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监测和预警培训_第1页
猴痘监测和预警培训_第2页
猴痘监测和预警培训_第3页
猴痘监测和预警培训_第4页
猴痘监测和预警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猴痘疫情的监测和预警2022年7月23日猴痘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猴痘2世卫组织所辖6个区域的111个国家均有报告病例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报告发现,而自2022年5月以来,疫情迅速蔓延到许多新国家,并表现出非典型症状目前正在报告出新的传播方式有进一步国际传播的风险照片:世卫组织/欧洲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猴痘疫情进展全球猴痘疫情进展截至2023年6月12日,1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87979例确诊病例和147例死亡病例(病死率约为0.17%)。美国和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美国居世界首位(30243例),其次是巴西(10949例)、西班牙(7559例)、法国(41246例)和哥伦比亚(4090例)。全球猴痘疫情进展欧洲和美洲地区在年龄、性别、以及性取向分布方面表现出相似的模式,大多数病例发生在30-39岁的男性中;主要影响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以及那些报告最近与一个或多个伴侣发生性接触的男性。另一方面,在非洲地区,年龄-性别金字塔也可能反映了其他传播方式,包括家庭内传播。0-9岁儿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男孩和女孩人数没有显著差异,其次是18-29岁年龄组,男性占主导地位、而女性也受到影响。因此,最近的研究开始表明,性传播途径可能包括男性之间的传播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传播。进一步的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阐明和更好地了解猴痘在整个地区不同农村和城市环境中传播的来源和方式。中国(含港台地区)报道病例*地区特征旅居史症状就医确诊经历台湾20多岁男性德国6月20日发热、喉咙痛6月21-22日就医并采检,6月25日确诊台湾30多岁男性美国7月3日开始出现左睪丸肿胀、发热、鼠蹊淋巴结肿胀,曾于7月5日在旅居地就医,后续出现皮肤红疹及腹泻等7月10日返台入境时自述疑似患猴痘,由机场检疫人员送医并采检,7月12日确诊台湾20多岁男性美国8月3日居家检疫期间出现淋巴结肿胀,脓疱,背部疼痛及发热等症状8月4日就医并采检,8月6日确诊中国香港30岁男性美国、加拿大、8月30曰身体出现皮疹,9月2日淋巴肿胀,5日经菲律宾抵港后喉咙痛。入境后在隔离检疫期间感到不舒服,出现皮疹等9月6日确诊中国内地29岁男性德国、西班牙9月9日出现喉咙干燥发痒,发热症状,右脚踝出现红色皮疹和脓疱;9月11日,他前往西班牙一家私人诊所,服用了消炎药。9月14日重庆入境,主动向隔离点医生报告了相关情况、采检并转入定点医院,16日确诊台湾40多岁男性美国、加拿大9月28曰身体出现皮疹;9月30日出现低烧、畏寒等症状。10月5曰曾前往当地医院,医师诊视后进行采检并接种一剂猴痘疫苗10月8日返台入境时自述症状,由机场检疫人员送医,10月9日确诊*2022年本轮猴痘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23年2月中国境内见媒体公开报道的病例国内最新病例据新华社报道,2023年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6月10日,广州市也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目前这4个病例症状都较轻,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截至6月13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陆续报告发现病例共计41例,其中大多数为本土病例,年龄中位数29岁(20~45岁),基本上均有近期男男同性性行为史。易感人群易感群体8绝大多数病例(99%)为男性*18-44岁的男性在感染者中继续占更高比例(77%)大多数病例(98.1%)是在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中发现的主要受感染人群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同性恋、双性恋或男同性恋者以及那些最近有多个伴侣的人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已知的病例中,39%是HIV阳性许多卫生工作者也被感染,主要是在社区。至少报告了三例因职业接触而感染的病例孕妇、儿童和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仍然易感,应采取预防措施一位被感染的性健康工作者。图片来源:WHO/EURO传播途径传播9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关于猴痘传播的知识还在不断更新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密切接触皮肤损伤、体液溃疡、病变或口腔溃疡和其他皮肤粘膜病变吸入受污染的颗粒或病毒,通常在近距离接触时受污染的材料针具、纹身、床上用品、浴巾、衣物、餐具、性玩具常见的暴露环境包括派对、酒吧和大型聚会图:城市连接防控传播传输10患者在有症状时仍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家庭成员和性伴侣被感染的风险更大那些有感染风险的人应避免与怀疑或确诊有猴痘的人密切接触任何疑似或确诊猴痘的人都应隔离,直到他们的皮疹病灶结痂且脱落愈合照片:世卫组织/欧洲管理猴痘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群传播11应在21天内每天监测接触者症状的出现情况无症状的接触者:在症状监测期间,不应该捐献血液、细胞、组织、器官、母乳或精液可以继续日常活动,如工作和上学(即,不需要隔离)没有穿戴适当个人防护用品而发生暴露的工作人员,如无症状不需要被排除在工作之外,但应进行积极监测卫生工作者和服务提供者需要提供适当的信息和培训12研究已经发现了几种更安全的天花疫苗第二代天花疫苗(ACAM2000)第三代MVA-BN&LC16天花疫苗被批准用于猴痘疫苗的供应和可及性仍然有限建议对接触高危人群进行初级(暴露前)预防性疫苗接种(PPV)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其他多性伴者卫生工作者,做猴痘病毒检验的临床实验室人员,其他可能处于高风险的人群猴痘疫苗过去,天花疫苗接种被证明对预防猴痘的有效性约为85%对于密切接触者,建议在接触后接种疫苗(PEPV),最好是在4天内(如果无症状,则在14天内),特别是对于严重疾病高危人群照片:世卫组织/欧洲治疗和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TPOXX)在美国和加拿大被批准用于治疗天花已获得欧洲医疗机构(EMA)在“特殊情况”下对猴痘的全面市场批准世卫组织建议在随机对照试验或监测紧急使用未注册和实验性干预措施(MEURI)下使用未列入世卫组织批准的紧急使用清单(EUL)基于同情的使用,可能向各国政府限量供应用于治疗重症治疗和抗病毒药物13照片:世卫组织采取了支持成员国的公共卫生行动世卫组织公共卫生行动世卫组织和合作伙伴正在与成员国合作,了解当前疫情暴发的来源和特征,并提高对猴痘症状和保护措施的认识世卫组织为目前非流行国家的猴痘疫情制定了监测病例定义和新的实验室检测指南公共卫生调查正在进行中,包括广泛的病例发现和接触者追踪、实验室调查、临床管理和提供支持性护理的隔离世卫组织正在努力确保快速获得猴痘检测服务已经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以确定在这次爆发中的猴痘病毒分支(s)一些国家正在部署猴痘疫苗接种,以管理密切接触者,如卫生工作者。