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汇总(部编)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汇总(部编)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汇总(部编)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汇总(部编)_第4页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汇总(部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内常考文言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参考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参考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速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期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讥笑。【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里戎不动。人问之,

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②[尝]曾经。

③[竞走]争着跑过去。④[唯]只有。⑤[信然]的确如此。【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肯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②[恭勤]肃敬勤勉。③[通]通晓,明白。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乏,学问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常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春米或捣衣的铁棒。②[是]这。③[方]正在。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参考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翕张:一合一张。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刺眼的光线。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履:踩,踏。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扬,相当于“啊”。【参考译文】所以说今日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智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赛过欧洲,国家就赛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布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全部的野兽都可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密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线。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宽广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将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古人谈读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注释: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⑤[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⑦[厌]满意。⑧[诲]教导。

【参考译文】聪慧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把所学的学问悄悄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意,教导别人而不倦怠。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认真,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①[谓]说。②[漫浪]任凭。【参考译文】我常常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的就不认真,心思和眼睛都不转移了,就算口里在大声的读书,也确定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期。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参考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意,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定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五年级下册】自相抵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②[鬻]卖。③[陷]穿透。④[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谈论。【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牢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消灭在一起。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②[惠]同“慧”。

③[诣]访问。④[乃]就,于是。⑤[示]给……看。⑥[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格外聪慧。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注释: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⑥[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参考译文】伯

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宏伟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释:①本文作者是宋代的苏轼。②[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③[所宝]所珍藏的宝贝。④[戴嵩]唐代画家。⑤(《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⑥[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⑦[拊掌]拍手。⑧[搐]抽缩。⑨[股]大腿。⑩[乃]却。⑪[掉]摇摆,摇。⑫[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⑬[然之]认为他说得对。【参考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殊     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常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夫,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学弈(yì)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用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⒁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注释:①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弈,下棋。②[弈秋]“秋"是人名,因擅长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通国]全国。④[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⑤[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⑥[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这里读zhuó。⑦[之]他,指用心致志的那个人。⑧[弗若]不如。⑨[为]因为。⑩[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⑪[然]这样。【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用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莫非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②辩斗:辩论,争论。③以:认为。④日中:正午。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⑥[及]到,到了。⑦[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⑧[沧沧凉凉]寒凉。⑨[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⑩[孰]谁。⑪[为]同“谓",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