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12000字】_第1页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12000字】_第2页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12000字】_第3页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12000字】_第4页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12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目录TOC\o"1-2"\h\u223081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115313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2282.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2259762.2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 3171773在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 4214493.1RS 4278933.2GIS 5102203.3GPS 6273964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6285294.1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6153574.2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8163985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展望 10207845.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10303315.2景观稳定性与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 1010867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参考文献 1122836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附录 13摘要:景观生态学主要是由生物学和地理学构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生物、非生物、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运用生态学原理、空间分析方法、景观模型等,研究景观的格局、过程和动态变化,最终达到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通过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景观模型等新的技术,对人口数量、土地规划分布、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规划和管理等进行分析和管理,帮助人们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资源,达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推动世界经济、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起源和发展;3S技术;土地整理;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景观学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了地理学中。后来,地理学家把景观定义为“自然地域综合体”[1],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景观是由不同的地理要素和地球表面的气候特点、土壤特点以及动植物群等共同组成的。同时,景观也是一种地理系统[2]。景观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和特征。但是对景观的生态过程、景观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反应以及景观镶嵌体的功能的研究不足。而生态学则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这一新名词。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这本书里,随后发展成一门学科。特罗尔·卡尔又把“景观”引入了生态学里,更加丰富了这门学科。生态学是在个体或生物体可被视作相互作用的组成水平上的研究系统,该作用可以是相互之间的,也可以是他们与松散组织起来的环境之间的。在这个水平上的系统被称为生态系统,生态学就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学(MargalefR,1986)。它是生物学当中的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学中的研究重点。景观学和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没有相交的部分,这两门学科是两条平行线上独自发展。两者之间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范围不同,它们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相互之间又具有发展需求的互补性,正是这种相互矛盾又相互需求的特性促使了二者的结合,景观生态学就是因为这两者的结合才诞生的。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和景观学的理论和内容作为基础,分析生态系统的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对景观格局的空间分析和区域尺度的资源规划和分配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特别擅长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景观生态学将“功能”的垂直分析和“空间”的水平分析联合起来,垂直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指的是研究生态系统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分析分析;垂直的水平分析方法主要指的是研究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分析和讨论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包括空间异质性生态过程的影响。随着世界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科冉冉升起的一门新型学科,对于景观土地规划、景观管理和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识和重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来源于德国。在二战结束后,由于人口激增、粮食的稀缺以及环境污染等现象的出现,如何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成为了人们集中关注的问题。1980年起,景观生态学成为了研究热点。学者们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中心主要是在“德国”、“荷兰”“原捷克斯洛伐克”。在此之后,景观生态学发展的速度加快,欧洲多次举行了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于荷兰举办,后来原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这一国际组织。自该组织成立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常常数不胜数。随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大会加拿大和法国依次召开。《景观生态学》这本杂志在整个生态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关于景观生态学的书籍不断地出现,福曼(Forman)介绍了一些“欧洲景观生态学”中存在的概念并且还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不过在这期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有:《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数量化学方法》,《土地镶嵌:景观与区域生态学》等,其中《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被誉为该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这些著作不仅表述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成果还推动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9]。在此期间,景观生态学的课题研究工作都是朝多个方向深入发展的,在学术上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欧美和北美学派之说景观系统是欧洲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纳维和利伯曼在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中共同阐述了对“景观生态学”看法:他们认为“景观生态学”属于“人类生态学科”的一部分。该学科其实是源于多门理论,其中包括“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随后,纳维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对景观生态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发现,对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定义。