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三亚市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整治工程建设单位(盖章):三亚市水旱灾害防御服务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名称三亚市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整治工程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 地理坐标项目起点N18度18分24.294秒,E109度28分9.385秒)项目终点:(N18度18分17.767秒,E109度28分45.822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一、水利”第127项“防洪除涝工程”中的“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ℽ用地面积(m2)/长度(km)用地面积:4380m2长度:1.096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三发改农经[2022]45号总投资(万元)2531.79环保投资(万元)40.5环保投资占比(%)施工工期六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项目与《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年—2030年)》的相符性分析根据《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出具三亚市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整治工程项目规划及用地意见的复函》(三自然资市政[2022]254号)和《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年-2030年)局部图》显示(附图15,附件3),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乡村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园地和IV保护林地。鉴于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田洋间的排水问题,保障农田正常耕作,且采用地埋方式建设,原则上支持项目按程序推进。同时项目建设需按程序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建设过程中不得破坏土地耕作层,并进行相应耕地恢复评估,施工完毕后及时恢复原有场地地貌。本项目对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桩段进行整治。本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新建排沟总长1.096km,均为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新建1座沉砂池、新建9座排水口、新建5座检修井,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项目旨在解决妙林田洋内排涝问题。本项目应按资规局复函要求,合理布局设计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界线,同时项目建设需按程序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满足上述要求后,项目符合《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年—2030年)》。2、项目与《海南省“十四五”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十四五”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其规划目标为重要河流和主要城区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增强。三亚城市重点区域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主要城镇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进一步完善堤闸结合的防潮工程体系,提高沿海地区抗御风暴潮能力。完成城市建成区易涝积水点整治,缓解易涝点积水现象。规划主要任务为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内涝治理全过程,加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管理,着力恢复城区河流水系的自然调蓄能力,完善联排联调工作机制,逐步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本项目改造段总长1.096km,本次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排沟总长1.096km,均为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新建1座沉砂池、新建9座排水口、新建5座检修井。项目建成后将使排沟两岸的排涝能力达到提升,提高了妙林田洋防洪功能,有效抵御排沟周边农田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提升当地农业效益。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十四五”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1年修改版)》相符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修改版)》,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水利,9、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和14、灌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与《海南省产业准入限制禁止目录(2019年版)》的相符性分析《目录》指出,通过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发展。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项目,不属于《海南省产业准入限制禁止目录(2019年版)》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因此该项目建设是符合海南省产业政策的。4、项目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根据《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21〕7号)和《关于三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意见》,项目区域属于重点环境管控单元(附图18)。根据“三线一单”生态准入清单,项目与清单相符性分析详见下表1-1。表1-1项目与“三线一单”生态准入清单相符性分析表(节选)符合情况片区(包括三水3市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管控。禁止明显破坏生符合区提升北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功能,加强重要山体保护和修复,保障重要水源地水质、水量稳定;严格保护近岸海域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砂质岸线资源和沿海基干防护林带,严格控制围填海活动和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农业面源和城镇面源污染控制,推进城镇内河(湖)整治,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标符合准,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保障高峰期用水需求。加强机场、港口、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重点区域污染控制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污染地块分用途管理,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1)生态保护红线经核套《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年-2030年)》和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本项目用地不涉及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中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因此本项目建设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是相符的。(2)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属于防洪治涝工程,项目运营期无废气、噪声、废水、固废产生,仅在施工期会产生一定的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生活垃圾、土石方和植被破坏,由于项目施工期短,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止措施后,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较小,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减小,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能维持环境功能区质量现状。(3)资源利用上限项目建设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电源、水资源,其电源依托自备发电机供给,水源由原槟榔2#干排沟及六罗水中抽取,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要在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从布局选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充分发挥负面清单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未在《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范围。综上所述,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5、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相符性分析经登录“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查询,项目选址及周边缓冲“天涯区重点管控单元5(ZH46020420005)”,经对比分析《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中对各管控单元的具体管控要求,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具体管控要求及分析结果见表1-2。