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0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_第1页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_第2页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_第3页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_第4页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林业经济管理2004年9月24日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20302〕一、培养目标在林业经济管理领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的,德、智、体全面开展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拥护党的根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做出奉献的奉献精神。3、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相关根底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顶峰、开辟新领域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并具有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林业经济与政策本方向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政策分析工具,系统地研究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和林业建设中的经济和政策问题。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林业经营管理制度、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核算、林产品市场、林业投资与信贷、林业税收制度、林业政策、林业法律制度、林业宏观管理、林业可持续开展等,为我国林业管理部门和各类林业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2、林业管理工程本方向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体系,从整体的视角对林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化、模型化和工程化的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人工分析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相结合,为各类复杂的林业问题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主要研究领域有:林业系统的运作机理研究,林业经济与管理系统的预测、决策、优化和仿真,林业信息系统理论与开发研究,以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开展研究等等。3、林产品贸易本方向运用流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林产品的产品特性及其贸易特点,着重研究现代林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林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协调开展,以解决林产品贸易中的政策规划和相关的林业经济管理问题。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林产品贸易理论、林产品市场构建与运作、林产品市场预测、林产品国际贸易、林产品贸易方式、林产品贸易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林产品流通中的宏观调控等。4、森林生态经济本方向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开展为根本理念,研究森林生态经济学深层次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到达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目的。本方向运用森林生态经济学以及森林生态经济管理的根本方法和技能,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开展作深入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森林生态资金管理、城市森林和防护林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管理等。5、林业企业管理本方向运用林业企业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研究林业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主要研究领域有:木材加工企业、林业制浆造纸企业和其他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林业企业的战略管理、林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林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林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林业企业的财务与会计、林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林业企业的法律制度等等。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博士研究生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重点,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博士研究生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同等学力者不少于18学分。博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为5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每门课为2~3学分,每个学分占20学时。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见表1,其中各门课程的说明见附录1。表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一览表课程名学分课程类别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公共学位课〔必修〕第一外国语3公共学位课〔必修〕林业经济研究3专业学位课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3专业学位课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3专业学位课森林生态经济理论前沿2专业学位课公司价值研究3专业学位课公共政策学3非学位课森林评价研究进展2非学位课环境经济理论及应用2非学位课可持续开展研究进展2非学位课自然资源管理3非学位课公司战略经济学2非学位课比拟管理研究3非学位课人力资源研究进展2非学位课中小企业开展研究2非学位课企业再造工程2非学位课系统决策与优化3非学位课林业系统分析2非学位课预测方法、模型与系统3非学位课智能化信息系统3非学位课大系统控制理论2非学位课经济系统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3非学位课国际贸易规那么与运作专题2非学位课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专题2非学位课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2非学位课国际经济学2非学位课国际经济一体化专题2非学位课现代投资理论前沿2非学位课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3非学位课〔非本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非学位课五、培养方式和方法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注重博士研究生的个性开展。