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墨子》试题汇编(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9/01/wKhkGWXqndmARpIwAAFXIKqXL-g918.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墨子》试题汇编(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9/01/wKhkGWXqndmARpIwAAFXIKqXL-g9182.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墨子》试题汇编(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9/01/wKhkGWXqndmARpIwAAFXIKqXL-g9183.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墨子》试题汇编(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9/01/wKhkGWXqndmARpIwAAFXIKqXL-g9184.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墨子》试题汇编(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9/01/wKhkGWXqndmARpIwAAFXIKqXL-g9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国学阅读《墨子》试题汇编(附答案)
《墨子》
(一)
经典国学再现
昔者晋文公好士①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群羊②之裘,韦③以带剑,练帛
④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⑤之,故⑥臣为之也。
我是小助手
①士:大臣。
②祥(Zdng)羊:母羊。
③韦:熟牛皮。
④练帛:大帛,粗疏的丝织品。
⑤说:通“悦”,喜欢。
⑥故:所以,因此。
我是小翻译
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
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粗疏的丝织品做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
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
考考你的智慧
1.根据文意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好士之恶衣:()()
(2)练帛之冠:()一
2.翻译下列语句。
(1)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2)是其故何也?
3.“故文公之臣,皆群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你能讲出一个关于晋文公的小故
事吗?
弘扬传统文化
晋文公重耳
上面这则小故事的起因是当时晋国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
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来纠正它,他穿衣服决不穿价格高的丝织品,吃饭也
决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之后,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农服,吃起糙米饭来。晋
文公是不是很伟大呢?
晋文公不仅提倡节俭,还很讲信用。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
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使下令敲锣退
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
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
“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晋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
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
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
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它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
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
友。同学们,晋文公的故事是不是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呢。
《墨子》
(―)
经典国学再现
昔①者楚灵王②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③为节④,胁息⑤然后带
⑥,扶墙然后起。比⑦期年⑧,朝有焦黑⑨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
之也。
我是小助手
①昔:从前。
②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
③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④节:限制,节制。
⑤胁息:屏住呼吸。
⑥带:束紧腰带。
⑦比:等到,及至。
⑧期(ji)年:满一年。
⑨薰(U)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我是小翻译
从前,楚灵王喜欢大臣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唯恐自己腰肥
体胖,失去宠信),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穿衣服时)先屏
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过了一年之后,满朝文武官员
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
这样。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故灵王之臣—
(2)皆以一饭为节
2.下面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比期年,朝有薰黑之色。
A.过了一年,早上人们的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B.一年之后,上早朝的时候人们的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C.等到过了一年之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D.第二年,上早朝的时候人们的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4.你如何看待这则小故事里的楚灵王的这种爱好?
弘扬传统文化
上行下效
上行下效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这个典故来
源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责齐景公的过失,因
此他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以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
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靶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
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他的臣子弦章说了。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
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
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
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
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
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
做。这成语的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现在,有些同
学有着很强热的追星的现象,甚至模仿偶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是好多明
星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能成为我们的典范,同学们一定要辨别清楚哦。
《墨子》
(Ξ)
经典国学再现
昔越王句践①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②舟失火,试其士曰:“越
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③乱行,蹈④火而死
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⑤而退之。
我是小助手
①句践:亦称勾践,春秋末越国国王。
②焚:烧。
③碎:疑为“阵”字之误。
④蹈:踩、踏。
⑤金:铤,似铃,柄中上下通。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颜色像
金。
我是小翻译
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勇猛的士兵,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
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
鼓舞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有
一百多人。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撤退。
考考你的智慧
L给“蹈”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遵循,依照。②踏、踩。③跳动。
(1)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_
(2)手舞足蹈______________
(3)循规蹈矩—
2.判断正误。
(1)“左右百人有余”中“余”的意思是表示整数之外的所剩的零头,相
当于“多”。()
(2)“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意思是“可惜越王句践喜爱勇猛的士兵”。
()
3.古代作战,有两种很重要的乐器,一种是鼓舞士兵英勇作战的,一种是让
士兵撤退的,这两种乐器分别是()和()。
4.跟文中出现的两种乐器相关的成语是什么?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弘扬传统文化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传来源于越王句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
王句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做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
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
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
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栗忘记复
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
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
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
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乘胜进军中原,
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正是由于越王句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
立志雪耻图强。
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
《墨子》
(四)
经典国学再现
子①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②,邻有敝舆③而欲窃之;舍
其锦绣,邻有短褐④而欲窃之;舍其粱肉⑤,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⑥人?”