表1-2管控要求(节选)区本项目对妙林槟榔本项目施工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至当地指定地点处6、与“六水共治”的相符性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海南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6项工作。其中“排涝水”指出,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内涝治理全过程,加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管理,着力消除易淹易涝片区,着力恢复河流水系的自然调蓄能力,着力畅通城市排涝通道,逐步构建“源头减排、雨水蓄排、排涝除险”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增强城市韧性。“防洪水”指出强化流域统筹、疏堵并举,推进重点河流防洪防潮整治,完善堤防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加快沿海市县生态海堤建设,完善堤闸结合的防潮工程体系,提高沿海地区抗御风暴潮能力中部市县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监测预警,落实群测群防措施强化省内水库联合调度,对一些病险水库水闸,要加大除险加固力度,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农村低洼易涝地区开展水网建设和河渠疏浚。妙林田洋常年受洪涝问题影响,田洋排沟淤积严重,洪水、涝水从农田中漫游,冲毁农作物,形成涝灾。而农田中的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形成涝灾;排沟上配套排洪、排水建筑物较少,洪水和涝水无序地直接进入沟中,致使沟堤经常损坏,洪水溢流到农田中。本项目对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桩段进行整治。本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新建排沟总长1.096km,均为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新建1座沉砂池、新建9座排水口、新建5座检修井,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项目建设旨在分析现有妙林田洋排水设施分布及涝水情况,通过分流妙林田洋部分涝水至六罗水达到减轻妙林田洋的排水和受涝压力。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六水共治”要求。7、项目临时用地与“三线一单”要求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工程临时征地范围:施工临时用地包括取土场、弃渣专场、施工工区及施工道路等的征地,工程临时占地40.55亩。不占用生态红线区。根据《关于三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项目临时用地处于重点环境管控单元(附图18),其中天涯区管控要求:提升北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功能,加强重要山体保护和修复,保障重要水源地水质、水量稳定;严格保护近岸海域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砂质岸线资源和沿海基干防护林带,严格控制围填海活动和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农业面源和城镇面源污染控制,推进城镇内河(湖)整治,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保障高峰期用水需求。加强机场、港口、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重点区域污染控制和风险防控,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污染地块分用途管理,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业能源清洁化。项目临时用地现状为基本农田,不涉及红树林海岸线等敏感目标,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界线,积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用地进行复垦覆绿后对当地环境影响有限。同时根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年-2030年)局部图》显示(附图21),临时用地规划类型为乡村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园地和IV保护林地,本项目在施工前应向进一步完善临时用地手续,明确临时用地的地点、四至范围、面积和现状地类,以及临时使用土地的用途、使用期限、土地复垦标准、补偿费用等,积极对临时用地进行复垦覆绿,施工结束后尽可能恢复原状。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妙林田洋内。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桩段沿西向东分布,起点为原槟榔2#干排沟(桩号K0+000)沿现状田洋排水沟布置,终点为现状已建箱涵进口,新建排沟总长1.096km。项目起点经纬度:N18°18′30.32″,E109°28′9.39″,终点经纬度:N18°18′17.78″,E109°28′45.84″。妙林槟榔排沟整治工程项目通过分流妙林田洋部分涝水,经妙林田洋后排入六罗水。现状2#干排沟较为狭窄,沟底严重淤积,排水不畅。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与原槟榔2#干排沟、终点已建箱涵位置关系见附图2。项目组成及规模一、项目组成本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妙林田洋的排涝问题,主要工程内容为:新建排沟总长1.096km,均为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新建1座沉砂池、新建9座排水口、新建5座检修井。项目组成及基本内容表见表2-1。表2-1项目组成及基本内容表工程类别工程/建筑工程规模和内容建设主体工程规模等级本工程规模为Ⅴ等工程,小(2)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一天排干。本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相应导流建筑物的工程级别为5级。新建妙林槟榔排沟设计流量为8.79m3/s,设计纵坡为1/2000,箱涵段糙率取0.017。新建排沟新建排沟总长1.096km,断面采用C30钢筋砼箱涵结构形式,底部采用C20砼垫层,厚10cm,基础采用块石挤淤来提高承载力。设计高度为2.0m,设计底宽为3.5m。开挖采用木蚂蟥桩支护。沉砂池新建1座沉砂池。排水口新建9座排水口,排水涵均采用DN800砼预应力管。排水涵设计排涝标准与排沟设计标准一致,涵洞设计荷载按汽-10设计。检修井新建5座检修井,并安装5套DN800球墨铸铁井井盖。公用工程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依托自备发电机发电。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从原槟榔2#干排沟及六罗水中抽取。施工期:在施工区内设立1套简易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处理混凝土拌和废水等;在工区内设置专门的车辆冲洗场所,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期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生废水活污水利用原有的卫生设备处理,并在施工现场配置移动厕所,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如不租用民房,则设环保工程置污水贮存池,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外运集中处置。 运营期: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施工期: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定期洒水清扫运输车进出的废气主干道;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废气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运营期: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施工期:高噪声周围和部分施工场界设置隔声屏,采取低噪声作业方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运营期: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噪声。施工期:施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土石方及时回填,剩余的固体废物委托专业公司负责外运至当地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运营期:项目不产生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施工结束后及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修复工程。临时工程施工生活区项目区平坦位置,占地面积300m2。加工场项目区平坦位置,占地面积200m2。砼搅拌场与加工场靠近,占地面积200m2。仓库与加工场靠近,占地面积300m2。块、砂石土料场与工棚靠近,占地面积400m2。施工道路与项目区现状道路相结合,临时施工便道1096m,临时施工道路(原道路处施工)126m。临时堆土场设置在排沟尾段,占地面积5亩。施工围堰设置于排沟进口处及排水涵进口处,长度约30m。 抽水台班设置60台。二、项目主要工程量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2-2。表2-2项目主要工程量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一工程位置1工程地点三亚市天涯区妙林田洋二水文1流域面积Km25.512排涝标准10年一遇3排涝流量m3/s8.79(P=10%)三主要建筑物1沉砂池座12排水口座93检查井座5四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总平面及现场布置一、工程布局本项目根据现有妙林田洋排水设施分布及涝水情况,通过分流妙林田洋部分涝水至六罗水达到减轻妙林田洋的排水和受涝压力。结合工程实际地形及地貌条件,优化排洪沟走向,本次工程整治起点为原槟榔2#干排沟(桩号K0+000),终点接现状已建箱涵,已建箱涵进口高程1.19m,出口高程1.10m,断面形式为单孔3.5(宽)×2.0m(高)的C25钢筋砼结构。最终将水排入六罗水。