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方法,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科研课题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活泼创新的学术思维,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研究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指导小组应由相关学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应辅助导师承当硕士生或本科生教学工作量4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作为实践环节〔如讲授专业课程的局部章节,辅导和指导实验课、课程设计或毕业论文等〕。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研究生应安排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管理活动、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等1~2周。这些社会实践工作均须考核,但不计学分,考核合格前方可进行论文辩论。导师和学科组要组织博士研究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开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和创新精神。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写出2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阶段性学术论文,并在学校指定级别的刊物上〔见附录2〕发表。未到达者不得参加论文辩论。七、综合考试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进入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博士研究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或论文准备开始工作之前〕进行综合考试。采用笔试或口试方式。口试由5~7名专家组成考察小组,结合开题报告进行,2/3专家同意通过为合格。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停止做博士论文,并终止其学业。外语考试统一参加国家水平五级考试,并到达学校规定的分数。综合考试的试题、答案、口试记录、评语及成绩均交研究生院统一存档。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当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开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题目,要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主要要求如下: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是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开端,也是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论文选题一般应遵守以下原那么:开拓性: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应是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的问题;或虽已有研究,但尚无理想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探究,并能有预期成果的课题。先进性: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应在理论、方法等方面表达出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必要性: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应当是在理论上具有研究价值的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或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开展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课题。可能性: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当符合科学原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当,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获得预期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课题尽可能结合已有的科研工程,并且尽可能符合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特长和兴趣。2、文献综述文献调研和综述是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研究和写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对于扩大博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活泼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博士研究生必须广泛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且以外文文献为主。导师必须重视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工作,加强对文献阅读的指导和考核。导师按规定催促并检查学生如期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作为开题的重要组成局部。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它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帮助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本学科博士学位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1〕课题的来源;〔2〕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含参考文献〕;〔4〕课题的研究内容、根本思路及初步见解;〔5〕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6〕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路线;〔7〕预期到达的水平和所需的科研条件;〔8〕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和措施;〔9〕研究工作量、工作进度方案和经费估算。博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二、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前,博士研究生要做好系统的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和文献综述等工作,充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按上述要求写出开题报告,供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有关专家审阅。开题报告后,博士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和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4、研究阶段的检查和控制

博士研究生要向指导小组定期报告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并接受专家组的指导。导师要随时检查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和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确保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论文初稿完成后,由导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发挥集体指导力量,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研究生对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并到达要求后定稿。经导师同意后,按有关要求进入论文辩论阶段。5、论文水平博士学位论文要能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根底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并且,至少有2篇与本博士论文的阶段性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在学校规定的刊物〔见附录2〕的正刊上〔不含增刊、专刊、专集、专辑等〕正式发表。关于学位论文的其它具体要求参见本校研究生院制定的有关规定。

