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法的价值_第1页
论公司法的价值_第2页
论公司法的价值_第3页
论公司法的价值_第4页
论公司法的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公司法的价值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公司治理、债务结构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债务机制与管理者激励在企业改革与资本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要提高国家投资的效率,必须重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关键词]治理结构;资本结构;债务机制;管理者激励一、引言长期以来,由于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资本投资,资本产出率较低,为了维持一定的就业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政府不得不通过扩大银行信贷规模、财政赤字来增加资本投资率以维持较高的GNP增长率,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政府不得不进行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公司改制,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但形式上的股份制改造,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以缓解就业压力,并推进公司改制,政府这几年进行的是凯恩斯主义式的大力财政投资,以期望刺激投资和需求。但是,宏观经济的繁荣来自于微观经济的活力,这种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阶段的公司化改革。二、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一般来讲,公司的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部分,自有资本指的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以及公司在管理者经营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资本之和;借入资本指的是由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公司中自有资本、借入资本的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自有资本的结构(涉及到所有权结构)、借入资本的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形成了公司的资本结构。显然,资本结构的形成与所有者、债权人和管理者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简单分析理想状态下,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令S为所有者投入的初始自有资本,D为债权人投入的借入资本,不考虑利息;△S为受监督和约束的管理者对整个资本进行经营而带来的预期新增资本,那么事前的实际债务比率为D/(S+D),事后的预期债务比率就为D/(S+△S+D),如图。假定资本投资者(所有者和债权人)与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得到最大增值,对图分析可以得出:(1)债权人对过高的△S并不敏感,但当预期(S+D+△S)(2)如果投资产生的预期△S的不确定性很高,即使债权人愿意提供贷款,考虑到偿债的压力(限制了进一步赢利性项目的投资)和无力承担债务的后果(破产),为保护自身投资企业的资本S,所有者也不会允许经营者不顾投资效益而盲目举债。(3)如果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制约是“硬”的一方面,所有者可能给予管理者较好激励措施,以期望△S尽可能地大;另一方面,当预期△S较小时,过高的债务会加大企业破产风险,管理者就可能被所有者替换。考虑到在职的个人控制权收益,管理者也不愿冒破产或解职而举债的风险。在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约束机制作用下,公司的债务才可能保持一个合理结构范围;从最大化公司价值角度看,公司资本结构所导致的控制权分配和相关机制决定了能否雇用高能力的管理者且管理者能否尽最大努力来最大化△S。由于△S的大小与管理者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对公司的结构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我们知道,公司化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及控制权的分离为特征的,由于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效用函数不同,对经营绩效的责任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督所需信息的成本太高和所有者“搭便车”问题,使得管理者(代理人)可能利用已有的地位、权力和所掌握的信息,追求自己而不是所有者(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从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公司中管理者的努力和某些成本属于私人信息,由于存在交易成本和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对于管理者应该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签订一个完全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公司中某些行动必须在将来才能确定,而不完备的初始委托代理合同无法做出具体规定时,为了约束管理者偏离股东利益的行为,需要一种法律框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框架,它是指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的一整套关系(OECD,1999);或者说是处理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可以被看作是出现初始合同中没有规定的情况时的一种决策机制,其本质反映了企业中所有权的安排所导致的控制权配置状况。公司化的前提要求界定法人的产权,明晰的产权结构有利于公司化后控制权的重新安排。由于企业所有权是指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为了解决企业的激励问题和管理者的选择问题,最大化公司价值,控制权的安排应使二者对应,特别是分配给企业中最重要的、最难监督、最有信息优势的成员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于公司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这些制度安排,支配着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参与各方能从这种关系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实现这一目的的公司控制权安排及治理结构形式有很多种,代理成本的现实存在表明,现代公司实际达到的经济效率总是次优的。次优理论决定了对于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机制是不同的。不存在适用所有类型企业和所有经济环境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实质上是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各种可能方式的一种相机选择,其中产权交易、并购和破产机制是转移控制权从而对治理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公司治理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股东起作用依赖于资本市场的美英模式;一种是由银行起作用依赖于相互持股的德日模式。前者可能会导致投资不足问题,后者则可能会导致过度投资问题,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都不利于最大化公司价值。我国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说明我国的公司改制倾向于构建第一种治理模式。那么,这种模式下应该存在什么机制使管理者减少上述代理行为,从而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呢?三、公司治理机制与管理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般来讲存在7种调整管理者与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治理机制:内部机制、机构持股、大股东、外部董事、债务政策、管理者市场、控制权市场。其中前4种为内部选择机制,受公司所有权结构影响,[2]张宗新.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基于契约理论的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3).[3]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4]陈耿,周军,等.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3,(2).[5]郑志刚.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J].经济研究,2004,(2).[6]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3,(8).