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著名的人类遗址。下面你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一课整理的知识内容中,对北京人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位于周口店龙骨山③能够直立行走⑤群居生活A.①②③④⑤②懂得人工取火④使用打制石器⑥会保存火种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⑥2.美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头脑中的一切审美意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追寻美的步伐,无数的人从美的各个方面赋予美不同的定义。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A.图一石器B.图二骨笛C.图三骨针D.图四装饰品3.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必然要求农作者定居。我国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定居后出现的生产生活场景是()①人工栽培稻、粟②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④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⑤⑤使用农业工具,不日年B.①③④⑤⑧③靠采集野果为主⑥居住在固定的房屋内D.①②④⑤⑧C.②③④⑤⑥4.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下列传说中的发明,与炎帝和黄帝时期有关的是()①发明彩陶②发明耒耜③制作衣裳、制造船只④发明弓箭⑤发明纺织、发明算盘⑧创造文字、制作音律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第1页共13页5.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上古三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古三代”指的是()A.炎帝、黄帝、蚩尤时代C.夏商周时代B.尧舜禹时代D.西周春秋战国时代6.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A.艰苦奋斗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民族主义精神7.“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这种“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A.部落首领推荐B.子承父业C.礼贤下士D.选贤任能8.朝代歌谣或者顺口溜,既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记忆历史知识,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列朝代歌谣中,①应该填写的内容是()武王定都在镐京,①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A.世袭制B.分封制C.民主制D.奴隶制9.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下面年代尺中显示的四个年代中,能够完整反映这一阶段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东周时期,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候。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这段材料说明()A.周王室已经衰落C.诸侯国联合抗周B.周王放弃权力D.诸侯竞相称霸第2页共13页11.战国时期,各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富国强兵”。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根据下列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在下表中★处填写正确的内容()政治经济军事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B.实行土地公有制D.重农抑商A.发展农业生产C.废除井田制12.下列孔子的典故名句中,对你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13.都江堰、灵渠、翻车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它们具有的相同的功能是()都江堰灵渠翻车A.运输B.防洪C.水运D.灌溉14.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实行的政策是()A.“轻徭薄赋”政策C.“休养生息”政策B.“以农为本”政策D.“勤俭治国”政策15.西汉灭亡16年后,即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重建汉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汉”。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而且寿命短。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从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分析,最后导致的直接恶果是()A.朝廷动荡不安B.人民流离失所C.农民起义不断D.地方势力强大第3页共13页16.某校准备编辑出版一期题为《谈古论今话“丝路”》的板报,历史文博小组的同学,共同拟定了以下内容,其中符合主题的是()①张骞通西域②开通陆上丝绸之路③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④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⑤中国倡议“一带一路”⑥开放、合作、共赢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17.历史思维导图利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历史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在空格处填出本课的学习主题()A.南北朝的更替B.江南地区的开发C.人口大量迁徙D.东晋经济的繁荣18.两汉是我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体现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统一王朝,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是两汉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化多元的是()A.张仲录和华佗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贡献B.司马迁编写《史记》C.道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D.张衡发明地动仪19.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来未之有也。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精。人问其故,答日:“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当时俗语,意为‘这个’)。”从材料分析,顾恺之认为画人物最重要的是()A.体现人物的形象C.画好人物的眼睛B.描绘人物的位置D.重视人物的气韵20.右图的这尊大佛高13.7米,发髻高耸,扬眉凝目,而形丰圆,鼻高而直,两耳垂肩,口小唇薄,神情肃穆。这尊主佛位于山()A.大同的龙门石窟C.洛阳的龙门石窟B.大同的云冈石窟D.洛阳的云冈石窟第4页共13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70分)21.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封建经济的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在阶级关系上,出现地主、农民、工商阶层,士活跃起来,并受重用。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列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时期,提出“民心”思想的是哪两家学派?(7分)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秦始皇本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实行的这一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后果?(2分)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记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素仲舒传》(3)从材料三中分析,童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汉武帝为了“民知所矣”,他是怎么做的?(5分)第5页共13页(4)阅读上述三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3分)22.历史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遗产·文物]图一图二图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图二的出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三中的《齐民要术》为什么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5分)材料二[遗产·科技]祖冲之字文远,范阳蓟人也。……少看古,有机……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外尚疏,乃更造新法。