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_第1页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_第2页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_第3页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_第4页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一、本文概述《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旨在深入探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泛教育理念下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本文将首先概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然后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泛教育理念融入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共同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有所提升,但体能素质、心肺功能等健康指标却呈现出下滑趋势。在体能素质方面,学生的耐力、速度和爆发力等指标普遍下降。长跑、短跑等体能测试项目中,达标率普遍不高。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等健康问题也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心肺功能方面,学生的肺活量、心脏功能等指标也有所下降。这与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网络依赖等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增,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在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局限于教室和学校的教育模式。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实践。泛教育强调教育资源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下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在泛教育的理念下,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不再是单一的体育课程设置,而是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全方位教育。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参与,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泛教育环境。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社区则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运动设施,方便学生随时进行体育锻炼。泛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教师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泛教育还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体质健康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对于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等方式,泛教育将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四、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实施策略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实施策略应当全面、系统、科学,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实施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体育课堂,而应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中。例如,可以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户外拓展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强化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关键力量。因此,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形成跨学科的教育合力。第三,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锻炼方式,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第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家长在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锻炼建议,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上有许多优质的体育资源和健康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积极与社区、体育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强化师资力量的培养、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五、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评价与改进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评价和改进机制的构建对于其持续发展和优化至关重要。评价机制的建立应当基于多元化、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显性指标,也要兼顾隐性指标,如学生的体育态度、习惯养成等。评价方法也要多样化,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此基础上,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改进方向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体育教育内容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体育课程和活动;二是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完善体育设施和资源的配置,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满足他们的体育锻炼需求;四是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提升,培养出更加健康、自信、有活力的新一代青少年。六、案例分析为了深入探究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某市实验中学近年来实施了全面的体质健康促进计划,该计划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体育课程,还引入了户外拓展、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多种形式。通过对学生体质数据的跟踪分析,发现该校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改善,尤其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方面提升显著。这一案例表明,泛教育视角下的体质健康促进计划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体育课程逐渐成为学生锻炼的新选择。本研究对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上的体育课程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类课程具有时间灵活、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通过对比参与网络体育课程学生的体质数据,发现其体质状况与传统体育课程学生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优。这一案例说明,网络体育课程可以作为传统体育课程的有力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锻炼方式。本研究还关注到家校合作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某小学为例,该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学生体育锻炼计划,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通过对比该校学生的体质数据,发现其体质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同类学校。这一案例表明,家校合作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对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实际效果。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泛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对泛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七、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和体能提升,更重视将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多领域相融合,形成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的推广与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展望未来,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采纳这一理念,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全面、均衡、多元的教育环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将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参考资料: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二年级为一组,四年级为一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0分及以上为优秀,0~9分为良好,0~9分为及格,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引导锻炼功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还规定,对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颁发证章,以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引导和锻炼功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一些简便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并提高了部分锻炼项目指标的权重,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注: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的单位为kg,身高的单位为m)《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表3),这些指标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项目的测试值进行评价的。除BMI是根据所测得的身高和体重需要进行计算外,其他项目是直接利用测试值进行查表评分。注: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一分钟仰卧起坐;初中、高中、大学:引体向上。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1000米跑。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800米跑。注:一分钟跳绳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注:一分钟跳绳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注: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均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注:1000米跑、800米跑均为低优指标,学生成绩低于单项评分100分后,以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使用评分表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各项测试结果分别评分,得出相应评价指标的得分和等级;第二部分是对每一个学生给出一个总的得分和等级。下面就分别予以介绍。例如:测得某小学三年级一位男生的身高为3厘米,体重为5公斤,50米跑为9秒,坐位体前屈为12厘米。先找到小学三年级男生BMI表,计算BMI为7,属于正常,得100分;再找小学四年级男生评分标准,查50米跑的得分,9秒为优秀,得100分;坐位体前屈为12厘米属于良好,得分为85。再如: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女生的身高为5厘米,体重为37公斤,计算BMI为4,在正常的8~5的范围内,得100分;测得1分钟跳绳成绩为160,查表为优秀,得100分;测得肺活量为1850毫升,为良好,得分为80;测得50米跑成绩为7秒,为良好,得85分;测得1分钟仰卧起坐为38个,属于良好,得80分;另外,1分钟跳绳比满分多2个,再加1分。通过这一步对受试者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我们就可以了解该生在体质健康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和等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够理想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鼓励学生生进步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如果想要对它进行总体评价,就需要查出的分数进行下一步计算。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其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三点。对于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和《学生体育工作条例》,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按照要求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自觉参加体育活动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这些标准的测试和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展开,对于学校体育评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体育总体评价的重要内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新的《标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这些标准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将有利于正确认识并实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制定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旨在培养学生锻炼积极性。