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1页
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2页
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3页
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4页
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北京专用)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责视为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责视为作弊。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测试范围:高一必修1第一章、第二章(人教版·北京)。第Ⅰ卷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每小题对应括号内)(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正式踏入环绕火星轨道。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和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真正“踏上”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据此,完成1-3题。1.火星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主要原因是(

)A.太阳活动极强B.轨道半径很大C.距离太阳更远D.空气密度超低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

)①脱离了地月系

②脱离了太阳系

③始终在银河系

④进入了河外星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A.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C.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答案】1.D

2.B

3.A【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火星表面大气稀薄,白天时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温度高,夜晚缺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低,因此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密度极低。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与太阳活动、轨道半径和距太阳距离相关性较小,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脱离了地月系,还是位于太阳系中,没有出银河系,没有进入河外星系,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选B。3.火星上大气稀薄,故能见度很高,可以观察到银河系,A正确;水星远离小行星,不可能穿梭于小行星带,B错误;任何行星都不可能遮挡其他行星的卫星,C错误;因地球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之内,尽管夜晚可以短暂观察到地球,但由于地球体积较小,只能观察到地球较为明亮的光点,而不可能是圆圆的球体,D错误。所以选A。(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4-6题。4.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答案】4.B

5.A

6.B【解析】4.由材料可知,①为煤炭,②为风的运动,④为石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均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①②④正确。③为火山喷发现象,其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选B。5.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并非11年出现一次,③错误;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是地球出现磁暴现象,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6.太阳活动强烈时增加户外活动,会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病率上升,A错误;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能有效防范太阳活动的不利影响,B正确;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会更容易受到太阳活动影响,C错误;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不能防范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D错误,故选B。8.读图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图中a所示,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极昼现象,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应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节气应为冬至日,对应b中的丁冬至日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板足鲎是一种节肢动物,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是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在海洋、淡水、陆地等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混翅鲎是板足鲎目下的一个科级分类单元。2021年9月29日,据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进展披露,该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所和博物馆,报道了来自华南地区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据此,完成7-8题。7.板足鲎所在地层形成于(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8.秀山恐鲎所在地层形成时期可能是(

)A.爬行动物盛行时期B.被子植物出现时期C.联合古陆形成时期D.重要的铁金成矿期【答案】7.B

8.C【解析】7.结合材料可知板足鲎类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估计最早出现于早奥陶世,因此板足鲎类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寒武纪以前,为古生代时期,B正确。故选:B。8.由题干可知,秀山恐鲎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根据地球生物进化史可知,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于古生代,C正确;联合古陆时期是蕨类植物空前繁荣,AB错误;重要的铁金成矿期是中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C。(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Ⅲ圈层B.Ⅳ圈层C.莫霍界面以上D.古登堡界面以下10.图中各圈层,(

)A.Ⅰ圈层由各类气体组成,干燥洁净B.Ⅱ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C.Ⅲ圈层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D.Ⅳ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11.岩石圈(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9.C

10.D

11.C【解析】9.由图可知,Ⅰ圈层为大气圈,Ⅱ圈层为地壳,Ⅲ圈层为水圈,Ⅳ圈层为外核。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源深度应位于地壳,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Ⅱ圈层,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Ⅰ圈层为大气圈,由各类气体及悬浮物组成,A错误。Ⅱ圈层为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B错误。Ⅲ圈层为水圈,对于地球上温度变化影响较小,C错误。Ⅳ圈层为外核,外核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D正确。故选D。11.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上,包含上地幔的顶部与地壳,①错误,②正确。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③正确。不包括水圈的全部,④错误。②③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0·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12.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增高而递增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均未发生明显变化13.臭氧总量减少可能导致(

)A.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D.电离层高度增加【答案】12.C

13.B【解析】12.读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图可知,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整体减少,D错误;最大值所在位置向更低的南纬方向移动,即北移,A错误;随纬度增高而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在高纬地区曲线下降快,即递减明显,C正确;故选C。13.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总量减少可能导致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A错误;平流层因吸收紫外线减少,气温降低,B正确;臭氧与对流层云雨现象无关,C错误;臭氧减少与电离层高度无关,D错误;故选B。(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一期中)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4-16题。14.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C.对流层顶部D.高层大气15.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厚度小于对流层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D.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16.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主要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14.B