非攻王⑦曰:“必为有窃疾矣。”
我是小助手
①子:夫子(老师、先生)的意思,是弟子对墨翟的尊称。
②文轩:华美的车子。
③敝舆:破车。
④褐(h⅛):粗布衣服。
⑤粱肉:借指好饭好菜。
⑥何若:怎样。
⑦王:这里指楚王。
我是小翻译
墨子说:“不要自己华美的车子,却想偷邻家的破车子;不要锦绣,
却想偷邻家的粗布衣服;不要好饭好菜,却想偷邻家的糠屑饭,这是怎
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人)肯定是有了偷窃癖。”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舍其文轩____________
(2)欲窃之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此为何若人?
(2)必为有窃疾矣。
3.“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
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4.你想对“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这样的人说些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墨子止楚攻宋
墨子利用上文中的几句话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这是怎么回事
呢?
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打算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
急忙赶往楚国,力图制止战争的爆发。
墨子见到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听了很不高兴,说:“我是不杀人的!”
墨子拜了两拜,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过呢?照道理,连少数人也不应该去杀害,反而去杀害多
数人,这又怎能说是合乎天理?”
公输般被问得哑口无言,说攻打宋国是楚王的决定,于是墨子和公
输般去见楚王。
见了楚王,墨子向楚王提出一个问题:“不要自己的华轩,却想偷
邻家的破车子;不要锦绣,却想偷邻家的粗布衣;不要米肉,却想偷邻
家的糠屑饭,这是怎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人定是有了偷窃癖。”
墨子抓住时机,马上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宋国却只有五百里,
这就像华轩比之破车;楚国有各种珍贵的野兽鱼虾,宋国却是连雉、兔、
鲫鱼也没有,这就像米肉比之糠屑饭;楚国有珍贵的树木,宋国却没有
大树,这就像锦绣比之粗布衣。所以据臣看来,大王派兵攻打宋国,就
像那个有偷窃癖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
楚王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蛮横地说:“你说得好,但是公输般已
经为我造好了云梯,宋国非攻打不可。”
墨子为了打消楚王攻宋的念头,便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试演云梯攻
城和防御的办法。试了几次,公输般都被墨子击退。
公输般不甘心失败,对墨子说:“我知道怎么来对付你,但是我不
说。”
楚王问原因,墨子说:“公输般的意图,不过是想杀掉我。他以为
杀掉我,宋国就没有人能守,可以攻了。可是我的弟子已经拿了我的器
械守御在宋国城上,等着楚国来的敌人。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攻入宋国。”
楚王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说:“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这样,墨子凭借机智和勇敢解除了宋国的一场灾难。但是,最重要
的,就是墨子做了充分的防御准备,有实力做后盾,使楚王不敢轻视宋
国。
《墨子》
(五)
经典国学再现
夫①爱人者②,人亦从而爱之;利人③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④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
故也。
我是小助手
①夫:句首发语词。
②者:……的人。
③人:别人、他人。
④士:为“上”之误。
我是小翻译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爱护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有利于他;
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损害他。这种(兼
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上人不实
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
考考你的智慧
1.为“故”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意外的事情。②有心,存心,故意。
③老,旧,过去的,原来的。④朋友,友情。⑤原因,缘故。
(1)不以为行故也()
(2)故障()
(3)故事()
(4)沾亲带故()
(5)明知故犯()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何难之有焉?