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在借鉴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政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其第一条明确指出: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人民身强力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劳卫制》由预备级(少年级)、第一级和第二级共三个级别组成,在一级和二级中还按照性别差异根据某一年龄段中体能的发展设置了男女若干个年龄组。在项目设置上,除了发展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锻炼项目以外,《劳卫制》还设置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内容,反映了当时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祖国的社会需要。当时,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受到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卫生条件比较差以及营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亟待提高。因此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锻炼身体、建设和保卫组股的热潮推动下,我国的《劳卫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包括学生在内的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广大学生和成年人的体制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学校核地区受浮夸风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急于求成,搞反复测试,突击达标,违反体育锻炼的客观规律,并冲击了正常的体育课教学;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了国家的财政经济困难,广大学生出现了营养不良,体制健康水平下降,这些使得《劳卫制》的推行受到影响,被迫中断。此后,在1964年《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虽然《劳卫制》的实施经历了轰轰烈烈、坎坷与挫折,但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改善和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事业的新纪元,也开创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工作的先河。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重新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75年五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修改,一直沿用至今。1995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了保证。在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特别重视受教育者应掌握充足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全面发展。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的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也使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不断减少,电视机、视盘机(VCD机和DVD机)、计算机等的普及也导致学生身体活动时间不断减少,生活水平提高与体制健康水平下降的矛盾逐渐现象。社会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更加重视,从1985年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局)共同组织展开了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到2005年已经进行了五次,以全面了解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是: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面对全体人群,分四个组进行测验,分别是儿童组,9~12岁,相当于小学3~6年级;少年乙组,13~15岁,相当于初中;少年甲组,16~18岁,相当于高中;成年组,19岁以上,相当于大学。其测试内容主要是对身体素质项目进行测验,共分五大类,与《劳卫制》相比删除了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听一般国防知识等内容。所选项目强调增强体质效果好,少而精,既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又简便易行,便于测试记录成绩,并适当兼顾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基础。主要由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具体实施时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进行,同时强调学校应当把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工作同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它的推行对促进全社会关注学校体育,督促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二年级为一组,四年级为一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0分及以上为优秀,0~9分为良好,0~9分为及格,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引导锻炼功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还规定,对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颁发证章,以激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并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该系统还可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提供翔实的统计和分析数据,使之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引导和锻炼功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加了一些简便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并提高了部分锻炼项目指标的权重,对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还可以查询到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用于自身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注: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的单位为kg,身高的单位为m)《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表3),这些指标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项目的测试值进行评价的。除BMI是根据所测得的身高和体重需要进行计算外,其他项目是直接利用测试值进行查表评分。注: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一分钟仰卧起坐;初中、高中、大学:引体向上。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1000米跑。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800米跑。注:一分钟跳绳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注:一分钟跳绳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注: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均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注:1000米跑、800米跑均为低优指标,学生成绩低于单项评分100分后,以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使用评分表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各项测试结果分别评分,得出相应评价指标的得分和等级;第二部分是对每一个学生给出一个总的得分和等级。下面就分别予以介绍。例如:测得某小学三年级一位男生的身高为3厘米,体重为5公斤,50米跑为9秒,坐位体前屈为12厘米。先找到小学三年级男生BMI表,计算BMI为7,属于正常,得100分;再找小学四年级男生评分标准,查50米跑的得分,9秒为优秀,得100分;坐位体前屈为12厘米属于良好,得分为85。再如: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女生的身高为5厘米,体重为37公斤,计算BMI为4,在正常的8~5的范围内,得100分;测得1分钟跳绳成绩为160,查表为优秀,得100分;测得肺活量为1850毫升,为良好,得分为80;测得50米跑成绩为7秒,为良好,得85分;测得1分钟仰卧起坐为38个,属于良好,得80分;另外,1分钟跳绳比满分多2个,再加1分。通过这一步对受试者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我们就可以了解该生在体质健康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和等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够理想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鼓励学生生进步与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如果想要对它进行总体评价,就需要查出的分数进行下一步计算。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其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三点。对于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和《学生体育工作条例》,促进和保证体育课教学,以及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按照要求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自觉参加体育活动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这些标准的测试和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展开,对于学校体育评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体育总体评价的重要内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全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满足国家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新的《标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这些标准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将有利于正确认识并实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制定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旨在培养学生锻炼积极性。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1950年8月,中国体育访问团赴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原苏联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的经验,引进了《劳卫制》,从1951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1954年,在借鉴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在部分地区试行的情况,政务院批准并发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经过试行和反复修改于1958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实施《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及相关项目标准和测验规则,其第一条明确指出: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人民身强力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劳卫制》由预备级(少年级)、第一级和第二级共三个级别组成,在一级和二级中还按照性别差异根据某一年龄段中体能的发展设置了男女若干个年龄组。在项目设置上,除了发展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锻炼项目以外,《劳卫制》还设置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内容,反映了当时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祖国的社会需要。当时,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受到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学校卫生条件比较差以及营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亟待提高。因此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锻炼身体、建设和保卫组股的热潮推动下,我国的《劳卫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包括学生在内的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广大学生和成年人的体制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学校核地区受浮夸风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急于求成,搞反复测试,突击达标,违反体育锻炼的客观规律,并冲击了正常的体育课教学;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了国家的财政经济困难,广大学生出现了营养不良,体制健康水平下降,这些使得《劳卫制》的推行受到影响,被迫中断。此后,在1964年《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虽然《劳卫制》的实施经历了轰轰烈烈、坎坷与挫折,但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改善和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事业的新纪元,也开创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工作的先河。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重新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75年五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此后,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