附录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说明目录课程名学分类别林业经济研究3专业学位课森林生态经济理论前沿2专业学位课公共政策学3非学位课森林评价研究进展2非学位课环境经济理论及应用2非学位课可持续开展研究进展2非学位课自然资源管理3非学位课公司价值研究3专业学位课公司战略经济学2非学位课比拟管理研究3非学位课人力资源研究进展2非学位课中小企业开展研究2非学位课企业再造工程2非学位课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3专业学位课系统决策与优化3非学位课林业系统分析2非学位课预测方法、模型与系统3非学位课智能化信息系统3非学位课大系统控制理论2非学位课经济系统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3非学位课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3专业学位课国际贸易规那么与运作专题2非学位课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专题2非学位课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2非学位课国际经济学2非学位课国际经济一体化专题2非学位课现代投资理论前沿2非学位课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3非学位课林业经济研究〔3学分〕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博士研究生能够在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林业经济根本理论与方法的根底上,提高学生的标准研究和实证研究能力。课程内容:〔1〕林业经济根本问题;〔2〕林业经济研究方法;〔3〕中国林业开展状况及区域特征;〔4〕需求与供应的根本要素;〔5〕人类对森林需求的历史变化;〔6〕森林产权理论及其应用;〔7〕林业资源配置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8〕森林采伐周期和采伐制度的经济分析;〔9〕林业产业开展问题;〔10〕森林税收研究;〔11〕林产品市场研究;〔12〕林业经济热点问题;〔13〕林业经济理论的国际差异及其开展趋势。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林学概论。森林生态经济理论前沿〔2学分〕课程目的:开设森林生态经济学课程旨在传授生态经济学根本理论和知识,在博士研究生心目中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和可持续开展的理念。确立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相互依存的思想,到达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目的。课程内容:森林生态经济学根底知识;可持续开展森林生态经济学;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全球环境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知识;外来种入侵和生物平安;生态学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先修课程:林业经济学。后续课程:环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政策学〔3学分〕课程目的: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掌握公共政策学各局部根本理论框架的同时,了解相关总体的主要学术流派和当前的学术动态。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对中国现实的公共政策,即转轨时期我国的根本国策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是选取与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展和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假设干根本的经济、社会政策〔包括财政、货币、产业、外资、外贸、特区、社会保障、人口、科技和可持续开展等十大政策〕进行专项研究,每项政策研究又要以理论根底、演变、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调整与完善等方面作出深入分析和讲解,以使博士研究生们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政策及未来走向。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森林评价研究进展〔2学分〕课程目的:使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森林评价研究领域前沿问题,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森林价值的理论、工具及其应用。课程内容:〔1〕森林经济评价开展过程和趋势;〔2〕森林价值的性质,与决策有关的森林价值理念;〔3〕森林价值确定的方法与技术;〔4〕林木、林地价值、森林的非市场价值;〔5〕森林资产折耗与补偿;〔6〕决定森林价值的重要因素分析;〔7〕森林价值利用的决策分析;〔8〕森林价值评估中的关键参数。先修课程:林业经济学、林政学。环境经济理论与应用〔2学分〕课程属性:环境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取得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开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经济学也就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理论、方法和政策手段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使博士研究生掌握如何认识与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课程内容:环境经济学的根底理论,环境资源商品性,经济开展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开展模式,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分析方法、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环境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环境保护政策与手段〔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征收排污费〔税〕、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等〕。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宏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等。可持续开展研究进展〔2学分〕课程目的: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掌握可持续开展理论各局部根本理论框架的同时,了解相关总体的主要学术流派和当前的学术动态。课程内容:〔1〕综合国力研究的历史回忆;〔2〕综合国力研究的根本方法;〔3〕可持续开展综合国力;〔4〕主要国家可持续开展综合国力比拟分析;〔5〕提升中国可持续开展综合国力的战略与对策;〔6〕中国可持续开展指标体系。先修课程:环境科学、宏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自然资源管理〔3学分〕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自然资源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根底上,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课程内容:自然资源总论;自然资源价值观;产权理论及其应用;资源稀缺的含义;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评价;资源有效配置;不可再生和不可循环利用资源;可循环利用资源;可补充但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存储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共有资源;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公司价值研究〔3学分〕课程目的: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价值研究的理论与分析工具,了解公司价值研究领域的动态、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课程内容:公司价值决定理论及要素;公司价值估计及管理工具;公司价值的创造与控制;公司收购中的估价及目标公司分析;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价值问题;公司战略投资中的价值问题。