(2)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3.“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
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这则小短文,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弘扬传统文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
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多少诸侯国的兴替存亡,使
人们把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并从中悟出了“载舟覆舟”的至理名言。
唐太宗曾目睹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由盛转衰、迅即灭亡的短促过程,
这幅触目惊心的历史画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经常以隋亡为鉴,检
点自己的言行。有一次,房玄龄向唐太宗建议说:“近来,清查兵器,发现我们
现有的兵器比隋朝还少,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不料,唐太宗却回答道:“增加
兵器来防御外敌固然很重要,不过,目前最要紧的是安抚民心,稳定人心。隋炀
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器不足,而是无视民心向背,以致民怨沸腾,国亡政息。
我们要以隋亡为教训,不可随便忘记。”可见,唐太宗真正地理解了“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的内涵,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也在不断的证明著这一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
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反之,逆民心,而最终走向毁灭。现在我们国家提倡的“以
民为本”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也是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广大人民的承诺以及关怀。
《墨子》
(六)
经典国学再现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①,染于黄则黄。所入
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③也。”
非独染丝然③也,国亦有染④。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
我是小助手
①苍:青色。
②五入必:染完了五次。必,通〃毕〃,终,完毕。
③然:这样。
④染:染色这种事情。
我是小翻译
墨子见人染丝,感叹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
放人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将丝放入五种颜色(的染缸中)染完了五
次,最后就是五种颜色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不仅仅是染丝如此,治国
也如染丝一样。不仅仅是治国如此,做人也如染丝一样。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故染不可不慎也___________
(2)国亦有染
2.这篇文章的主题相符的一项是()O
A.凿壁偷光
B.程门立雪
C.孟母三迁
D.囊萤映雪
3.这则小故事表面是说的染丝,实际上说的是什么?这则小故事可以用哪
句话概括?
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弘扬传统文化
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借莲花表明自己志趣的一篇美文。这篇文章主
要讲的是: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
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
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
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蔓蔓,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可
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
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作者以浓墨重彩的语言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
的肯定和追求,以及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在淤泥里也能开出圣洁的莲花,
是不是也给我们一些别样的启示呢?
《墨子》
(七)
经典国学再现
故①官无常②贵而民无终③贱。有能则举④之,无能则下⑤之。举公义,
辟⑥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我是小助手
①故:因此。
②常:永久。
③终:终身。
④举:选拔。
⑤下:罢免。
⑥辟:通“避”,避免。
我是小翻译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
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罢黜他。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
而相互仇恨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举公义
(2)此若言之谓也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1)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2)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3.''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标准是什么?
4.这篇小短文中墨子的思想进步在哪个方面?
弘扬传统文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豪言壮语,意思是
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配服兵役的壮劳力九百人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守边,在大泽乡集合,陈胜,吴广做押解壮丁的小头目。碰上连绵大雨,道路不
通,按照路程计算,已不可能如期到达。不如期到达,依照秦朝法律都得处死。
陈胜,吴广于是商议说:“如今逃亡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一个死字,死于
国事,不更好些吗?”
吴广平时关心人,士卒多愿为他效力。押送的将尉吃醉了,吴广故意说想逃
走,惹尉官发怒,挑动尉官辱骂自己,以激发士卒对自己的同情。尉官果然鞭打
吴广,并举剑刺过去。吴广跳起夺剑,反身刺死尉官,陈胜在一旁帮忙,一连杀
了两名将尉。于是陈胜,吴广召集众人说:“大家遇上大雨天,不能如期到达目
的地,误期罪当杀,即使不被杀,在边境戍卒,十之六七要累死饿死,况且壮士
不死罢了,死要死得有价值啊!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众人都表示听
从。于是陈胜,吴广借长子扶苏和项燕名义起义,迎合广大民众的愿望。陈胜宣
布自己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发动和领导了我国有史以来的首次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的高贵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
起义。”表现了陈胜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反抗,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成绩是做出
来,不是天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
《墨子》
(八)
经典国学再现
良弓难张,然①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②,
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③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④也,
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⑤。
我是小助手
①然:然而。
②令:当面受命,强力指示。
③恶:嫌弃。
④辞:躲避,推托。
⑤器:英才。
我是小翻译
好的弓不容易张开,但可以射得高没得深;好马不容易乘坐,但可以载得重
行得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重。所以,长江黄河不嫌小
溪灌注它里面,才能让水量增大。圣人敢于承担责任,又能接受他人的意见,所
以能成为治理天下的英才。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良弓难张
(2)故能为天下器—
2.根据意思给“张”字组词。
(1)开,展开:
(2)商店开业:
(3)扩大,夸大:__________________
(4)放纵,无拘束:
(5)料理,应酬:
(6)惊惶,慌忙: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正误。
(1)“致君见尊”中的“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表示出现、显露。()
4.“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
马说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喻理的文章。“说”是“谈谈”的意
思,是古代一种文体。他的意思说的是: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
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
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
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
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
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也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
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
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国君要使人尊重,
要有一双慧眼识别人才,让人才得到重用啊。
《墨子》
(九)
经典国学再现
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①之水也;千镒②之裘③,非一狐之白④也。夫恶⑤
有同⑥方取⑦,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我是小助手