本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新建排沟总长1.096km,均为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新建1座沉砂池、新建9座排水口、新建5座检修井。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二、施工布置本工程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妙林田洋,进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及施工条件等均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外协条件良好。当地建设材料供应较充足,工程质量和进度可以保证。项目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4。1、施工场地本工程沿线主要为农田和苗圃,场地开阔,方便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施工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可搭建活动板房。2、交通条件本工程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妙林田洋,距离三亚市中心约15km。槟榔排沟沿西向东分布,起点为原槟榔2#干排沟(桩号K0+000)沿现状田洋排水沟布置,终点为现状已建箱涵进口。现有原槟榔2#干排沟防汛路、槟榔村路及六罗水防汛公路、鹿城路、三横路以及育新路穿过该项目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3、水、电及材料供应施工用电需自备发电机发电供各工作面使用。施工用水可从原槟榔2#干排沟及六罗水中抽取。工程所需的砂石料、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可直接在本市或邻县购买,陆运至工地。4、施工导流(1)导流方式排洪沟为新开排沟,可分段施工,临时施工围堰设置于排沟进口处及排水涵进口处,围堰采用DN800的二级承压管将水排至下游,围堰顶宽取3m,高2m,内外侧边坡均(2)施工围堰工程导流建筑物等级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为洪水重现期5年。因本阶段非汛期5年一遇水文资料缺乏,根据本工程水文特性及实际情况,围堰顶高程暂按原槟榔2#干排沟的常水位1.5m加安全加高0.5m进行控制,取2.0m。围堰顶宽取3m,内外侧边坡均为1:1。排洪沟为新开排沟,可分段施工,临时施工围堰设置于排沟进口处及排水涵进口处,围堰采用DN800的二级承压管将水排至下游,围堰顶宽取3m,高2m,内外侧边坡均为1:1。围堰填筑土料直接利用护岸开挖料,采用1m3反铲就近挖土填筑。围堰拆除采用1m3反铲挖除,10t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地点堆弃。(3)基坑排水为保证工程干地施工,基坑形成初期,选用离心泵抽排;经常性排水考虑布置明沟并设集水井进行抽排。抽水过程中应根据排沟开挖边坡坡面渗水、稳定情况,及时调整抽排能力,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减慢抽水速度等措施,做好维护工作,确保安全。5、混凝土施工本工程混凝土主要为箱涵,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草包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洒水养护时间2~3周。6、开挖方式(1)土方开挖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1m3反铲开挖,人工配合削坡及进行保护层开挖,10t自卸汽车运输。边坡开挖施工中应注意排水、流沙及塌坡发生。开挖土方用于围堰填筑及结构回填,多余开挖土方由10t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堆弃。(2)土方回填本工程回填土方利用排沟开挖土方进行回填。回填应分层分段施工,待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方由推土机推土入仓,再由反铲改装的打夯机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高度;边、角部位回填土方应人工分层铺料并配合蛙式打夯机夯实。7、路面恢复路面恢复施工包括水泥碎石稳定层防汛公路及碎石垫层。水泥碎石稳定层由10t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推平,压路机碾压密实;蜂巢网格石渣层由专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光轮压路机碾压平整。8、草皮前期养护绿化植物种植以后进行洒水养护,用高压喷雾器使养护水成雾状均匀的湿润坡面,注意控制好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保证无高压流水冲击坡面形成径流。在植物生长期间及时追肥,发芽后,需及时对稀疏无草区进行补播。9、工程征地与移民工程建设征占地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和施工临时用地范围。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工程占地主要为新建排沟主体工程,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6.57亩。工程临时征地范围:施工临时用地包括取土场、弃渣专场、施工工区及施工道路等的征地。本工程土料从附近山包采取或购买,故临时用地需考虑取土场,施工用地主要为弃渣专场、施工生活工区、施工工区及施工道路等的临时征地,工程临时占地40.55亩。工程占地范围中未有房屋,因此,本工程不考虑移民安置问题。施工方案一、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本项目属非污染类型项目,其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施工期。施工期工程内容包括新建排沟总长1.096km,均为C30钢筋砼箱涵结构;新建1座沉砂池、新建9座排水口、新建5座检修井,将对建设区域的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工艺流程详见图2-1。图2-1工程工艺流程图2、施工工艺流程简述(1)测量放样在基础开挖之前,按照图纸所示坐标及尺寸,放出箱涵中心线及基础开挖边线,并设临时水准点,作为箱涵施工过程高程控制依据,箱涵中心线应引至两端木桩上,以便随时进行中心线检查。测量放线成果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基础开挖及基底清理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根据不同土质放坡开挖,同时考虑基础立模板、基坑排水需要,各边基底尺寸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比设计增宽0.5~1.0m,弃土堆坡离基坑上口边缘不小于1.0m,以免引起坑壁坍塌,同时考虑好材料进出道路,避免弃土堵塞。基坑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按设计基础平面尺寸准确放样,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制作垫层基坑经检验合格并经监理验收后,尽快进行砂砾垫层的施工。砂砾垫层厚度严格按图纸所示进行,先用反铲挖掘机铺垫砂砾石垫层,并碾压夯实。然后再浇筑砼垫层,砼垫层采用商品混凝土,运送至现场通过溜槽配合人工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人工抹平。(4)模板支架箱涵模板分两次支设,第一次支设底板与200~300mm高度的侧板,第二次支设侧板与顶板。侧墙模板除设立支撑外,还可设拉杆固定,箱内采用碗扣式支架。模板支架材料禁用不规则圆木,可用Φ48钢管或10×10方木。模板支架必须稳定、可靠,务必与脚手架分离。把加工好的钢筋运至工地现场绑扎。第一次绑扎底板与侧墙,待第一次浇筑的砼强度达到70%以后绑扎侧板与顶板钢筋。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钢筋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钢筋绑扎时注意钢筋位置的准确性和保护层厚度。(5)砼浇筑养护本项目采用商品砼,不在现场搅拌。砼浇筑前须检查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是否稳固可靠,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浇筑砼。浇筑时,必须派专人经常检查模板支架脚手架等是否有松动现象,发现后及时纠正或补救。砼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保证砼不发生离析,超过2m,应采用串筒溜槽等设施滑落砼,底部砼堆积高度不得超过2m。砼应按一定的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顺序方向分层浇筑,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上层浇筑。墙身砼浇筑可按沉降缝间隔分段浇筑,为保证沉降缝两侧受压均匀沉降缝顺直,墙身砼浇筑应两侧同时进行,并随时检查沉降缝加固情况。箱涵浇筑需二次进行,第一次浇筑砼,自箱涵底板至墙身30cm处,第二次浇筑砼,侧板与顶板一次连续施工。第二次浇筑的接缝处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衔接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砼、砂浆等。施工后及时覆盖,予以保湿,夏季严防烈日暴晒。洒水养护时保证砼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侧模的拆除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或在破强度超过2.5MPa时,方可拆模。承重的模板应在砼强度能承受其本身重力及其他叠加荷载时,一般在强度达到80%以上时,方可拆除支架及模板。砼浇筑时宜加适量早强剂,争取尽早拆模。(6)台背填土墙身砼强度达到100%以上方可进行台背填土施工。台背填料采用石屑、小卵砾石、粗砾、碎石土等,填料内摩擦角应达到35度以上,严禁采用淤泥、膨胀土、腐质土、耕植土以及任何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作为台背回填填料。填筑时两边对称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15cm,其压实度不小于95%。台背采用压路机压实,墙背及拐角部分用冲击式打夯机夯实。台背填土与两侧路基填土同步进行。二、施工时序、建设周期工程施工人员平均人数20人,每天工作8小时,预计六个月完工。三、土石方平衡根据项目初设,项目总挖方53914.88m3,填方35638.40m3,弃方为18276.48m3,建设单位挖出的土方需在场地内合理堆放,待施工回填利用,不得乱堆影响环境。剥离表土应单独保存以备后期复垦,弃方及时运至当地指定地点堆放。1)表土剥离:场地占地范围内现状为基本农田,结合地形及可操作性对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约0.5m,共计剥离表土7376.08m3。剥离的表土单独存放,后期用于复垦。2)项目挖土:项目挖土方主要源自项目基坑开挖土方。项目开挖面积约为1186.99m2,开挖土方量为46538.80m3。