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68岁时拿到的驾照。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
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
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再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
难的,学习就是她的治愈系,再学一样,也挺好。于是我口气一改,变作支持。我妈
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鬟b
an____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少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
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
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
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
知识分子,同样来白贫穷之家,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
金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
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
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
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
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
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轩、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轩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
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
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
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来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
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
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
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⑥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
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
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⑦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房间;跟人谈话,会努力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
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
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⑧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
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
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拟。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
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治。
⑨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
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
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看拼音写汉字。
两鬓ban白
(2)第③段中加点词“愉悦感”在文中的意思是。
(3)作者说妈妈“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请简要概括妈妈“爱学习”的表现:
①______
②看我爸喜欢看书,也跟着看书,并学着投稿发表作品
③一边做家务,一边学会了五笔打字法
④______
⑤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向身边人和事学习,并化为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
(4)文章第②段列举了很多数词,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5)某文学刊物设有“人间真情”“艺术浏览”“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日,
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从选材和主题方面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Q)斑
(2)指母亲不抱怨、扛起家庭重任的乐观、充实的正面情绪。
(3)68岁时拿到驾照。不甘心被时代抛弃,学会用微信文字发送祝福和表情包。
(4)数字表明母亲是个能吃苦耐劳,不惧任何困苦处境,会过日子的人。同时也为下
文她不断地学习进步作铺垫。
(5)“人生感悟”。文章叙述了“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表现了母亲在「I复一日的
学习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由此生发“她的了不起之处”的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母
亲乐观面对生活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文章用“一生都在成长”为题,做线索,梳理了“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表现了母
亲在Il复一日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突出了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
境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乐观面对生活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对字形的理解能力。
两鬓斑白(Iidngbinbdnb旨i):指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结合第⑤段“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
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
第⑥段“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
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
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第⑦段“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房间;跟人
谈话,会努力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学习了,化为己用,
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第⑧段“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
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
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拟。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
堪,她依然能够自治”分析,可以得出“愉悦感”的意思是:母亲不抱怨、扛起家庭
重任的乐观、充实的正面情绪。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①段“我妈68岁时拿到的驾照。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
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再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
学习医治苦难的,学习就是她的治愈系,再学一样,也挺好”句可知,妈妈“爱学习”
的表现之一是:68岁时拿到驾照。
根据②③两空提示,第四空,是在第⑥段,根据“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
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可知,“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4)本题考查数字的作用的理解。
根据“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
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句中“18岁”说明母亲当时进厂工作的年龄很年
轻。“15公里”说明她一天的工作量大,很累。“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2000元左右,
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句中的“2000元”分析,说明工资少,生活不富裕。用这
些数字表明母亲是个能吃苦耐劳,不惧任何困苦处境,会过日子的人。同时也为下文
她不断地学习进步作铺垫。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本文没有畅谈古今,也没有介绍艺术品,
所以不适合选入“古今论坛”和“艺术浏览”。一篇文章的选材和主题是固定的,当
然,对主题的理解也可做多样解读。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学刊物设有的栏目,然后从
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即可。做到以栏目为中心,材料为栏目的主题服务。如选
“人生感悟”,文章用“一生都在成长”为题,做线索,梳理了“我妈”成长的具体
事例,表现了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实现自我的超越,让''我"看到了母亲活到老
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由此生发“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
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
处”的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乐观面对生活的敬佩与赞美之情。要注意分别从
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语言通顺,言简意赅。
一、标题
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二、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
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
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
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
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
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三、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
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
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
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
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
方法指津:
(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
(2)按空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
(4)按感情的变化
(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
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
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
化线索、明暗两线
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
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
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五、语言
角度一:从修辞的角度
题型-:判断语句的修辞,并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答题模式:修辞+效果+表面内容+深层作用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描写了……(表层内容),表现了……
(深层作用)
2、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
(1)比喻: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的……(特
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之人格化,形象
生动地表现了…的…(特点)。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排比:突出强调了……(特点),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极富感染力。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6)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7)设问:有问有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以读者以深刻的印
象。
(10)引用:引用……,表现了……(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11)反语:使语言幽默风趣,讽刺了……(特点)
3、示例: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叶在烈日炙烤下的
形状,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和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
角度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
(一)描写一一人物描写
题型一: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表达作用?
