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20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20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20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20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20 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19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择题专练【核心概念】【史实】历史事实。【史料】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一般按性质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指史事发生当时所产生、所记录,未经编修,可以直接作为历史研究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指史家在一手史料基础上经过取舍编辑或思考诠释形成的史籍。按类型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述、风俗习惯四种史料,其中有意记载的史料主观性相对较强,无意留存的史料客观性较强。【史识】对历史事实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主要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相对主观。近似表达主要是历史认识。【史论】也可以叫历史解释,主要评价史实在当时的影响,具有时空限定性,相对客观。近似表达包括历史观点、历史评价、历史结论。【历史叙述】叙述历史。【历史理解】用历史的眼光理解历史。【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二重证据法】最早由王国维提出。即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使某部分证明为信史。二重证据法被公认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如何运用史料的成功示范,丰富了古史研究的可信资料,扩大了史学工作者的视野。【阶级局限】只能从本阶级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带来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主要是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强调自给自足,缺乏商品经济的思维;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适应工商业发展要求,始终固守重农抑商和地主阶级自身统治特权;资产阶级局限性主要是过分强调功利主义和资本的力量,忽视工人阶级利益和公有制的意义。【时代局限/历史局限】在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受到时代特征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局限性。主要是对新技术、新制度、新观念缺乏理解和认识产生的局限。【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唯物史观】1.(2023海南卷)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2.(2023山东卷)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3.(2022全国甲卷)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4.(2023·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调研)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A.肯定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作用 B.以现实的历史取代精神的历史C.精神内核内嵌于“历史具体”中 D.否定历史理论对历史研究的作用5.(2023重庆八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和国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在部落所有制的条件下,由于生产的不发达,所以分工也并不细致,社会结构的扩大仅局限于父权制下家庭的扩大。由此可知,国家产生本质上A.催化了阶级分化和对立 B.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C.依托于人民的辛勤劳动 D.创造了国家专制机器6.古代两河流域人们认为万物是由神创造的。苏美尔城邦时期是多神共同创造;但是到了巴比伦王国和亚述帝国时期,多神创造逐渐变为一神为主多神协助共同创造,或者干脆一神独立创造。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政权更迭影响价值判断 B.生产发展推动文明进步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神话传说丰富历史研究7.先秦时期,城市排水管道是方形和五角形。秦汉以后,出现圆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处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术,使接口处缝隙较小,此外,还在管道出口处设计了窨井,可定期清理泥沙等杂物。这些变化()A.得益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萌发 B.表明民众主导城市建设C.使城市逐步成为科技文化中心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1.商代的“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子,商王只是“诸侯之长”。西周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王”,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A.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C.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 D.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2.(2023湖南师大附中)有学者指出《史记》《汉书》的一个区别:司马迁提到人物籍贯的时候,往往只称县名,这是战国以来的老传统;班固则多遵循某郡某县的原则,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 B.人物记述惯例的变化C.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 D.专制主义的发展强化3.(2023云南师附)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A.受到“大一统”观念指导 B.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C.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 D.助推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4.下图为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宋朝的锦绣河山,因此名动天下,深得宋徽宗的赏识。该作品体现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融家国情怀于艺术C.价值来自学者发掘 D.逼真慕写客观景物5.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使“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这一过程表明A.维新思想推动新民族观形成 B.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C.中华民族观念深受西方影响 D.反帝斗争促进民族觉醒6.(2018全国Ⅱ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7.(2023长沙一中)1935年7月,清华大学召开学生大会,通过了“爱国有心,救亡乏术”的决议,提醒学生不要“受人利用”,对上街游行的主张不做任何表示。同年12月,听闻“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清华学生再次开会,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并决定联络北平各校同学参加学联组织的请愿。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放危机加剧激发救国热情 B.医民政府采取对日退让政策C.进步学生受到共产党的感召 D.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史料实证】1.(2023新课标卷)表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上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2.