他认为景观的本质就是一种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总结概括。之后,他又提出了“整体性-景观生态学”,即景观生态学就是链接了地球圈,生物圈等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圈层的组成成分和因素一直处于不停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中[5]。欧洲学派偏向于人类作为主导地位,他们研究的方向也是集中在生态的工程设计和结合各个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具体的有:运用景观思想对公园,风景区的土地进行规划,设计和整理。北美学派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福曼提出了“斑块、廊道、基底”模式[6~8]。随后,生态学研讨会于北美召开,该会议在北美学派发展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这次会议上综合论述后来成为了——纲领文件。北美学派和欧洲学派在研究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北美学派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生物的生态系统和原始状态下的景观。两个学派的建立和发展都深深地影响着“景观生态学”。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欧美的理论被引入我国;第二个阶段是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开始进入萌芽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我国的研究发展逐渐完善,最后走向成熟。最初,景观生态学是在1980年后期才为中国人所认知。虽然认知时间较晚,但是随着中国学者对该学科的了解程度不断的加深,有很多学者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观点,从此中国学者开始对该学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上世纪末,沈阳召开了第一次届景观生态学会议。此次会议,概括了之前景观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从此该学科开始了蓬勃发展。这表现在:北大设立了研究所,率先让景观生态学进入校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举措被其他高校纷纷模仿,正式在高校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被国际认可[13]。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并且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时刻关注着国际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在学习国际景观生态学的同时与中国的本土特色相结合,发展属于中国的景观生态学。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区域可持续发展、对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分配、城市生态用地、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结构和格局、各类景观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景观生态学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相较于国际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而言,仍有较大的不足之处。比如,中国大都数是在分析和讨论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概念,缺乏对于跨尺度和多尺度格局与过程机制的性的研究;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主要运用的是遥感和GIS的研究方法,但是没有大量的集中的去讨论由遥感和GIS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中国景观生态学主要是应用在土地利用和规划、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建设当中,但景观生态学的运用在这几方面的理论指导不足,不具备科学的硬度和严谨性等等,总的来说,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缺乏系统地、跨尺度和多尺度生态研究的意识、思想和方法。在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随着全球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关于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由于遥感(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技术的不断精进,对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的分析和动态模拟模型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RS遥感是从距离地面较高的空中或者外层空间,通过传感器,“遥远”地收集观测对象的数据,并通过数据的提取、加工,以得到观测对象的特征信息、属性、及其在不同的空间、地点和时间上的变化的科学技术,包括卫星影像、空中摄影、雷达、以及用数字相机或普通相机摄制的图像。遥感是一种远距离的、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遥感顾名思义遥远的感知,广义的遥感一般指的是在不接触观测对象的情况下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重力、机械波、磁力等的探测。遥感的工作原理根据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胶片的形式或数据磁带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太阳光是由不同的波段综合组成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由于土地覆盖率类型不同,会选择性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太阳光,所以就需要对遥感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遥感技术的是景观生态学研究获取数据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大面积同步探测、时效性强、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探测手段多样、数据量大等无法被其它技术所取代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水温探测、悬浮泥沙含量监测、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海洋溢油污染监测、洪涝灾害监测、工程建设和规划等方面。遥感技术可以为景观生态学提供覆盖在地球表面上的植物群落的种类和分布状况;规划土地要使用的类型和面积大小,生物的数量和在地表的分布,泥土的种类及其含水量,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等等常用的信息。相较于传统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RS获取数据的手段有着明显的优点:⑴研究人员可以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多次的观测并且是在不干扰研究对象的本身的发展状况下进行;⑵可以得到大尺度范围内生态和物理信息,遥感数据一般是空间数据,它所观测的到的信息会和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对应,能够更好的帮助景观生态学研究者分析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⑶可提供多光谱、高分辨率的数据。从总体上来看,遥感资料可以更好了促进景观生态学的研究:①可以帮助景观生态学更好的分辨植物的种类和了解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情况;②可以研究生态系统和景观特征,其中包括植物的垂直排列和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生物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其发生的频率;生态系统中生理过程的特征包括植物代谢、植物呼吸、生长和发育等;③研究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生态系统方面的管理;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以及植被动态包括生物群落演替、人类的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景观的影响[16]。由此可见,RS对于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分析和过程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科学技术,它能够采集、传输和加工地理空间数据。GIS是由硬件和软件系统共同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CD-ROM驱动器、网络、数字转化仪、绘图仪,用以储存、处理、传输和显示数据。软件系统是由数据输入、用户界面、地理数据库、显示和报告、数据转换组成,执行于GIS的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空间分析等操作。GIS在硬件和软件环境的支持之下,合理的运用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地理空间信息;并且能够利用地理模型及时的提供地理信息,和遥感紧密的联结在一起。