3)项目填土:项目回填面积约为884.8m2,开挖土方量为35638.40m3。综合上述施工内容,项目开挖量大于回填量,弃土应运送至指定的地方堆放。项目土方平衡详见表2-3。表2-3项目土方平衡表序号工程内容土石方开挖量(m3)土石方回填量(m3)土石方平衡(m3)1表土剥离7376.08——-7376.082机械开挖土方46538.80——-46538.803机械夯实回填土方——35638.40+35638.40合计53914.8835638.40-18276.48备注:“-”为弃土,“+”为取土其他无生态环境现状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情况1、海南省主体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主体功能区划》(2013年12月),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重点开发区域、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和海南禁止开发区域,其中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又分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本项目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该区域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为:完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构建完善、高效、区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网络;保护生态环境。事先做好生态环境、基本农田、南繁制育种基地、城市“菜篮子”建设基地等保护规划,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土地过多占用、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努力提高环境质量。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场地进行绿化恢复,采取施工围堰后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同时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有效抵御周边农田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项目正常运营期无废气、噪声、废水、固废产生,因此本项目符合《海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要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功能区划为“I-3-2三亚旅游与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海岸侵蚀、海岸带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人工化;生态环境敏感性为地质灾害、洪涝、风暴潮;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防护、社会生产功能;产业发展方向为滨海旅游业、房地产业、海港航运、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运营期无废气、噪声、废水、固废产生,仅在施工期会产生一定的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生活垃圾、土石方和植被破坏,由于项目施工期短,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止措施后,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较小,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会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减小,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其选址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有限,项目建设能有效抵御周边农田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海南生态功能区划》是相符的。二、项目用地及周边生态环境现状1、项目影响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16项目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水田、沟渠、旱地、乔木林地和农村宅基地等。项目土地利用情况见表3-1。表3-1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名称面积(公顷)公路用地0.0023沟渠0.0758旱地0.0646农村道路0.0039农村宅基地0.0186其他草地0.0066其他园地0.0084乔木林地0.0580设施农用地0.0032水田0.1952合计0.43672、项目陆域区域植被类型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工程范围及两侧200m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农田和苗圃,主要以人工植被和灌草为主,如槟榔、香蕉、水稻和河道水浮莲等草本植物。3、项目区域陆生动物类型项目区域内的主要动物种类为城市及城市郊区的常见动物,本次调查未发现国家或地方保护野生动物、珍稀濒危动物,其中以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强的物种为主,出现在项目区域的为常见的动物如鸟类、鼠类、昆虫等。4、项目区域水文情况项目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日照时间长、终年气温高、积热多、无霜冻、雨量充沛而降雨变率大、蒸发量大和干湿季分明等特点。三亚市具有热带海洋性季风气侯特点。全年平均气温25.7℃,夏季平均气温28.2℃,历年最高温度35.7℃(1977年),历年最低气温5.1℃(1974年),一年中月平均温度高于25℃的有7个月,全年温差变化很小。三亚市基本气候情况见表3-2。表3-2三亚市基本气候情况(据1971~2015年资料统计)123456789平均温度(℃)平均高温度(℃)极端高温度(℃)8极端低温度(℃)平均低温度(℃)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22年6月5日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三亚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三亚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三亚市二氧化硫(SO2)日平均浓度范围为2~7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日平均浓度范围为4~28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范围为8~118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日平均浓度范围为3~62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2~0.7毫克/立方米,日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0.6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27~148微克/立方米,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106微克/立方米。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详见表3-3。表3-3项目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二级标准限值(μg/m3)达标情况SO2年平均浓度4606.67达标NO2年平均浓度84020.00达标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0.6mg/m34mg/m3达标O3日平均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66.25达标PM2.5年平均浓度3534.29达标PM10年平均浓度247034.29达标由表3-3可知,三亚市各污染物占标率均小于10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限值。因此,三亚市为达标区。四、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22年6月5日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三亚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三亚河林家村断面年均水质类别为地表水Ⅱ类,福万-水源池水库取水口年均水质类别为地表水Ⅱ类。为了解妙林槟榔排沟水质现状,海南绿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27日—28日,对其水质现状进行现场实测。1、监测项目:流量、pH、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总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石油类、粪大肠菌群。2、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1次。3、监测结果见表3-4,监测布点见附图13。表3-4地表水监测结果单位:mg/L采样日期检测项目排沟起点断面1#标准达标判定2022.10.272022.10.28流量301m3/h321m3/h--pH(无量纲)7.47.36-9达标化学需氧量8940达标五日生化需氧量2.02.1达标氨氮0.4160.4822.0达标总磷0.160.180.4达标总氮2.082.0超标1.6×1059.2×10440000超标石油类0.01L0.01L达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70.090.3达标监测结果表明,除粪大肠菌群和总氮超标外,项目排沟起点断面其他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超标原因可能为周边农田退水和生活污水未得到妥善收集所致。五、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三亚市城市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1-2020)》,本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故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对项目所涉及区域周边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实测,监测结果见表3-5。