是()A.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苏联模式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它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可知,材料评述的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A。【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16.请依据如表,说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1928年以后工业产值排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的是()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石油232121钢555432A.冷战时期与美国抗衡的需要 B.重视重工业发展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苏联在1928年以后工业产值排名变化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苏联)。冷战时期是指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题干中时间最晚到1937年,因此,A项不是导致题干中工业产值排名变化的原因,符合题意;1928年——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视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因此BCD项都是导致题干中工业产值排名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史实。17.“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实行国家调节。”(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采用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方式 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知道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解答】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如图示意图是某学生梳理、绘制了《苏俄(苏联)经济发展史》,其中“政策②”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政策②处的时间“1921年﹣﹣1928年底”可知,“政策②”指的是新经济政策。为了应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19.某学者指出: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旦落后,就必然挨打,甚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材料表达了()A.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B.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C.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D.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解答】根据题干“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工业化建设。题干材料“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一旦落后,就必然挨打,甚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表达了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学会抓关键信息。20.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推动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B.完全符合当时苏联的国情 C.强调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A.在斯大林这种希望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思想推动下,苏联形成了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故A项正确。B.在斯大林这种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思想影响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完全符合当时苏联的国情,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故B项错误。C.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故C项错误。D.新经济政策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同时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等…其实质是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然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模式则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直接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21.《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说明《凡尔赛条约》加剧了()A.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 B.战败国相互间的矛盾 C.战胜国相互间的矛盾 D.德国与战胜国的矛盾【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解答】“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反映的是《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厉处罚,将导致德国对战胜国的报复。说明《凡尔赛条约》加剧了德国与战胜国的矛盾。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九国公约》实际上肯定了()A.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C.日本在中国已取得的一切权益 D.美国独霸中国的企图【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知道《九国公约》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解答】《九国公约》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3.1921﹣1922年,苏俄有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3月,成立17个公私合营企业;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多达257个;到了年底,资本主义企业占全国总数的88.5%。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顺利完成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C.新经济政策逐步实施 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的相关史实。“1921﹣1922年”“1922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经历了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出现题干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逐步实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是在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是在1937年。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的相关史实。24.“美国的奥斯瓦尔德•维拉德在给参议员罗伯特•拉福莱特的信中称,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在维拉德看来,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潘多拉的盒子’。”这个“和约”是()A.《国际联盟盟约》 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 D.《华沙条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解答】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和约是‘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和约‘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故B项符合题意;《国际联盟盟约》简称《国联盟约》,《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为建立国际联盟而制定的规则,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九国公约》是在华盛顿会议中签订的,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1955年5月14日在华沙签署军事政治同盟条约,即《华沙条约》,属于美苏冷战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25.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而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分析】本题考查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美国提出建立的,但美国并没有加入。【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到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条约》及其它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英法获利最大。而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这个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掌握国际联盟成立的过程和影响。26.观察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选出其中较为恰当的一组解释()A.“一枝独秀”﹣﹣﹣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成为政治大国 B.“两败俱伤”﹣﹣交战双方都损失严重,新兴的民族国家代之而起 C.“三头六臂”﹣﹣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D.“四大皆空”﹣﹣﹣四大帝国崩溃,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崩溃了,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D项正确;一战后,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受到西方大国的孤立和敌视,二战后苏联才真正成为政治大国,排除A项;一战交战双方虽都损失严重,但是英法等国在国际舞台上仍有重要影响力,“新兴的民族国家代之而起”夸大了,排除B项;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但并没有“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表述夸大,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的相关史实。2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的知识点,应把握《凡尔赛和约》的有关知识.【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凡尔赛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进行了分割,规定德国战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等国瓜分,该条款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会议的性质;选项A、选项B和选项C都和题意不符。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考查对巴黎和会性质认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8.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二战即将爆发【分析】本题以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为依托,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形成。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遏制日本独霸中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美国将目光投向了欧洲战场,导致日本急剧扩大在华势力;一战结束后美国想重新染指中国,但是碍于日本势力过大,所以拉上其他国家一同提出了召开华盛顿会议,解决所谓的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是本质是为了遏制日本的势力,为自己谋取利益,华盛顿会议的一个作用就是使中国从日本一家独大沦为了列强共同掌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29.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发展历程。在十月革命前,俄罗斯帝国的国歌是《天佑沙皇》。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以《国际歌》代为国歌。1918年1月,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国际歌》作为国歌,1922年苏联成立后它成为苏联国歌。【解答】根据材料中的“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可知选项B正确,“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可知选项C正确,“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可知选项D正确。从歌曲中无法得到选项A的信息。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的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30.《凡尔赛条约》的缔造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指出:“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事件能证实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预言的是()A.组织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B.出兵山东,占领青岛 C.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二战 D.成立国联,对抗英国【分析】本题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一句话为切入点,考查二战的爆发。1939年德国偷袭波兰,二战爆发。【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依据各自实力的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达成的协议;该体系只是暂时维护了欧洲的稳定,但是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注意识记《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史实。