GIS和RS都可以用来分析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GIS有着下面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空间上能够迅速的进行定位搜索和调查能力,具有不会被其他技术所替代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能够将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结合,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二GIS的研究核心是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得到稀少的地理数据,这种数据难以被其它技术手段得出。在空间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帮助其决策,生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衍生信息。三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将很多资料进行存储并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长久的使用,还能简化数学方法使用。通过GIS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够迅速无误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环境研究、评价、监测及预测和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整理和规划等方面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GIS在景观空间模拟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可以通过GIS将景观变量中的演替速率、景观格局空间结构变化、生物量等变量输入空间预测模型进行景观的空间模拟;相对来说,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也可以让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或者将数据重新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提取、分析和显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空间预测模型当作一个分析的技术或者继续使用空间模型,用来确定输入的变量是否合适以及分析这个变量在其中的重要性。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GIS还可以用来分析景观结构及其功能;确定斑块面积、边缘、聚集度和连通性;分析景观中的物质运动和转化的动态过程、信息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生物流的方向和通量等领域的应用。由此可见,GIS是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之一。GPS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它能够进行一个全球性的导航和定位。GPS是美国花费100亿美元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目的是想用到军事行动。到现今为止,GPS被频繁的使用在地理科学的各种领域,方便了许多研究的进行和对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需要在美国的监控下进行。运用三角测量学原理,GPS可以算出地球上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和坐标,因为GPS的组成部分之一空间部分,那24颗卫星会通过绕地球旋转的方式,不断的将空间位置发送回地面。要想使用GPS,就需要花费金钱买PS信号接收机,但是买高精度的GPS信号接收机的费用非常的高昂,会使用户的购买成本提高。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的进展。到现今为止,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GPS可以更好的监视和追踪动物活动的情况、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定位获取农业信息和地面校正。3S技术在空间信息数据的处理上有着独特的优势。3S技术可以快速的对景观数据进行获取和处理;能够详细准确的分析景观格局,实时的对景观生态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对土地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资料的采集处理、数据分析应用与成果的推广传播中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土地整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重新安排因某种原因被抛弃不用的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对利用率低的土地进行优化和改良,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收益,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土地整治在景观生态效应研究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等)和不同的斑块的大小、形状、空间构型等组合特征,仅包含了空间特征。景观格局的分析及其动态变化一直都在景观生态研究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斑块-廊道-基质模式,这是对景观结构镶嵌体的一种理论描述。景观格局同时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多尺度上的影响的结果。土地整理过程包含了对土地的大小和形状的调整,重新调整了水渠、田埂和道路的位置,实质上是让斑块、基质和走廊等景观要素的特征和空间分布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用来定量描写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方法有两种,一是斑块特征指数包括斑块数、斑块大小和形状、、平均斑块面积等,二是景观异质性指数包括破碎化指数、景观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等[25~28]。土地整理在景观格局的应用中,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是长时间和缓慢的,而土地整治则是短时间内在土地的规划和利用中进行人为干预,是快速而强烈的扰动,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29]。由此可见,要完成土地整治中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通过相互作用使得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结合的核心是根据土地整治过程的特点,建立与之对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土地整治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应用土地整治中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指的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通过对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将地形、气候、生物、土壤等景观要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归并或者将新的景观要素进行合理的引用,对景观格局进行适当的更改和调节并改进景观空间单元结构的过程。土地整治是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农村的生活条件为目的,将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集中治理和改善分散、杂乱以及利用率低的建设用地;建设和调整农村的生产设备和生活方式,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地区的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造成破坏,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合理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和原理,为生态多样性提供保障,让土地资源得到长久的发展。在当下,我国的土地整治主要指的是农用地土地整治即农田整治和村庄整治。农用地整治规划属于农业景观范畴,即在小尺度的农业景观的范围中,重新调整和改良项目区里的农业景观,将原本不合理有缺陷的景观格局进行更改;并且,在此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项目区的农业景观进行正确规划和设计,在不破坏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形成新的景观格局的过程。农用地的整治规划不仅使可利用土地的数量增加,农用地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还缓解了人口数量过多和土地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目前土地整治项目的数量、规模、类型在不同的尺度上呈现不同的差别。从宏观层面看,可以分为大尺度(国家和省)和中尺度(市和省);从微观层面看有小尺度(项目区和田块)。大尺度上的土地整理工程主要是在制定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时,要有对当地的情况和所实施的方案有一定掌握和约束,也就是保证在不损坏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区的农田结构、水渠、道路的分布状况和水土资源等,确定需要进行土地整治,重新调整和构建的建设用地;中尺度上的土地整治工程是在大尺度的土地整治的基础上,将需要进行土地整治的建设用地进一步的分析和细化,使得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小尺度上土地整治工程着重提高土地的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以及土地整理的生态工程设计,例如美观美化生态工程、污染隔离带工程、农田防护生态工程等。