表3-5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单位:mg/m3检测点位检测日期检测监测值dB(A)Leq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达标评价N1妙林村2022.11.4昼间5260达标夜间4550达标2022.11.5昼间5360达标夜间4650达标N2林家村2022.11.4昼间5360达标夜间4650达标2022.11.5昼间5660达标夜间4350达标N3槟榔五组2022.11.4昼间5660达标夜间4450达标2022.11.5昼间5460达标夜间4550达标监测结果表明,妙林村、林家村、槟榔五组监测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与项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及环境问题,项目周边主要污染源情况如下:大气污染源:周边过往机动车和农用机械产生的废气。声环境污染源:周边农田过往机动车和农用机械产生的施工噪声。废水污染源:两岸农田退水。固体废物:周边农田产生农业包装废弃物。生态环境:洪涝灾害频发,排沟淤积造成水流不畅,阻碍排沟行洪,加剧水质富营养化,水生漂浮植物滋生。现状排沟存在的问题如下:1、现有妙林田洋中部区域来水量较大,原设计排涝标准偏低,原槟榔2#干排沟现状混凝土排沟,过水断面不足,每遇台风暴雨,洪水、涝水在地块中漫游,不能及时排出,形成涝灾;2、现有过凤凰路公路涵出口及沿凤凰路北侧的排沟淤积严重,并长有大量杂草,上游涝水排泄流向妙林田洋和凤凰路的交汇处,因涵洞出口的淤积、堵塞,造成排水不畅,涝水满溢到农田内;3、周边防洪排涝体系不完善,汤他水是妙林田洋片区的主要排水通道,现有河道断面比较窄小,河床淤积严重,造成上游河段水位雍高,导致田洋的排水水流缓慢。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用地不涉及生态红线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本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6。表3-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名称保护对象环境功能分区相对方位相对大气环境妙林村居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及其修改单NW250林家村居民S30槟榔五组居民NE70鹅仔村居民N500声环境妙林村居民《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NW250林家村居民S30槟榔五组居民NE70水环境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桩段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本项目三亚河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E200生态环境基本农田农田按《海南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定施行》管控排沟两岸紧邻评价标准一、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3-7。表3-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60µg/m³24小时平均501小时平均5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0200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4mg/m³1小时平均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µg/m³1小时平均20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µm)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µm)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35752、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3-8。表3-8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排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见表3-9。表3-9地表水质量标准(摘录)(GB3838-2002)中Ⅴ类标准,具体标准单位:mg/L(标注除外)项目Ⅴ类标准限值pH值(无量纲)6~9溶解氧≥2化学需氧量≤40五日生化需氧量≤10氨氮≤2.0总磷≤0.4总氮≤2.0石油类≤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3粪大肠杆菌≤40000二、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废气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废气和施工扬尘等,属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3-10。非道路移动机械执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36886—2018)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修改单标准限值要求,参见表3-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限值(摘录)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0.40表3-11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烟度限值类别额定净功率(Pmax)/kW光吸收系数/m−1林格曼黑度级数Pmax<193.00119≤Pmax<372.0037≤Pmax≤560Pmax<192.00119≤Pmax<371Pmax≥370.80Ⅲ类Pmax≥370.501Pmax<370.80表3-12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阶段额定净功率(Pmax)(kW)CO(g/kwh)HC(g/kwh)NOx(g/kwh)HC+NOx(g/kwh)PM(g/kwh)第三阶段Pmax>5603.5-6.40.20130<Pmax≤5603.5--4.00.2075≤Pmax<1305.0-4.00.3037<Pmax<755.0--4.70.40Pmax<375.5-7.50.60第四阶段Pmax>5603.50.403.5,0.67-0.10130≤Pmax<5603.50.192.0-0.02575≤Pmax<1305.00.193.3-0.02556<Pmax<755.00.193.3-0.02537<Pmax<565.0--4.70.025Pmax<375.5-7.50.60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3-13。表3-1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3、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其他1、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运营期没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烟粉尘污染源,故不需要申请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防洪治涝工程,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具和车辆冲洗水,污染物主要为泥沙等,通过排水沟排至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和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定期清运。因此本项目不需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大型施工机械、机动车辆所排的废气,工程开挖、水泥装卸和施工运输产生的扬尘。居民区距施工作业区较远,所以对居民不造成影响。工程施工期公路运输量较大,道路两侧居民可能受其产生的扬尘影响。施工过程中,砼拌和站、水泥装卸场等处扬尘对从事该项生产活动的工人影响很大,应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2、燃烧废气的影响除粉尘外,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与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废气也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排放量很小,其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二、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生产废水是砂石料冲洗及砼拌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其主要影响是增加水体的pH值和浊度。油污是机械施工中产生的,本工程使用机械不多,油污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废水产生量约50m3/d。生活废水是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其特点是含悬浮性固体、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物,且有大量细菌。项目现场施工人员以平均20人/d计,人均用水定额按200L/d计算,污水产生系数按85%,则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4m3/d。由于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数量少,对地表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对地下水几乎没有影响。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源强分析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拆卸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时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施工期噪声声源强度见表4-1,当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产生噪声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加3-8dB(A),一般不会超过10dB(A)。4-1施工期噪声声源强度表(1m处)施工过程设备名称声级dB(A)施工过程设备名称声级dB(A) 推土机90切割机100 土程主体工程砂机 推土机90切割机100装载机86钢筋拉直机90 挖掘机85钢筋弯曲机90物料运输车辆类型及其声级值见表4-2。