①一源:一个源头。
②镒:古代重量单位。
③裘:皮衣。
④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
⑤夫恶:哪里有。
⑥同:相同(的意见)。
⑦取:采纳。
我是小翻译
所以长江黄河里的水,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
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哪里有与自己相同的意见才采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不
采纳的道理呢?这不是统一天下的道理(方式、方法)。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非一源之水也
(2)有同方取
2.与这篇文章主题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判断正误。
1)盖世无双”中盖的意思是“超过”。
)
(2)“盖非兼王之道也”中“盖”表推测,大概的意思。()
4.“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说明了什么
道理?
弘扬传统文化
呕心沥血
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这个故事来源于唐
代诗人李贺。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
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但是,他在政治一直不得志,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
诗歌的创作上。每次外出,他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
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
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
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到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也告诉我们想在某一方面有
所成就,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墨子》
(十)
经典国学再现
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①以终其寿②;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
依③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④为正⑤,即若其利也。
我是小助手
①侍养:奉养。
②寿:寿命。
③依:依靠。
④兼:兼相爱。
⑤为正:施政。
我是小翻译
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子女的,有所奉养而终其天年;没有父母的幼小的孩子,
有所依傍而健康成长。现在以兼(相爱)来施政,则其利(好处)如此。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侍养()
(2)长其身()
2.“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与我们现在说话语序不一样,我们现在一般说成
是O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2)即若其利也。
4.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以兼为正”的好处是什么?为达到这种目的你可
以做些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提出了“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观点,也就是“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
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她成长”。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
纂而成。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
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
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
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
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
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
大家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
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古代人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是和我们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几分
相像呢,古人的思想也是很先进的吧。
《墨子》
(十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墨子怒①耕柱子②。耕柱子曰:“我无愈③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
太行④,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⑤?"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
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⑥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
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我是小助手
①怒:向……发怒,对……生气。
②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③愈:超过,胜过。
④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⑤策:驱使。
⑥足:值得。
我是小翻译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
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觉得
用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使
良马,而不驱使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
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所以才对你生气(批评)你。”耕柱子明白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给加点字注音并用(I)的上半部分和(2)的左半部分为偏旁各写出两个
新字。
(1)我无愈于人乎()
(2)以骥与牛驾()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我将上太
行______________
(2)耕柱子
悟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子将谁策”用我们现在的语序说应该是,意思是
(2)“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用我们现在的语序说应该是,
意思是o”
4.判断正误。
“子墨子怒耕柱子”与“子将谁策”两句话中第一个“子”都是对别人的尊
称。()
5.耕柱子明白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弘扬传统文化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
教育。这一教育理论是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
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
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
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
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
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她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
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
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
思而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指导学习是效果最好的。但是,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那一项都不能落下
哦。
《墨子》
(十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墨子曰:万事莫①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
为③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④子天下,而
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⑤一言⑥以相
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我是小助手
①莫:没有。
②履:鞋子。
③为:做。
④予:给。
⑤争:争辩。
⑥一言:一句话。
我是小翻译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
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做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
因为鞋帽不如手脚珍贵。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
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生命珍贵。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
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了。
考考你的智慧
1.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
为。
2.判断正误。
(1)“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中“之”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
(2)“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子为之乎”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不同。
()
3.文中是怎样向我们讲述“义”的宝贵的?