公司战略经济学〔2学分〕课程属性:本课程旨在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根本理论知识与分析方法〔如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组织理论等〕分析企业经营领域选择、规模边界确定、战略优势定位、战略决策者鼓励以及战略组织调整等问题。课程目的:教学中将采取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员广泛参与,以提高学员的战略分析、战略决策以及战略实施的能力。课程内容:〔1〕企业边界;〔2〕市场分析;〔3〕竞争优势的选择与开展;〔4〕战略管理的组织问题。比拟管理研究〔3学分〕课程属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文化和政治体制等企业外部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方式。本课程通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不同国家企业经营环境、文化思潮对管理方法和体制的影响。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探索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课程内容:〔1〕文化传统决定企业的管理模式;〔2〕中国传统文化对管理理解;〔3〕中国近现代管理模式的建立;〔4〕新教伦理对现代管理模式的影响;〔5〕泰罗制的科学精神;〔6〕日本工业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影响;〔7〕德国管理体制比拟。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人力资源研究进展〔2学分〕课程属性:此课程提供一个对工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的分析研究。问题涉及多种有关的根底理论和原理。如劳动经济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人力资源体系、劳动力市场、员工、训练、开展、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赔偿和福利及劳动关系等。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与研究,可以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研究方法,以及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前沿知识。课程内容:〔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2〕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新特点;〔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新理论与实务;〔4〕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投资与鼓励问题;〔5〕当代西方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6〕案例研究。先修课程:组织行为学、管理伦理学等。中小企业开展研究〔2学分〕课程属性:以中小企业为平台,研究促进中小开展的外部环境,融资效劳体系,技术效劳体系,人才效劳体系等等。课程目的:使博士研究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的理论与方法,了解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的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课程内容:〔1〕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的根本理论与研究方法;〔2〕中小企业效劳体系的研究;〔3〕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研究;〔5〕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研究。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企业再造工程〔2学分〕课程属性:随着企业的开展,企业对市场的反响速度往往变得越来越慢,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变得越来越不合理。许多管理行为仅满足上级管理需要而不是顾客需要。本课程是一门关于企业变革的科学。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深入了发动企业变革的出发点、关键环节和根本步骤,以及各个管理系统要素的整合。课程内容:〔1〕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和企业再造工程理论的形成;〔2〕企业再造工程的推动力;〔3〕根本概念和核心理论框架;〔3〕产品、组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4〕主要业务流程的再设计;〔5〕变革管理;〔6〕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条件,以及分析和预测实施效果的方法;〔7〕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方法和要领。先修课程:管理原理、企业文化研究。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3学分〕课程属性:硕士生课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主要是从实用的角度介绍系统工程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而本博士研究生课程在此根底上着重介绍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深层次的方法体系。课程目的:使博士研究生在理论上打下更坚实的系统科学根底,以便在方法上掌握更先进的系统工程技术,在应用上能够解决更复杂、更实际的系统工程问题。课程内容:〔1〕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体系概论:系统科学的根本思想、系统的分类、系统工程观点、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产生和开展、系统工程的应用;〔2〕现代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3〕系统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协同学;〔4〕系统工程的根本方法: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评价的反响工作原理;〔5〕系统工程的Hall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6〕系统工程的工作步骤:明确问题与系统调查、系统环境分析、系统结构〔内部环境〕分析、系统目标分析、系统备选方案的综合、系统定量分析、系统最终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实施;〔7〕系统定量分析技术:系统预测、决策、仿真、优化的原理、方法、关系和综合运用;〔8〕系统建模的理论和方法:白箱理论与演绎法,黑箱理论与归纳法,灰箱理论与综合法;〔9〕系统建模的步骤和原那么、模型的辨识和检验;〔10〕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应用举例。先修课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后续课程:系统决策与优化、大系统控制理论等。系统决策与优化〔3学分〕课程属性:决策科学和最优化理论在本质上都是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只是侧重面或“分工〞不同。本课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硕士生课程决策理论与方法的根底上更深入地介绍决策科学的理论、方法以及和决策相关的最优化技术。