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1.gif)
![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2.gif)
![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3.gif)
![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4.gif)
![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e5bed00484c79b7707bb7dd60837411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Xxxx勘察院xxxx年xxx月四川省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审定总工程师:院长报告提交单位:xxxx察院资质证书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类xx级资质证书编号:xxxxx报告提交时间:xxxx年xxx月目录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一前言1一、目的任务1二、工作技术依据1三、前人工作程度2四、工作技术方法2五、工作情况及完成的工作量2第二章调杳区概况4一、地理位置及交通4二、社会经济概况5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6一、自然环境6 HYPERLI
2、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1、气象6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2、水文7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3、地形地貌8二、地质环境8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1、地层岩性8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2、地质构诰与地震10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第四章水文地质概
3、况13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稳定性评价16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一、岩口上滑坡(H01):16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1、基本特征16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2、稳定性分析评价18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3、滑坡发展趋势及危险性19二、崩塌(危岩)211、较
4、场口崩塌(B01)212、油库后危岩(B02)213、岩头上崩塌(B03)24三、泥石流271、冷木沟泥石流(N01)272、教场沟泥石流(N02)36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六章斜坡稳定性分析与定性评价46一、宝兴河左岸斜坡46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1、土质斜坡46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2、岩质斜坡(丫2)48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3、岩质
5、斜坡(P2、P49二、宝兴河右岸斜坡50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1、土质斜坡51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2、岩质斜坡(丫2)53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3、岩质斜坡(P2、Pp54三、构造对斜坡的影响55四、“5.1”汶川地震对斜坡的影响55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七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56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原则与量化指标56二、地
6、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56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第八章调杳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58一、调杳区地质环境状况58二、工稈建设适宜性评价58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61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1、防治原则及分区61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2、防治措施建议62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九章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64第十章结论与建议.66一、结论66二、建议67
7、三、说明67附图:1、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杳评价危险性分区图2、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杳评价防治分区图3、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评价TC1槽探展示图4、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评价TC2槽探展示图5、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评价冷木沟泥石流纵剖面示意图6、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评价教场沟泥石流纵剖面示意图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第一章前言一、目的任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强度大、震源浅、破坏力强、波及面广,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宝兴县受到“5.12”汶川地震影响较为严重,尤其县城受到
