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分大题规范练(一)1.[2020·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二次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第三,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摘编自《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第一步审题,先看题干,要求从一个角度谈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限定性较小。再看材料,材料第一段提出从晚清至今,关于中国文化的多种讨论,并抛出问题:为什么今天还要讨论中国文化?第二和第三段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答,第二段指出过去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往往大而化之、高度概括但却似是而非,第三段指出最近这些年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讨论又趋向“窄化”,范围过于局限,因此可以推知,作者主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要全面准确,视角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要过于狭窄。第二步,选择论述角度,综合材料信息,可以从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文化角度来确定论题。第三步论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第四步结论,进一步总结,对中国文化既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窄化,而要做到全面具体准确的理解。答案:示例: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文化。(2分)阐述:中国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其来源看,中国文化不是单纯的汉族文化,它吸收了境内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甚至吸收了外来文化,如唐朝在吸收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化佛教——禅宗。从内容看,中国文化也不等同于儒家文化,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服装饮食、传统习俗等许多方面,儒家文化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文化虽然较周边少数民族先进,但周边少数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对汉族同样具有吸引力,各民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的过程,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国的语言文字、服装饮食、艺术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符号,为外国人认识中华文化提供了特有的角度;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吸取了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汉代儒学,后来又吸收道教及外来的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8分)总之,对中国文化既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窄化,而要做到全面具体准确的理解。(2分)2.[2020·茂名市高三级第一次综合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解析:明确论题并开展论述,例如论题为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据材料“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可以总结出“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阐述可结合中国古代自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会,但经过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使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即可。答案:示例: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2分)中国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据主流地位。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所未有的变局。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影响。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工业经济传入中国,冲击了自然经济并使之开始解体,中国逐渐使用机器化大生产,开始了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鸦片战争后,随着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民众经历了数次思想启蒙,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观念渐入人心;这些可谓是中国旷古未有之变局。(10分)3.[2020·哈师大附中等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扬科·萨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2009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地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三张图片。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解析: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一张图片进行阐述,如选择“图1美国人眼中的欧洲”,在美国人看来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德先生的认知,伊比利亚半岛是巴西和墨西哥,而东欧全是共产党员,就此可拟定论题美国对欧洲偏见的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因素的。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偏见进行阐述,可用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十月革命等史实来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答案:参考示例:论题:美国对欧洲偏见的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因素的。(2分)论述: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经验,这让美国人形成了整个希腊地区都是德先生的认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南美洲,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余主要被西班牙殖民,其中主要的国家是墨西哥,因此美国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简单的理解成巴西和和墨西哥的代名词。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事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美国人把整个东欧地区看成都是共产党员的世界。综上所述,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让美国人对欧洲形成了一些看法,这种看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客观正确的认知发生改变,可见偏见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介绍与宣传也有失真不客观的一面。(10分)(评分标准:观点2分,史实4分,逻辑2分。)4.[2020·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解析: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兴盛的基础。“阐述”,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创立的共和制与联邦制对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兴盛的基础。(2分)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提供了前提条件;美国独立以后,通过了1787年宪法,创立了共和制与联邦制,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保障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继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中心。(8分)小结:因此,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兴盛的基础。(2分)(其他论题,同等给分)5.[2020·泉州两市高三质量检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发行的邮票(节选)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40周年2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八路军和民兵在长城内外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与盟军的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70周年13枚:“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比较两个周年的纪念邮票,指出其中一处的不同,并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问题。对比变化,可以拟定观点“中国的抗战是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局部侵华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特别是中共领导的抵抗两方面论述;可以拟定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牵制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角度论述;也可以拟定观点“抗战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从抗日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不同:70周年与50周年相比,突出九一八事变。(2分)观点:中国抗日战争始于九一八事变,长达十四年。(2分)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优秀党员深入东北,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战。“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过程。(4分)侵略东北,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环节。日本从侵略东北到全面侵华,再到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对外侵略是逐步推进的。日本是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策源地。“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助于人们理解日本侵华本质和危害。(4分)示例二:不同:50周年与40周年相比,增加芒友会师。(2分)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分)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942年1月,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远征军赴缅参战,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签订《开罗宣言》,与美、苏协调对日作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配合,牵制了大量日本军队,有力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6分)结论: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战场歼灭日军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示例三:不同:70周年与60周年相比,突出抗战纪念馆。(2分)观点:抗战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2分)论述:通过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到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东北实行奴化教育、东北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历史;通过淞沪会战纪念馆,人们可了解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英勇事迹;通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人们可以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通过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人们可以了解国共两党同心杀敌的勇气决心和战胜日本的希望;通过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人们可以了解中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通过滇西抗战纪念馆,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历史,可以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论述部分应围绕观点至少从3个以上角度或事例论述每个角度或事例。)(6分)结论:70周年邮票上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反映了抗日战争全貌,人们可以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2分)6.[2020·珠海市高三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乏(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摘编自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话境:全球化与多样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解析:据材料“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可知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不同文明之间就已经开始了交流与融合。如果以中华文明为出发点,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论述:第一,在古代中国,处于中心地位的汉族文化与周边各民族文明之间就开展了交流与融合,除此之外,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又与西方文明之间产生了交流与融合;第二,在近代中国,随着中国大门的被迫打开,西方文明也促使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迈进,当然,这种交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保密协议审查要点
- 2024年合同法培训:深入浅出讲解
- 2024年市场竞争分析与策略合同
- 2024年工程设计服务合同
- 2024北京市电话通信业务入网服务合同
- 2024下载店面租赁合同
- 2024年工程材料供应与更换协议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综合探究1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
- 2025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21讲生物的进化学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1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
-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第6章天文定位
- 第8章 腹部检查(讲稿)
- 浅谈深度教学中小学数学U型学习模式
- 物理电学暗箱专题30道
- 湿法脱硫工艺计算书
- 江西上饶铅山汽车驾驶科目三考试线路
- 通过一起放火案件浅析放火案件的移交工作
-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现实表现证明
- (医学PPT课件)NT检查规范
- 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现状及未来临床研究思路
- 导电炭黑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