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科举制1.过程1)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唐太宗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3)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增加取士人数。4)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2.评价1)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公平。2)使中下层读书人有机会参与政权。推动社会阶层流动3)护大了统治基础。4)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推动了教育发展6)加强了中央集权。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完善。二:三省六部制1.内涵1)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2)门下省负责审核3)尚书省负责执行。4)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演变(1)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2)隋文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3)唐太宗时扩大宰相范围。(4)唐初,设立政事堂,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3.评价1)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3)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益完备。4)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5)对后世历朝影响深远三、租庸调制1.内涵(1)政府分给农民田地。(2)农民纳粟为租。(3)纳绢或布为调。(4)男子纳绢或布代役为庸。2.评价1)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2)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3.演变(1)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2)北魏颁布均田令(3)唐初租庸调制。(4)天宝年间土地兼并,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结束。四、两税法1.背景(1)土地兼并严重。(2)政府无地可分,均田制无法推行。(3)租庸调制无法维持(4)政府赋税收入锐减。2.过程1)780年。2)唐德宗接受室相杨炎建议。3.内容1)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2)按田亩缴纳地税。3)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4)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4.评价1)简化了税收名目。2)扩大了收税对象。3)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4)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5)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7)对后世影响深远。五、唐律1.唐高祖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修成《武德律》2.唐太宗修成《贞观律》,唐律基本形成。3.唐高宗修成《永徽律》。4.增加解释,形成《唐律疏议》,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法典。5.唐玄宗修成《大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拓展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以官举士,但察举制是地方官员将辖区的人才推荐给朝廷,九品中正制则是由中央派遣中正官评议地方人才,荐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科举制取消了士族的政治特权,但并未剥夺士族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士族子弟不能再凭借门第出身直接为官,必须与庶族一样通过科举考试后才能入仕做官。唐朝虽然来用了科举制,但终唐一代,科举出身者在整个官僚队伍中仍只占少数,以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是三省六部制,不是三省制。三省制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形成。汉代宰相是首长制,人数较少,相权较重;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六部制从运作程序上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总体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备,标志着封建官僚制度走向成熟。两税法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但并未废除人丁税,直到清朝摊丁入亩才废除了人丁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唐广德二年(764)二月,皇帝敕令提出了新的税收政策:“天下户口,委刺史县令据见在实户量贫富等第科差,不得依旧籍账。”这一新政策(
)①改变了过去的征税标准
②为实行两税法做了准备③标志租庸调制开始实施
④加重了官府的赋税征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如下图为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在①②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中书省
尚书省 B.门下省
中书省C.门下省
尚书省 D.尚书台
门下省3.东汉末年,察举为门阀士族所操纵,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间舆论,使察举渐趋腐败。另外,天下丧乱,“人士流移,考详无地”,官府无法考察乡间的批评,察举无法进行。所以在公元220年,曹丕接受了宰相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一项新的选官制度,下列选项和新选官制度相关的是(
)A.委中正(栓)铨第等级,凭之授受B.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C.刘得仁出入考场三十年,竞无所成D.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4.如图中“?”处所对应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②中正之身,优劣悬殊,苟知人者智,则不知者谬矣③但取门资,不择贤良④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唐朝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指出两税法“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不定居的人)悉收,规避无所”“人知定制,贪冒之吏,莫得坐奸,狡猾之氓(百姓),皆没其籍(登记并没收家产)”。杜佑认为两税法的实施可以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杜绝了贪官污吏C.增加了农民负担 D.保证了国家收入6.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垄断的局面,要求参政。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两宋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事”,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明朝时,科举考试分南北卷,南北方录取有一定比例规定。这些现象可以看出①南北朝时科举制度已经出现②宋朝选官制度最为规范科学③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④选官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唐”,并指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唐朝内政的修明”。“唐朝内政的修明”体现在(
)①调整赋税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优化决策程序③地方设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④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牒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下图为出土于浙江武义县南宋徐渭礼墓的公文示意图。这反映出()尚书省牒奉议郎徐谓礼牒奉……敕故牒淳祐四年四月日牒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刘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范押右丞相永国公押①行政文书由多名长官共同签署②行政文书是由尚书省负责下发③参知政事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④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下图为陕西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怀集庸调银饼”。上刻有“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铭文记载了进贡庸调银的县名、时间、重量、负责的官员和工匠姓名,以备查验。据上述材料可知唐朝怀集庸调银饼①县制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②庸调是唐代税制的组成部分③货币地租已经取代实物地租④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严格管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对这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有A.是科举制发展过程中的改革 B.激化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C.被后世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 D.体现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11.西汉政府规定,上自中央的三公九卿,下至地方官员可以自己辟用士人作为僚属,但长官辟举百石小吏以上者,要呈报中央任免;东汉时期,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以直接辟用下属,毋须再报请中央;《隋书·刘炫传》载:“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材料中官员选拔和任用的变化反映了A.