8、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严重。受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院承担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5.12汶川(映秀北川)8.0级大地震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主要目的任务是查明宝兴县县城(北至两河口,南至小关子电站)经5.12”汶川(映秀北川)8.0级大地震后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等基本特征,并对地质灾害的危害状况作出评价。具体的任务是:查明调查区内斜坡类型及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进行重点调查,并对县城周围范围内地质灾害其危害程度做出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宝兴县县城周围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二、工作技术依据本次调查评价工
9、作依据的技术标准有:1、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DZ0238-200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6、其它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三、前人工作程度本区的地质工作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进行了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其他相关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由四川省地矿局区测队完成宝兴等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初
10、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1、00935部队完成宝兴等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1996年成都水文队完成青衣江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普查报告;1999年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宝兴县城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2002年和2006年四川省地质环境总站完成宝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补充调查工作;2008年成都水文队完成“5.12”地震宝兴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四、工作技术方法本次工作是在充分收集区内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经充分研究分析后,采用以地面调查为主并结合群访的方式进行。为提高工作精度野外调查过程中采用1:10000地形图为工作手图,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11、对地质灾害点及不良地质现象进行定点描述,并逐点进行拍照五、工作情况及完成的工作量我院接受任务后,立即组成项目组,于2008年9月2日进场开展野外调查,于2008年9月9日结束野外调查工作,随即转入室内资料分析整理、报告编制工作。本次工作完成或者超额完成设计工作量,并新增地质测绘工作。完成事物工作量表1-1。表1-1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量表项目设计工作量实际完成工作量比例()备注地质调查10Km216.70Km21671:10000调查水样4组6组150岩样4组4组100土样4组4组100探槽10m323.625m3236地质测绘06938m新增工作量第二章调查区概况一、地理位置及
12、交通调查区位于宝兴县县城,宝兴县位于雅安市北部(见图21),地理位置为东经10224/5410302/00,北纬3009/103056/38。宝兴县距雅安市80千米,距成都210千米,从宝兴到雅安后有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与成都市相通,交通比较便利,调查区内位于宝兴河东西两侧,省道S210线位于宝兴河左岸,从调查区中穿过。I|Tt三自小缶康定就爾市II泸定0洪莊蓟中內建市面乐山市威远術阳市屮H崇吧,血*M夹江r市怵江取山烤、J-芦山图省会、有搏市驻地l|l.Hllr州牡|O|:p袋公路市“地.州驻地县*市辖区界河施,湖泊例e且驻地1AJWJM)_国家圾公路工作区图21调查区交通位置图二、社
13、会经济概况宝兴是石材王国。以“宝兴白”大理石为代表的石材资源储量达30多亿立方米,各类品种30多个,代表国家的石材好品种2个,代表四川的石材好品种6个。其中“宝兴白”大理石储量达10亿立方米。宝兴是水电基地。宝兴河系长江上游支流青衣江的发源地,贯穿全境大小溪流纵横交错,径流稳定,干流落差3330米,平均比降25.5%。,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0万千瓦,已规划可建115万千瓦梯级电站,1992年跨入全国初级电气化县行列。宝兴县是旅游胜地。是全省规划中的“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是中国西部600千米大熊猫生态旅游大环线的核心旅游区。以大熊猫、夹金山和藏乡风情为重点,红军长征、革命老区史迹,构成了宝兴
14、独特的旅游资源。调查区位于宝兴县县城穆坪镇,是宝兴县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2007年宝兴县生产总值91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9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4709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0万元,增长12.0%。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一、自然环境1、气象气象是调查区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中最广泛、最突出的因素,调查区所处的自然地理及气候带位置决定了该县降雨除丰沛而集中外,还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等特征。据宝兴县气象局19712005年降雨资料,调查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2.5mm,且有63.9%85.3%的雨量主要分布于69月,12