4.你心里的“义”是怎样的?
弘扬传统文化
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是古代一个讲“义”的有名的故事。
齐国发生严重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
过了很久,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
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
着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
于是黔敖跟在后面道歉,但是最后那个饥饿的人却因为没有吃的饿死了。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
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
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不要这样啊!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
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亲爱的同学们,你是怎么看待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
事中的主人公呢?
《墨子》
(十三)
经典国学再现
子墨子南游①使卫,关中②载书甚多。弦唐子③见而怪之,曰:“吾夫子教
公尚过④曰:'揣⑤曲直而已。'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子墨子曰:“昔
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⑥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
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我是小助手
①南游:向南游历。
②关中:即车中。
③弦唐子:墨子的弟子。
④公尚过:墨子的弟子。
⑤揣:衡量。
⑥漆:“七”的借音字。
我是小翻译
墨子向南游历到卫国去,车中装载的书很多。弦唐子见了很奇怪,问道:“老
师您曾教导公尚过说:'书不过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现在您装载这么多书,
有什么用处呢?”墨子说:“过去周公旦早晨读一百篇书,晚上见七十士。所以
周公旦辅助天子,他的美德传到了今天。我上没有承担国君授予的重任,下没有
耕种的艰难,我怎么敢抛弃这些书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1)弦唐子见()而怪之。
(2)()揣曲直而已。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弦()揣()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弦唐子见而怪之
)
(2)揣曲直而已()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
(2)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5.一直以来,人们刻苦读书的例子举不胜举,你知道哪些?请列举几个。
弘扬传统文化
周公吐哺
人才,是固国安邦的根本,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执政者对人才都很都重视,“周
公吐哺”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的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因此被
称为周公。他的父亲周文王在世时,他就以孝行著称,在兄弟中显得十分突出。
文王死后,武王姬发即位,他又尽心竭力辅佐武王,完成了灭商兴周的大业。
周武王把鲁地封给周公,但他没有去鲁地就封,而是留在朝中继续辅佐武王。
武王死后,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的年龄很小,无法执掌政权,加上
天下刚刚平定,周公怕有人发动叛乱,就和召公一起摄理国政,管理朝廷中的一
切事务。
周公为了代成王管理好国家,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国家也一天天强盛起来。
然而,劳苦功高的周公却受到其他兄弟的猜忌。受封于般地的管叔和蔡叔散布流
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对召公和太公望姜子牙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
代成王管理国政,是因为成王年纪还小。我决无异心。再过几年,成王成年,我
便会还政于成王。”
于是,周公不顾流言蜚语,继续摄政,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自己去鲁国就封。
伯禽临行前,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受
命辅政,可以说是天下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可是,我却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握起
头发;吃饭时,一顿饭有时要三次吐出吃在口中的饭食,匆忙起身,去接待来访
的人,生怕错过了天下的贤士。因为人才是治国的根本。你到了鲁国以后,一切
都要谨慎,不要因为自己拥有封国,就傲慢而不尊重人才。”
伯禽连连答应,动身而去。
不久,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兴兵伐罪,平定了叛乱。七年后,周公实
践自己的诺言,还政于成王。
后来,“周公吐哺”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执政大臣求贤若渴,招纳人才。“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形容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首先栗培养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才,然后要像周
公那样,礼待人才,让人才为自己所用。
《墨子》
(十四)
经典国学再现
子墨子曰:“吾言①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擦粟②也。以其言非
③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是犹以卵投石也,不可毁也。”
我是小助手
①言:言论。
②操粟:遗留的谷穗。⅛mei菱角,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③非:否定。
④是:原来的样子。
我是小翻译
墨子说:“我的言论足够用了!舍弃我的学说而主张另外思虑,这就像放弃
收获而去拾别人遗留的谷穗一样。用别人的言论否定我的言论,这就像用鸡蛋去
碰石头一样。用尽天下的鸡蛋,石头还是这个样子,并不能毁坏它。”
考考你的智慧
1.根据给出的义项给“革”字组词。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
(2)取消,除掉。
(3)改变。______________
2.下面“足”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兵甲已足B.吾言足用矣C.三足鼎立D.力不足
3.判断正误。
“是犹以卵投石也"与''是犹以卵投石也”中“是”的意思相同。()
4.“出自这则小故事的成语是什么?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什么?给你怎样的启
弘扬传统文化
以卵击石
以卵击石指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是墨子对一
个根据天象变化预测吉凶的人说的。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有一年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算命的人,
那人对墨子说:“根据我的种算,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
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
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
“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
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
过不去呀?”那人听后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
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
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
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衡量自己的实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墨子》
(十五)
经典国学再现
子观越王之志①何若?意②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③,则翟将往,量腹面食,
度身而衣,自比④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
焉,则是我以义祟⑤也。钧⑥之祟,亦于中国⑥耳,何必于越哉!