世卫组织正在召集专家,讨论关于接种疫苗的建议已鼓励参与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协调临床试验,并标准化收集临床和结果数据2022年6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猴痘接触者判断和管理指南;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猴痘消毒技术指南。6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好猴痘诊疗相关培训,切实提高“四早”能力,一旦发现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及时按照有关要求报告,并全力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本次非流行国家部分病例病毒测序结果为西非分支。我国应对猴痘措施海关总署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海关总署于5月30日发出“严防猴痘”的预警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采样检测等各项卫生检疫措施;加强入境携带、寄递物检疫和啮齿动物检疫;扎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检测工作准备等2022年7月24日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人员:若有暴露史或出现症状,入境时应主动报备,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且有染疫或染疫嫌疑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承运人以及集装箱、货物的货主等责任人,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国家疾控局2022年9月22日发布《关于加强猴痘疫情监测工作的通知》在原有猴痘监测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强调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主动检测,做好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加强入境人员症状检测,加强重点城市医疗机构症状检测,加强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症状监测,加强专业培训和健康教育,定期报送监测信息。2023年5月初发布《关于印发猴痘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国应对猴痘措施省卫生健康委、成都海关联合制定了《四川省猴痘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方案》。监测目的:通过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输入和本地隐匿传播疫情,及早预警疫情风险,为采取干预措施和阻断病毒传播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病例定义:猴痘样症状、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与《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一致监测内容:(一)入境人员卫生检疫。(二)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监测。(三)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四)入境航班污水核酸监测。(五)适时主动监测。我省监测预警方案风险评估和预警(一)同步开展疫情处置。按照《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疫情处置工作,同时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二)组织风险评估和预警。辖区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疫情传播风险开展风险评估,提出防控建议;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和地方通报预警信息,依法向社会发布健康风险提示。(三)依法及时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组织实施(一)建立机制,强化组织领导。(二)加强宣传,提高防控意识。针对入境人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特点开展宣传;6月15日前上报本地能够提供猴痘相关服务或转介服务的地点、方式(三)加强培训,提升发现能力。各地要在6月30日前完成对辖区内皮肤专科医院、皮肤(性病)门诊、肛肠科、泌尿外科、感染科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以及海关所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医护人员的猴痘监测预警相关培训我省监测预警方案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2022年5月初以来,已有20多个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传播。为指导各地规范处理猴痘疫情,特制定本防控技术指南。预防NEnglJMed

2022;387:679-91.DOI:10.1056/NEJMoa2207323宣传教育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同时加强个人手卫生。海关、卫生健康等部门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广泛地宣传猴痘病毒病防治知识,使公众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并正确引导舆论,避免社会恐慌。预防疫苗接种由于既往猴痘流行地区局限,且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症状通常较轻,猴痘预防一般采取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但亦有疫苗可以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我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减轻症状严重性。2019年美国批准了一款可用于职业暴露风险人群的非复制型猴痘疫苗Jynneos(MVA-BN),国内非复制型痘苗正在研发中。预防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限制动物贸易限制非洲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进口贸易,减少病毒向我国扩散风险。建议将感染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并立即实施检疫。对任何可能与感染动物有接触的动物,应进行检疫隔离;根据标准预防措施处理,观察症状30天。疾病控制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其中,病例发现、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部分内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猴痘病例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明电〔2022)224号)文件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内容和要求。