15、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0.03%2.8%,月均气湿亦变化于422C之间(图3-1、表3-1、表3-2)。降雨量(mm)250.0200.0150.0100.050.0,CT,CT,-0.0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月份图3-1调查区多年月平均降雨量统计图表3-1调查区多年气象资料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降雨量(mm)2.96.124.355.694.8137.4218.0200.9119.346.813.92.5气温(C)4.65.810.514.918.420.222.722.219.014.810.16.3备注:降雨资料为1971-2005年,由宝兴县气象局提供。表3
16、-2调查区降雨量特征值统计表特征值多年平均50年一遇24小时最大值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值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值年最大值日最大值1小时最大值10分钟最大值降雨量(mm)992.5130.0120.0115.01198.471.823.08.5调查区的温差变化十分有利于岩体的风化作用,使不少岩体表部遭受强风化,并使土体在旱季龟裂,更有利于雨水的入渗。降雨入渗地下后,使岩土体水分饱和、软化,降低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增加了岩土体的容重,同时,地下水的增加,增大了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很容易使斜坡产生不稳定。因此,降雨是调查区地质灾害产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之一。2、水文区内水系属岷江支流青衣江水
17、系,宝兴河是区内最主要的河流,由发源于县境北部夹金山的东、西两河汇合而成,最大年径流量达34.65亿m3/s,最大洪峰流量1490m/s,相应水位996.67m(表3-3)。主流及其支流沟床比降大,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对地表进行了强烈的切割,形成稳定性较差的河岸边坡。东河、西河在两河口交汇,汇流到宝兴河,宝兴河从调查区内穿过。因此,河水的涨落、冲刷作用对宝兴河两岸调查区的基础造成一定影响。表3-3宝兴河水文资料统计表河名长度(km)流域面积(km3)干流纵比降(%0)多年平均流量(m3/s)资料来源宝兴河26301010.29101.6宝兴水文站19752005年资料东河27.4813962.
18、0446.52西河56.5113501.444.793、地形地貌宝兴县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过渡地带,调查区位于宝兴县县城东西两侧,高程在10002400m间,相对高差为9001400m,坡度一般为3040,属中山地貌(见照片31)。调查区位于县城东西两侧,宝兴河从中穿过,东西两侧微地貌为高陡斜坡,东侧坡度为3040,局部地段坡度达到70以上,西侧坡度为3040。斜坡上植被覆盖较好,主要以灌木、乔木为主,零星分布有旱地,局部地段基岩裸露;斜坡上松散堆积层厚度一般为35m左右。照片31调查区地形地貌图二、地质环境1、地层岩性调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Qcl+dl)残破积(
19、Qdl+el)、44坡洪积(Qp+dl)、冲洪积(Qai+pi)、泥石流堆积(Qsef)、滑坡堆积层(Qdei)、4444中生界二叠系上统(P)、二叠系下统(P、和澄江-晋宁期花岗岩(Y2),21分述如下:1、崩坡积(Qcl+dl):分布于宝兴河东西两侧斜坡下部及坡脚,以碎块4石土为主,褐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碎块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灰岩为主,棱角状,块石粒径一般为0.5lm,局部地段块石粒径可达到8m以上,碎石一般粒径为515cm,块石含量一般约为3040%,碎石含量一般为1520%,充填物质为角砾质土,局部地段具有架空现象。2、残破积(Qdl+el):分布于宝兴河西侧斜坡下部,以碎石土、砾
20、石土4为主,夹有少量的块石,褐色、灰褐色,松散;碎石、砾石岩性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含有少量的灰岩、白云岩,粒径一般为110cm,块石最大粒径达到0.6m以上,含量约为6070%,充填物质为中粗砂和粉土。3、坡洪积(Qp+di):分布于宝兴河两侧斜坡坡脚,以碎块石、漂卵石土4为主,大小混杂,夹少量砾石,岩性以花岗岩、灰岩为主,含少量砂岩、白云岩;结构密实,多呈半胶结状,碎块石呈棱角状,风化程度较弱,粒径一般为540cm,块石最大粒径可达到2m以上,含量一般为3040%,漂卵石一般粒径为550cm,漂石最大粒径为0.8m以上右,含量一般为2535%;砾石,具有一定磨圆度,但磨圆度较差,粒径一般为12
21、cm,含量约占510%,充填物质为中粗砂。4、冲洪积(Qai+pi):分布于宝兴河两侧一级阶地、漫滩及河床内,为4灰色、灰黄色砂卵石层,卵石成份为灰岩、砂岩、板岩、花岗岩及少量大理岩、玄武岩等,粒径一般为215cm,含量约6080%,呈亚圆状,充填中细砂,松散密实,厚度一般310m。5、泥石流堆积(Qsef):主要分布于冷木沟沟口,为一老泥石流堆积体,4其物质组成为碎石土,含有少量的块石,其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石英岩,棱角状,具有半胶结状;其中块石粒径一般为2040cm,含量约占1020%,碎石粒径一般为510cm,含量约占6070%,其充填物质为泥砂。6、滑坡堆积层(Q4dei):分布于调
22、查区西侧的斜坡中下部,其物质组成为粉质粘土,褐黄色,稍湿,可塑,含有部分碎块石及少量砾石,岩性以灰岩为主,含有少量砂岩,棱角状,风化程度较弱,粒径一般为1030cm,含量约1520%。7、二叠系上统(P):主要分布于宝兴河东侧斜坡中部及西侧扎角坪一2带,岩性为砂岩夹粉砂岩、灰岩,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状。岩层产状330-350Z1020。8、二叠系下统(P1):分布于宝兴河两侧斜坡中上部,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深灰色,中厚层状构造,泥晶结构,夹方解石条带,岩质坚硬,裂隙发育,单层厚度一般12m,最大厚度10m;分布于场地西侧斜坡上部,岩层产状320340Z1525。9、澄
23、江-晋宁期花岗岩(丫2):为岩浆侵入岩,分布于宝兴河两侧及斜坡中下部。岩性为灰色、棕红、肉红色花岗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等。花岗结构,岩质坚硬,裂隙不发育,表层风化较强。2、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宝兴县地处巨型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调查区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宝兴背斜核部;茂汶断裂(赶羊沟断裂)、映秀断裂(五龙断裂和盐井断裂)和小关子断裂,其中小关子断裂最北端斜穿西部调查区。调查区受构造影响较大的主要为宝兴背斜和五龙、盐井断裂、小关子断裂(见图3-2)。(1)宝兴背斜为北东向宽缓背斜,轴向北44
