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_第1页
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_第2页
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_第3页
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_第4页
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2024年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品格家园共育规划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申请人:申请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2024年1月填表说明1.本《申请书》所填内容要认真逐项如实填写,文字用Word文档形式录入。2.封面“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3.封面和简表“课题名称”一经确定不得修改。简表“课题名称”可加副标题。4.关键词3-5个,用“;”隔开。5.课题类别填写“综合研究”或“应用研究”。6.“预期成果形式”主要为研究报告论文、案例集、专著、编著、其他(请说明)。任填2项至2项以上。·研究报告:为基于课题研究核心成果撰写的专门性文章,包括:第一章问题提出(含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第二章研究设计(操作性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三章研究结果;第四章分析与讨论;第五章教育建议。原则上不低于8000字。·论文:是基于课题研究核心成果撰写的专门性文章,包括调查研究性论文和思辨性论文两种,每一类论文都要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要求,包含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原则上不低于4000字。·案例集:基于课题主题形成的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案例、家园协同共育品格的案例、家长课堂组织案例等,包含文字、图片、表格等。原则上至少15篇优秀案例以上,总字数20000字以上。·专著、编著:正式出版著作,原则150000字以上。·其他:征文获奖、受邀请做会议报告、组织省/市/区教研活动(或参与获奖),等等。7.“起止时间”建议填写为“2024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8.课题负责人限1人;课题组成员(不含课题负责人)2-7人。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一经确定,不得更换。9.课题负责人“通讯地址”为可正常接收快递或邮件地址。10.“研究基础”需提供对应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如证书、证明、论文等。11.“申请人承诺”需全部申请人签名。一、简表课题情况课题名称关键词课题类别预期成果形式起止时间课题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号民族政治面貌职称职务最后学位学位授予单位主要研究领域电子邮箱移动电话通讯地址(含邮编)课题组成员姓名职务职称学历移动电话1234567课题设计论证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4000-10000字)一、选题依据(一)核心概念界定1.家园协同“家园协同”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发展和保持密切联系、有效合作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旨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强调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责任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家园协同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合作与沟通、资源共享、目标一致、相互支持。2.幼儿良好品格养成幼儿良好品格养成指的是在幼儿早期阶段,通过教育和培养,促使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特质和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社交和行为素养。这一概念强调了幼儿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涉及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对社会互动的理解和反应。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关系,探索二者如何共同促进幼儿品格养成。相关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案例,涉及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模式和效果评估,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性研究。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于针对性的品格养成策略,包括基于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教育干预措施,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亲子互动等方面实施干预,以促进幼儿品格发展。我国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如在线平台、移动应用等,建立家园协同平台,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更紧密的沟通和合作。在国外,有学者开展跨文化视角下的家园协同研究,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和学校如何协同促进幼儿品格养成,探讨跨文化差异对于幼儿品格发展的影响。一些研究强调社区和家庭教育支持对于品格养成的重要性,提出社区资源整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为幼儿品格养成提供多方位支持目前国内外对于家园协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家庭与学校的力量,共同促进幼儿品格的全面发展。(三)课题价值1.理论价值(1)拓展理论框架本研究有助于拓展幼儿品格养成的理论框架,通过深入探讨家庭与学校协同促进品格的机制和作用,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模型。(2)解析家庭与学校互动机制基于研究,能够深入分析家庭与学校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协同互动模式、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3)加深对幼儿品格养成关键因素的认识揭示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中的关键因素和有效策略,为品格养成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理论支持。2.实践价值(1)优化家园合作模式提供实践建议和策略,有助于优化和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模式,促进双方更有效地共同参与幼儿品格养成。(2)支持教育政策制定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指导制定更加科学和实践有效的幼儿品格养成政策,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3)提升教育实践效果通过指导实践,能够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品格养育意识和水平,促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幼儿品格教育实践。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究家庭与学校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协同作用:分析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幼儿良好品格方面的互动与共同影响,探讨两者如何协同促进幼儿品格发展。2.识别并评估协同促进品格发展的有效策略:调查和验证在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下,哪些策略和方法对幼儿的品格养成起到积极影响,以及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提出促进家园协同的实践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能够有效促进家庭与学校协同合作的策略和措施,以支持幼儿良好品格养成的长期发展。(二)研究内容1.挖掘幼儿当前品格教育中的现状问题2.学习探究如何发挥家庭与学校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协同作用3.向家长传播品格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4.立足园本资源,探究将品格教育一日活动延伸至家庭的策略5.创建幼儿品格成长档案和家庭日志,展开幼儿品格教育家园共育评估(三)研究重难点1.数据获取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确保从家庭、学校和幼儿三个层面收集的数据全面准确,以反映实际情况,并克服数据获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局限性。2.跨环境的协同合作难度:解决家庭与学校协同合作的难题,如沟通不畅、期望不一致等问题,促进双方合作意识的增强,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3.评估与推广的有效性:在实施实践建议和干预措施后,对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其可持续性和推广性,不断优化家园协同促进品格养成的模式和策略。