31.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退一步进两步”的新经济政策。其中“退一步”主要是指()A.全面取消自由贸易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实行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解答】据题干“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退一步进两步’的新经济政策。其中“退步”主要是指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32.虽然,早在1899年美国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但直到1922年,“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这个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华沙条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签订。题干关键信息“1922年,‘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1922年,‘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条约是《九国公约》。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33.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此相关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条约》【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解答】1921年到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符合题意。《凡尔赛和约》签订于巴黎和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均与中国问题无关,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4.“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华盛顿 B.林肯 C.甘地 D.纳赛尔【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甘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据“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甘地,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甘地的相关史实。35.“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材料中的“他”是()A.甘地 B.扎格鲁尔 C.卡德纳斯 D.章西女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盐”“纺织机”“圣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选择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80名拥护者步行3周到达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据“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甘地。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二.材料题(共10小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数据来源: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材料二:下表:德国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观点(部分)提出时间人物观点1960年以前蒙森等在战争责任问题上要么欧洲大国都犯了罪,要么都可以赦免。1961年费舍尔对于一战的全面爆发,德意志帝国领导层要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开了大门。2012年克拉克“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塞尔维亚人也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承担共同责任。2014年克鲁内比特“德奥主要责任说”。1914年“七月危机”后不需要柏林的任何推动,奥匈就会做出战争的决定。德国只是为奥匈创造了条件。2014年明科勒“大国集体责任说”。英法俄因担心德国崛起而结盟,结盟又使德国感到被包围的危险。各种复杂因素相互激化,共同推动了战争,德国不应该单方面承担责任。——摘编自徐健《21世纪德国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3年英国、德国的工业生产状况。(2)阅读以上材料,选择表中两位或两位以上人物的观点,确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可知,1913年英国、德国的工业生产状况是德国超过了英国。(2)阅读以上材料,选择表中费舍尔、克鲁内比特的观点,可以确定主题为德奥承担主要责任,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可知,费舍尔认为,对于一战的全面爆发,德意志帝国领导层要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开了大门。克鲁内比特则坚持“德奥主要责任说”。1914年“七月危机”后不需要柏林的任何推动,奥匈就会做出战争的决定。德国只是为奥匈创造了条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故答案为:(1)德国超过了英国。(2)德奥承担主要责任;费舍尔认为,对于一战的全面爆发,德意志帝国领导层要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开了大门。克鲁内比特则坚持“德奥主要责任说”。1914年“七月危机”后不需要柏林的任何推动,奥匈就会做出战争的决定。德国只是为奥匈创造了条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相关史实。37.大国兴衰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20世纪苏俄(苏联)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它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之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①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②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③放松贸易限制;④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2)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材料三如表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项目年份1928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21机器制造业421电力1032煤643钢533(3)观察上表,结合所学,说明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原因。【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原因等知识。【解答】(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材料一的两幅图“‘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反映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2)据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可知,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农民生产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3)观察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答案为:(1)十月革命;列宁;社会主义。(2)新经济政策;效果:农民生产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任写两条即可)(3)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写出两条即可)【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原因等知识。38.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实,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历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3.4544.24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3)写出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分析】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新宪法。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据材料“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新国家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3)据材料“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故答案为:(1)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上升;实行新经济政策。(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俄国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新宪法,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是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于是它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英国不能容忍。因此,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而争夺巴尔干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也有人认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于是在欧洲便逐步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加紧了扩军备战。各国的军备开支都十分庞大,而英、德两国的海军造舰竞赛十分激烈。还有人认为,一种极端好战的精神占据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为了改变战前的糟糕状态,理想主义者充斥着胜利之后的场景,意图在于战后更好地生活,而民族主义狂热推波助澜,“一战”蓄势待发。——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想起源》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三个观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据材料分析,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依据材料分析这个“开端”的含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及解放斗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由“有人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归结为,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大战爆发的根本性原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一种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也有人认为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造成的,为得到‘阳光下的地盘’,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于是在欧洲便逐步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二种观点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由“还有人认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毋庸置疑是引发战争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它们在战争前早已萌芽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同时,一种极端好战的精神占据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为了改变战前的糟糕状态,理想主义者充斥着胜利之后的场景,意图在于战后更好地生活。民族主义狂热推波助澜,一战蓄势待发”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三种观点是民族主义的兴起。(2)据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是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3)根据“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概括得出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故答案为:(1)第一种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种观点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第三种观点是民族主义的兴起。(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3)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及解放斗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及解放斗争等知识。4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把18世纪以来思想先驱们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构想和憧憬变为现实,这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经历的最深刻、最壮丽、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尽管这场变革存在弊端,但无损于它至今带给人类的伟大进步意义。面对历史,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理想中起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1920年苏俄群众示威游行(图一)(1)材料一中苏俄群众的示威游行是因为哪一政策引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实”中退步﹣﹣新经济政策】材料二:图二(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谁执政时实施的?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哪些方面的探索?【跨步中飞跃﹣﹣斯大林模式】材料三:(3)图三中苏联为实现“工业化之路”实施了什么计划,取得了什么成果?(4)图四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二类似的历史事件。