24、东,南北两端较为平直,两翼对称,倾角一般1525。核部地层为澄江-晋宁期岩浆岩,两翼出露大石包组灰岩。(2)五龙断裂斜穿宝兴河西岸斜坡中部,为正断层,断裂走向4045。间,倾向北西,倾角6070。间,断距数十米,上盘岩体较为破碎,裂隙较发育,局部呈散体状,形成危岩。(3)盐井断裂断裂走向约北东43,呈波状弯曲,断面倾向北西,倾角不等,一般60-70。该断裂与五龙冲断层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挤压带。012.525km背斜乂向斜I|正断层二断层线(性质不明)图口宝兴背斜叵五龙断裂E岩井断裂例|4|小关子断裂双石断裂rn赶羊沟断裂图32调查区附近构造体系略图4)小关子断裂斜穿宝兴河东岸斜坡中部,为正断层,
25、断裂走向3550间,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6070。间,断距数十米,上盘岩体较为破碎,裂隙较发育。2)、地震本区晚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面积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活动断层构造区,其晚期活动性与地震活动性均较强。外营力以剥蚀、侵蚀为主,堆积作用微弱,仅在沿河两岸及山间呈狭小带状分布或平坝区有少量分布据四川省地震局1985年1994年观测资料,震中位于宝兴县境内的地震11次(见表3-4),最大震级4.5级。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宝兴县域内个别乡镇受损严重,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调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修改为0.35s,相应抗震设防烈度为训,第一
26、组。表3-4宝兴县境内地震资料统计表序号日期时间位置震级东径北纬11985-01-0511:47:493016102253.121985-10-3103:43:393020102503.931986-10-1704:48:233024102593.841987-05-2316:49:323010102563.551987-06-2302:54:273010103013.161988-04-2521:40:043029103014.571988-05-1522:41:143037102253.381989-11-2706:23:553024102593.191990-01-0914:35:033
27、043103123.6101991-05-1408:48:053008103083.2111993-05-1716:16:473033103133.2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映秀北川)8.0级大地震是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长期蓄积的能量瞬间释放形成的强烈地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调查区内震感强烈,少量房屋剪切拉裂而成危房。第四章水文地质概况调查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和形成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和控制,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流性质和水力特征,调查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其中松散裂隙水水量丰富分布于斜坡坡脚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之中,对斜
28、坡的稳定性影响小;因此研究重点为广泛分布的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一、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宝兴河一级阶地、河漫滩及斜坡下部松散堆积物之中。赋存于河谷阶地砾卵石中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密切,水量丰富,一般单井涌水量大于100吨天;赋存于斜坡坡脚松散堆积层中地下水为孔隙水或上层滞水,由于松散堆积层沿斜坡表面堆积分布,加之斜坡坡度较陡,一般含水条件差地下水水位埋深大,水量贫乏,一般单井出水量小于10吨天。二、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二迭系上统(P2)和澄江-晋宁期花岗岩(Y2)地层中,岩性分别为粉砂泥岩和花岗岩,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水量较丰富区主要分布于斜
29、坡中上部二迭系上统(P2)地层中,地层岩性为石英砂岩,岩体裂隙不发育,裂隙宽度一般为2mm左右,裂隙率小于2.0%,裂隙中多见填充物,调查区内地形高差较大,切割较巨、山高坡陡,地表径流条件较好,且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不利于渗入补给地下水;经过本次调查访问和取样资料分析,地下水矿化度低,地下水径流路径较短,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该区域内泉流量一般为0.20.3升/秒。、水量较小区主要分布于斜坡中部澄江-晋宁期花岗岩(Y2)地层中,岩体坚硬致密,只有表层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含水条件差,渗入条件差,导致富水性弱;该区域内泉流量小于0.1升秒。三、岩溶水主要分布于斜坡中上部二迭系下统(P)地层中
30、,地层岩性为灰岩,中1厚层状。地下水主要储存于岩溶裂隙和溶洞中,具有区域水动力联系;岩体裂隙发育程度较高,裂隙宽度一般为46毫米,个别达到10毫米以上,裂隙率一般为5.28,裂隙中一般有少量泥砂岩充填。该类岩体含水富水性于岩体与裂隙岩溶发育程度有关,且与大气降水有关,为地表岩溶为降水渗入提供了良好条件,地下岩溶则形成了岩溶水储存运移的有利场所;该类地下水岩层含水不均,多以管道式运动为特点,水流量较大,一般泉点出水量一般20100L/S。为了初步查明调查区内地下水质情况,本次工作在调查区内共取水样6组,试验项目为简分析和侵蚀项目(见表4-1和4-2)。取样地点分别调查区东侧的冷木沟、较场沟、宝兴
