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服务职能、保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有效的使用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经济全面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挑战,管理意识薄弱、监管程序不到位、管理体系缺乏、未适应大数据发展方向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精准分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积极探索更符合内控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提出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相关建议。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一)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完善现有机制近年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作了一系列改革,在会计核算方面我们对事业单位采取了财务与预算相结合的集中核算制度,在支付方面我们采取了财政预算一体化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资金源头上加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管理。但对于国有资产的配置、利用效率和报废制度上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造成了部分单位重视大额忽略小额、重视购置忽略管理、重视配备忽略效益的相关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相关机制对保障我国行政事业机关单位履行相关职责、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二)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规范资产收益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问题上忽略管理,导致部分单位随意定价甚至无偿出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助于规范国有资产收益,提高收益性资产的使用效益,最终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国有资产管理缺少重视长期以来,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很多单位领导也未能给予相关重视,导致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购置和配置都欠缺一个细化完善的制度。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较小金额的国有资产就存在“重购入轻管理”的现象,大量小额办公设备及专用仪器购入后被直接投入使用而无专人全程监管,导致了相关资产耗损严重,使用者上报后采购部门继续购入同类型相关资产,造成了资金浪费。另外,很多单位就算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上却形同虚设,出了问题也不追责问题人员,这不但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平添了阻力,更为造成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现有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细化性及实用性。首先,未建立合理的配置制度,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支出依赖于财政拨款,往往是拨多少就用多少,不追求企业购入资产的“性价比”。于是在购置方面往往是“重购买、轻预算”,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节约运行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的实现。在固定资产配置过程中,很多单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单位缺乏统一的资产配置制度和合理的资产流动机制。只要员工申请就予以发放,未考虑到资产使用效率,使得固定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相对混乱。同时有些单位担心后续资金使用可能出现紧张的情况,只要单位预算资金到位,就不顾是否有“囤货”需要提前购置大批量资产以备不时之需。这种行为不仅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会使得大量资产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隐形流失。其次,在资产管理过程当中缺乏完善的清查制度,没有设置资产相关管理人员对资产进行“购入到报废”全流程的监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大大缩短、使用混乱,有的甚至尚未使用便已超过使用时间或产品已被淘汰,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最后,缺少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没有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实际情况、资产报表、财务信息“三套账”。(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国家出台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缺少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很多都未分配专人进行资产管理工作。特别是很多基层单位常常一人多岗,兼职做资产保管员。有的单位甚至出现了同一人既管实物又管账务的岗位不兼容现象。单位又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变动时交接不清楚,很多小额或者体积小的资产被带走或遗失,糊涂账代代相传。很多资产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在核对实物的过程中有些人还在采取粗放的手工账形式,仅仅粗略的记录一下资产数量和类型,并没有精确记录下资产的精确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和使用人员等相关信息,这就造成资产使用者随意使用、交换甚至“偷天换日”的风险。有的单位虽然运用了资产管理软件,但管理人员对软件使用不熟悉,没有有效使用软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而在资产清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够,对很多行业专业性较强的专用设备不够了解,也可能对设备人为损坏或配件遗失的情况察觉不到。(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欠缺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关于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相对简单,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监管没有设置细致合理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例如,在资产有偿出租方面,有的单位将国有资产出租获取收益时并未进行市场比价,而是给出“单位友情价”给领导做人情。这种舞弊行为在现有的监管机制中很难被察觉,很大程度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由于组织特性,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置相应的监督考核内设机构,国有资产的管理基本放在财务部门负责,也没有形成章法的管理制度,更没有组成相对应的内控机构,造成整体管理较为混乱,人员职责划分不清晰。同时,在实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时候多数单位都缺少严格的预算控制标准,对于购买支出较为随意,只要申请到了财政拨款就直接报销,缺乏预算支出标准。这样就容易陷入办公经费“前松后紧”或者年底“突击花钱”的窘境。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一)提高整体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对履行公共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各级单位要从上到下地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各单位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出发,明确国有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由所有权派生出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也都属于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各行政事业单位仅有占有使用权。明确权力行使主体才能从源头上规范各行政单位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行为,加强规避资产管理不规范甚至利用国有资产牟利等行为的风险意识。