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时刻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这一主题开展工作。要着重注意景观格局的重建,生态功能的发展和乡村污染的控制。通过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增加耕地数量和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项目区里的景观要素和水土结构;丰富农田景观,增加生态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营造“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农田景观,最终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4]。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则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合理的布置城市结构和布局,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的良心循环。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立一个高效、和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35]。也就是说,将景观生态学运用于城市规划,是为了让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及城市资源得到更好的规划和管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使用景观生态学的原则:⑴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保持城市原本就存在的自然景观,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存在得到保持和延续。因此,它不能破坏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应基于原始城市的生态系统来实现;⑵在建构城市生态系统时,要合理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原理,增强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并在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生态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原则和系统工程方法,在生态系统负荷范围内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挖掘所有可用资源的潜力,开发经济发展繁荣和生态效能高和效率高的产品;建设合理的制度、和谐的社会文化景观,构建生态健康、绿色美观的环境;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保护城市的环境,建立城市的生态平衡。将遭受到破坏的地区的环境进行恢复,由政府推出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进行大量的宣传,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⑷可以建立大规模的绿化建设,增加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扩大城市自然区以及增加自然景观的种类,使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实现绿化城市、人类与自然共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过程中,严格的执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让城市的景观格局、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规划和发展。城市景观质量和评价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合理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参与城市建设的工作人员对城市景观的质量和价值体系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效果。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不仅要对城市的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也要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以及各类生物提供绿色的生态环境和高效、协调的生态系统[37]。评价城市景观的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城市景观的构建是否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城市结构有没有达到国家定制的标准和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否有利;城市的发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有没有做到文明和科学等等。城市景观是否适应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且长时间的与人类和谐统一的发展是城市价值体系的主要体现,而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和评价运用体现在三个方面:⑴在城市景观质量的评价中,合理的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基底理论。看其是否符合城市的生态职能、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协调职能、集散和创新职能的要求;是否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保证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分配城市土地面积。⑵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理论运用在城市规划中,廊道理论可以帮助参与城市规划的部门科学的布置城市的街道和公路等系统;可以更好地规划城市的空间密集度以及人群的密集程度,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⑶应用景观边际效用理论,可以保证城市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前提下,让城市的经济效益得到进步同时和生态环境相结合。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可以推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进程,帮助城市创建和完备生态系统,改进和整合城市的景观功能,让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创新。让人们的出行更加的便利,使得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要协调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要对城市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整体区域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二,在发展城市文化景观时,要合理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城市景观重新进行规划和改造,使得城市的景观呈现多样化的景象;让城市景观更具有美观性,提高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但在改造城市景观的同时,要协调好城市区域的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第三,通过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城市的经济效益的时候,绿色发展的想法也需要进行积极的推广,加大绿色发展观念的传播力度;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可以帮助国家统筹城乡的景观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在不破坏原生自然城市景观的同时,帮助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合理的划分,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方案。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展望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在当今社会的地位越发的重要,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的成熟。景观生态学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并展示出了以下许多特点:⑴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具有尺度性,尺度的变化会引起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尺度选择、尺度可以更好的认识和确定研究对象的并助其在多尺度上进行转换。所以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生态系统尺度的重要性,侧重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更加关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生态学又称空间生态学。⑵景观生态学又可以叫做建设生态学,它对研究重点是人类的日常活动对于景观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重视研究景观规划和设计以及对于景观的管理。