31、河以及调查区西侧支沟,覆盖了本次工作范围。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试验资料表明,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Ca3为主,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危害。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表41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水质分析表(一)取样编号臭和味混浊度色度PHK+Na+BXS01透明7.7BXS02透明BXS03透明BXS04透明8.1BXS05透明8.1BXS06透明7.8(mg/L)(mg/L)Mg2+(mg/L)Cl-(mg/L)5.752.38.283.454.8311.544.0946.0932.0632.0638.0840.0814.5923.17.38.517.323.11.420.
32、714.251.422.132.13表42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水质分析表(二)取样编号总硬度(mg/L)永久硬度(mg/L)暂时硬度(mg/L)负硬度(mg/L)总碱度(mg/L)矿化度(mg/L)BXS01170.240.1130.1130.1273BXS02210.235175.2175.2323.4BXS03110.12090.190.1192.4BXS04115.13085.185.1183.3BXS05125.120105.1105.1206.6BXS06195.230.1165.1165.1328.2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第五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稳定性
33、评价调查区位于宝兴县县城,地貌类型属于中山地貌,山高谷深坡陡,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影响,区内岩体较为破碎,第四系松散物质分布较为广泛。在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较发育。区内不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三种类型。经本次调查,调查区内共滑坡1处、泥石流沟2处、崩塌3处。现将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现状分述如下:一、岩口上滑坡(H01):1、基本特征1)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岩口上滑坡位于河西下新区西面斜坡中部穆坪镇新宝村丰收组,地理坐标:东经10248/36,北纬3022/12。滑坡区高程1135-1216m,相对高差约5070m,滑坡处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中山,构造上属龙门山构造,出
34、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气)灰岩和澄江-晋宁期花岗岩(Y2),灰岩岩层倾向350,倾角27。2)滑坡灾害特征滑坡处于斜坡上,滑坡平面形态为半圆形,坡度25-40,坡面呈凹形,滑坡长200m,宽100m,面积2万m2,平均厚度约5m,滑坡规模约10万m3,属中型滑坡,滑坡主滑方向98;滑坡体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含碎石粉质粘土,坡体上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和少量杉树(见照片5-1),现阶段滑坡整体未发生变形、滑动等迹象,仅局部发生塌滑(见照片5-2)。照片5-1滑坡后缘照片5-2滑坡局部坍滑滑坡发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为土质滑坡。滑体组成物质为灰色、灰黄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粒径一般
35、为410cm,碎石含量约20-25%。土石接触面为推测的滑面,为曲线形,埋深4-6m,滑带土为可塑状的含角砾粉质粘土,不连续。根据本次调查,滑坡体无地下水出露。形成机制滑坡区位于宝兴背斜核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崩坡积层在斜坡下部逐渐堆积,在土体自重力的作用下,形成浅层牵引式老滑坡。该滑坡形成除受本身所处的地形条件,较厚的松散堆积物等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外,大气降雨和地震是滑坡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和诱发因素。由于自然斜坡较陡,滑坡堆积层厚度较大,斜坡地段堆积层前部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形成了临空面,滑坡体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岩体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加上大气降雨形成的坡面侵蚀和渗入松散堆积层中形成地下水,地下水
36、从斜坡上部向下部运移,部分在相对不透水的软带顶面富集,增加岩土体自重,并对滑带土产生侵蚀软化作用;斜坡在地表、地下水的长期渗透侵蚀作用下,在降雨、地震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土体抗剪降低,从而使滑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动水压力、静水压力和地震的共同作用下变形产生滑坡。本次调查工作中在滑坡体后缘两侧布置探槽两处以及在滑坡体取土样一组(进行常规和颗分项目试验),在探槽TC1发现裂缝两处,裂缝1宽度约3545mm,贯穿整个探槽,裂缝表面呈齿状;裂缝2宽度约为6075mm,未贯穿整个探槽,具体情况见探槽TC1、TC2展示图;本次在滑坡体取样试验数据见表5-1、5-2中土样BXT-004。2、稳定性分析评价根据
37、本次调查,滑坡体现阶段无明显变形迹象,仅在滑坡体后缘见少量的张拉裂缝,经访问,该滑坡1999年发生局部土体坍滑,经长时间的监测,滑坡未加剧变形,特别在“5.12”汶川大地震后,该滑坡仍未发生明显变形,目前该滑坡出于基本稳定状态,但若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在暴雨及地震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滑坡有可能发生滑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滑坡整体未发生滑动、变形等迹象,仅在局部发生变形;因此,建议继续加强该滑坡的监测工作,若滑坡后缘裂缝加大加宽,应立即向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迅速撤离滑坡下方的住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滑坡发展趋势及危险性岩口上滑坡一旦发生整体下滑,将对滑坡前部的30户139人的生命财