表4-2交通运输车辆噪声单位:dB(A)车辆类型声源强度(1m处)基础工程渣土运输大型载重车84-89主体工程钢筋、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载重车80-85装饰工程各种铺装材料及必备设备轻型载重卡车-802、影响分析施工场地噪声一般比较大,噪声大部分在80~95dB(A)之间,个别可达100dB~110dB(A)。因周围无学校、医院等敏感点,施工场地噪声经衰减后不会对居民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四、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项目初设,项目总挖方53914.88m3,填方35638.40m3,弃方为18276.48m3,建设单位挖出的土方需在场地内合理堆放,待施工回填利用,不得乱堆影响环境。剥离表土应单独保存以备后期复垦,弃方及时运至当地指定地点堆放。2、施工建筑垃圾施工过程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废钢筋、板材等。由于本项目施工期较短,且土建工程量较少,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小。对于建筑垃圾可分类处置,废钢筋、废混凝土、板材等可回收利用的交由废物收购站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堆放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点。3、生活垃圾项目现场施工人员以平均20人/d计,以人均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算,施工期按6个月计算,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8t,定期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五、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对陆域植被影响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工程范围及两侧200m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农田和苗圃,主要以人工植被和灌草为主,如槟榔、香蕉、水稻和河道水浮莲等草本植物。本次评价针对对植被的影响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规范施工活动,施工活动应尽量控制在工程占地范围内,并注意保护占地边线以外的农田和植被,防止人为对工程范围外土壤、植被的破坏;排沟开挖及护岸修缮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排沟水体生态系统,使区域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项目施工完毕后,进行场地平整并进行撒播草籽等措施促进植被恢复。2、施工对陆域动物的影响分析由于施工期的机械噪声、车辆往来及人员活动,将会对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一定干扰,特别是对鸟类将会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噪声对鸟类一般不会造成伤害性影响,但对鸟类会造成惊吓,使其远离施工地区。施工噪声影响范围一般在200m左右,预计施工期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的鸟类守规避至林中深处,此范围内鸟类数量将会明显减少。施工对白天活动的鸟类和兽类影响较为明显和直接。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弱的物种,会迅速逃离,选择临近相似生境作为临时栖息地。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强的物种,大多数分布于村落附近,人为干扰活动为其提供了较多的食物来源,受此工程项目影响并不大。施工对爬行动物的影响取决于其活动能力和生存环境。活动能力较强的昼行性爬行动物的类群,施工直接接触会导致该类群动物迅速逃离干扰区,临时隐蔽于非直接干扰区,甚至在施工活动较小的区域进行取食活动。项目施工范围并不大且并非同时展开,因此也为这些动物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时间。此类群数量丰富,分布广,施工不会对该类群的生存和繁殖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旦施工结束,该类群很容易扩大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施工活动可能对区域内的野生动物造成惊吓,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但由于工程是分段进行的,每段施工期间较短,因此施工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短时的、可逆的,施工时野生动物可以顺利转移到评价区内其他生境,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为干扰减少,许多外迁的动物会陆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本次评价针对动物的影响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占用施工范围外的区域、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野生动物生境;划定施工红线,建立施工围挡,严禁施工人员越界施工;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到施工范围外的区域干扰和猎杀野生动物;建议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理;建设单位要加强对下属施工单位的监督,经常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的区域开挖工作面,有无越界的现象。3、施工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工程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导流、围堰、机械挖掘、土方开挖等施工活动,由于工程不涉水,因此施工对项目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六、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评价1、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预测按现场调查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本区域水土流失属于微度侵蚀区,土壤侵蚀背景值为300t/km2·a。工程施工后地表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采用类比法确定,为1200t/km2·a,恢复期为600t/km2·a,本工程施工区总面积为2.7×10-2km2,准备期和施工期为6个月,水土流失恢复期为2年,按以下预测模型分别计算施工区域水土流失背景值、施工期和恢复期水土流失量:i)式中,W0---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量,t;Fi---扰动地表面积,km2;Mi---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预测时段,a。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预测结果为水土流失背景值4.05t;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16.2t,恢复期水土流失量为32.4t。随着土建工程的完成和防护措施的逐步落实,水土流失的强度将大幅降低,经项目营运期绿化工程完善后,植被逐渐得到恢复,水土流失现象将逐渐消失。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时剥离的表土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一遇天雨,松散的堆积土极易形成水土流失,淤积河流水系;天旱则易产生扬尘污染,影响区域环境。(2)施工进度安排对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土石方挖填量大的工程主要为各工程的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土石方工程会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工程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尽量减少降雨可能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七、“三场”设施合理性分析(1)施工场地设置合理性分析为了防止土地占用造成的影响,关于临时用地的选址提出如下原则:①就近设置,尽量减少临时工程个数和面积。②应选择山坡、荒地进行设置,少占水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保护林地;施工时采取分段施工,分段恢复的方式。③禁止设置于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并远离地表水。④禁止设置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国家明令禁止区域。⑤不应位于泥石流、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⑥交通便利,避免运距过长,造成施工运输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施工临时用地包括取土场、弃渣专场、施工工区及施工道路等的征地。本工程土料从附近山包采取或购买,故临时用地需考虑取土场,施工用地主要为弃渣专场、施工生活工区、施工工区及施工道路等的临时征地,工程临时占地40.55亩。项目可分段施工,临时堆土场位于排沟东南侧,洒水降尘、即清即运,以减少扬尘污染。施工道路与项目区现状道路相结合,先开与施工布置有关的道路。(2)临时占地环保管控和完工后的生态恢复要求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区主要包括设备停放场、施工仓库以及施工生活区,施工期主要是在施工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并对堆放材料临时苫盖,工程结束后拆除。在工程完工后必须采取土地复垦、恢复临时占地的地表植被。临时施工堆土场:施工临时堆土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松散堆弃,由于弃渣土结构差,土质松散,孔隙率大,且表面无植被防护,若遇暴雨或上游汇水下泄时,易造成严重的冲沟侵蚀。临时堆土容易引起生态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临时堆土占地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会直接摧毁地表土层和植被,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围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对临时堆场设置临时挡渣措施(如沙袋或苫布遮盖施工用地周围利用挡板与外界隔离,降低临时堆土场的水土流失。