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一、单选题(共40分)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超级地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结合天体系统层次图,完成下面小题。1.“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B.有固体表面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D.有较丰富水【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超级地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1光年,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可知其仍然处于银河系之中,但是在太阳系之外。因此可知“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超级地球”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因为其主恒星比太阳小,可推测释放出来的热量比太阳少。“超级地球”若有生命,就应该具有同地球相似的温度,所以“超级地球”与其主恒星距离比日地距离近,A错误。固体地表、有二氧化碳不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B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其要有较为丰富的水,D正确。故选D。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30.1°N,87.8°E)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000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41千米,市区有明显震感。下图示意青岛—日喀则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B.地形起伏与①圈层厚度大致呈负相关C.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消失D.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4.本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地心传播过程中依次经过()A.地幔-古登堡面-地核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答案】3.D4.D【解析】【3题详解】①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厚度与距海远近无关,与海拔呈正相关,A错误。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大致呈正相关,B错误。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①地壳和②地幔为固体,横波经过莫霍面时不会消失,C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②圈层上部,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故选D。【4题详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由材料信息“震源深度10000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41千米”可知本次地震的震源在地壳,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地心传播过程中依次经过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排除ABC,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莫霍面以上部分。地壳厚度不均,陆地比海洋厚,海拔越高,地壳越厚;由多元素构成,氧为最多,硅次之;地壳分为硅铝层(上层)和硅镁层(下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现代相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6.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A.海平面不断上升B.冰川范围逐渐缩小C.全球平均气温较高D.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读图,与现代相比,中生代气温偏暖,降水偏干,所以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全球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暖干,故选B。【6题详解】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从总体上看,新生代第四纪气温偏冷,降水偏干。冷干的气候背景下,海平面不会不断上升,A错。气温偏冷,蒸发小,冰川范围不一定缩小,B错。全球平均气温较低,C错。冷干的气候背景下,生物向较低纬度气温相对温暖的地区迁移,D正确。故选D。下图为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某地近岸海域4m等深线到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图(该地海岸线的位置基本未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1981-2021年,该地近岸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以淤积为主B.先以侵蚀为主,后以淤积为主C.一直以侵蚀为主D.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8.2011-2021年之间,黄河中游地区()A.年降水量明显增加B.植树造林成果丰硕C.地表径流显著减少D.退田还湖力度加大【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1年-2001年期间,该海岸4m等深线到海岸之间水域面积不断扩大,证明该时间段海底泥沙不断淤积,导致深度减小,水域面积变大,故排除BC答案;但2001年-2021年期间,该范围内水域面积不断减小,说明近海岸深度在增加,海底泥沙被侵蚀,因此该时间段主要以侵蚀为主,综上所述,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A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8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2011年-2021年期间,水域面积减小速度加快,说明入海的泥沙减小,而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的黄土高原,由于近年来植树造林的大力展开,导致水土流失减小,因此入河泥沙减小,故B正确;气候相对稳定,且若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则入海口水量增加,泥沙可能增加,将导致水域面积扩大,故A错误;气候相对稳定,黄河中游地表径流一般不会显著减小,且影响入海口的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是输送到入海口的泥沙多少,若仅仅地表径流减少,但入河泥沙多,当则黄河调水调沙时,仍然可能有大量泥沙输送到入海口处,故C错误;退田还湖对黄河中游无影响,主要是黄河中游湖泊稀少,几乎没有,故D错误。答案选择B。石块部分埋于地面松散的沙粒中,出露在外面的部分长期受风沙磨蚀会形成一个磨光面;此后,由于风向的改变或砾石的翻转,又形成另一个磨光面;面与面之间隔着明显的棱,这样就形成了风棱石(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与风棱石棱的数量无关的因素是()A.风向变化B.砾石翻转次数C.风的源地D.砾石原来形状10.风棱石形成的条件有()①可形成强风的峡谷地形②风蚀所需的适当沙粒③风力作用强④地壳运动活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9.C10.B【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风棱石棱的多少除了受风向变化和砾石翻转次数影响,还与砾石原来的形状有关,故ABD对,不符合题意。与风的源地没有关系,故C错,符合题意。故选C。【10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风棱石的形成一般需要的条件有风力作用强及存在风蚀所需的适当沙粒,故②③正确;风棱石的形成与地形和地壳运动无关,故①④错误。故选B。南岭由五条山岭组成,故又称“五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显得支离破碎,总体呈东西走向。下图示意南岭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南岭被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地壳沉降12.南岭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A.冬季空气稀薄,光照充足B.夏季为低压中心,多上升气流C.阻挡冬夏季风,防寒保暖D.春秋季节抬升气流,多地形雨【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南岭所处的地区纬度低,海拔低,没有冰川侵蚀作用,A错误。南岭所处的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侵蚀作用较弱,B错误。南岭形成后,由于当地降水丰富,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将南岭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C正确。地壳沉降不属于外力作用,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南岭属于山地丘陵,可以抬升气流,形成地形雨,D正确。南岭海拔较低,不会导致空气稀薄。A错误。南岭相对于周围地区海拔较高,气温相对低,不会形成低压中心。B错误。南岭阻挡夏季风主要带来降水,防寒保暖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D。【点睛】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示意图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3.