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必备知识清晰化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2)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颁布《九章律》和《二年律令》;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经济与社会生活】(1)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2)西汉:修建龙首渠,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外来物种如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萝卜传入内地;太学是西汉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关键能力系统化整合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秦朝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秦的统一: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秦朝。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具体事务。③地方:郡县制全国推广,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⑧赋役:田赋税率极高;人头税极重;徭役繁重。⑨户籍: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包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3)秦的速亡:秦的暴政使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秦灭亡。2.秦朝经济与社会生活: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3.秦朝思想文化与传承: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整合二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两汉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政治制度①中央:汉武帝时设置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②地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汉景帝“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王国问题初步解决。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任用酷吏等加强中央集权。东汉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③选官与考核:汉武帝实行察举制。此处,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2)法律: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发布法律文告,称“令”。(3)民族关系: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西汉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窦宪出击北匈奴。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6)户籍:编户齐民。(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2.两汉经济与社会生活(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4)商业: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汉朝以后,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要订立契约。(5)商路:除丝绸之路外,还有“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西汉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海上丝绸之路”)。(6)疫病救治: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3.两汉思想文化与传承(1)思想①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②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2)史学①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②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文学:成就集中在汉赋、乐府诗和东汉流行的五言诗。(4)科技①医药成就: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华佗创制“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②数学成就:西汉《九章算术》。③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5)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经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6)教育: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汉朝设立的太学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核心素养情境化微点1集权与交融——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真题引领1.命题点:汉代的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2023·新课标全国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2.命题点:东汉晚期的社会现象反映的社会现状[2023·山东卷,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3.命题点:史书中对项羽争天下的不同认识[2023·湖北卷,2]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4.命题点:西域与中原的联系[2023·浙江1月选考,3]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5.命题点:两汉时期的地方治理[2022·广东卷,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6.命题点: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2022·湖北高考,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深化认知1.周秦之际国家治理转型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3)政治体制: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命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4)权力主体: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职业官僚掌握。(5)官吏选拔:皇帝任免、调遣并有任期限制的选官制度取代了世袭的世卿世禄制度。(6)文书政治: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有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并形成了严密的行政管理制度,保证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从而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2.汉代对秦朝制度继承与创新的表现中枢机制承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中外朝制度,限制相权监察制度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后创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郡县制度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采用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后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选官用人汉代实行察举制;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赋役制度承袭秦朝的田赋、人头税、徭役,西汉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3.汉武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创新应用1.[2023·山西高三联考]《逸周书·作雒》中有周公因“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一变化表明()A.郡县管理职能发生了变更B.君主专制理念的有效落实C.郡县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D.地方治理体系的因时制宜2.[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秦汉时期,人们流行用胶泥块封住简牍文书并在泥上按压官印,用于检查核验,防止私拆泄密,这就是“封泥”。下列“封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A.行政职官制度B.制陶工艺演变C.书写载体变化D.基层治理方式3.[2023·辽宁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4.[2023·湖北武汉二月调研]“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一种官方诏书。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皇帝颁布下发的“罪己诏”,如表朝代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西汉文帝2日食;匈奴入侵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东汉光武帝3日食、地震;总结失政和帝1蝗灾安帝3一系列自然灾害两汉的“罪己诏”()A.表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B.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色彩C.说明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微点2开放与统一——秦汉富有时代特色的经济思想文化真题引领1.命题点:汉初的社会现状[2023·广东卷,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命题点:汉武帝时的重农政策[2022·湖南高考,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3.命题点: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军事战争条件[2022·山东高考,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4.命题点:史学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2022·广东高考,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深化认知1.西汉政策的适时调整: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2)汉武帝转向“积极有为”2.汉代主要的经济政策(1)休养生息:为了恢复、发展社会经济,限制土地兼并,政府对辛勤耕作的农民减免赋税,实行以农为先、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重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政治上将商人打入贱民行列,经济上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阻碍了商业的繁荣。(3)盐铁官营: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使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3.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国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在使用,是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历史影响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4.汉代儒学的新变化统治方式的变化从“以礼理民”到“礼法并用”人本性逐渐淡化从“民贵君轻”到“三纲五常”神秘色彩增加从“不语怪力乱神”到“天人感应”地位发生变化从先秦民间学说上升为汉代官方学说创新应用1.