38、产安全及宝兴县新规划区河西下新区严重威胁和侵害,威胁资产约150万元(不含新规划区)。初步评估该滑坡危险性中等,险情为中型,危害程度等级为中等。因此,须对该滑坡进行防治。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表51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土工试验表(一)表52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土工试验表(二)取样编号天然状态下土的物理性指标土粒比重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含水量密度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压缩系数湿干30P0PdenSrGs3L3PIpa1-2%g/cm3g/cm3/%/%/Mpa-1BXT-00122.62.061.680.16938992.722718.38.70.490.2
39、8BXT-00224.11.931.560.74343882.7133.119.313.80.350.29BXT-003241.951.570.73042892.7226.119.17.00.700.31BXT-00426.61.871.480.83545862.7130.520.5100.610.3有效粒取样编号漂石卵石粉粒粘粒径(mm)200200-6060-2020-55-22-0.50.5-0.250.25-0.0750.075-0.0050.005d10BXT-0013020.2207.34.48.38.61.20.09BXT-0026.941.4252.913.80.018BXT-
40、0039.751.48.52.91.84.6125.10.08BXT-0042.625.224.39.33.21221.40.018土粒组成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崩塌(危岩)1、较场口崩塌(B01)该崩塌体位于县城东侧斜坡上穆坪镇新宝村较场组,该崩塌体为一孤石,体积约40m3,与县城高差距离约100150m,威胁县城人民财产安全;为了消除该崩塌体对县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宝兴县县委、县政府已经对该崩塌体进行支挡加固措施,消除了崩塌体对县城的威胁。照片53较场口崩塌治理前照片54较场口崩塌治理后2、油库后危岩(B02)1)、基本特征油库后危岩位于县城东侧穆坪镇新宝村两河组,地
41、理坐标:东经10243/03,北纬3023/09,斜坡陡立,斜坡坡度达到5060,斜坡坡向265。危岩所处高程为11201180m;危岩处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中山,构造上属龙门山构造,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气)灰岩。危岩长度约200m左右,裂隙较为发育,危岩分割块度一般为IX0.50.8X0.5m,“5.12”地震后,危岩体部分切割块体已经崩落,形成崩塌体。崩塌体分布范围为:长3050m左右,宽200m左右,崩塌体分布面积为0.6万m2,崩塌体厚度约0.51m,崩塌体体积约0.5万m3;当地政府现已对大部分崩塌体进行了清除,剩余崩塌体较少,约50m3左右。2)、稳定性分析评价危岩体岩性为灰岩
42、,岩层产状338Z32,为顺向坡。危岩裂隙较为发育,共有两组裂隙,分别为:18Z84,裂隙面较为平直,呈张开状,裂隙宽度为30mm,无填充,裂隙可见长度为34m;120Z74,裂隙面较为平直,裂隙宽度为5mm,裂隙可见长度为12m,图51岩体结构面与边坡赤平投影图裂隙密度为1条/米。由图可见,结构面交点在赤平投影园上处于边坡的另外一侧,说明岩体边坡处于稳定条件;裂隙和裂隙与边坡斜交,滑动方向朝向坡里,因此边坡现阶段处于较稳定条件,但裂隙与裂隙切割岩体成块,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切割成块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3)、发展趋势及危险性油库后危岩形成于2008年5月12日地震,地震造成裂隙切割成块崩落,形成
43、崩塌堆积体;危岩体威胁到新宝村两河组37户17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岩体分布长度约100200m,主崩方向305。据本次调查,岩体边坡处于较稳定条件,切割岩体处于较稳定状态,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块体崩落,险情为中型,危害程度为中等;因此,建议对危岩体进行防治治理。在宝兴县县委、县政府及县国土部门的关心下,即将对危岩体进行排危,消除危岩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评价油库后危岩剖面示意图图性員块石土區問卵石土例0滑坡堆积体莎刁冲洪积:厂养灰岩P1二叠系下统3、岩头上崩塌(B03)1)、基本特征岩头上崩塌体位于宝兴县城西侧宝兴河右岸穆坪镇雪山村境内,陈家山西坡中部,地理
44、坐标:东经10248/09,北纬3022,51。山势险峻,高程介于1000-2500米间,相对高差1500米,斜坡坡向115,坡度45。崩塌体所处高程为1600米,高出雪山村二组唯一通往县城道路约550米,电站560米。危岩处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中山,构造上属龙门山构造,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P)灰岩。“5.12”地震发生后,岩体部分切割块体已经崩落,形成崩塌堆积体,崩塌体分布范围为:长1000左右,宽100m左右,崩塌体分布面积为10万m2,崩塌体崩落高差达到500m以上,崩塌体厚度约0.8lm,崩塌体体积约0.4万m3。2)、稳定性分析评价斜坡由灰岩构成,岩层产状320Z20,为逆向坡。
45、逆断层五龙断裂从斜坡中下部通过。崩塌体位于断裂上盘,岩体破碎,发育两组裂隙,分别为:卸荷裂隙,121Z78,裂面曲折,呈张开状,宽度20100cm,无充填,延伸长度58米(见照片55);220Z82,裂面平直,呈张开状,无充图52岩体结构面与边坡赤平投影图填,宽度13cm,延伸长度13米。由图可见,结构面交点位于岩体面投影弧线外侧,为切向滑动,说明岩体斜坡处于较稳定条件;裂隙与边坡倾向平行,滑动方向与坡向一致,不利于边坡的稳定,裂隙与边坡斜交,但与裂隙切割成块;因此,边坡处于较稳定条件,但是裂隙与裂隙的切割,造成岩体切割块体处于不稳定条件,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易崩落形成崩塌体。3)、发展趋势及危
46、险性照片55岩头山崩塌危岩体现危岩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余震、降雨岩头上崩塌体产生于2008年5月12日地震。“5.12”产生少量块崩塌体穿过水泥路滚至坡脚,砸坏两河口水电站输水管道。危害坡上道路通行及水电站正常发电,该滚石粒径1米,滚落至坡脚约15米。作用下可能崩落,危及雪山村过路村民及两河口水电站。据本次调查,岩体边坡处于较稳定条件,危岩切割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块体崩落,险情为中型,危害程度为中等;因此,建议对危岩体进行防治治理。在宝兴县县委、县政府及县国土部门的关心下,即将对危岩体进行排危,消除危岩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三、泥石流1、冷木沟泥石流(N01)