施工便道:严格管理物料运输车辆,经过敏感路段,应禁止鸣笛;作好路面的维修保养,对受损路面应及时修复;施工车辆在临时车道上行驶,以免损坏耕种植被;物料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所,不间断的通过洒水降尘措施。经过合理利用及恢复后,项目临时用地选址可行,对环境影响较小。八、强降雨天气对施工作业的影响分析三亚每年11月以后雨量明显减少,进入枯水季节,至次年4月以后雨量渐增,此外三亚也易发台风暴雨,当遇到强降雨天气时,会导致施工场地积水,从而影响土方的外运、钢筋笼下放和混凝土浇筑以及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塌方,对施工人员的和下游水质造成威胁。调试项目施工期间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遇到极端天气应停止施工。九、施工景观影响分析本项目均为露天施工,施工地段多,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开挖、施工弃土、弃渣和施工材料沿途堆放;雨天施工弃土弃渣、建筑材料经雨水冲刷以及车辆的碾压,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这些都会影响连片农田的景观和整洁。由于项目工程量小、施工期短,随着工程竣工,施工期的景观影响将不再存在,对景观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但是,仍然强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场地的清洁工作,将对环境的景观影响降到最低。十、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施工区内设立1套简易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处理混凝土拌和废水等;在工区内设置专门的车辆冲洗场所,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利用原有的卫生设备处理,并在施工现场配置移动厕所,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如不租用民房,则设置污水贮存池,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外运集中处置。因此在加强施工管理下,项目施工对地下水产生影响较小。十一、项目施工对两岸基本农田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对排沟两岸基本农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废水若不妥善处理直接排至农田种植区,油类和大量泥沙进入农田,将影响农田植被生长;施工土方开挖、搬运和车辆行驶将产生施工扬尘,扬尘附着在农田作物表面,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项目施工若不严格控制施工界线,土方开挖和堆放将压占作物生存环境,破坏农田作物生境和土壤耕作层,造成当地农作物减产。因此在施工过程,应落实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界线,土方开挖、堆存和运输避开作物种植区,严格控制施工废水排放和扬尘产生量后对周边农田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项目建成后本身不排放污染物,无废水、废气、噪声产生,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属于对公益性的水环境改善建设项目。工程通过新建排沟,提高排沟排涝能力,削减了入河污染物,可有效改善排沟景观,对环境和景观带来长期的有利影响。二、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本次新建排沟采用10年一遇,一天暴雨一天排干排涝标准,经计算2#排水区排涝流量为12.67m3/s。而现状原槟榔2#干排沟,采用10年一遇,一天暴雨三天排干排涝标准,则2#排水区排涝流量为3.88m3/s。经复核现状原槟榔2#干排沟断面过流量为3.88m3/s,剩余流量8.79m3/s由新建妙林槟榔排沟进行分流。排沟开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排沟水下地形,对排沟流场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局部水域的水流流向、流速分布和下泄流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部分排沟的冲淤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本项目排沟建设后,减轻了妙林田洋的排水和受涝压力,对环境具有明显的正效益。三、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属于非污染生态项目,排沟两岸现状植被单一。随着排沟两岸绿化工程的实施,工程沿线的植被及生境逐渐恢复和景观带绿化植被的生长,将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一、环境制约因素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妙林田洋,根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年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乡村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园地和IV保护林地。其中涉及基本农田约3118平方米,一般耕地约74平方米,IV保护林地约949平方米,园地约200平方米,乡村建设用地约25平方米。本项目用地不涉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主要是对妙林槟榔排沟(0+000-1+096)桩段进行整治,项目旨在解决妙林田洋内排涝问题。本项目应按资规局复函要求,合理布局设计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界线,同时项目建设需按程序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二、环境影响程度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产生。项目建成后将使排沟两岸的排涝能力达到提升,提高了妙林田洋防洪功能,有效抵御妙林槟榔排沟周边农田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提升当地农业效益,对环境影响主要为正面的。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为了控制施工期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控制扬尘和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为此在施工过程中,环评要求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定期洒水清扫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加强运输管理,坚持文明装卸;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2、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3、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施工期间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怠速废气排放。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短,且影响是短暂的,建设单位认真履行以上防治措施后,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二、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1、施工泥浆废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拟在施工区内设立1套简易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混凝土拌和废水等施工污水;在工区内设置专门的车辆冲洗场所,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2、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利用原有的卫生设备处理,并在施工现场配置移动厕所,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如不租用民房,则设置污水贮存池,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外运集中处置。3、排沟开挖工程应分段进行,避免原田间排水沟对本工程开挖的影响及淤泥尾水的排放量。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贯彻文明施工的原则,严格按施工操作规范执行,避免和减少污染事故发生。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可把施工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的影响减至最低。三、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源有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固定声源来自土方开挖、压实等机械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具有声源强、声级大、连续等特点;流动声源主要指场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具有源强较大、流动性等特点。施工期间会对沿线居民造成一定影响。为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本报告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施工场地布置时高噪声设备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和施工场界设隔声屏,以缓解噪声影响。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施,避免局部声级过高。本工程拟对高噪声周围和部分施工场界设置隔声屏,据初步估算,可削减局部噪声10dB(A)左右。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严禁晚上21:00~凌晨7:00进行可能产生噪声扰民问题的施工活动;高强度噪声施工(如打桩等)尽量安排在假期进行施工;同时尽量缩短居民点附近的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减少对居民的影响。