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1页
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2页
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3页
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4页
第17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化-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

第17讲城市区位和城市化

【基础知识梳理】

城市是一个永久的、人口稠密的大型人类聚居地,具有行政界定的边界,其成员主要从事非农业任务。城

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一、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地形与城市区位

①主要分布在平原

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②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

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分布在高原

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气候较为凉爽

③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

实例:汾河、渭河谷地云贵高原城市分布间盆地、比较开阔的低地

原因:地表崎岖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①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③美

国东北部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

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如四川宜宾

②河流汇合处,人流物流量大,常作为货物集散地。如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

③河流入海口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常与海运相连,交通位置更加重要。如上海、广州等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水资源:沿河沿湖分布,如包头、兰州

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工业城市,如大庆、攀枝花、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大庆、玉门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5.交通与城市区位

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关B州、宝鸡,株洲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

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

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①政治中心一般成为规模较大的城市,成为区域中心。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

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

②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如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

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国家特殊的政策,促进城市的发展,如特区城市深圳

③军事: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经济得以发展,形成城市,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兴衰。如锦州、酒泉

④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

心发展而来

7.科技、旅游与城市区位

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

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

8.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不同区位因素的作用在变化:军事、宗教因素影响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技、旅游成为一些城市

区位的主要因素;

二、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分区

1、城市的作用

主要作用有: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2、城市的等级和服务范围

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

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

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3、城市的地域形态

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河流、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

城市地域形态类型:

类型影响因素特点举例

集中式平原地带地形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成都市的地域形态(位于

平坦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成都平原上)

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组团式河流、山地、便于扩大规模,用地显得较为分散,各片之间上海市(如浦东新区)

交通、资源等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

条带式沿主要交通干交通便利,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兰州(沿河谷和铁路伸

道、河流发展展)

放射状沿交通干道发方便市区和郊区的联系延安(受地形和河流制

展约)

4、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分区的原因

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

达度

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住

宅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在欧洲和北美表现尤其明显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2)住宅区:

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3)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中心商务区(CBD)——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

CBD特点: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

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4)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基础设施。集聚

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4)其他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

三、城市化和其产生的问题

1、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

(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起步时目前城市化城市化与

国家类型原因后果

间速度水平经济发展

18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出现逆城市

发达国家趋缓70%适应

中叶动力向城市转移化现象

第二次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发展中国快速出现许多社

世界大30%不适应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家增长会问题

战以后

(4)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

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5)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

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

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

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

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等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场紧

城市交通问题

张等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

城市住宅问题

民窟等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

城市社会问题

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等

(2)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保护城市湿地——T---►保护生物多样性

环‘美化环境,

污加强绿地建设减弱噪声上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一I

治I净化空气J

使用清洁能源

减少污染

境垃圾分类回收

措I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也‘立体交通

’建设高效、清洁的交通运输系统•*

公交车系统

合理,

,⅛i划控制大城市规模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善,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四、中国典型城市分析

1、中国三大城市群

①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

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

独厚的区位优势。

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中心城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中心。

③环渤海城市群:

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

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

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2、国家中心城市

3、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区位因素?

(1)武汉位于我国中部,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水运便利;

(2)连接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连接东西的沪蓉铁路在武汉交会,同全国铁路网接轨;

(3)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会;

(4)农业发达,有商品粮基地;

(5)位于长江沿江工业地带的中部和京广铁路沿线工业地带的中部;

(6)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有较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4、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心的优势?

(1)上海位于长江口的入海口,又处在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位置,江海联运十分便利;

上海是我国的铁路枢纽;上海是航空运输枢纽;

(2)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社会协作条件好等;

(3)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稳定而丰富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补充:上海的城市区位优势?

上海市发展的因素:

(1)便捷的交通;(2)广阔的消费市场;(3)高素质的劳动力;(4)宽广的经济腹地;

(5)充足的商品供应;(6)丰富的农副产品;(7)雄厚的技术力量

【本节高考核心考点】

1、城市化进程四个阶段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人口由市区迁往郊人口由市区迁往农人口迁回城区

表现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区村和中小城镇

城镇地域。

城市就业机会多,吸市区人口增多,地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中心地区的

成因引力强。农村农业收价上涨,交通拥堵,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开发,高科技产

入低,人地矛盾尖锐。居住条件差。善。业和第三产业的

发展。

2、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

⑴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⑵建设现代化都是圈

⑶提升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功能

(4)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的功能

⑸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同步经典练习题】

1.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A.水运的起点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点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答案】1.C

【解析】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交汇处,因此选C。

2.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C.罗马、华盛顿、雅典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

【答案】2.B

【解析】A中麦加是因为宗教.C中罗马和雅典都是文化中心,不仅仅是政治。D中纽约不是首都,没有政

治中心的职能。因此选择B。

3.关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历史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不产生任何影响

B.城市发展,更新改造需要保持旧城原貌

C.昔日的土地利用,不会随历史而改变

D.城市功能分区,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答案】3.D

【解析】A中城市早期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对II后是有影响的,因此错误。B中城市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而不是

保持原貌。C说法错误,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会发生改变,因此D正确。

4.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②城市环境的优劣③距离市中心远近④交通便捷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4.D

【解析】由图可知距离城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对地租影响最大。因此选择D。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

5.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正圆形,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B.交通通达度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

6.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B.②C.③D.④

【答案】5.B6.A

【解析】5.靠近交通主干道交通通达度高,因此地价会高,选择B

6.大型仓储超市既要靠近交通交汇处,又要远离市中心地价较低因此选择1处合适。因此选择A

读“沿海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图例

nnn甲

次乙

日丙

w文教区

国耕地

□荒地

—新建高速公路

—=铁路

7.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8.该城市规划建设一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最合理的选址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7.B8.A

【解析】7.甲地位于市中心更靠近商业区,乙地占地规模最大紧邻商业区应该为住宅区,丙地位于郊区为

工业区。因此选择B

8.大型服装厂占地规模较大,因此适宜选择在郊区且交通通达度高的地方,所以选择A合适。

9.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下列对应措施中正确的是()

A.住房紧张——盖高层住宅楼,向城市中心发展

B.交通拥挤——建立交桥,发展小汽车

C.社会秩序混乱——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

D.环境污染严重——采取行政立法,不发展重工业

【答案】9.C

【解析】9∙A中住房紧张,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