15.C

16.D【解析】14.调动大气的垂直分层必备知识,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对流层在平流层下部,A、C错误;高层大气在平流层上方,D错误。故选B。15.地球大气的最外层是高层大气,A错误;由图可知,平流层厚度大于对流层,B错误;由图可知,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C正确;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C。16.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随高度上升,大气接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D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导致白天地表温度不太高;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导致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少;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ABC选项均与题干关系不大,排除ABC。故选D。(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下图为2020年9月11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中黑点代表的是该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读图,完成17-18题。17.该日14时,四个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A.武汉风速比北京大B.北京比昆明气压低C.乌鲁木齐气压最高D.昆明风向为西南风18.图中(

)A.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均为偏北风B.日本北部比南部风速小C.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吹偏北风D.台湾岛气压比海南岛低【答案】17.C

18.A【解析】17.根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可知,从北到南四个黑点依次代表乌鲁木齐、北京、武汉和昆明。北京所在地等压线分布比武汉密集,因此北京风速比武汉大,A错误。图中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为2.5,北京的气压值为1015-1017.5,昆明的气压值为1007.5,因此北京比昆明气压高,B错误。乌鲁木齐的气压值为1017.5,武汉的气压值为1010-1012.5,北京的气压值为1015-1017.5,昆明的气压值为1007.5,因此乌鲁木齐气压最高,C正确。在等压线图中确定风向时,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即大致由东指向西;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偏东风,不是西南风,D错误。故选C。18.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北部气压高,南部气压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均为偏北风,A正确。日本北部等压线比南部更密集,表明风速更大,B错误。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部气压高,西部气压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吹偏东风,C错误。台湾岛气压值大致介于1007.5-1010,海南岛气压大致介于1005-1007.5,因此台湾岛气压比海南岛高,D错误。故选A。(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下为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据图可知,(

)①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

②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此时风向由Q到P

④此时风向由P到Q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产生的原因是(

)A.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空气被抬升B.晴朗的夜晚,谷地气温下降快,高处大气层降温慢C.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山谷接受的太阳辐射少D.山顶离太阳近,气温高;山谷离太阳远,气温低【答案】19.D

20.A【解析】19.P地位于山谷,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此时山谷压力高于山坡,气体自山谷流向山坡,此时风向由P到Q,④正确,③错误。白天山谷气温升温慢,形成冷高压,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②正确,①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夜间风从山坡流向山谷,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谷底上空的大气温度高于谷底,形成逆温,A正确。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与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关系较小,CD错误。晴朗的夜晚谷地气温下降较慢,D错误,故选A。(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完成21-22题。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水平气压梯度力B.F2——摩擦力C.F3——风向D.F4——地转偏向力22.图中(

)A.风向受四个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B.F2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C.F3与F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F4为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21.A22.B【解析】2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F1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根据材料“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图”可知,图为近地面风,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F4为风向,D错误。F2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B错误。F3与风向的方向相反,为摩擦力,C错误。故选A。22.结合上题分析,读图可知,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F2为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B正确。读图可知,F3为摩擦力,与F4风向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错误。F4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相较于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为北半球风向,D错误。故选B。(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下图为农田地膜覆盖景观图。据此,完成23-24题。2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主要是因为地膜(

)A.增加了太阳辐射B.增加了地面反射C.减弱了地面辐射D.减弱了大气辐射24.下列现象与地膜覆盖原理相似的是(

)A.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B.冬季积雪厚利于作物越冬C.冬季农田熏烟以防冻害D.白兰瓜土地上增铺砂砾层【答案】23.C

