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声声慢(寻寻觅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课文朗读创作背景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46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那时北宋已亡、赵明诚也去世了,李清照南渡之后孤身一人,晚景凄凉,亡国之恨、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堆化成了这首《声声慢》。《声声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概况;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分析词作是如何渲染愁情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体会词人南渡后孤独、寂寞的凄凉心境。《声声慢》作品通过描写初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词牌·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寒松叹”“风求凰”等。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曲子”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乐谱,往往在一个调名之内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词牌·声声慢古人做此词多用入声,另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以晁补之、吴文英、王沂孙词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等;仄韵者以高观国《声声慢·壶天不夜》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等五种变体。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声声慢·寻寻觅觅》格律对照(上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声声慢·寻寻觅觅》格律对照(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黑体字,表示韵脚)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范读2、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文本。带着问题阅读:请找出词作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字词请找出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生字生词凄凄惨惨戚戚(qī)乍暖还(huán)寒整体感知,明确问题:请找出词作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字词。

——戚戚(忧伤)、伤心、愁

——冷冷清清、憔悴损、风急请找出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二、分章析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冷冷清清】:对居住环境的描写【凄凄惨惨】:是词人对自己处境的描绘【戚戚】:悲伤、忧愁,是词人的心理感受。休戚与共、休戚相关:adj-n,令人忧愁的事-不好的事情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惧、恐惧於我心有戚戚焉:相亲、相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在“寻觅”什么?故国、丈夫、亲人、往日的美好生活……这一切都远去了,再也寻觅不到了。词人为何会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感到“冷冷清清”,为何会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凄凄惨惨”,内心又为何会忧愁满怀(“戚戚”)?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国破家亡夫也亡;南渡后颠沛流离,漂泊流浪;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自己孑然一身、寡居异地,亲人不在身边,加之膝下无子,自然感到居住环境是“冷冷清清”。国破家亡夫也亡;南渡后颠沛流离,漂泊流浪,所嫁非人,处境自然是“凄凄惨惨”面对这一切词人的内心自然是忧愁满怀(“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突然。“银瓶乍破水浆迸”【乍暖还寒】:形容天气忽冷忽热、变化不定。【将息】:养息、休养。———天气忽冷忽热,这个时候最难保养身体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哪知“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晚间的阵阵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真是酒味淡吗?不!不是。是词人心中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呀!酒淡愁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李白《将进酒》——“一腔怨愤”“酒”——“愁”、“怨愤”

酒酒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宴饮2、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友人离别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和友人欢饮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对酒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南飞的大雁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看见飞过的大雁,为何说是“旧时相识”?“雁”是南飞的大雁,正是从前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是“旧时相识”,包含着词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去曾和丈夫“鸿雁传书”。包含着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大雁都成双成对,可是斯人已去,再也无法和自己鸿雁传书了。岁月已然无情远去,抛下词人一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在“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进入词人的视野,给冷清孤寂的词人带来的只能是更加黯然的心境。鸿雁一、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二、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四、精神境界鸿雁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人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菊花。【憔悴】:凋零、枯萎(古今异义)【损】:课下注释,相当于“极”,表示程度深【堪】:能够、禁得起(情何以堪、难堪重任)——菊花憔悴、凋零,掉落满地,(那长在枝头上的)如今又有谁能够采摘呢?词人为何要摘花?簪花、插花。词人好像也没有心情打扮自己或是侍弄花艺。“黄花”枯萎、凋零,象征着年老憔悴的自己,是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黄花”——菊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黄花娇嫩、清瘦,在古诗词中常用黄花指代女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我一个人守在窗户前面,什么时候才能(挨到)天黑呢?直抒胸臆刻画出词人晚年寡居的生活情态和无处排遣的寂寞。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夜幕降临,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声声入耳,更打在我那凄苦的心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

——清代·陶宗亮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凄风苦雨”更助愁情。

风、雨梧桐——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生殿》“梧桐”代表凄清、冷落、愁苦;“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雨”

打在“梧桐”上的声音更助愁情。雨打芭蕉夜听雨

添字丑奴儿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她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霏霏的烦躁心理。残荷听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境况

——(我的心情),又怎么是一个“愁”字能够概括得了呢?以愁作结,直抒胸臆愁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思考:词人因何而愁?三、深入分析问题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她的“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以叙述、写景间接抒情;以一系列的意象来渲染自己的愁绪。

鉴赏探讨淡酒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愁借景抒情

间接写愁意象内涵、作用

例句

淡酒

黄花

梧桐

细雨赏意象,品愁情渲染愁情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憔悴的容颜牵愁惹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哀伤,愁丝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情酒入愁肠,化作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