[2023·广东部分名校高三1月联考]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B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C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战国时期的刀、剑、戟、箭等兵器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更为激烈D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用隶书书写的秦简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2.[2023·黑龙江3月百校联考]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汉朝()A.抑制奢靡之风B.实施重农政策C.延续秦朝苛政D.民众食品短缺3.[2023·济宁市高三三模]下图是成书于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所载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东汉时期()◎逢年过节,田庄和田庄之间要进行访候活动◎对田庄中的贫户,要通过“分厚彻重”“振瞻匮乏”等活动形式进行救助◎年终时,田庄主要集合“宗族、婚姻、宾旅”聚会,“讲好和礼,以笃恩纪”A.民间礼仪规范趋于完备B.田庄成为主要经济形态C.社会救济机制基本健全D.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4.[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九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如图为湘西里耶出土的载有乘法口诀的秦简。据此可知,秦汉时期()湘西里耶秦简“乘法口诀”表(残片局部)A.数学成就已经领先世界B.社会经济活动有所发展C.中国数学形成完整体系D.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问答题]真题研析——在品悟中探寻规律[例][2023·海南卷,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6分)微点拨:据材料“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可知,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文献和秦汉典籍;据材料“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可知,先秦和秦汉的文字学;据材料“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可知,考古资料。[试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8分)微点拨:结合所学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的演变、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诗经》与楚辞的文学风格、《史记》的体裁的角度分析。[试答][题后反思·技法指导]如何阅读材料完成试题要求(1)按照顺序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2)带着问题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3)注意材料中的关键、核心词语。(4)文字材料要仔细阅读,注意材料分为几个层次,表达的关键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规范作答。模拟演练——在训练中洞悉导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瓯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核心素养情境化微点1集权与交融——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真题引领]1.解析: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大,掌控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了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2.解析: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3.解析: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几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刘知几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4.解析: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故B项正确;护乌桓校尉是西汉的时候设置的官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C两项错误;单于都护府是唐朝安置东突厥降部的都护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的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东汉中叶以后的这种现象不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排除A项;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是由于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奉朝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答案:D6.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秦、西汉、东汉三个政权开疆拓土、平定海内的史实,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伴随有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正是这一过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家国同构模式改变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学界观点,“大一统”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因此C项排除;材料本身体现的是秦、西汉、东汉三个政权开疆拓土、平定海内的史实,未涉及华夏认同的问题,因此D项错误。答案:A[创新应用]1.解析:据材料“国西土……四郡”可知,西周因疆土扩大,所以设置郡县,且“县大于郡”,而秦朝“郡下……任命”不仅郡大于县,且秦始皇通过对地方官员的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所以西周和秦对于郡县的设置都是基于实际做出的调整,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郡县都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单位,职能未变,改变的是郡县层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郡县制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央集权的范畴,而君主专制强调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郡县制,未出现其他地方管理制度,所以无法进行优劣比较,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据材料“按压官印”可知封泥作为文物,可以保存当时的官职信息,因而可以帮助研究秦汉时期的职官制度,故选A项;材料中提及的封泥是封住简牍文书的一种手段,泥不经烧造,因而不涉及制陶工艺,排除B项;封泥不属于书写载体,而是封印简牍文书的手段,排除C项;秦汉简牍文书的内容可以帮助研究基层治理,封泥不涉及基层的具体管理策略,无法帮助研究秦汉基层治理方式,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材料“刺史……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反映了刺史专门的监察职能,体现了职责明确的专职性,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刺史对地方行使监察之职,定期巡视,并非地方长官,排除A项;根据材料“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可知刺史不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刺史位高权重,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据题干可知,两汉皇帝的“罪己诏”未从科学规律认清自然灾害的真正原因,却将自然灾害归结为统治者的未行“仁政”,根源在于农耕文明的经验主义,故选B项;“受到严重挑战”不合逻辑,“罪己诏”深受儒家“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排除A项;“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与题干中“匈奴入侵”只出现一次相悖,排除C项;“罪己诏”与“君主专制强化”相悖,“罪己诏”体现了君主权力受限,而非加强,排除D项。答案:B微点2开放与统一——秦汉富有时代特色的经济思想文化[真题引领]1.解析:历经秦末战火,西汉建立之初面临着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和边境不宁三大社会问题,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及恢复经济,奉行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节选陆贾的《新语》片段,大意为歌颂舜治天下无为而治而天下大治,结合题干时间“汉初”,不难推断出陆贾的思想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故A项正确。答案:A2.解析: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答案:A3.解析:秦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到秦朝的历史信息,这一时期是诸侯兼并统一战争到巩固统一的征伐战争频繁时期,汉代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秦汉时期甚至此后历朝相马理论与技术的重视与发展,都主要是因为马是建立强大骑兵的必备条件,是服务于军事征伐的需要,所以C项正确;西汉已存在马耕,但由于战争和传递信息等政治军事需要、小农经济模式等,马耕并不普遍,马的作用主要在于战争和信息传递,故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答案:C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一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答案:B[创新应用]1.解析:从湘西里耶秦简能够看到秦朝文字古隶书,可以看出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D项;材料没有明确安阳出土玉器的品级,不能说明这些玉器为商王专有的,因此不能据此得出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故排除A项;材料中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用途不详,不能据此得出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的结论,故排除B项;根据齐国都邑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刀、剑、戟、箭等兵器可得出当时兼并战争颇为激烈的结论,但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故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牛是汉代重要的农用牲畜、动力来源,因而当时禁止宰杀具有劳动能力的牛,这是重视农业生产的典型表现,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对其他行为的具体管理策略,无法判断是否抑制奢靡之风,且年老病衰的牛可以食用,可知吃牛肉不是因为牛肉奢侈价高而被限制,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 红眼睛绿眼睛说课稿
- 肥胖症的预防及其治疗
- 电器厂采光井施工合同
- 宠物行业税务管理
- 企业品牌宣传租赁合同
- 电商推广违约承诺书
- 化工原料出口招投标实习报告
- 酒店会议室建设施工合同建筑膜
- 教育设施招投标流程在线检验
- 9.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效教案)-【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沪教牛津版(深圳用)二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解析版)
- 《消化系统英文版》课件
-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 高考评价体系测试试题及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可复制)
- 跳绳 单元作业设计
- 数据库学生成绩管理系统ER图
- 装在套子里的人省赛一等奖
-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结分析报告
- 爱天使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课件
- 麻山药栽培管理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