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4百丈山记-1_第1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4百丈山记-1_第2页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4百丈山记-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百丈山记一、教学目标:1.读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用法。2.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3.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通过研读,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和作者引导读者游览百丈山时采用的方法。2.积累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用法。三、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领会作者的审美情趣。四、教学课型:讲读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了解有关朱熹的背景朱熹于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一生著作甚多,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灏、程颐)理学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后人把他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2.让学生朗读并研读课文,疏通基本文意,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和语气,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第一段,点出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磴(dèng)(2)师生共同尝试着翻译课文第一段。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深险的山谷),左控(临)垂崖,叠石为磴(石台阶),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3)教师强调第一段中重点词语的用法。(4)研讨分析提问:①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提示: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上山经过及所见所闻则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②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而作者认为“山之胜盖自此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提示:对险奇美的欣赏。4.老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1)结合注释,正音,点出第二段中的重要字音。蹑(niè)卑庳(bēi)迫隘(ài)(2)师生互动翻译课文第二段,强调重要词语的用法。(3)研讨分析提问:①本段主要写了哪里的怎样的景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提示:幽静的山门前后诸景点。“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无不写出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②本段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景物?有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提示:移步换景。“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表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5.在教师的引导和指正下,学生自行翻译剩下文段。(1)教师请学生点出重要字音,并补充正音。瀵(fèn)识(zhì)(2)结合课文注释,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文并注意重点实词的意思。(3)教师补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4)研讨分析提问:①在第三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瀑布的壮美的?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描写富于动感,景象逼真细致。②为什么作者笔下的山能写得极具层次感?提示:首先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以固定景点的傍晚和清晨的不同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的绚烂美,后者凸显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由此,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③第四段中第2句有何作用?提示:这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5)本文共分几段?请概括出各段大意。共分四段。第一段简述登山过程;第二段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第三段先写壮美的瀑布,后写美姿美态的山峰;第四段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6.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百丈山胜景,发挥了导游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7.文章特色(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2)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的方式,灵活地描绘出百丈山胜景,使文章富有层次感。七、学习探究:本文叙述采用传统游记移步换景的手法,以游踪为线索进行直叙。作者并未多将笔墨着于登山过程,而是直接描绘百丈山胜景,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