三、研究设计(一)总体思路1.挖掘幼儿当前品格教育中的现状问题对当前幼儿品格教育的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目前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幼儿品格发展的障碍等。深入分析幼儿品格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家校互动不畅、教育理念不一致等,以及这些问题对幼儿品格发展的影响。2.学习探究如何发挥家庭与学校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协同作用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和研究成果,分析家庭与学校协同促进幼儿品格发展的有效模式和策略,深入研究协同作用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家庭与学校协同品格养成的方案和策略,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以提升幼儿品格养育的效果。3.向家长传播品格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基于研究成果,教师定期收集和分享品格教育资源、案例、活动设计,供家长参考和学习。创建线上家长群组,如微信群或QQ群,发布简短易懂的品格教育知识、小贴士和亲子活动建议。定期组织家长交流会议,以小组讨论、亲身体验活动等形式,分享品格教育经验和方法,相互学习成长,以引导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品格教育。4.立足园本资源,探究将品格教育一日活动延伸至家庭的策略借鉴幼儿园品格教育活动,设计可延伸至家庭的亲子活动方案,整合家庭可用的资源,以促进家庭品格教育的延伸。制作一些品格任务卡片,以日常活动为载体,例如多种情境下的家务、游戏、社交活动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实地实践和效果评估,收集数据以评估延伸活动的有效性和家庭参与程度,为家庭品格教育提供有力支持。5.创建幼儿品格成长档案和家庭日志,展开幼儿品格教育家园共育评估建立家庭品格活动日志,家长和教师共同管理幼儿品格成长档案,记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品格行为和成长点滴,增进对品格教育的关注和记录,并实现信息共享,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幼儿的品格教育。研究方法1.调查访谈法设计并实施针对家长、教师以及可能幼儿的问卷调查,以收集他们对幼儿品格教育、家庭参与程度和协同合作的看法和意见。进行教师、家长或幼儿个案的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以了解家庭和学校在品格教育中的具体互动、实践和问题。2.案例分析法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成功的家庭与学校协同品格养成模式,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实践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或质性分析工具对问卷、访谈和观察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研究结果和结论。3.行动研究法设计并开展针对品格教育的实地实验或延伸活动,评估活动效果和家庭参与度。(三)研究计划第一阶段:现状调研与问题识别1.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幼儿品格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明确研究热点和问题。2.实地调查: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探究当前幼儿品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了解家庭与学校在品格养成中的互动现状。3.问题识别与分析:整理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发现的问题,确定研究重点,包括家庭与学校协同、品格教育资源、家庭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第二阶段:理论探索与方案制定1.理论探讨:深入分析家庭与学校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协同作用机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和理论模型,拓展协同促进品格发展的思路。2.方案制定:根据问题分析和理论探讨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家庭与学校协同品格养成方案和策略,着重于解决现有问题,提升品格教育的有效性。第三阶段:实践探索与效果评估1.活动设计与实施:设计实践活动,如家庭品格教育指南、延伸活动方案等,基于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让家庭和学校参与其中。2.效果评估与数据收集:在实施过程中收集数据,包括家长、教师和幼儿的参与度、行为变化、评价反馈等,进行效果评估和分析。结束阶段:研究总结与成果输出1.研究总结与分析:整合各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归纳出家庭与学校协同促进幼儿品格养成的关键要素和成功经验。2.成果输出与推广: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制作成果展示资料,向学术界和教育界推广研究成果,为品格教育的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方案。(四)研究可行性当前社会对幼儿品格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家庭和学校协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我国教育局对于提升幼儿品格教育十分关注,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我们预计从家庭、学校和幼儿三个角度出发,全面探讨家庭与学校协同促进幼儿品格养成的机制和策略。旨在提出可行的家庭与学校协同合作模式,促进幼儿品格教育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拟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获取家庭与学校协同品格养成的信息。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面展开研究。从数据获取渠道来看,家长、教师、幼儿等多方的数据获取途径广泛,有助于全面获取研究所需数据。幼儿园提供了研究资源,有助于实地调查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借鉴分析,为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和实践指导。总的来说,基于现有资源、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该研究在方法和合作机会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但在数据获取和实践环节可能面临一些挑战,设计并实施延伸活动可能面临家庭实际参与度和效果评估的难题。需要谨慎制定调查计划和实践策略。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细致规划研究步骤,将有助于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研究创新点1.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协同模式探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实地实践和案例分析,构建了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品格教育模式。提出并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家庭与学校协同合作模式,针对幼儿品格养成进行系统规划和实践探索,弥补了现有模式中的不足之处。2.立足实际加强沟通,整合现有平台与资源鼓励家庭记录品格教育活动日志,并建立分享交流机制,让家长分享家庭品格教育经验,增进交流和互动。创建线上家长群组和定期交流会议,供家长分享经验、解答疑惑,促进家长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家长与教师共同管理幼儿品格成长档案,增进沟通和合作。整合家园资源,拓展品格活动的课后延伸与有效评估设计并探索将品格教育活动延伸至家庭的策略,整合了幼儿园和家庭可用的资源,以促进家庭品格教育的持续性和深入性。建立了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机制,收集并分析实施活动后的数据,形成了良好的反馈机制,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了依据。预期成果描述1.研究报告:《家园协同:品格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报告》详细描述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深入探讨家庭与学校在幼儿品格养成中的协同作用,提出创新性观点和建议。论文发表:《家园协同:幼儿品格养成的新路径》以期刊论文或学术期刊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分享研究过程和发现,向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工作坊/培训课程手册:《品格教育家庭互动手册:协同合作实用指南》举办工作坊或培训课程,向家长和教师介绍研究成果,并就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作用进行分享和讨论。六、主要参考文献[1]王飞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品行习惯养成研究[J].信息周刊,2019(21):1.[2]苏婧,李一凡.家园协同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5):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