……改易者一,以旧法一章,十九岁有七闰,闰数为多,经二百年辄差一日。节闰既移,则应改法,历纪屡迁,实由此条。今改章法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间,令却合周、汉,则将来永用,无复差动。……明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二年(500年),冲之卒,年七十二,著《马》《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五十二《祖冲之传》(2)根据材料二,列出祖冲之在我国古代科技上的三项伟大贡献。(6分)第6页共13页材料三[遗产·文字]图一甲骨文字形举例图二图三《兰亭集序》局部(3)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4)你从图二的文字中能够提取哪些历史信息?(4分)(5)结合所学知识,图三中王羲之的这部书法作品属于什么书体?请你用一句话评价王曦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2分)(6)从材料三展示出的我国古代这三种文字的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感想?(1分)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分裂时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淳于琼等既破,张邵复降,据《三国志》说:袁绍的兵就此大馈,这大约因袁绍的兵驻扎日久,锐气已挫,军心又不甚安宁,遂至一败而不可收拾。曹操攻淳于琼,固然有胆气,也只是孤注一掷之举,其能耐,倒还是在历久坚守,能挫袁军的锐气上见得。军事的成败,固然决于最后五分钟,也要能够支持到最后五分钟,才有决胜的资格哩。”——历史学家吕思勉(1)根据材料一,分析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学家吕思勉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战役的评价?(4分)第7页共13页材料二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围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2)材料二中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材料中描述的历史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4分)材料三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日:“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日:“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日:“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3)材料三中记载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这次战役有关的两个历史成语典故。(5分)(4)根据上面三段材料,分析这三次战役对当时的局势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三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6分)第8页共13页24.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候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春秋时期民族交融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的?(2分)材料二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赵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史记·南越列传》(2)根据材料二,秦朝统一后对“越”采取的民族交融的措施是什么?(2分)材料三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3)根据材料三,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过程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东汉、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形式是什么?(3分)第9页共13页材料四改革内容迁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法律(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民族大交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汉化措施中,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认同的是哪些措施?(3分)(5)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措施的繁荣减少了民族隔阀;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意义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洛阳第10页共13页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11.C2.D12.A3.D13.D4.B14.B5.C15.A6.B16.D7.D17.B8.B18.C9.D19.C10.A20.B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70分)21.(17分)(1)(7分)铁制工具的使用;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政治变革;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商鞅变法;李悝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都江堰修建;土地私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答出一项即可,3分)儒家;儒家学派;儒学。(2分)道家;儒家学派。(2分)(2)(2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体现了秦朝的暴政;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巩固统一。(答出一点即可,2分)(3)(5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排斥其它思想学说;(答出一点即可,2分)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书籍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允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提高儒学思想地位;把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官僚队伍)(答出一点即可,1分)(4)(3分)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经济基础。焚书坑儒不但遏制了的思想文化的进步,而且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给中国带了消极影响。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我们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促进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繁荣,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扬儒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新时代我们要把儒家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们要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言之有理即可,1分)22.(22分)(1)(5分)奴隶社会;商周时期;(1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使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广泛第11页共13页流传;保留了中华文化。(答出一点即可,2分)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地利;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答全一点即可,2分)(2)(6分)《大明历》(天文历法);《九章》《缀术(缀述)》(数学方面);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机械制造)。(答出三项即可,3分。答圆周率不给分)(3)(4分)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我们研究、了解商朝的历史具有极大意义;是研究我国商朝历史的宝贵资料。(意思相近即可,4分)(4)(4分)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七国的文字不一样;七国的文字不好认;(2分)七国的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字体);七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求答出不同和统一的才能给2分,答出一点给1分)(5)(2分)行书;天下第一行书;(1分)书圣;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上作出杰出贡献(成就);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1分)(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