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五夜望月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六年级下册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1.掌握“栖"、“鸦”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能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掌握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过程方法采用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资料补充等多元理解方法,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传统习俗,感受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诗文,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传统文化内涵。教学难点:掌握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引导分析法对比教学法微课教学
课前准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课件、微课。
课堂练习朗读古诗拓展的内容。
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2.积累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词。3.积累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
_________教学设计副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承载着人世间种种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月圆人圆的中秋之夜,感受唐代诗人王建那别样的情思?【新课教授】回顾学法,温故知新首先,让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师小结:我们通常会使用读诗文、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想象画面、寻找意象。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一起走进这首《十五夜望月》。入情入境,感受民俗十五夜是指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此月之圆也寓意人之团圆,更寄托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说到中秋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小结:在中秋节,无论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还是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知作者,了解古诗创作背景。通过另一个视频了解作者王建。本首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则是作者的好友杜元颖。这是一首中秋夜望月怀人的七言绝句。想象画面,读出景之美教师范读前两句古诗。教师抓住重点诗句和词语,分析诗意,体会其中的意境。“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是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诗人没有直接去写月亮,而是通过地面映射的月光,给人以积水空明的清冷之感。“地白"一词,你能想到什么呢?这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因望月而思乡,王建亦因望月而怀人。“树栖鸦":月光射入庭院,夜色也渐渐浓了,本应惊惶喧闹的鹊鸦也安定入睡,没有了喧闹的鹊鸦,今夜也变得更加寂静。这份寂静也给望月之人平添了些许孤寂。“冷露”:“冷"字写出了秋夜的寒意,也写出了秋夜的清冷,更写出了当时诗人孤寂、无眠,怅然的心境。如果说鹊鸦归巢有几分清幽之感,那么清冷的秋露那就更具凄凉之意。“桂花”:农历八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桂花也被看做中秋佳节的象征。“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湿”:突出了桂花在寒露之中已经浸润许久,想必诗人也凝神已久,那惆怅的思绪也不由得随着花香,仿佛来到了遥远的广寒宫,想必那里的桂花也被浸润了。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让我们的思绪随着那桂花悠悠的清香,飘向那遥远的广寒宫,体会那份孤寂与清冷。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寂寥、清冷的中秋之夜图,再来诵读这两句,感受诗人那孤寂怅然的心情吧!再看这前两句古诗,不由得想到诗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大家自己对比这两句诗,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教师小结。望月思远,情深意长在微凉的秋夜,诗人久久望月,今夜除了诗人,大家想一想还会有谁也在望月呢?“人尽望”:就充分说明了望月的人数之多。这里诗人推己及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想到了天下人的怀人之情。此句也营造出一种深远、忧思的意境。“秋思":指秋日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诗人明明自己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更能体会到诗人望月怀人的情思,这里也有委婉的语气,将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在《全唐诗》中本句诗是这样描写的。“不知秋思在谁家。"“落”与“在"这两个字,大家认为用哪一个字会更好呢?读到这里,启发学生思考:大家会想些什么呢?教师小结:别时容易见时难,此时的诗人多么希望与好友赏花、饮茶,品尝美味的月饼,诗人多么希望自己与好友举杯赏月,促膝长谈,倾吐心声啊!然而,离别又是那么漫长,相见又谈何容易。这里我们也只能希望离别终有期,期盼诗人与友人早日相聚吧!让我们带着这份期盼,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知识梳理】全诗意境悠远,情韵含蓄,令人回味无穷。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望月怀人的情思。【古诗拓展】古诗就是这样含蓄委婉,意在言外,让人思而得之。下来再与大家一起吟诵几句咏月诗,体会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念之情。【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2.积累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词。3.积累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师生之间对话交流,真实有效,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自主思考】梳理自己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查漏补缺。【自主诵读】配乐诵读古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韵律与节奏,将自己融入诗文之中。【知识拓展】进一步学习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学生也可以补充、搜集更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了解王建以及古诗创作背景,有助于古诗的理解。【自主诵读】教师范读前两句古诗,学生自主诵读。____________【自主诵读】教师引读后两句诗,学生自主诵读。【对比学习】大家自己对比这两句诗,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教师小结:这两位诗人都很善于观察,善于使用意象,善于借景抒情。尽管它们描写了不同的意象,但却都表达无限的思念之情。真是处处景语皆情语。【自主思考】出示:“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在谁家。"思考:对比分析两句诗,哪个字用的好?教师小结:这里老师认为,“落”字用的好,一个“落"字让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这份情思如同月光一样,从天上洒落下来,飘然而至,让这首诗深沉婉转,而又余韵悠长。【自主诵读】理解诗意后学生再一次有感情诵读全诗。____________【古诗拓展】教师范读,学生感悟。通过回顾古诗学习的方法,明确学习目标,使知识之间更加连贯,衔接紧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对于学生薄弱的方法,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古诗的诵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通过诵读,感受文字的韵律美,想象诗句中的画面美,体悟作者的情感美。关于中秋节知识的补充,符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要求:“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和传说,从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古诗的学习中,对于文学常识的积累也是不可忽视的。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等资料,都有助于诗意的理解,诗情的体悟。通过老师范读,激发学生读文的欲望。通过借助注释、对比同类古诗等方法有助于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适时的引导,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泡出血综合征发病机制探索-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虚拟现实与物联网的跨平台融合技术-洞察及研究
- 品牌文化内涵挖掘-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海南省儋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广东省中学山市华侨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联合体2024-2025学年数学八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儿童保健(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医眼科(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题合辑)
- 2025年农林牧渔职业技能考试-蔬菜嫁接理论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 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务手册
- 2024年广东茂名信宜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44人笔试【重点基础提升】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
- 2024-2034年中国油桐种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六君子汤的现代中药制剂研究
- 管理思维培训
- 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课件
- 2022年宜宾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13含条文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