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14.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增强河道淤积15.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13.A14.B15.B【解析】【13题详解】弯曲河道往往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流水沉积不是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C;地壳下陷,则地势低,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不会导致河流裁弯取直,D错。所以本题选A。【14题详解】河流裁弯取直后,河水直接由取直后的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加快,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B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会增大河流流速,A错误;缩短航运距离,C错误;减少河道淤积,D错误。所以本题选B。【15题详解】根据题意得出牛轭湖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而连续河弯多是由于河流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形成,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A、C选项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水分缺乏,不易形成牛轭湖,D选项错误;呼伦贝尔草原地势平坦,河曲地貌发育,多牛轭湖,B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B。下图为我国桂林山水地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6.与图中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沉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风力侵蚀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17.图中的景观在以下哪一地形区中广泛分布()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答案】16.D17.C【解析】【16题详解】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而非球状风化地貌。当地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沉积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排除ABC。喀斯特地貌是当地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云贵地区多喀斯特地貌,C正确。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喀斯特地貌不典型,并非广泛分布。故选C。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示意图。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18.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增大,流速减小B.流量增大,流速增大C.流量减小,流速减小D.流量减小,流速增大19.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A.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B.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C.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D.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20.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A.山麓冲积扇B.V形河谷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答案】18.C19.C20.B【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被袭夺河流的上游流入袭夺河,成为袭夺河的支流,而被袭夺河河流汇入减少,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作用增强,故C正确。【19题详解】读图甲河流袭夺乙河流,导致乙上游流入甲河流,成为甲的支流,所以乙上游地势高于甲,故A错误;读图甲袭夺乙河说明甲处向源侵蚀作用强烈,先切穿分水岭,故甲处河谷岩性应比乙处更疏松,故B错误;甲处侵蚀作用强烈,说明甲处降水较为丰富,故C正确;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河流袭夺是受外力侵蚀作用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20题详解】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乙河上游流入甲河,乙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以甲处应形成V形河谷,故B正确;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为河流沉积地貌,故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二、综合题(共60分)21.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问题。(1)在图Ⅱ中数字序号②表示的行星名称是____。太阳系小行星带处于____和____之间(填序号)。(2)在图I中,太阳大气层丙的名称是____层,该层的太阳活动是____,活动周期约为____年。(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Ⅱ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____、____。【答案】(1)水星①④(2)光球黑子11(3)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解析】本题以太阳系结构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图Ⅱ中数字序号②位于距离太阳最近的公转轨道上,为水星。太阳系小行星带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星位于距离太阳的第四个公转轨道上,对应④;木星位于距离太阳的第五个公转轨道上,对应①。【小问2详解】读图I可知,太阳大气层丙位于太阳大气层最内部,是光球层;光球层对应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小问3详解】根据图Ⅱ中的信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了安全的宇宙环境,为地球存在生命的提供了外部条件;太阳自诞生之初一直比较稳定,使得地球有着稳定的光照,也为地球存在生命的提供了外部条件。22.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回答问题。(1)在右图地震波代号中,虚线代表的是____波,实线代表的是____波。(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界面,其以上部分称为____圈层,该圈层的范围比岩石圈的范围____(大、小)。(3)虚线代表的地震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实线代表的地震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界面,其以下部分C为____、其以上部分B为____B的物质状态主要为____。(固态、液态、气态)【答案】(1)横纵(2)莫霍地壳小(3)古登堡地核地幔固态【解析】本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所以虚线代表横波,实线代表纵波。【小问2详解】无论纵波还是横波经过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都加快,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小问3详解】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横波在外核无法传播,说明外核为液态,而地幔中横波和纵波都能传播,所以为固态。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m)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说明西北坡为迎风坡,当地盛行西北风。(2)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解析】本题目以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材料,涉及主导风向、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小问2详解】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风力沉积的颗粒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当风力减小,风搬运较大颗粒物的能力下降,较大的颗粒物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故迎风坡处颗粒大的沉积在坡面下方,颗粒小的沉积在坡面上方;而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沙粒由于重力作用影响更容易向坡底滑落。颗粒大的沙粒堆积在坡底,颗粒小的沉积在上方。故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沙山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大小的变化特点是由大到小的变化。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