课程目的:使博士研究生在面对各种实际管理决策问题时,能够正确分析出其可控输入变量、自然状态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并将决策科学和最优化方法综合起来建立数学冒险,从而解决这些管理决策问题。课程内容:〔1〕系统决策的概念、原理、分类、机构、原那么和步骤;〔2〕决策科学的根本理论:决策的五要素、决策系统、决策的特性、多目标决策理论、决策的效用理论、主观概率与先验分布、决策模型、决策的创新理论;〔3〕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的根本问题、期望效用函数法、决策树法、决策矩阵法、边际分析法、灵敏度分析;〔4〕不定型决策方法:最大最小准那么法、最大最大准那么法、赫威斯准那么法、懊悔值准那么法、等可能准那么法、决策准那么的比拟与选择;〔4〕贝叶斯决策方法:先验分布、贝叶斯定理与后验分布、后验决策及其优良性、最正确决策方法、最正确样本容量;〔5〕确定型决策方法最优化方法:最优化决策的根本原理与模型、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目标规划法、离散方案下的最优化决策整数规划法;〔6〕动态系统决策方法——动态优化法;〔7〕多目标决策方法:多目标决策的根本理论、约束法、加权法、理想点法〔目标规划法〕、成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法、序贯消元法。〔8〕多目标风险决策实例分析。先修课程:决策理论与方法。后续课程:大系统控制理论。林业系统分析〔2学分〕课程属性:林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森林资源培育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环境系统、森林资源加工系统、森林资源消耗系统、林产品流通系统、林业科技系统、林业经济系统、国民经济系统、人口与社会系统等方方面面。本课程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林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使博士研究生能够站在系统论的高度全面审视和掌握林业系统的结构、运动机理、开展目标、管理途径和研究方法等。课程目的:使博士研究生学会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剖析一个复杂的林业系统,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林业系统的实际问题,以便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课程内容:〔1〕林业系统的结构分析;〔2〕林业系统的运动机理研究;〔3〕林业系统环境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人文环境、管理环境、国际环境等;〔4〕林业系统的目标分析:经济效益目标、生态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三大效益协调开展目标;〔5〕林业系统的模型分析:林业预测模型、林业决策模型、林业优化模型、林业仿真模型等;〔6〕林业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7〕林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手段在林业管理问题中的应用;〔8〕林业系统分析方法应用实例。先修课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预测方法、模型与系统〔3学分〕课程属性:硕士课程“预测技术〞主要介绍了预测的根本原理和单方程的预测模型与方法,本课程在此根底上又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预测技术的最新开展趋势、多方程定量预测模型、整体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综合预测方法和计算机预测支持系统等更加先进的预测理论和方法。课程目的:使博士研究生在掌握常规预测技术的根底上,学会运用近年来比拟先进的预测技术解决实际的预测问题,并掌握计算机预测支持系统的原理、开发和应用。课程内容:〔1〕预测的根本原理与技术:预测的根本原理、定性预测技术、指数平滑预测技术、回归分析预测技术、随机时间序列预测技术;〔2〕预测技术的开展趋势:国内外预测技术的现状、问题与开展趋势;〔3〕预测方法和模型体系及其评析与比拟:预测方法和模型的体系结构、估算预测方法、单方程定量预测模型、多方程定量预测模型与整体预测模型、蒙特卡罗模拟预测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模型与综合预测方法;〔4〕系统动力学整体预测模型的原理、方法与应用;〔5〕计算机预测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FSS〕的根本理论、FSS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FSS的模型库系统、FSS的信息库系统与人机界面、FSS的应用与FSS的开展趋势。先修课程:预测技术。智能化信息系统〔3学分〕课程属性:当今社会,信息系统已日益朝智能化方向开展。因此,学习和掌握智能化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实现技术,对于把握当今信息系统的开展动向,跟上信息化开展的潮流是十分有益的。课程目的:通过学习智能化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实现技术,使博士研究生能充分把握信息系统的最新开展趋势,为今后自己所从事的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开展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思路和可行的途径。课程内容:〔1〕信息系统的开展历程与趋势;〔2〕DSS和ES概述;〔3〕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4〕IDSS的概念及功能;〔5〕IDSS的根本体系结构;〔6〕IDSS的模型库系统;〔7〕IDSS的数据库系统;〔8〕IDSS的方法库系统;〔9〕IDSS的知识库系统;〔10〕智能化开展的前沿领域〔智能主体、机器学习、知识网格、认知信息学、智能检索等〕。先修课程:数据原理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大系统控制理论〔2学分〕课程属性:第一代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模型为研究手段的经典控制理论,第二代是以状态空间模型为手段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就是以分解协调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大系统控制理论。大系统控制理论是解决复杂的经济管理或环境经济等大系统优化和控制的一种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课程目的:使博士研究生了解大系统控制理论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学会应用这一理论去分析经济管理、人口社会、生态环境等复杂大系统的结构,建立大系统模型,并求解最优的控制方案。课程内容:〔1〕控制理论的开展过程: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大系统控制理论;〔2〕大系统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大系统的根本方法;〔3〕大系统结构建模:结构模型及其表示方法、基于邻接矩阵的结构建模方法、基于可达矩阵的结构建模方法;〔4〕大系统分解—协调方法的根本概念及原理:分解—协调的根本概念、大系统分解方法、大系统协调原理;〔5〕求解大系统优化问题的分解—协调方法:大系统的递阶结构、拉格朗日对偶性原理、分解—协调方法的根本原理、分解—协调模型的建立、求解方法之一目标协调法、求解方法之二模型协调法;〔6〕大系统分解—协调方法中协调变量的选取:实现系统的分解、简化协调级的算法、克服奇异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线性化、简化第一级算法;〔7〕大系统优化和控制的其他方法:分散控制方法、模型简化方法、次优控制方法;〔8〕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实例:可持续开展战略下的林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开展多目标决策问题。先修课程:运筹学、动态优化。经济系统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3学分〕课程属性:大量的经济组织、经济活动、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且可以运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加以描述和研究。