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政治制度之变(一)明朝建立1、建立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2、完成统一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3、成祖迁都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以应天府为陪都。君主专制的强化1、表现(1)废除宰相制度原因①历史原因:前朝丞相权势过重的教训。②现实原因:中央中书省权力大,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③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影响①加强皇权(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②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工作压力倍增;③官僚机构中缺乏对君权进行调节和抑制的机制,不利于科学决策。(2)设立内阁①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②演变: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奠基)、明成祖时内阁形成(确立)、明宣宗时内阁掌票拟(发展)、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全盛);③运行机制: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④性质:只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3)宦官专权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②表现a.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b.负责东厂、锦衣卫这样的特务司法机构(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③实质: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附于皇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二、对外关系之变(一)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2、概况:郑和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4、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5、影响(1)积极:①促进中外友好往来,经贸文化交流;②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2)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二)海禁政策(时开时禁)1、含义: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原因:(1)政治:对日本经济封锁,打击倭寇。(2)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根本)(3)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洋观念意识淡薄。3、影响:正常贸易被中止,走私贸易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海防危机1、日本海盗(1)化解行动:嘉靖时期,戚继光、俞大猷抗倭;(2)结果:朝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2、欧洲殖民者入侵(新航路开辟后)(1)对澳门: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2)对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末,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三、边疆形势之变(一)内陆边疆1、措施及特点地区措施特点蒙古修长城、有战有和、和议、册封、互市恩威并施、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因时而变。西藏封授;设立行都指挥司等机构;委任上层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2、影响(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2)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明清易代1、背景: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天灾不断2、过程: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盛世之治(一)认识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民族交融。3.政治管理特点:皇帝勤政专断(乾纲独断)(二)君主专制的加强1、奏折制度(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迅速、机密知识拓展: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3)作用:①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②提高了决策效率;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军机处(1)背景①顺治时期,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得皇权受到了限制。②康熙时期,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加强皇权。设立:雍正时期①直接原因:最初为办理西北军务;②根本原因:加强君主专制。职能:从商议军情扩展到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4)性质:中枢秘书机构(5)特点①官员:朝臣兼职、有官无吏;②方式:日夜轮值、跪受笔录、承旨传达;③简:机构简单、朝臣兼职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影响:①简化处理政务,提高行政效率;②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文字狱(1)含义:统治者禁锢思想言论、排除异己,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3)影响:①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科技创新;②维护了专制统治。小结: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2.消极: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政治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三)疆域治理1.边疆(1)治理措施(2)措施特点①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优待上层、稳定局势④设置机构、颁布法律2、内地治理:分立18省(1)行政层级:省、府、县(2)实行督抚制: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省级地方官员。3.意义:(1)对中央;(2)对边疆;(3)对双向交流;(4)对后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4.概况——地图盛世之危(一)内部危机1、经济危机:人地矛盾突出(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清朝人口为何急速增长?①人口基数大;农业社会多子多福的观念;②国家统一与稳定;③开垦荒地,精耕细作,耕地面积增加;④高产作物的引进去和推广;⑤赋役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2、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二)外部危机: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1、西方列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清朝对外政策:(1)含义: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2)表现:①从康熙年间四口通商(闽、浙、江、粤海关)到乾隆年间一口通商(广州)。②专设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十三行”。(3)原因: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②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③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4)影响:积极: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盛世之思(一)从内在机制再看盛世清朝为何由盛转衰1、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遏制新经济因素成长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益腐败3、思想: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思想阻碍科技进步4、外交:闭关自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二)从世界坐标再看盛世西方:逐渐进入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农耕文明鼎盛、封建专制的强化;但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差距逐渐拉大。拓展:清朝前中期的中国与西方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发展1.农业(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与推广;(2)农业多种经营方式的兴盛;(3)经济作物的种植广泛;生产关系:(4)租佃关系普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5)赋役制度变革:2.手工业新的经营方式:私营手工场,雇佣劳动,面向市场;3.商业(1)贸易: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海外贸易在朝贡体系框架下进行。(2)货币:白银大量流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为什么在明清两朝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①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激增;②封建政府纸币发行制度不完备,常常贬值;③中外贸易,中国出超,国内外开采,白银内流;④明清税制改革,赋役征银;(3)商人:商帮(代表:徽商、晋商)商帮特点:实力雄厚;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缘、业缘为纽带。(4)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二)局限

1.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铁犁牛耕);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小农经济)2.手工业集中在传统手工业领域以手工业为主,生产技术没有重大突破3.商业商业始终不占主导(农业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加强商业资本买田置地的风气二、思想领域的禁锢与进步(一)官方尊崇的程朱理学逐渐渐僵化,不务实际(二)明朝中期阳明心学兴起1.背景(1)政治危机:明中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正统、主流的理学僵化(3)思想传承: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南宋陆九渊的学说,形成陆王心学。注意:阳明心学,标志着宋明理学重构儒家信仰理论体系的完成。2.主张(1)世界观:“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隐藏在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的善端(如仁义礼智等)(主观唯心主义)(2)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私欲往往遮掩良知,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良知,从而达到圣贤境界)(3)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知”是道德认识,“行”是道德实践。3.影响(1)积极: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有利于道德修养。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③冲击程朱理学的绝对权威和思想禁锢,推动晚明思想的发展。(2)消极:不够重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之后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三)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晚明“异端”李贽(1)主张①提倡个性自由②蔑视权威教条(理学)③抨击传统道德(主张男女平等)④童心说(2)影响:①在晚明社会引起了很大震动。②未能推动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主张(2)背景①政局:明朝灭亡,士大夫阶层痛苦反思。②制度:封建专制强化引发统治危机。③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④思想:主流程朱理学僵化。(3)评价本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发展。积极: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①经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时代特征);②思想: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③政治:启迪近代民主思想。局限:①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②没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③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三、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倾向(一)主要成就1.通俗文学小说2.戏曲(1)传奇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代表作家有明朝的汤显祖(牡丹亭)、清朝的孔尚任(桃花扇)等。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并长期流行;“百戏之祖”京剧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收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二)发展背景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镇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文化: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社会: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技术:印刷术的完善,出版业的发展。四、科技文化的总结与交汇(一)总结性科技巨作1、明清时期私人编纂的科技成果2、明清时期政府组织编纂大型典籍(1)《永乐大典》明成祖时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工具书)。(已经散佚)(2)《四库全书》清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