47、1)、基本特征冷木沟泥石流位于宝兴县县城东侧宝兴河左岸穆坪镇新宝村冷木组,其沟口处宝兴河汇向282,其总体走向为272,流域面积3.18Km2,主沟长3550m,主沟平均纵剖比降为198%。(见图53冷木沟泥石流地质纵剖面示意图)根据前期资料和本次调查访问,冷木沟泥石流沟历史上发生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为15万m3,为大型泥石流沟;冷木沟最近一次发生泥石流时间为1966年,距今已有40余年,属于0.01次/年0.1次/年,为低频泥石流;1966年泥石流发生时,泥石流浓度低,破坏力较弱,堆积物分选性较好,为稀性泥石流;因此,冷木沟为大型低频稀性泥石流沟。冷木沟整体走向顺直,中上部沟道见多处转折,沟
48、谷形态为“V”型沟谷,沟口处宽78m,沟谷最宽35m,一般宽1015m,上游发育3条小冲沟,源头海拔1700m,沟口海拔970m,主沟相对高差730m。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图53冷木沟泥石流地质纵剖面示意图宝兴县县城周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68目前由于沟口附近人类改造(修路、建桥、修砌挡墙)工程的实施沟道内未见堆积物,仅在沟口右岸见残留的老泥石流堆积体(见照片56),其上被坡洪积块石土所覆盖。冷木沟泥石流堆积区上游和流通区下游的分界点在海拔高程1040m附近,流通区上游和物源区下游的分界点在海拔高程1212m附近,其中物源区主沟沟长1.96Km,平均纵剖降为346%。,区内山
49、坡较陡,但斜坡植被覆盖较好,坡体90%以上被植被所覆盖;因此在各条冲沟两岸斜坡坡积和残积坡体零星分布,未见滑坡、崩塌和坍塌现象;流通区沟长1.12Km,平均纵剖降为148%,沟内松散堆积体较少,沟内仅有少量的老崩坡积崩塌块石堆积及右岸花岗岩风化破碎块体,其方量较少,约500600m3,这些少量的松散物质不具备发生中大型泥石流的物质条件。照片56冷木沟右岸泥石流堆积体根据沟道特性,冷木沟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即泥石流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三个区域,就对冷木沟三个区域进行分别论述1、物源区(上游沟段)从海拔1212m至沟源为泥石流物源区,在这一沟段中,沟谷中有少量的可供泥石流形成的松散固体物
50、质,见照片57。照片57冷木沟物源区地貌圈椅状地形,未见滑坡、崩滑等现象。物源区沟道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二叠系上统(P2)灰岩、二叠系下统(P2)灰岩,局部为冲洪积漂石土;沟道两侧为土质边坡,局部边坡为裸露基岩基岩边坡,边坡植被发育较好,90%以上的边坡为植被所覆盖;两侧边坡在平面上未见物源区沟道两侧边坡较为稳定,沟道及两侧松散固体物质较小,不具备中大型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但若沟道两侧边坡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出现滑坡、崩滑等现象出现,为中大型泥石流发生提供物质条件,则可能发生中大型泥石流。冷木沟泥石流物源区地质横剖面示意图比例尺1:2000图口卵石土匚訂灰岩例Q4T冲洪积乜二I澄江-晋宁期花岗岩
51、2、流通区(中游沟段)从海拔1040m与1212m沟谷段为泥石流流通区,沟谷呈“V”型沟谷,局部沟段较窄,相对较深(见照片58),沟谷两侧坡脚多为裸露基岩,偶见泥石流堆积层,沟谷内其余地段两侧多为坡积堆积体。沟谷两侧岩体为花岗岩和灰岩;花岗岩岩体致密坚硬,仅在局部见岩体有风化花岗岩岩性碎块,粒径约0.50.6m;灰岩,灰褐色,厚层状,层面上存在小溶洞,局部有石钟乳,层面有少量溶蚀照片58冷木沟流通区地貌裂隙,在斜坡中上部为陡岩,植被发育,岩体整体稳定;泥石流堆积体,厚度约34m,物质组成为碎块石,岩性多为花岗岩,夹少量的灰岩、白云岩,块石一般粒径为2035mm,最大粒径约1.5m,含量约占10
52、20%,碎石一般粒径为815mm,含量约占6070%,充填物质为砂土。新宝村冷木组村道公路从流通区中穿过,村道公路多处横跨冷木沟沟谷,横跨处过流断面较小,多为涵管过流断面;若发生中大型泥石流,泽会影响泥石流的正常流通。流通区内现阶段有少量的耕地,为泥石流能够提供少量的固体松散物质。冷木沟泥石流流通区地质横剖面示意图高程(m)1240122012001180116011401120110010801060104010201000比例尺1:2000图m块石土匡|卵石土戸|灰岩高程(m)1260*+*:花冈岩bfl+dl朋坡积Qal+pl冲洪积例TH二叠系上统YH澄江-晋宁期花岗岩3、堆积区(下游沟
53、段)为沟道1040m以下至宝兴河为泥石流堆积区,沟口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实施,现阶段只能在泥石流沟口右岸见少量的泥石流堆积体;沟道右侧为裸露基岩,左侧为坡积体;右侧裸露基岩为花岗岩,岩体致密,整体稳定性较好,沟内零星有花岗岩朋落体,花岗岩裂隙较发育,裂隙有5Z18、190Z78、260Z61。三组,裂隙可见长度一般为35m,个别裂隙长度大于10m,裂隙宽度为12mm,裂隙面较为平整,裂隙无填充;左侧坡积体为碎土,褐色、灰褐色,碎石多为花岗岩及少量的灰岩、白云岩,碎石粒径一般为215mm,含量约占7080%,块石最大粒径为0.50.8m,充填物质为砂土。冷木沟在宝兴县县委、县政府照片59冷木沟沟口的
54、关心下已经进行治理,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只对沟口进行了简单治理,修建了部分挡墙,但沟谷与宝兴河交汇处采用10根80砼管,过流段面较小(见照片59)。02468101214161820222427图例坡洪积QP+dlO-C冷木沟泥石流堆积区横剖面示意图比例尺1:200高程(m)高程(m)1601026102610241024102210221020102010181018小路街道1016101610141014挡墙挡墙10121012101010101008100810061006100410041002100210001000泥石流堆积体Q严fQP+dl4|二:2;|卵石土ra块石土Q-.Sef
55、4.*、.*?.?:y._!:*L:L:Ofi?O?/b-cb.二w:VAn-.J-.j.-L.JJij2)、泥石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估根据本次调查,冷木沟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沟,该沟常年有较大的水流量,经过本次现场溪沟测流,该沟水流量为0.375m3/s,据宝兴县气象局降雨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2.5mm,其中降雨量主要分布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50年一遇24小时为130mm,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为120mm,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15mm,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23mm,10分钟最大降雨量为8.5mm,且暴雨较频繁,强度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水动力条件。现阶段沟道内及沟
