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知人论世,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3.分析刘和珍的思想性格,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学习目标知人论世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1.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写作背景2.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执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写作背景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盲目地引入“死地”。噩耗传来,鲁迅万分哀痛又无比愤慨。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写作背景1.联系上下文理解标题含义。文本研读“记念”,现在写作“纪念”,是一篇散文。“君,对人的尊称。作者用“君”来称呼刘和珍,是对她的礼赞。本文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对“三一八”惨案作总结评述。2.阅读文本,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文本研读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与遇难经过(第三、四、五部分)

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第六、七部分)交代文章写作缘由(第一、二部分)3.文章主要记叙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看出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文本研读事迹:①她思想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毅然预订了全年的由鲁迅编辑的《莽原》。②不屈势力,带领同学们与反动校长进行斗争;与人相处,“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③“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④欣然请愿,难中救助。形象特点:①向往革命,渴求真理。②敢于反抗,乐观温和。③正义果敢,有责任心。④勇敢坚强,忠贞爱国,从容善良。(1)“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语句品析反复、对比一是写出刘和珍对同志对师友和蔼可亲的温柔善良的性格;二是反衬杀人者的凶残下劣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语句品析对偶,揭露反动政府的暴行和无耻文人的卑劣行径,愤怒层层递进。(3)“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语句品析拟人。揭示民族渐衰至亡,终于“默无声息”的原因,即野蛮而又严密的专制统治(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语句品析反复,这是悲愤的、逆来顺受的沉默;是警告反动者,也是呼唤鼓励后死者。用选择句式表明“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即进行革命;一种是灭亡,即民众悲观失望,民族衰亡。(5)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语句品析反语,讽刺。“文明人”“伟绩”“武功”都是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互文。“屠戮妇婴和惩创学生”同指“三一八”惨案,这是中外勾结的卑劣行径。(6)“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语句品析比喻人类历史-付出巨大的代价-历史只前进一小步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只是一小块(7)“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语句品析引用虽然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是还有亲人友人的深切哀悼,这也算是对烈士的慰藉了。青山埋忠骨,倘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能够永远纪念死者,记住这次惨痛的教训,烈士的血也就不算白流了。(8)课文第七部分:概括“三·一八”惨案:“一是”揭露当局者的凶残,“一是”痛斥流言家之下劣,“一是”赞扬烈士精神之高贵。语句品析排比语句简练、整齐,气势贯通,概括力强。1、作者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要说的话但却屡屡表示“无话可说”。本文八个部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言与不言这一矛盾。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并体味语言矛盾中强烈情感。思考1、不矛盾“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是尚能保持冷静状态下的鲁迅。但又时时为心中猛烈的情感的火焰所燃烧,呈现无语的状态在无语的表述中,充斥着对反动当局凶残暴虐的控诉,对走狗文人阴险无耻的愤怒,两次谈及都使他无话可说,这样的无语正是强烈情感使然,是情到深时的无言,鲁迅大愤怒了太痛苦了。思考·“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一句处于全文结尾,是作者在分析请愿的意义,提出“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后提出。真正无语了,全文止步于此。·“说不出话”较“无话可说”所表达的情感则更为浓烈,强烈、丰富的情感已无言语的形式来表达,而只能寄以“呜呼”的长啸来倾诉。思考2.联系语境,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并写出句子的深层意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思考2.“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和敢于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深层意蕴: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崇高思考生动的记叙、精辟的议论、深挚的抒情三者水乳交融。记叙:反映激烈的社会斗争。议论:表现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对敌人的彻底揭露,对人民的热烈支持。抒情:表达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从而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艺术风格写作背景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态度选材情况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诗词引用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略)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本性善良,为人祥和;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勇赴国难,不惧牺牲。声讨反动势力,颂扬“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唤醒庸人大众,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选择与刘和珍有关的人和事记叙议论抒情比喻反语互文对比反复排比陶渊明的诗语言犀利激烈,抑扬顿挫,大起大落文章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它愤怒控诉军阀政府屠戮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无耻文人的卑劣言论,悼念并赞颂革命青年尤其是革命女性的英勇精神,深刻总结惨案的经验教训,激励人们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前行。““总结《为了忘却的记念》学习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清写作思路,领会写作意图。了解烈士勇于斗争、无惧牺牲的崇高形象,体会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品味语言,圈画文中精彩的议论和抒情语句,针对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作批注。123

写作背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松沪警备司令部。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没有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深刻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忘却的记念》

文本研读1.阅读文本,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过渡)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文本研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标题含义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了忘却的记念“忘却”其实是“摆脱”的同义词,即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心情太沉痛太压抑,不利于战斗,所以忘却或摆脱是为了更好地用战斗来记念逝去的很好的青年,因为难以忘却,所以要为了忘却而努力,标题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别具匠心。含义:实在难以忘却,可想心中悲痛之深。化悲痛为力量,不屈不挠,坚韧的战斗。可见鲁迅骨头之硬。1.作者叙述了同白莽的三次会见,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1、白莽对《彼得斐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白莽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白莽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品质。2.怎样理解柔石的“迂”?鲁迅先生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2、一是“硬气”。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革命文学的道路上,柔石的“硬气”表现为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没有钱借钱也要做印本;一旦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弃熟悉的一套,不怕从头学起,不知困难为何物。2、二是善良、单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很单纯,“相信人们是好的”,对鲁迅“人心惟危”的一些说法,他“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神态、语言);在跟鲁迅一起走路的时候,“简直是扶住我”(细节)。2、三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与女性一同走路,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思想性格有拘泥保守的一面。原因:鲁迅写柔石的“迂”,一面饱含着浓浓的喜爱之情,写出了柔石的可爱;一面又毫不留情地指向反动政府残害这样单纯、质朴、善良、忠厚的青年,这样的政府该是多么黑暗、残暴的政府啊!怎样理解作者引用三个典故的用意?①作者在叙述柔石的“硬气”和“迂”的特点时运用了明代方孝孺的典故。作者用这一典故是为了更鲜明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与“迂”。方孝孺坚决不肯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不仅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了宗族亲友,实在是“迂”,但他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被后人敬仰和称颂。作者将其与柔石相比,突出了柔石的“硬气”与“迂”,同时也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反动派暴行的深刻揭露与控诉。《为了忘却的记念》怎样理解作者引用三个典故的用意?②作者在写柔石被捕、自己逃走时运用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作者用这个典故暗示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没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作者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为了忘却的记念》③作者由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而想到向子期的《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逸事。作者用这一典故,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和向子期相比,以揭露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偶有不慎,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没有写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