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从军行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诗三首 从军行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诗三首 从军行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诗三首 从军行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古诗三首 从军行 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从军行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9.古诗三首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从军行》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出示: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解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第九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三首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力求将这三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

2.整体感知:吟诵这三首诗,你有什么发现?

三首诗都是爱国诗,传递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感。

三、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从军行》。学生诵读古诗,小组内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合作解释诗意。

3.学生再次朗读《从军行》,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1)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思考: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起到渲染作用,烘托出边塞环境恶劣,守边战士的戍边之苦。)

(2)“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含义是什么?

战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了,体现战争之苦。

(3)战士的誓言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到了战士的爱国热情。

4.师小结:尽管金甲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定。正如岑参在诗中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情和誓言。

5.出示《从军行》(其一)

学生比较阅读,思考:两首诗有什么区别?

参考:“其一"曲笔抒情,抒发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第二首则直接描写,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6.学生配乐齐诵古诗。

(二)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介绍作者。

师:陆游,是我们熟悉的诗人,“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遗嘱——《示儿》,曾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解释题意。

3.找生读古诗。

4.出示诗歌的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这句诗中的“河”、“岳"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字词能体现出它们的雄伟壮观?

重点理解“三万里河”“五千仞岳"。

5.面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

(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6.祖国的山河如此壮美,可它却曾被践踏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你们知道吗?北宋后期,民不聊生,那是因为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金”大举出兵,一举攻下了都城汴州,掠去皇帝及大量财物,最终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后来赵构称帝,迁都临安(杭州),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北宋的皇帝大臣南迁了,北方的百姓能跟着南迁吗?不能,这些留在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就被称为“遗民",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

7.小组合作交流,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

8.想象一下,当时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如何?他们的内心有怎样的企盼?

人们渴望收复失地。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感受?“尽"“又”。

9.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0.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的心情吗?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一生勤于创作,写了大量抗金保国的作品,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此时,他已经身处南宋,生活安定,但当他看到南宋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昏昏度日,想到北方老百姓们水深火热的日子,他的心情难以平静。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11.生配乐齐读古诗。

(三)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师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这是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是唐朝由兴盛到衰败时期,他的诗全是深刻反映社会面貌的诗。例如《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是唐朝兴盛时期作的诗,《登高》《春望》则是衰败时期所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是他在唐朝衰败时期写的,但是却一改他深沉、悲壮的旋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出示古诗)学生解释诗题。

2.小组合作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班交流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思考:当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好消息时心情是怎样的?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最贴切?(“喜欲狂”)。

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师补充资料“安史之乱”。(唐朝皇帝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争夺统治权的战争。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由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当时,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杜甫也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他的故乡。)

师:这些就是杜甫逃离家园今后的生活写照,出示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彭衙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所以,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杜甫的“喜欲狂"。他是怎么“狂”的?

生读相关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已经52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喜欲狂”呀!杜甫甚至还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归心似箭"。

5.让我们试着把这种“喜欲狂”的感受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读出诗歌的韵味。

6.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

为战争结束、国家统一、人们不再流离失所而喜。

7.小结: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始终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最后让我们一起背诵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及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内说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