古代官员考核对德能的要求日渐淡化B.汉朝的察举制直接造成军阀割据局面C.古代的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西汉至隋朝中央集权制的衰落与重建12.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该图文说明唐朝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诏执行。①都位于宫城之内是为了便于皇帝决策②空间布局体现决策权与行政权的统一③尚书省对门下省诏令具有一定否决权④职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初唐时,宰相薛元超认为“平生有三恨”,第一为“不以进士及第”。中唐时,礼部员外郎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日)而周闻天下。”这反映出A.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受时人推崇 B.才能是唐朝官吏选拔的唯一标准C.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已消失殆尽 D.唐朝士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14.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5.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长官任命下属的制度流行。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并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命。对此解释准确的是A.选拔人才方式与加强中央集权相适应 B.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重才学转向重门第C.选官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地方官吏职权 D.制度不断创新保证了隋朝的长治久安16.唐代科举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考生还要向礼部或达官贵人投献自己的代表作,称为“投卷”。杜牧把《阿房宫赋》投给太学博士吴武陵,由其推荐给东都试官,最终以第五名中举。这体现了唐代科举制A.兼顾文化水平和行政能力 B.受到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C.基本杜绝了高分低能现象 D.没有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17.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说明,宋朝①市民阶层兴起
②科举制度发展
③门第观念淡化
④贵族垄断选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8.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该表反应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时期选官制度选择标准选择方式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军功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德才地方举荐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才舱门第并重后期重门第品评官评定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①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世袭军功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③选拔原则:由客观公正逐渐向主观随意发展④选官基础:官员队伍逐渐扩大素质不断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20.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修史体例的改变 B.加强官员考核C.重文轻武的风气 D.官员的平民化二、材料分析题21.古代赋役材料一
(董仲舒说)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供);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唐会要·租税上》(1)依据材料一,概述秦代农民赋役状况。(5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唐中期赋役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7分)22.“玄武门之变”五代时期官修的《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历来是研究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载:“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日:‘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日:‘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1908年发现的敦煌文书中,有一件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其中描述了阎罗王手下判官崔子玉在冥间审问唐太宗的故事,“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据此能够确认的玄武门之变的史实有哪些?(4分)(2)指出上文所引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6分)三、论述题23.中国古代的官办教育材料一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太学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以考试取得的实际等级作为授官依据。当时太学生的来源有两途:一是选拔京都或京郊内年龄18岁以上“仪状端正者”;另一种是地方郡国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东汉中期以后,世代累居高位的世家大族子弟可依靠门第而受业于太学。晋武帝创立国子学,规定专门招收“国之贵游子弟(注:士族子弟)”。“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根据规定,五品官以上子弟许入国子学,六品官以下子弟只能入太学。——摘编自张旭华《试论国子学的创立与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材料三
唐代并设国子学、太学及四门学,分别招纳三、五、七品以上的官宦子弟。自唐季宋初开始,士族地位大形低落,平民地位日升,这也反映于教育制度之中。宋代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得入国子学,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得入太学,入学资格较唐代大为放宽。贵族性质较浓的国子学更逐渐为太学所取代。而且政府与社会皆着重科举取士,太学毕业生往往须参加会试或廷试始能出仕。——摘编自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官学制度变化的视角,评析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10分)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据见在实户量贫富等第科差,不得依旧籍账”可知,这一新政策依据贫富户等来征收赋税,改变了以户籍人丁的征税标准,①符合题意,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新政策与780年实施两税法在征税标准上有相似之处,为两税法的实施做了准备,②符合题意,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并非674年开始实施,③错误,排除BD项;以贫富户等征收赋税,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并没有家中官府的赋税征敛,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因此,①②处为门下省和尚书省,C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而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依据材料“官府无法考察乡间的批评,察举无法进行。所以在公元220年,曹丕接受了宰相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一项新的选官制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新制度是取代察举制的九品中正制,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A项正确;东汉中期,对各地荐举上来的孝廉,朝廷要进行复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这涉及的察举制,排除B项;C项涉及的是科举制,排除C项;D项体现的是为参加科举开始发奋读书的情景,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对两汉时期(前202年—220年)察举制的描述,时间不符合,排除;②③是对魏晋时期(220—589年)九品中正制的描述,符合题意;④是对隋唐以后科举制的描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5.D【详解】根据材料“浮浪(不定居的人)悉收,规避无所”,“人知定制,贪冒之吏,莫得坐奸,狡猾之氓(百姓),皆没其籍(登记并没收家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佑认为两税法的实施可以,让减少流民数量,增加定居百姓人数,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税收入,将狡猾的百姓登记起来并且没收他的家产,也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进而保证国家收入,D项正确;材料与稳定社会秩序无关,排除A项;贪官污吏不会因两税法的实施而杜绝,排除B项;实施了“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减轻了农民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时期,①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宋朝的选官制度最为规范科学,②说法有误;根据“明朝时,科举考试分南北卷,南北方录取有一定比例规定”可知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教育水平不同,因而录取比例不同,③说法正确;据题意可知,从南北朝时期到明代,选官制度不断发生变化和完善,④说法正确。