(2023广东卷)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3.(2023上·浙江绍兴·高三绍兴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4.下图为河南安阳出上的商朝虎纹石磬。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商磬,共有5个音阶,可奏出不同的音调,为祭天地山川时所使用。此文物可以证明()A.原始音乐随着人类定居生活而产生 B.金石并用是商朝生产力水平的特征C.商朝石刻艺术和石磬制作水平高超 D.商朝时期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5.某学者认为,欧洲之所以在近代能征服非洲和美洲,主要是由于“枪炮”“钢铁”和“病菌”。比如,西班牙168名士兵征服了印加帝国,并且俘获了印加帝国的国王,除了依靠枪炮利器等军事技术,天花病的流行也占据重要因素。这一观点()A.研究样本缺乏普遍性 B.研究的视角过于狭窄C.与唯物史观根本对立 D.具备一定的史实依据6.下图是居延汉简的习字简(部分),习字者是汉代在边塞军中服役的小吏。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信息是A.简中的文字是秦朝的官方书体 B.汉代书法名家技艺高超C.当时重视官吏的文书处理技能 D.此时民间书信往来频繁7.(2023·安徽“皖南八校”)关于哥伦布和“新大陆”,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了解的“新大陆”。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据材料可知()A.历史资料须辨析其真伪 B.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C.历史研究无法还原真相 D.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的变化8.(2023·广东高三综合测试·3)6世纪末,拜占庭史料首次以“桃花石”(Taugast)指称中国。此后,该称呼广泛出现于阿拉伯、突厥等语言文献。关于“桃花石”这一名称的源流,学界部分观点如下表:观点学者理由“拓跋”说【法】伯希和“桃花石”(Taugast)乃拓跋(thak-bat)的译音,用以指代北魏“唐家”说【法】夏德根据现存突厥暾欲谷碑碑文,桃花石(tabghaq)为“唐家”(Togus)之转音,意即唐朝“汉人”说【元代】李志常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其师丘处机在阿力麻里(今伊犁),见当地人“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根据上表,解读正确的是()A.伯希和为国外学者,立场相对客观B.暾欲谷碑为实物史料,故“唐家”说最为可靠C.拜占庭史料年代早于唐朝,可证伪“唐家”说D.李志常所记为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9.(2023深圳调研)据传,Coca-Cola原译为“蝌蝌啃蜡”,在1928年悬赏征名酒动中,旅居英国的蒋彝教授因首创“可口可乐”而获得奖金。但有学者指出蒋彝自述1933年才前往伦敦、1935年翻译该译名,还发现了可口可乐公司注册商标的相关档案(图1)。这说明图1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公示的“可口可乐”商标审定书A.史学研究必须有一手史料 B.文献史料价值高于口述史料C.多源互证有助于去伪存真 D.年代久远历史事实莫衷一是10.(2023武汉调研)表1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表1记载材料出处“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元)《农桑辑要》“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农书》“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天工开物》“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农政全书》A.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B.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缫丝C.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11.(2023广东梅州市二模)下表是关于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可以推断记述出处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雕版印书)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近世(本朝代之前)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盘内,界行印书。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法》千佛铜牌,多无文字,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熙宗1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活字排集成之,乃活字版传世之最先者。罗振玉(金泥石屑)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字形反,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宗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清朝蔡澄《鸡窗丛话》A.元朝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B.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C.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 D.泥活字印刷术12.以下为关于玉米种植和食用在中国的文字记载:内容出处关于“玉米须”的记载《滇南本草》(1436年)关于“玉米”种植和云南土司进贡的玉米途经河南巩县的记载河南《黑城县志》(1551年)《巩县志》(1555年)“番麦,一名西天麦……花垂绒于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甘肃《平凉府志》(1560年)“御麦,出于西番……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杭州人田艺街《留青日札》(1573年)“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将玉米面与小麦面穆匀……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小说《金瓶梅》据此可知()A.玉米最早在我国云南一带种植 B.16世纪玉米成为我国主要作物C.明朝初年玉米最早在我国引种 D.明中期我国一些地区种植玉米【历史解释】1.(2023上·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完成北魏封建化进程,是功在千秋的伟大改革;也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直接导致北魏最终的灭亡,尤其是迁都洛阳,彻底摧毁了北魏的统治基础;还有人主张对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要辩证看待。这些认识说明()A.从不同评价中能发现历史真相 B.研究者叙述历史的角度不同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 D.历史事实随史料丰富与否而变化2.(2023·四川泸州·统考一模)“失去的事业”是指美国南部白人建构的内战记忆,即“内战是因州权而不是奴隶制而起”。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北部社会接纳了“失去的事业”的部分论调,此后“失去的事业”长时间主导美国史学界对内战史的书写。这说明(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时代愈近的历史认识愈客观C.历史研究难以还原真相 D.现实政治需求影响历史解释3.(2023上·浙江台州·高一校联考期中)宋代士人对王安石的为人及其变法的内容多不赞同,称之为小人、权奸,甚至将靖康之难的祸因归于王安石。明朝出现诸多不同于以往的声音,到对王安石变法内容再思考,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究表明()A.历史真相的不确定性 B.历史认识的时代性C.历史评价的阶级性 D.历史解释的客观性4.(2023·浙江温州·统考一模)讲故事与讲历史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很多人以为讲历史无非就是讲历史上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也不是为讲故事做准备,历史研究是一门向讲故事提问的学科。历史学的提问在本质上应当是意义的提问,因为有了提问,所以才会有为此发掘新的事实、新的故事,并赋予它们以生命力的需要。历史研究是融合了从旧故事里发掘新故事、细部研究和意义追寻这三者为一体而形成的一个思考人类过去的专业学科。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历史研究者更适合讲历史故事B.历史研究不是讲故事,而应当一定程度上摒弃故事C.历史研究不仅是发掘新故事,更是要回答有意义的提问D.讲历史故事应该还原历史研究中考据式的细部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