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说明: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10页,共40题,第Ⅱ卷为第10页至第11页,共2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α星系。半人马座α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与半人马座α星系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C【解析】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由材料“半人马座α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可知,半人马座α星系为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因此A、B错误。太阳系为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与该星系同级别,C正确;地月系为行星系统,D错误。故选C。2.下列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B.碳火烧烤C.风力发电厂D.地热发电站【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是对太阳能直接利用,故A不符合题意;炭火的燃烧属于人类对太阳能间接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风力发电厂是借助风力进行的一种能源利用形式,风力的产生本质上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的形式,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由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引起了大气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地热发电利用的是地球内部的热能,与太阳能没有关系,故D符合题意。3.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有卫星绕转④宇宙安全、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具有适宜的温度,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条件,存在液态水。因此,①②④正确。而是否有卫星绕转与是否存在生命无关,③错误。故选B。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早灾害的发生有关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不是来自于太阳活动,A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导致的水旱灾害与太阳辐射有关,但与地震等内力作用导致的自然灾害关联度不大,B错误;太阳辐射能是地表自然环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维持着地表温度,正是这种能量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及变化,C正确;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没有明显影响,明显影响地球磁场的是太阳活动释放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并产生“磁暴”现象,D错误。故选C。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春节时的月亮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④在发射基地准备点火的火箭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人造天体是指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属天自然天体,①符合题意;春节时的月亮,即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属于天体,②符合题意;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已经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③不符合题意;在发射基地准备点火的火箭,还没有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还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公元前28年(即汉平河平元年),史籍曾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这种太阳活动为()A.耀斑B.黑子C.日珥D.太阳风7.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8.下列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B.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为太阳黑子的一个变化周期C.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发生不同步D.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弱的表现【答案】6.B7.A8.A【解析】【6题详解】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周围低,显得比较暗的部分,“有黑气大如钱”,应是黑子活动,B正确;耀斑是色球层上异常明亮的现象,A错误;日珥是从色球层向日冕层抛出的火焰状物质,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D错误。故选B。【7题详解】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A正确;从数量众多(数量稀少)到下一次数量众多(数量稀少)为太阳黑子的一个变化周期,B错误;太阳黑子和耀斑同步发生,活动周期均为11年,C错误;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多,太阳活动就强,D错误。故选A。大美山东省诸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被命名为“中国龙城”。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动物繁荣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前寒武纪C.中生代D.新生代10.与该动物处于同一地质年代繁荣的植物为()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海生藻类11.该动物灭绝的事实表明()A.生物灭绝与环境变迁无关B.地球已不适合生物生存和发展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答案】9.C10.B11.C【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动物为恐龙,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故选C。【10题详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荣,被子植物出现;古生代海生藻类繁盛,蕨类繁荣。故选B。【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灭绝主要与环境变迁有关,A项错误;该时代地球不适合某些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所有生物,B项错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反复经历过不利于和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C项正确;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还原当时的地理环境状况,对人类的意义重大,D项错误。故选C。12.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图中两种化石之间能够体现地球演化规律的是()A.②→④B.②→①C.③→④D.③→①【答案】D【解析】三叶虫和恐龙为动物,煤炭为陆地植物化石,三叶虫和恐龙与煤炭不会有演化关系,A、C错。三叶虫为海生无脊椎动物,始祖鸟与它相隔太远,不存在演化关系,B错。始祖鸟是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一种,D正确。故选D。13.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历史,主要依据的是()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C.地层顺序和化石结构的复杂程度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答案】C【解析】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地层的排列顺序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因为早期形成的地层,一般都分布在下面,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由于生物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所以,可以通过地层及地层中的化石推断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14.据科学家考证,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是被子植物的果枝化石(如图),生存年代为距今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据此推测,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A.被子植物高度繁盛B.陆地爬行动物盛行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D.海陆格局多次变迁【答案】B【解析】题意表明,辽宁北票发掘的“辽宁古果”化石,生存年代为距今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表明当时只是被子植物起源阶段,不是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的时期,排除A;题意表明,“辽宁古果”化石中果枝生存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因此在“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陆地爬行动物盛行,B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脉开始形成于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与“辽宁古果”存在的年代不同,排除C;在中生代期间,各大陆逐渐移动到接近现在的位置,海陆格局没有发生多次变迁,排除D。故选B。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16.图中的X处为()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17.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A.陆壳较厚,洋壳较薄B.海拔越高,地壳越薄C.洋壳较厚,陆壳较薄D.地壳厚度均匀【答案】15.B16.B17.A【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地壳+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A错误;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正确;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图中的X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为古登堡面,A错误、B正确。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壳厚薄不均,陆壳较洋壳厚,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4月18日5时35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则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9.理论上,本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左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C.只有上下颠簸,没有左右晃动D.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答案】18.A19.B【解析】【18题详解】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39-41千米,本次地震发生在第二阶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震源深度为20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地壳,A对。故选A。【19题详解】地震时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地震波主要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引起地面的上下震动(上下颠簸),传播速度快,传播介质固、气、液态。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左右前后摇摆),传播速度稍慢于纵波,传播介质固态。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本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B对。故选B。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1.