综上所述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这些赋税制度调整适应了社会的发展,①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优化了决策程序,②正确,A项正确;元朝地方设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政策属于对外政策,不属于内政,③④不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包含③或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8.A【详解】根据“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刘,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范,押;右丞相永国公,押”可得出行政文书由多名长官共同签署。根据“尚书省牒”可得出行政文书是由尚书省负责下发。①②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参知政事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③排除;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皇权的加强,而不是削弱,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9.B【详解】根据所学,货币地租已经取代实物地租是在明清时期,而不是在唐朝,③错误;根据“怀集县”可得出县制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根据“庸调银拾两”可得出庸调是唐代税制的组成部分。根据“铭文记载了进贡庸调银的县名、时间、重量、负责的官员和工匠姓名,以备查验。”得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严格管理,①②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可知,南北分卷、分别录取兼顾了南北士人,缓和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B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分卷是科举制发展过程中的改革,体现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被后世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1.D【详解】根据材料“西汉政府规定......下至地方官员可以自己辟用士人作为僚属,但长官辟举百石小吏以上者,要呈报中央任免;”可分析出中央给地方一小部分选官用人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东汉时期,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以直接辟用下属,毋须再报请中央;”可知地方有独立用人的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说明选官用人、考核官员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了中央,中央集权加强,综上,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古代官员考核,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汉朝的察举制直接造成军阀割据局面,排除B项;古代的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根据图示内容无法体现三省布局的意图,看不出决策权和行政权的统一,①②不符合题意;根据“尚书省负责执行,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可知尚书省对门下省的诏令具有一定的否决权,③符合题意;根据“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可知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合作,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3.A【详解】根据材料“不以进士及第”“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不浃辰(十二日)而周闻天下”,可知材料体现了从初唐到中唐读书人对进士及第的推崇,甚至将其列为人生的遗憾,A项正确;唐朝的选官制度中除了科举制以外还存在恩荫等其他选官方式,才能并非是唯一的选官标准,排除B项;门第观念在中国古代是始终存在的一种传统观念,只是在不同时代的强弱程度不一样,排除C项;唐代士人除了科举,还存在恩荫等其他方式入朝为官,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签名机构可知,这里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5.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隋朝时期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说明的是选拔人才方式与加强中央集权相适应,A正确;分科考试注重成绩,并非是门第,B排除;材料与地方官吏职权提高无关,C排除;隋朝二世而亡,D排除。故选A。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考生还要向礼部或达官贵人“投卷”,由其推荐后才能划定名次,认定是否考中,所以说唐代科举制还受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能力,故A项错误;“基本杜绝了高分低能现象”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科举取士将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D项错误。17.B【详解】根据材料“宋朝规定只要考中进士五等以上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发展,故②正确,根据材料“本朝贵人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知门第观念淡化,故③正确,故②③正确,故选B;商人和手工业者属于市民阶层,材料不涉及,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知④与材料不符,故④排除;综上所述ACDB错误。1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原则由主观随意发展为客观公正,因此③错误,ACD排除;①②④均是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发展趋势的正确表述,B正确。故选B。19.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书令姚崇直接发布行文要求地方官员执行政令,说明的是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A正确;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C排除。故选A。20.D【详解】从大量记载家族谱系,到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可以看出,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官员的平民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修史的体例并没有变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考核,排除B;重文轻武没有体现,排除C。21.(1)赋役沉重,农民负担比古代大大增加;种类繁多、赋役并行,赋税包括田租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包括更卒、正卒和戍卒。(2)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征税的主要依据发生变化,由人丁转为资产;税种简化,取消租庸和各种杂徭,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原因:安史之乱和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税收减少。【详解】(1)根据“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可知秦代赋役沉重,农民负担比古代大大增加;种类繁多、赋役并行,赋税包括田租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包括更卒、正卒和戍卒等。(2)变化:根据“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得出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征税的主要依据发生变化,由人丁转为资产;税种简化,取消租庸和各种杂徭,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原因主要是安史之乱和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税收减少。22.(1)史实: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兄弟;李渊并未参与玄武门之变。(2)类型:史书与文学作品。(官方史料与民间史料)价值:《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编成,代表了后世的官方评价,流传更久,对玄武门之变的传统评价影响很大,更具有权威性。《唐太宗入冥记》成文的时间更早,是当时的一种民间看法,但属于近代新发现的新史料,相对于《旧唐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详解】(1)史实:据材料“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可知,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项目融资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中医食疗研究与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度特色餐饮连锁品牌授权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商借款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运维外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体育用品代理服务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物流车辆环保排放检测合同4篇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开发合同2篇
- 2024版全新销售担保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车位销售与管理协议4篇
- 专升本英语阅读理解50篇
- 施工单位值班人员安全交底和要求
- 中国保险用户需求趋势洞察报告
- 数字化转型指南 星展银行如何成为“全球最佳银行”
- 中餐烹饪技法大全
- 灵芝孢子油减毒作用课件
- 现场工艺纪律检查表
- 医院品管圈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DCA案例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
-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
- 烘干厂股东合作协议书
- 法院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