题型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特点。
1、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2、答题模式:描写方法+效果+表层内容+深层作用
运用了……描写,……描写了……(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与上文(下
文)....
(1)表层内容指语言本身的具体内容,句末应有一个中心语,来表明人物
的身份或职业。如“……的教师形象”“……的清洁工”“……的人”
(2)深层作用包括多种角度:
①文中人物的特点一一外形特点、内心活动、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精神品
质;
②作者的感情与感悟一一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悟。
③读者的感受;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
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深思;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④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主旨;进一步深化中心;进一
步升华主旨;
⑤在结构上的作用。
3、示例一: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李想在阳光下自由快乐的形象,
与上文“忧郁和漠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父母归来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
示例二:他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强烈反抗意识的起义领袖。
(—)描写----环境描写
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1、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
①多感官写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②多角度写景:远与近、实与虚、点与面、动与静,高与低
作用:使景物的特点更全面,更形象地呈现出来,产生一种立体动态的美,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气氛;营造…
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
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对
比;
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效果+表面内容(景物特点)+深层作用运用了景物描写,……
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11'情,……
示例: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阴森可怕,烘托了“我”
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三)描写一一侧面描写
题型一: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
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
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应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
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
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
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
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
结构更紧凑。
(四)抒情
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主旨;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
(五)议论
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深化(升华)中心;画龙点睛;引人深
思
角度三:从词语的角度
题型一:体会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其作用
1、方法指津:抓住一些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词语,来品析
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2、答题模式:词语+效果+表面内容+深层作用通过……词语,……
(效果)描写了……(表面内容),表现了……(深层作用)
3、示例:“绕住”“扑”等词语,具体细致地展现了两个孩子拥抱男子的
感人情景,突出了两个孩子的纯真善良。
题型二:理解句中代词指代的内容
1、常考的代词:这、那、这些、这种、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方法:指代的内容一定在代词的前面,或者指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者
离代词最近的那句话,或者指前面某句话:有时指代的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
一部分内容(短语或词语)O
角度四:从句式的角度
1、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效果:表意复杂严密、内容丰富、
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效果: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
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2、整句与散句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多指排比句和对偶句)。效果:
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语势强烈,极富感染力,体现语言的对称美。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一的句子。效果: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表意
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3、倒装句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示例:
放心吧,爸爸妈妈!(主谓倒装)她站在哪儿,静静地。(状语与中心语倒装)
4、综合运用,灵活搭配
如果将各种句式综合运用,能使文章行文不呆板,摇曳多姿,极大提高语言
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产生一种特殊的交错美。
五、手法
题型一:分析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1、顺叙: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多变,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解释说明了故事情节;衬托了人物形
象: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使结构曲折有致。
题型二:分析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是作品中的一
个角色,经过艺术加工的,是虚构的,不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作用:
好像是作者面对读者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显得更
加亲切,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题型三:分析记叙的详略及其作用
1、详写,写得具体完整、生动形象。力求做到:叙述,有头有尾;描写,具
体生动;刻画,细致入微。
略写,写得简明扼要、概括精炼。
2、方法指津:分析材料的详略,一定要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
与中心密切相关,能鲜明突出中心的人和事,是重点材料,要详写;与中心关系
不大,只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人与事,是次要材料,要略写;
3、作用:只有详略得当,浓淡相宜,才能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旨鲜明。
题型四: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常见表现手法
对比、烘托、衬托、比喻、拟人、铺垫、伏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巧设
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象
征)、以物喻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
叙夹议、首尾呼应
2、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
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
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鲜明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
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
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颂扬,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
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答题模式:表现手法+效果+表面内容+深层内容示
例:采用“……”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表现了“……”
六、开放题
题型':结合个人体验,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乙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PCD木工建材类刀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包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行程开关校验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波利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活节螺栓调整螺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眼科多波段激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街道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单管式化学发光检测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仙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 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
- GA745-2017银行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要求国标
- 邯郸市垃圾填埋场封场方案
- 2020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introduction to pipeline pilot在处理数据中的一些应用
- 智能中台数据底座解决方案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2015版)
-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11钢的表面淬火解析
- 导数应用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