24.B【解析】23.太阳光能够透过地膜,地膜能够阻碍地表与外界的热交换,所以削弱了地面辐射,C正确。太阳辐射来自于太阳,地膜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A错误。由于地膜是透明的,所以对地面反射的影响较小,B错误。大气辐射发生在大气中,地膜在地表对大气辐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24.地膜覆盖是为了减弱地面辐射,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是为了遮挡阳光,A错误。冬季积雪厚,能够阻挡地表与外界的热交换,有利于减弱地面辐射,B正确。熏烟以防冻害是增加大气逆辐射来保温,C错误。地表铺沙主要是为了增加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B。25.(2021·北京市第九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此时,下列城市中风向为偏南风的是(

)A.成都B.郑州C.兰州D.广州【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延伸方向和气压递变方向判断,成都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顺着其方向,近地面风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偏北南,排除A;郑州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形成西北风,排除B;兰州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形成东北风,排除C;广州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形成西南风(偏南风),D符合题意。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综合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2021·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学习材料

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下表)、太阳系模式图(下图)。行星距太阳(地球=1)体积(地球=1)赤道半径(千米)水星0.3870.0562440金星0.7230.8566050地球1.01.06378火星1.250.152295木星5.201316.0071400土星9.50745.0060000天王星19.2065.2025900海王星30.1057.1024750活动一

读表和图中信息,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示例】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改正:银河系。活动二

参考表和图中信息,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2)读图“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你从科学性角度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活动三

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于什么?(4)依据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原因。(5)分析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答案】(1)错误1.原文:同一条椭圆轨道-改正:各自的椭圆轨道错误2.原文:公转方向不同-改正:公转方向相同错误3.原文: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改正: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错误4.原文: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改正: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3)太阳辐射(4)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时,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安全;太阳光照稳定;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产生适度引力)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特点可知,太阳系的各行星在绕日公转时,是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所以“同一条椭圆轨道”是错的;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所以“公转方向不同”是错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是错误的;日地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而不是1.5千米。(2)根据太阳系的模式图,可以从天体的大小、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公转轨道的形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太阳最近,体积质量较小,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体积质量最大;而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质量居中。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另外轨道建议画成椭圆形。(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的能量,即太阳辐射。(4)地球与其他太阳系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时,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体积相近。(5)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包括太阳本身的稳定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有稳定的光照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气温适宜,有液态水存在。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能吸引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并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27.(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1)描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2)与纬度较低的海南省相比,说明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3)结合相关地理原理解释“拉萨夜雨”的原因。(4)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答案】(1)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位置(2)与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阴天少;污染轻,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3)拉萨地处谷地,白天热量不易散发,气温较高,水汽蒸发量大;夜晚谷坡降温快,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4)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人类生产: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等。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使用等。【解析】(1)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纬度位置不同,所以光照强度存在差异,因此太阳辐射量存在差异,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2)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角度来分析。从太阳辐射的角度来说,与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并且天气晴朗,晴天较多,阴天较少,污染比较少,所以大气透明度比较好,尘埃杂质较少,因此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较小,所以太阳辐射较强。从地面辐射的角度来说,由于大气较为稀薄,所以大气能够吸收的地面辐射比较少,因此导致整体气温偏低。(3)拉萨夜雨的原因主要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从地形的角度来说,由于拉萨地区地处谷地,因此白天热量不易散发,所以白天气温较高,水汽蒸发量较大,在夜晚时由于谷坡降温速度较快,因此冷空气会沉到谷底,导致谷底的暖湿气团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开始冷却,引起水汽凝结,容易成云致雨。(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说,由于太阳辐射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同时,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从人类生产的角度来说,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来提供能量。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利用太阳辐射加热水来提供热水给我们使用。28.(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炎夏日,穿堂风无异于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景观图。(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穿堂风的形成原因。(2)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3)与阴天相比,说出晴天穿堂风风力的大小,并说明原因。【答案】(1)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房前石质地面升温快,屋后山林的气温升温慢,近地面屋后山林气压高于房前石质路面气压,形成从屋后吹向房前的穿堂风。(2)(3)与阴天相比,睛天白天太阳辐射强,石质地面升温快;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石质地面降温快;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风力大。【解析】(1)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