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A.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公私合营2.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A.改善了人民生活 B.完善了工业布局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忽视了经济规律3.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项目产量比1952年增长钢产量535万吨296%原煤产量1.31亿吨98.5%发电量193亿千瓦时164%粮食产量1.95亿吨19%棉花产量164万吨26%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C.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4.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大改造D.建立经济特区5.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A.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B.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C.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6.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A.发展中国外交事业B.完成土地改革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D.推进改革开放7.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B.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C.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8.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下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9.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1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11.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2.根据下列饼状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中国()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土地改革运动胜利完成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3.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9%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14.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B.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D.发出了“大跃进”的号召15.下侧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1954年,商户鸿茂兴公私合营改造后,举行挂牌仪式A.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17.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A.无偿没收B.赎买政策C.平均分配D.成立乡镇企业18.如表是1952年—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亿元)461510535575610A.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成果C.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了很好地贯彻执行D.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的实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19.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处对应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D.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20.《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关于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材料叙述的史实与历史上的三大改造有关B.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私营企业的“集体消亡”是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的D.1956的“国进民退”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公主义公有制2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22.下图是中国《1956—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23.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这说明新中国初期()A.努力贯彻“双百”方针B.建设民主政治C.倡导热爱劳动的新风尚D.力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政府在1958年年底自豪地宣布,这一年工业产量超过了1957年的65%。机器制造增长了3倍:煤铁翻了一番;石油增长了50%,电力增长了40%……这说明当时()A.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B.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在起步C.工业生产中出现“浮夸风”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良好开端25.“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8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理过程中掀起的重大失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出八字方针,调整经济26.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该画旨在反映()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达成C.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现状D.沿海经济开放区建设热情的高涨27.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D.三大改造的完成2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29.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30.以下图片和材料所反映内容有助于我们探究的共同主题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五四运动的背景C.共产党成立的背景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二、综合题(共4小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0分,合计40分)31.(10分)艰辛探索,成就卓著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3分)(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2分)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改变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2分)材料二:图一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二递交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申请

图三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2)结合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可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图三出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什么?(4分)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954年宪法(3)材料三的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4分)33.(10分)请完成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列举两项这一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3分)(2)这一发展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2分)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3)材料二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三大的改造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3分)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的两次“波折”。(2分)34.(10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方面即可)(3分)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3分)材料三

如下图。(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事件是什么?(2分)(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C【详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排除B项;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使工人工资、农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改善了人民生活,完善了工业布局无法体现,排除B项;一五计划和消灭地主阶级无关,排除C项;一五计划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题干图表中“钢产量比1952年增长296%,原煤产量比1952年增长98.5%,发电量比1952年增长16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史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迈进,A项正确;仅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排除B项;从题干中“粮食产量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比1952年增加26%”可知,农轻重的比例不协调,排除C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依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等信息可知与“一五”计划有关,1953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而东北地区则是一五计划重工业集中的地区,19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材料所述现象正是“一五”计划在重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B项正确;1950-1952年我国开展土地改革,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使得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开展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C【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实现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意义,排除A项;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是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大都在重工业领域,表明一五计划的目标是改变工业落后面貌,C项正确;外交事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基本任务中有一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此时是向工业化迈进的过渡期,C项正确;1953年抗美援朝战净取得胜利,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排除B项;1984年全国人大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征求与采纳了广大人民的意见,反映出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这部宪法的类型,排除A项;材料强调宪法制定的过程,而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宪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根据“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互助组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需要,A项正确;公私合营针对的是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杂交水稻1973年才出现,排除C项;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后,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图示“农业加入合作社96%,尚未加入4%”“手工业已完成92%,尚未完成8%”“资本主义工商业已完成99%,尚未进行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内容与三大改造有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土地改革运动与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关,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根据材料中1952年,个体经济占71.8%到1956年,国营经占32.2%,济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7.3%可知,中国经济成分由个体转变为公有制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B项正确;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1952年底,排除A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在1957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在1978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根据“1953年”、“所有制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没有改变所有制的问题,排除A项;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大跃进”与改变所有制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5、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下侧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1954年,商户鸿茂兴公私合营改造后,举行挂牌仪式”可以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指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比较落后,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基础,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没有涉及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根据题干图中“在国民收入中,公有经济占92.9%,在商品零售额中,公有经济占95.8%,工业总产值是100%”及题干中的“1956年”可知,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项正确;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排除C项;1961年,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反右倾”以后继续“大跃进”的错误,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仁堂的改造是在三大改造期间实施的。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B项正确;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所以说无偿没收说法错误,排除A项;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所以说平均分配说法错误,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成立乡镇企业,排除D项;故选B项。18、B【详解】依据1952年—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可知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方面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A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尽快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的方针在此后的日子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反而出现“左倾”错误,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三年经济困难,我国提出“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9、A【详解】图中③处对应是1956年底,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A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尽快的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八大并不标志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0、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所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C,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依据题干的时间“1965年、1971年、1975年、1976年”可以判断“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指的是建国初期采取措施巩固新生的政权,排除A项;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22、D【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958-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1961以后粮食产量缓慢回升。1958年,党中央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灾难,导致粮食产量下降;1961年,党开始进行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粮食产量开始回升,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时间是1953-1957年,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年,排除C项。故选D项。23、C【详解】题干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工人在工厂劳动,农民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由此可见展示了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形象,这说明新中国初期倡导热爱劳动的新风尚,C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而且侧重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与题干中工人、农民以及劳动妇女不符,排除A项;题干展示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形象,没有体现建设民主政治,排除B项;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力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新中国初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C【详解】依据“政府在1958年年底自豪地宣布,这一年工业产量超过了1957年的65%。机器制造增长了3倍:煤铁翻了一番;石油增长了50%,电力增长了40%……”和所学知识,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导致“浮夸风”盛行,因此题干中所述的成绩实际上表明工业生产中出现“浮夸风”这一浮夸虚报的现象,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人民的温饱问题,排除A项;1953-1957年“一五计划”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在起步,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表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良好开端,但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排除D项。故选C项。25、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A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是经济建设取得成就,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题干表述无关,排除C项;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为了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并非重大失误,排除D项。此题选A。26、C【详解】根据图片信息“让高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体现了浮夸风,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时期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现状的渴望,C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达成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建设的,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7、C【详解】根据题干中“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由此可见,题干材料所述现象应该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B【详解】根据材料“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知,材料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五四运动体现的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排除C项;D项是改革开放以来体现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29、B【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1956——1966年),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有“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B项正确;“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排除A项;人民好战士雷锋的身份与“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30、D【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豆过江体现的是大跃进运动,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1957、1965年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这些反映的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背景是巴黎和会,排除B项;共产党成立与1921年,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共4小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10分,合计40分。31.(1)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或写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均可得分。)【详解】(1)根据“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可以得出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2)根据材料二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是与国家的工业化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三项成就可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3)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根据所学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又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2.(1)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水平很低;第一个五年计划。(2)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详解】(1)根据“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经济状况是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水平很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党和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2)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这三张图片说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根据“公私合营”可知图三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3.(1)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