56、道两侧固体松散物质较小,不具备中大型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现阶段冷木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但若沟道两侧的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则可能发生泥石流;冷木沟若发生泥石流,则影响沟道左岸居民及冷木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为中型。因此,建议对沟口进行治理,扩大沟口流通面积,并在沟口修建排导槽。经过本次访问,冷木沟于1966年汛期发生过泥石流,造成3户农户房屋被冲毁,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冷木沟是一条低频率大型规模的稀性泥石流沟,堆积区和流通区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较小;物源区沟道两侧为斜坡,植被茂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局部为缓坡地带,坡度为1518,现阶段为旱地,斜坡现阶段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沟道内及两侧松散
57、固体物质较少,加之冷木沟流域面积较小,距上次发生泥石流已有40余年,冷木沟发生泥石流频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新宝村冷木组的公路沿沟自下而上,三次横穿沟道,均为简单的过水涵管通过;可能造成沟道内管道口处拥堵堆积,使主沟流水不畅,堵水后虽可漫过较低的公路路面,但仍对主沟的畅通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对穿越沟路的公路处重新加大过水断面。据实测,宝兴河宽4050m,水深约58m,流速为l2m/s,据宝兴县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内50一年一遇最大降雨量为130mm,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及有关规范,冷木沟洪峰流量为86.125m3/s,宝兴河最大洪峰流量为1490m3/s;说明冷木沟发生泥石流一般不会对宝兴河造成
58、堵河现象。2、教场沟泥石流(N02)1)、基本特征教场沟泥石流位于宝兴县县城东侧宝兴河左岸穆坪镇新宝村教场组,其沟口处宝兴河汇向287,其总体走向为307,流域面积2.78Km2,主沟长3190m,主沟平均纵剖比降为198%。根据前期资料和本次调查访问,教场沟泥石流沟历史上发生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为10万m3,为大型泥石流沟;教场沟近50年来未发生泥石流,距今超过50年,属于0.01次/年0.1次/年,为低频泥石流;据访问,教场沟上次泥石流发生时,泥石流浓度低,破坏力较弱,堆积物分选性较好,为稀性泥石流;因此,教场沟为大型低频稀性泥石流沟。冷木沟整体走向顺直,中上部沟道见多处转折,沟谷形态为“
59、V”型沟谷,沟口处宽8.5m,沟谷最宽38m,一般宽1520m,上游发育2条小冲沟,源头海拔1800m,沟口海拔950m,主沟相对高差850m。目前由于沟口附近人类改造(修路、建桥、修砌挡墙)工程的实施,沟道内未见堆积物,较场照片510较场沟沟口沟两侧未见泥石流堆积体(见照片510)。源区主沟沟长2.42Km,平均纵剖降教场沟泥石流堆积区上游和流通区下游的分界点在海拔高程1040m附近,流通区上游和物源区下游的分界点在海拔高程1422m附近,其中午为370%。,区内山坡较陡,但斜坡植被覆盖较好,坡体90%以上被植被所覆盖;因此在个条冲沟两岸斜坡中上未发现坡积和残积坡体的滑坡、崩塌和坍塌现象;流
60、通区沟长0.35Km,平均纵剖降为287%,沟内松散堆积体较少,沟内仅有少量的老崩坡积崩塌块石堆积及右岸花岗岩风化破碎块体,其方量较少,约200400m3,这些少量的松散物质不具备中大型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根据沟道特性,冷木沟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即泥石流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三个区域(见图511),就对冷木沟三个区域进行分别论述:1、物源区(上游沟段)从海拔1212m至沟源为泥石流物源区,在这一沟段中,沟谷中有少量的可供泥石流形成的松散固体物质,物源区两侧为斜坡,坡度一般为3050,斜坡植被发育较好,95以上的斜坡被植被所覆盖(见照片511),偶见裸露基岩,基岩为灰岩,灰褐色,厚层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2
-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名师听课评课记录(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9.2《做负责公民》听课评课记录
- 现场安全方案协议书(2篇)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观察物体(听评课记录)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表格式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影响世界的宋元科技成就》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听课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5.5 分数基本性质》(4)-北师大版
-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Epson RC+ 基本指令集教程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统考英语卷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 2023年汉中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JTG 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八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编制说明
- 江苏卷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考英语一诊试卷(含解析)
- 医疗器械物价收费申请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