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2.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的大气层是()A.电离层B.平流层C.臭氧层D.对流层【答案】20.D21.D22.A【解析】【20题详解】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读图分析,可以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D为大气圈,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A圈层为生物圈,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所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这些圈层也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①错误。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②正确,③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特殊圈层,④正确。D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地球的大气层中,只有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河流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A.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C.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D.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24.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挪威峡湾B.庐山C.崇明岛D.长江三峡【答案】23.D24.C【解析】【23题详解】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且位于河流的弯曲处,凸岸堆积,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冲积平原形成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庐山属于断块山,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错误;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C。“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m,南北宽490m。深208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5.“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V”型谷26.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答案】25.C26.A【解析】【25题详解】题意表明,“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貌,C正确;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与天坑地貌的岩石和地表形态不同,A错误;雅丹地貌雅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不会形成天坑地貌,B错误;V形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沟谷地貌,天坑不是V形谷,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从第1题分析可知,“天下第一漏斗”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溶蚀作用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一种,A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28.“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答案】27.A28.D【解析】【27题详解】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A正确。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BC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多的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故是否有如图的“蘑菇沙漠”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环境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C错误,干旱地区植被稀疏,风力作用明显,容易形成“蘑菇沙漠”,D正确。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AB错误。故选D。29.关于干洁空气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不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B.氮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C.臭氧是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物质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答案】D【解析】氧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A错误;氮是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不具有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使地球上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是臭氧,B错误;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是二氧化碳,臭氧的保温作用不明显,C错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等物质合成有机物,因此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正确。故选D。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1.“地球保护伞”位于()A.I层B.Ⅱ层C.Ⅲ层上部D.Ⅲ层底部3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I层B.Ⅱ层C.Ⅲ层上部D.Ⅲ层底部【答案】30.B31.B32.A【解析】【3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气温变化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三层,对流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在降低,平流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在升高,高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②正确。故选B。【3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生命保护伞”是臭氧层,而臭氧层是存在于平流层当中;图中Ⅰ为对流层,Ⅱ为平流层,Ⅲ为高层大气,故Ⅱ正确,B正确。故选B。【3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上而下分为三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而图中Ⅰ为对流层,Ⅱ为平流层,Ⅲ为高层大气,故Ⅰ正确,A正确。故选A。下表反映“嘉祥县2019年11月连续五天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变化情况”,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5日6日7日8日9日最高气温(℃)12.611.915.214.912.5最低气温(℃)4.33.70.81.13.633.下图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34.当前,农民利用熏烟减轻霜冻,主要是因为烟雾能够()A.增强①B.减弱②C.减弱③D.增强④【答案】33.C34.D【解析】【3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34题详解】读图可知,农民熏烟释放出的烟雾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它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地面辐射而损失的热量,增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从而提高最低温,防止霜冻发生,D正确;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李白在《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5.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④36.和诗中描述的现象有关的是A.大气吸收的①辐射少B.地面吸收的①辐射少C.地面吸收的④辐射少D.大气吸收的⑤辐射少【答案】35.C36.D【解析】【35题详解】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图中⑤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因此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会导致气候变暖,主要是通过③,⑤来体现的,故C正确。【36题详解】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经过了花期,而天山(祁连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原因在于天山(祁连山)海拔高,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少。图中⑤表示地面辐射,故D正确。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7.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甲处气温比乙处高B.丙处气压比甲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38.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水平面气压差异B.近地面冷热不均C.垂直面上的气压差异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答案】37.A38.B【解析】【37题详解】图中甲处气流垂直上升,乙处气流垂直下沉,因此甲处气温比乙处高,A正确;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丙处气压比甲处低,B错误;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丙处气压比丁处高,C错误;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甲处气温比丙处高,D错误。故选A。【38题详解】近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B正确。故选B。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应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40.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拍摄的时段为()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答案】39.D40.B【解析】【39题详解】读图可知,陆地④处气流上升,海洋①处气流下沉,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气流上升的地方往往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下沉的地方往往是冷却收缩下沉,因此④处气温高于①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④气温高于③处,①处气温高于②处,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④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40题详解】读图乙可知,在16时至次日8时、8时至16时、18时至次日6时、6时至18时四个时段中,只有8时至16时这个时段中陆地气温始终高于海洋气温(其他时段全部或部分时间陆地气温低于少海洋气温),陆地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此时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第Ⅱ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9年1月8日,搭载“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1)“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2)对“嫦娥四号”运行产生严重干扰的太阳活动是、。(3)“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地球外部圈层特点,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4)材料中提到的被子植物,主要盛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