病例发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排除水痘、风疹、麻疹或其他明确病因引起。现有入境人员隔离期间,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时,各地应主动对入境人员进行猴痘病毒排查,特别是入境前21天内有猴痘疫情报告国旅居史的人员,密切监测出疹情况,发现可疑人员或疑似病例,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并转送定点收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下的“猴痘”。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中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需在规定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报告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报告,同时传真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负责病例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调进展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订正。各县(区)出现首例猴痘病例或者聚集性病例(≥2例),辖区疾控中心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事件级别调整并报告。疾病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报后要立即按照《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猴痘接触者判定及管理指南》的要求(附件1和2),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完成病例个案调查表,搜索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疑似和确诊病例应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派的专用交通工具,运送到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治疗。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应严格单人单间隔离,落实污染物处置。并尽快采样开展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登记,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21天。疾病控制实验室检测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包括痘疱液、皮疹和痘痂和/或病灶的拭子、咽拭子、全血、血清等标本),尽快按程序将标本送至本地疾控机构,进一步开展相关病原检测。具体参照《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有关规定,猴痘病毒生物危害分类为第一类,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涉及活病毒的操作,如病毒培养、未经培养的阳性或疑似阳性样本灭活、检测等需在BSL-3及以上实验室开展。采用灭活管采样或使用其他有效方法灭活后的样本可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或PCR检测的专门区域或房间进行,严格按照分区操作原则操作。原则上,病例标本先由省级及以下疾控机构符合上述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进行初步检测,猴痘阳性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复核。省级疾控机构不具备猴痘病毒检测条件的,应立即送病毒病所进行检测。各省首例需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会诊后确认。疾病控制院内感染控制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病例需隔离至结痂完全脱落。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经专家评估后,可考虑为一线诊疗人员及时安排接种天花疫苗。消毒按照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重点消毒患者的衣物、毛巾、床单、餐具等个人用品,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及其他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接触患者或其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时,应加强个人手卫生。具体消毒措施参见《猴痘消毒技术指南》。治疗和预后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预后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判定接触(皮肤接触或长时间面对面近距离接触)过猴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人。接触过有病症(如:结膜炎、呼吸系统症候、和/或皮疹)的进口哺乳动物类宠物的人。接触过进口的有或没有临床病症的哺乳动物类宠物的人,但该哺乳动物类宠物曾接触过有猴痘临床症状的人或哺乳动物类宠物(包括与患猴痘动物共用饲养设施,或该设施内曾饲养过患猴痘动物)。职业事故中(飞溅、锐器或气溶胶暴露等)暴露于含病毒样品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交通工具中,病例相邻座位的乘客,或在同一交通工具内有过皮肤接触或长时间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乘客和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管理进行医学观察。具体观察地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统一地点隔离观察(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人员每日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视察并给予健康教育和指导。视察症状包括发热(>37.4)。咽痛、咳嗽和皮疹等,每天测体温两次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排指定的交通工具运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如果密切接触者曾有过二次痘苗接种史,可按一般接触者处理。猴痘监测(一)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做好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对于检疫发现猴痘样症状的入境人员,发放《就诊方便卡》,嘱其尽快就医,并将相关人员信息通报辖区疾控机构;对于检疫发现的猴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移交地方转运至指定的医疗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