我是小助手
①志:心志、意向。
②意:(如果你)觉得。
③道:主张。
④比:列。
⑤祟(tiɑo):卖。
⑥中国:中原地区的国家。
⑦钧:“均”的假借字,都。
我是小翻译
你观察越王的意向如何?如果你认为越王能听我的话,采纳我的主张,那
么我将前往,但是必须按我的食量吃饭,按我的身材穿衣,置身于普通大臣之中,
我又怎么以行道的理由来索取他的封地呢?如果越王不听信我的话,不采纳我的
主张,而我到那里去不是为了高官厚禄把义出卖了吗?同样是出卖义,我还是
留在中原这一带吧,又何必到他那儿去呢?”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⑴量()()
(2)度()()
2.根据“比”字的语境选择合适的义项。
A.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B.能够相匹配。C.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
对比。D.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E.譬喻,摹拟。F.靠近,
挨着。
(1)比例()
(2)三比二()
(3)比赛()
(4)比比皆是()
(5)无与伦比()
(6)比如()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则翟将往”的前提条件是o
(2)如果越王不采纳墨子的主张,而墨子过去接受高官厚禄,那么那些高
官厚禄就相当于是O
4.与“度身而衣”意思相似的成语是,意思是
,其实我们要
弘扬传统文化
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几个成语有个共同点,就是根
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对症下药这个小故事。
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夕卜、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
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
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
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
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
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
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
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
药治疗了。”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有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解决的时候还要探究问题发生
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不然“吃错药”后果是很严重的哦。
《墨子》
(十六)
经典国学再现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①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
子墨子曰:“不然①,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④之好,故不好哉?夫⑤欲富贵
者,岂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
我是小助手
①盍(he):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
②不然:不是这样的。
③岂:难道。
④莫:没有……的人。
⑤夫: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我是小翻译
有个人来到墨子门下,墨子说:“何不学习呢?”那人说:“我家族中没有
学习的人。”墨子说:“不是这样。喜爱美的人,难道会说我家族中没有人喜爱
美,所以不喜爱吗?打算富贵的人,难道会说我家族中没有人这么打算,所以不
打算富贵吗?喜欢美的人、打算富贵的人,不需要别人带头,也会强力进取。
考考你的智慧
L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短文中的人不学习的原因是,墨子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事例反驳了他的观点。
2.下面对“吾族人无学者”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对的一项是()
A.我家族中没有学者。
B.我家族中没有有学问的人。
C.我家族中没有学习的人。
D.我家族中没有喜欢学习学习的人。
3.翻译下面句子。
(1)盍学乎?
(2)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
4.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弘扬传统文化
子路见孔子
在古代,人们勤奋读书的故事不胜枚举,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老师家长也
天天鼓励督促我们要努力学习,那么,学习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
我们先看看孔子怎么对子路说的吧。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
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全铜水槽落水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音频电疗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窗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电脑花织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纺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挂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奥运荧光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全自动圆角切断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便携式酒精检测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T/C染色线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 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八篇
- 小报:人工智能科技科学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 全面介绍现货中远期交易
- 公安系防暴安全03安检
- 孙权劝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 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10课时 练习课 苏教版(共11张PPT)
- 电梯口包边施工方案正式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是独特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