本课程在现代经济理论、数量经济学〔含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经济学等〕和系统科学的根底上,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提供探讨经济问题的系统化和定量化的实用方法。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博士研究生能够运用系统分析和数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现实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系统剖析和定量研究,从而得出比单纯的定性分析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课程内容:〔1〕经济系统结构和运行机理;〔2〕经济变量体系及其相互关联;〔3〕数量经济理论和方法,数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4〕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5〕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和应用;〔6〕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决策和优化理论、方法和应用;〔7〕经济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技术;〔8〕国内外经济系统分析与经济数量分析研究的开展动态;〔9〕经济系统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剖析。先修课程: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3学分〕课程属性: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是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研究林产品经济贸易根本规律和开展趋势的前沿问题。运用流通经济学和贸易理论体系,针对林产品贸易的特点,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对林产品贸易理论创新、政策建议及市场开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科学判断。课程目的:要求博士研究生全面掌握国际林产品经济贸易开展趋势,跟踪国际林产品经济贸易开展前沿问题,通过学习,在掌握专业业务分析及理论政策分析研究的根底上,熟练掌握林产品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开展热点问题。课程内容:林产品市场机制研究;林产品产权制度创新与市场主体;林产品市场环境分析;林产品市场缺陷及问题;林产品市场预测;林产品国际经贸理论前沿;林产品经贸政策选择及优化;国际林产品贸易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国际贸易规那么与运作〔2学分〕课程目的:通过学习,深化博士研究生对国际贸易规那么的了解,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学习,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法,WTO争端解决机制与程序,货物贸易规那么,贸易救济,知识产权和效劳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为专业和其他经济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根底。课程内容:〔1〕经济理论。〔2〕世界贸易组织组织法:WTO组织法,WTO的结构,WTO决策机制,贸易政策审议,WTO争端解决机制与程序,国家条约。〔3〕货物贸易规那么:非歧视原那么——最惠国待遇原那么与国民待遇,关税法,一般例外与平安例外,贸易与投资等。〔4〕贸易救济:反倾销措施,补贴与反补贴,保障措施。〔5〕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下我国商业方法软件法律保护问题研究,WTO体制下我国商标法的理性选择。〔6〕效劳贸易:效劳贸易总协议,效劳贸易根本原那么,GATS案例。先修课程:国际经济学,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贸易规那么与环境保护专题〔2学分〕课程属性:该课程是研究国际贸易规那么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在学习“WTO与环境政策〞课程的根底上,强调理论学习和研究,该课程涉及到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博士研究生在充分了解国际贸易规那么的情况下,深化博士研究生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掌握绿色贸易与绿色经济政策,为专业和其他经济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根底。课程内容:〔1〕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理论。〔2〕财产权、外在性和环境问题。〔3〕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贸易与环境问题实质及解决方法;贸易与环境关系新动向;GATT/WTO中环境与贸易关系。〔4〕国际贸易规那么——绿色产品——环境权专题。〔5〕TRIPS协议与生物多样性。〔6〕效劳贸易的绿色化。〔7〕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与环境保护。〔8〕国际贸易规那么与我国森林环境政策框架建设。先修课程: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规那么与运作。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2学分〕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博士研究生能够在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现代经济管理根本理论与方法的根底上,提高学生的标准研究和实证研究能力。课程内容:该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开展的实际,探讨新世纪中国的宏观调控理论、机制、方式和手段,重点研究如何实现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关系的科学调整、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的主要途径和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理论和方法体系。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国际经济学〔2学分〕课程属性:本课程主要由国际贸易〔开放经济的微观局部〕和国际金融〔开放经济的宏观局部〕两局部构成,它的显著特点在于纯理论与政策研究。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从而使博士研究生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课程内容:〔1〕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3〕汇率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国际一体化经济专题〔2学分〕课程目的:本课程教学要求全面掌握国际经济技术开展趋势,跟踪国际经济与技术开展前沿问题,符合国际贸易惯例及国际规那么,熟练掌握国际经济领域开展热点问题。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技术开展前沿问题,本课程为培养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人才为目标,要求专业业务分析为教学重点,案例分析是本课程教学特色。课程内容: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现状及开展趋势;世界市场多元化,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开展状况;国际一体化开展趋势,国际经济与贸易组织,双边及区域组织;国际多边组织开展与改革。先修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规那么与运作等。现代投资理论前沿〔2学分〕课程目的:在学习有关投资学的根底上,深化博士研究生对资源时间与空间的优化配置的理论学习,并能够熟悉当前国际资源时空配置的实践。课程内容:投资环境;市场与工具;资本市场曲线;优化风险资产组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市场有效性;国际资产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