材料四: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一个发人深思的结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得斯大林模式成了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这一经典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以这样的结局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圈。(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评价。【分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材料一中苏俄群众的示威游行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发展经济。(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执政时实施的,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还有材料苏联。(3)图三中苏联为实现“工业化之路”实施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果是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4)图四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农业集体化。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二类似的历史事件是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是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影响是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故答案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发展经济。(2)新经济政策;列宁;成立苏联。(3)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成果: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4)农业集体化;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积极影响: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影响: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等相关史实。4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9月28日报道,10月3日是一个值得德国人纪念的日子,届时,德国历时92年将还清最后一笔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自1924年始,德国以向美国贷款、发行外国债券等方式筹集这笔巨额赔款。原规定5年必须付清赔款,但因各种原因,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历时92年。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材料四: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1)阅读材料一分析,德国战争赔款与一战后哪次会议有关?引发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是哪次战役?在一战中有何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为有效防止战争,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一战后的国际秩序、防止战争的建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德国历时92年将还清最后一笔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战争赔款与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有关,巴黎和会上签订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材料二中“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6年2月发生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其中法军伤亡46万人,德军伤亡30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常设机构”是国际联盟。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3)据材料“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据材料二可知,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不满。(4)据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是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故答案为:(1)会议:巴黎和会。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战役:凡尔登战役。作用:凡尔登战役是第﹣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机构:国际联盟。目的: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3)革命:十月革命。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不满。(4)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势力发展不平衡。(5)建议: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一战后的国际秩序、防止战争的建议等知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课上,两位同学就某一国际秩序进行讨论。材料二:1919年5月,《凡尔赛条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参加会议、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减轻处罚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改编自郑寅达《德国史》材料三: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位同学是对哪一“国际秩序”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针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诉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比较《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的不同之处。(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针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诉求、《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的不同之处、《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史实。【解答】(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位同学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维护了暂时的和平。但是这一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2)依据材料二“1919年5月,《凡尔赛条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参加会议、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减轻处罚等要求。”可知,德国针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诉求是:要求参加和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加入国际联盟;修改合约,减轻处罚等。(3)依据材料三“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可知,《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的不同之处在于:《拉巴洛条约》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拉巴洛条约》冲击了凡尔赛体系。故答案为:(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要求参加和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加入国际联盟;修改合约,减轻处罚。(3)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4)冲击凡尔赛体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针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诉求、《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的不同之处、《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的相关史实。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一反映的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名称,漫画二中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被五头怪兽踩在脚下?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概括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材料三:凡尔赛一华盛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它是不稳的。它建立在一战后形成的极不稳定的基本力量平衡的基础上……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激化,并最终化为不可阻挡的力量爆发出来,决定了这一体系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摘编自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3)根据材料三,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稳固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挑起战争的德国的目的是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即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以解决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等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挑起战争的德国的目的仍旧是“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4)材料三中,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它的目的达到了吗?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知识的掌握。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本题主要考查《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本题主要考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稳固的原因。识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4)本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什么启示。两次世界大战使我们认识到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解答】(1)据材料一漫画一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漫画二中《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被五头怪兽踩在脚下。(2)据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要求,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据材料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它是不稳固的。它建立在一战后形成的极不稳定的基本力量平衡的基础……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激化,并最终化为不可阻挡的力量爆发出来,决定了这一体系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凡尔赛条约》的掠夺性加深了德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限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兴起。因此,这一体系不能持久。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结合所学,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都没有达到挑起战争的目的,结果都失败了。两次世界大战使我们认识到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故答案为:(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凡尔赛条约》。(2)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要求,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战败国和战胜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花卉保养服务协议范本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高三5月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文试卷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数学试题
- 2024年设计服务外包协议范本2
- 2024年深度钻井工程服务协议
- 2024年荒山开发承包协议样本
- 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协议模板指南
- 2024年适用车辆租赁长租协议样式
- 底商租赁协议精简(2024年)
- 2024移动网络运营商服务协议
- 2024-2030年再生医学市场发展行情监测及前景运营态势趋向研判研究报告
- 2020年山东烟台中考满分作文《就这样被打动》9
- 2024-2030年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 期中核心素质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2024年重庆高考化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篇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2 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课件
-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初中足球运球技术教案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运用PDCA循环提高全麻患者体温检测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