针对施工过程中具有噪声突发、不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的施工活动,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以缓解。3、施工单位应选择低噪声作业方式,禁止不符合国家噪声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进入工区。4、及时修理和改进施工机械和车辆,加强文明施工,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因维护不当而产生的其它噪声。5、合理安排施工车辆及船舶行驶线路和时间,注意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及声环境敏感点行驶。对必须经居民区行驶的施工车辆及船舶,应制定合理的行驶计划,并加强与附近居民的协商与沟通,避免施工期噪声扰民。6、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采取配备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7、加强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的管理,保持道路畅通。8、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并标明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9、提倡文明施工,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措施,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采取以上措施,可较大地降低施工噪声、减小振动,并能够大幅度减小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四、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应集中堆放,并采取防渗、围挡和遮盖等防护措施,避免发生风蚀起尘等对周边环境空气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弃土、建筑垃圾运至主管部门批准的合法受纳场。3、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等运输时尽量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必须限制在规定的对敏感点影响较小的时段内进行,运输车辆必须做到装载适量,加盖遮布,防止沿途洒漏。4、本项目设置有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主要堆放工程弃土,临时堆土场应首先选择利用现有的空地或者荒地,减少对植被生物量损失,施工后期易恢复,临时堆土场场地选择合理的,但必须做好防护措施。5、施工人员产生分散垃圾,除对施工人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外,也应设立一些分散的小型垃圾收集器加以收集,并派专人定时打扫清理。综上,本项目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采用上述减缓措施,成本低,经济合理,实现固废减量化,故本项目采用以上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是可行的。五、施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对象、范围、时段、程度,参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要求,提出以下对策措施: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分段施工、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分段恢复等措施,设置施工2、施工避开夏季暴雨时节,并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作业红线范围。对临时用地采取拦挡、截流、沉淀、覆盖措施,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和水土流失。3、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农田和排沟;料场、堆土场应远离农田、居民区和保护林地。4、严格控制施工界线。采用分段围堰施工方案,减小悬浮物的扩散对周围水环境的污5、生态恢复时,应尽量采用本地种类或常见绿化物种,严禁随意使用非本地物种,避免因生物侵袭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伤害。6、项目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排沟水体生态系统,使区域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六、临时占地水土保持防治措施1、施工营地区防治措施施工营地区主要包括设备停放场、施工仓库以及施工生活区。周边布设排水沟及沉沙池。临时截水沟断面为梯形,上口宽120cm,底宽40cm,渠深40cm,纵坡比降1%,基础采用原土夯实;临时土质沉沙池断面尺寸为底部2.5m×1.0m,上部4.1m×2.6m,净深0.5m,边坡1:1。施工结束对场地临建房屋等设施进行拆除淸理并进行场地平整,覆盖0.4m~0.5m表土后,进行乔、灌、草绿化,尽量使用当地树种植被,撒播草籽量为30kg/hm2。2、施工道路区防治措施根据施工需要,施工期间考虑沿排沟两岸修建场内临时道路,以满足场内交通运输。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及排沟沿线地形、地貌,本工程需修建施工临时道路长度1.096km,采用40cm厚石渣路面,路面宽4m。为减少车辆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可在施工便道表面铺设碎石,为减少雨水冲刷可在施工便道一侧布设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便道进行植被恢复措施。3、临时堆土区防治措施根据排沟沿线具体情况,选择低洼地作为本工程开挖土方临时堆放场所远离居民区,对临时堆土区四周修建挡土墙、排水沟以及堆土表面加盖防尘、防雨苫盖和植草皮等措施,将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控制在工程区内。主体工程结束后,对裸露地表进行植被建设和土地复垦,以保持水土。七、植被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占用施工范围外的区域;加强施工管理,弃土弃渣应及时清运,建设项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注意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恢复,保护沿线人文景观,使线路工程与自然环境、城市生态相协调。2、文明施工,施工期间严禁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排入周边环境,保护周边农田作物生境不遭受破坏。3、施工完后,为了美化环境及保持水土,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壤改良和绿化。植被尽量选择适宜本地的乡土树种。4、建议专人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理;建设单位要加强对下属施工单位的监督,经常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的区域开挖工作面,有无越界的现象。5、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对工程周边农田进行拔除、攀折、踩踏。八、陆域动物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破坏施工范围以外的野生动物生境,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减少对野生动物影响时间,做好宣教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到施工范围外的区域干扰和猎杀野生动物。2、严禁在野生动物出没晚上、黄昏、早晨等野生动物出没频繁时段(上午6-8时、下午5-7时)施工,以免影响野生动物的觅食、喝水、求偶、交配等重要活动。九、景观保护措施1、施工布局合理,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遮蔽。2、在施工结束施工人员撤离时,应及时拆除临时设施,清除碎石、砖块、施工废物等影响植物生存和影响区域景观美学的施工杂物,恢复景观斑块的连通性,以利于植物生长。3、加强施工完毕后的景观恢复,但随着施工结束,项目区逐渐复垦覆绿,生态植被恢复后将与周边自然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其对区域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景观也会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十、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1、按工程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控制临时用地范围,避免占用农田耕地,同时还要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施工范围应该严格在项目用地红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设备租赁合同
- 运载工具变速器测试仪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软木制塞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粉笔板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电咖啡研磨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04版版权质押合同:音乐版权的质押融资服务协议
- 油炉家用取暖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水冷却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04版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合同
- 自行车测速计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食安培训-索证索票
- 新时代劳动教育
- 中建箱式板房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
- 餐厅小票打印模板
- 腹胀护理课件
- 【时代峰峻公司“养成系”偶像的营销策略研究案例报告8700字(论文)】
- 冰雪雕施工方案
- 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和信息报送制度
- 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
- 小学二年级心理快乐好心情课件
- 塔里木盆地主要地震反射波组的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