其次,要提高全员参与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遍及单位运转的方方面面,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离不开每一个部门及人员的共同参与。对所有人员贯彻资产管理的意识,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中来,提升职工对资产监督与管理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将单位资产管理放到阳光下,从而避免暗箱操作和弄虚作假,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保障和效率提升。(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及使用制度首先,要在国家层面出台对国有资产监管切实有效的相关办法。从目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条规来看,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操作还存在一些漏洞。在资产配置标准方面,有的地方上要求按编制数配置单位固定资产,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单位编制数量较少且存在大量编外人员。这种情况就限制了相关单位更新及购置固定资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在管理办法上听取意见,多考虑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单位管理上给予更多自主权的同时规范资产类型、使用年限、分配标准等具体细则。这将有助于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其次,在单位的具体运营上我们也要加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及使用制度。第一,规范资产有偿使用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于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或者处置,我们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中介评估资产价值和市场行情,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进入公共交易平台,利用第三方机构公开竞价招租或拍卖处置,资产收益全额上缴进入“国有资产收益专户”,避免恶意低价或暗箱操作的发生。第二,将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全面对接。为解决很多单位“重购置、轻预算”的问题,我们应当把国有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流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财政预算软件,将增量预算支出计划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结合单位部门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科学评估,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降低能耗支出作为管理目标,提高购置合理性和考核实效性。第三,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的时候要建立一套科学且有效的配置标准。要杜绝只要申请就发放的现象,我们可以结合上级部门配置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在单位内部制定配置标准的相关办法。避免资源浪费,实现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的公平性,提高单位运行效率。第四,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环环相扣,责任到人。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组织专人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内控小组,并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单位整体内控系统中。单位内部先将自身情况进行梳理,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内控过程中全程追踪,严格执行内控条例,对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纠错,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管理责任,对徇私舞弊人员及部门进行追责。(三)提高人员管理业务水平并增强绩效考核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至关重要,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则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管理成效。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资产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和提拔任用,打造管理会计人才梯队,鼓励有才干的职工参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和相关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为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厘清思路、明确责任、奠定基础。同时我们可以采取科学管理国有资产的办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全程监控资产的使用情况。采取科学技术手段监控资产全生命周期,建立国有资产从购置、入库、领用到报废的全程记录,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的“三账合一”。我们还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预决算系统、非税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全流程动态跟踪,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地运作。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也是提高职工资产管理积极性、增加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连带责任的绩效考核机制,确立可量化的资产管理细则。对于非收益性的资产,我们可以将职工领用资产的使用情况、损耗状况等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直接与职工的业绩考核挂钩;对于收益性资产,我们可以根据经营情况对资产的出租出借、处置收益进行绩效考核。这不仅有助于端正职工态度,提升职工参与度,调动职工的资产管理热情,更能让国有资产管理从上到下渗透到单位的整个管理工作中,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四)建立资产管理后续监督机制除了单位的前期管理工作,加强后续的审计监督也至关重要。在行政事业单位里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最正常有效的管理就是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联合监管。单位财务人员通过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财务核算监督,同时通过做预算对资产进行存量管理。与此同时,单位内控机构人员参与资产的采购、配置、使用、处置等多个环节,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能够有序合规的运营下去。将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督和内控部门的内部监督相结合,可以从根源上起到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作用,避免违规操作。如果说内部监督是国有资产管理漏洞的枷锁,那么外部监督便是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外部监督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这类外部监督,多是国家审计依法对财务收支和国有资产使用进行监督。同时还有民间审计,我们可以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根据要求对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进行审计,并出具独立、客观的审计报告。这类外部监督,既能够合理保证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等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又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推动健全内部监督流程,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除了内外部的专业监督,我们也要善用社会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监督体质,推进有关法律条规的建立和完善,加速建立和覆盖各级纪检监察系统的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