保护生态学是一门从保护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和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的原因,研究能够重新建立和恢复景观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新型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并研究其过程中所发生的生态变化和原理的学科[42]。景观生态学是相较于保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来说是一个更为丰富的宏观应用生态学。⑶景观生态学同样也有人类生态学的称呼。作为景观评估的起点,我们应整合人们对景观的看法,并整体考虑景观多重价值;着重于创造令人愉悦的景观,以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汇。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可归纳为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原理、物种迁移与生态演替原理、生物流聚集和扩散原理、尺度效应和等级结构理论、空间异质性和景观过程原理、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的自然性和文化性原理、景观变化和稳定性原理[3]。景观稳定性与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景观稳定性指的是景观在水平上不断波动变化和周期性并且大尺度上相对稳定的统一,可以称景观是稳定的[44]。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是指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特定条件下的生态学系统,在保证合理的规划使用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景观系统所能承载人类人口的数量、社会总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阈值。它的发展变量是衡量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指标,其限制变量是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其中包含的内容有:⑴空间结构的拥挤度和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⑵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够利用的强度;⑶生态环境的质量;⑷人体身心健康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因为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所以上述变量的指标体系需要针对当地的情况谨慎的进行选择。比如,可以根据土地的利用状况、景观单元的大小以及当地景观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变化速率来决定景观格局和生态结构;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规划和管理、区域水文特征以及当地的污染状况等方面都具有能够选择的指标[45]。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面临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世界的可持续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当创建一个属于中国且拥有中国特征的景观生态学派系,让中国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研究更加的深入;让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的使用范围更加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让中国乃至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景观生态学应与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时刻关注国际景观生态学的动向,让中国景观生态学与国际接轨。中国景观生态学应坚持景观生态学的开放性,不断的更新和发展GPS、GIS、RS技术水平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3S技术、数学方法以及空间模拟模型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到景观生态学当中,从而推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要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将其运用到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土地整治中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城市景观质量和评价、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实际问题当中。在公众的理解和政策制定者的支持下,中国科学家们发挥了锲而不舍的精神,为发展中国的景观生态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让中国的景观生态学飞跃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科学的发展。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InDoc参考文献[1]笃宁,李秀珍,高俊,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张娜.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1[3]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04):69-77.[4]NavehZ,LiebermanAS.1984.LandscapeEcology:TheoryandApplication.NewYork:Springer-Ver-lag[5]NavehZ.2000.Whatisholisticlandscapeecology?Aconceptualintroduction.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50:7-26[6]FormanRTT.1981.Interactionamonglandscapeelements:acoreoflandscapeecology.In:PerspectivesinLandscapeEcology.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gressofLandscapeEcology,Veld-hoven,Wageningen.TheNetherlands:Pudocpublishers:35-48[7]FormanRTT.1983a.Anecologyofthelandscape.BioScience,33:535[8]FormanRTT.GodronM.1981.Patchesandstructuralcomponentsforalandscapeecology.BioScience,31:733-740[9]贾宝全,杨洁泉.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J].干旱区研究,1999(03):12-18.[10]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12.[11]陈遐林,汤腾方.景观生态学应用与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3(02):54-57.[1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1~24.[13]陈利顶,李秀珍,傅伯杰,肖笃宁,赵文武.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生态学报,2014,34(12):3129-3141.[14]顾杰,王建弟,周斌,等.三维GIS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州“西湖西进”后景观区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10):11-13.[15]李书娟,曾辉.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2002(03):233-240.[16]牛少凤,韩刚,李爱贞.简述3S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65-67.[17]刘惠明,尹爱国,苏志尧.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科学,2002(01):82-85.[18]周源,肖文发,范文义.“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7(02):38-44.[19]王晓峰.3S技术在景观生态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2,36(01):4-6.[20]王煜倩.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7):141-142.[21]饶裕平,方陆明,李东.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9,31(02):9-10.[22]刘海燕.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5(S1):105-111.[23]章家恩,饶卫民,张磊,朱可峰,陈瑞.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概述[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03):50-52.[24]傅伯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