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童年的发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23课《童年的发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3课《童年的发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23课《童年的发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23课《童年的发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单

课题23.童年的发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时

授课班授课教

学校

级师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理解作者关于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等问题的“发

学习目标

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找出课文中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1.默读课文,能理解“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2.能找出课文中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

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

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

学情分析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

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

读材料,课堂上大量资料的补充,对学生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引导

作用。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I.导入:让学生分享童年时光中有趣的发现或经历。(板书:童年的发现)

2.学生交流。

3.课文中的''我"在童年时也有一个小小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

年的发现》,看看文中的“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

任务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

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

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2.提问:“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的?你对作者的这个“发现”有什么看法?

预设:是“我”在九岁时发现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觉得很有趣、不可思

议……

3.学生分享:作者对于他的“发现”,自我感觉如何?

预设: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快乐……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倒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3-13):重点叙述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中得到证实。

5.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胚胎祸患天赋痴迷嘿嘿伊始雅典娜困窘

6.重点指导

“嘿”是语气词,要结合语境读出它的语气;“祸患”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

法来理解,如“祸害”“隐患”;“窘”是后鼻音,读的时候需要注意。

7.教师小结: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真是不可思

议!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与他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

不开的。

任务三:分析“发现”,体会趣味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得“童年的发现”的,与同桌交流。教

师巡视指导。

(1)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让学生试着用概括的话说一说“发现”的过程。

预设:“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于是

就一起去问老师。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提示: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或者不够简洁,教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学生模

仿。如果学生概括有遗漏,教师要提示学生再读一读课文。

2.全班交流“发现”过程,提炼关键词。

预设:梦中飞行——求教老师——大胆想象——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之后,“我”是怎样想的?因为这个“发现”,“我”遭遇了什么?

预设:得出结论后,“我”格外高兴,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后来,

在六年级的生物课上,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因此被老师

误解,还被轰出了教室。

4.学生小组合作,分享课文中有趣的部分,并结合批注谈论为什么觉得这部

分有趣。

5.全班交流感想,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他们的阅读感受。

预设:

(1)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好像真的飞起来了一样,很

有意思。

(2)第12自然段,说“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

仔细”,想象一个孩子抓着一条鱼拼命观察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

(3)第13自然段,“我”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是九个月”,得出的结论特

别天真,充满童趣,而且“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十分

可爱、有趣。

追问:除了内容上的有趣,这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

受?

明确:这部分用了“嘿”“哈”等语气词,很贴近儿童的语言;“如此简单明

了”“为此感到格外高兴”等,语气中流露出发现的快乐与自豪。

(4)“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

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

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追问:“还不笑塌房顶”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明确:虽然说同学们会嘲笑自己,但话里话外也透着一股自豪。

继续追问:“我”是怎样自我安慰的?“我明白了一一世界上的重大发现,

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J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驱逐、迫害来安慰自己,意

思是“我”因为自己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算不了什么。

师小结:在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因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迫害的科学家为

数不少。“我”把自己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放在一起说,是一种夸张的、自嘲的

表达,这也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

6.让学生比赛朗读课文中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看谁更能读出“我”的语气

与心情。

师小结:本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任务四:分享“发现”,畅谈启示

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时光里的有趣“发现”或经历。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谈论这些“发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

成长。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发现”,指导学生认识到童年时光的珍

贵和成长的美好。

5.从“我”童年的发现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

思考,要大胆想象,最为重栗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

的句子来理解。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好奇心强,善于发问

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

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对事物着迷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执着、坚持

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自豪

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幽默风趣

总结:“我”是一个富于幻想、执着探索、幽默风趣、有童心,有想象力,

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课堂小结

尽管童年的发现有时会令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希望你们

每个人都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

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板书设计

童「起国一童年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