\o"论公司人格独立与人格否认"论公司人格独立与人格否认10-07-21•\o"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论公司出资制度之完善10-07-21•\o"有限公司股权转让问题研究"有限公司股权转让问题研究10-07-21•\o"浅议公司资本制度"浅议公司资本制度10-07-21•\o"煤矿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煤矿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10-07-15•\o"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份额继承中的若干问题"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份额继承中的若干问题10-07-15•\o"现代公司的治理"现代公司的治理10-07-15•\o"议国有小型企业改革"议国有小型企业改革10-07-15•\o"公司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司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10-07-15•\o"对我国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法律思考"对我国公司财务监督制度的法律思考10-07-15•\o"《公司法》完善之我见"《公司法》完善之我见10-07-15•\o"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初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初论10-07-15•\o"浅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浅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10-07-15•\o"论美国的股东表决权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论美国的股东表决权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0-07-15•\o"验资报告是否存在有效期?--验资事项疑难解答二"验资报告是否存在有效期?--验资事项疑难解答二10-07-15•\o"公司股权转让或股东变更是否需要办理验资的法律分析"公司股权转让或股东变更是否需要办理验资的法律分析10-07-15•\o"对一起中外合资采矿合同纠纷案件的分析"对一起中外合资采矿合同纠纷案件的分析10-07-13•\o"深圳诞生全国首批公司法"深圳诞生全国首批公司法10-07-13•\o"矿产企业重组中价值确定应注意的问题"矿产企业重组中价值确定应注意的问题10-07-13•\o"煤矿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煤矿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10-07-13•\o"对一起中外合资采矿合同纠纷案件的分析"对一起中外合资采矿合同纠纷案件的分析10-07-13•\o"在实际投资款缴款人与股东不一致时,如何进行验资报"在实际投资款缴款人与股东不一致时,如何进行验资报10-07-13•\o"公司股权转让或股东变更是否需要办理验资的法律分析"公司股权转让或股东变更是否需要办理验资的法律分析10-07-13•\o"对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再议"对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再议10-06-24•\o"企业税收筹划正当性"企业税收筹划正当性10-01-14•\o"论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论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10-01-14•\o"公司法与近代商号的出现"公司法与近代商号的出现10-01-14•\o"经营主体地位与法人资格之联系"经营主体地位与法人资格之联系10-01-14•\o"企业集团组织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企业集团组织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10-01-14•\o"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研究"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研究10-01-14•\o"公司资本主义原则与我国公司法"公司资本主义原则与我国公司法10-01-14•\o"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与政府部门关系初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与政府部门关系初探10-01-14•\o"关联交易中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思考"关联交易中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思考10-01-14•\o"正视传统公司资本制度的功能本质"正视传统公司资本制度的功能本质10-01-14•\o"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建议"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建议10-01-14•\o"我们该怎样修改《公司法》"我们该怎样修改《公司法》10-01-14•\o"股东会委托书征求制度之比较研究"股东会委托书征求制度之比较研究10-01-14•\o"企业集团与少数股东保护研究"企业集团与少数股东保护研究10-01-14•\o"独立董事制度探析"独立董事制度探析10-01-14•\o"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选择统一监管模式"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选择统一监管模式10-01-14•\o"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及国企改革"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及国企改革10-01-13•\o"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经济的应然选择"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经济的应然选择10-01-13•\o"略论现代公司法律制度的政治功能"略论现代公司法律制度的政治功能10-01-13•\o"从公司的内涵和治理结构看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取向"从公司的内涵和治理结构看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取向10-01-13•\o"产权制度安排与企业组织行为的效率问题刍议"产权制度安排与企业组织行为的效率问题刍议10-01-13•\o"略论我国金融企业集团的发展与监管"略论我国金融企业集团的发展与监管10-01-13•\o"试析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东账簿查阅权"试析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东账簿查阅权10-01-13•\o"企业舞弊清单引发的舞弊审计思考"企业舞弊清单引发的舞弊审计思考10-01-13•\o"我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我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10-01-13•\o"论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论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10-01-13•\o"公司瑕疵设立效力研究"公司瑕疵设立效力研究10-01-13•\o"平等与差别之间——论我国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的理念"平等与差别之间——论我国民营企业法律保障的理念10-01-13•\o"子公司能否向母公司出资问题刍议"子公司能否向母公司出资问题刍议10-01-13•\o"现代西方国家公司法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公司法的选择"现代西方国家公司法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公司法的选择10-01-13•\o"论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论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10-01-13•\o"论\“法人人格权\”"论“法人人格权”10-01-12•\o"法人解散民事主体资格的确定及其民事责任承担问题探"法人解散民事主体资格的确定及其民事责任承担问题探10-01-12•\o"试论公司变更时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试论公司变更时债权人利益的保护10-01-12•\o"试论公司僵局的解决机制"试论公司僵局的解决机制10-01-12•\o"浅论我国证券仲裁制度的构建"浅论我国证券仲裁制度的构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司制逐渐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一般说来,公司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公司的人格独立——有限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荐阅读:公司

人格独立

人格否认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特征•公司法是否允许债权出资•澳洲以违反《公司法》为由叫停首钢收购•新《公司法》《证券法》里的私募发行制度•公司法人财产权•浅论揭开公司法人面纱制度•揭开公司法人面纱制度•《公司法》完善之我见

公司的法律人格独立,这是现代公司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内容,严格遵循和确保该制度的执行,对于市场经济主体——现代企业的发展与完善,减少和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鼓励投资者积极开拓高、精、尖、新领域中的高风险投资,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经济活动领域中,有人却利用公司的独立法律人格这一特性,从事不法经营,获取非法利益,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秩序。为此,在法律上则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安全,这就涉及到对现代公司法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在特定条件下,需对法人人格予以否认,以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一、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确立公司的演进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司独立人格的产生和确立也是如此,由分散的个人人格到由数人聚集而成的团体人格,最后到公司的独立人格,从而表现为从低级到高级的辩证统一过程。合伙企业作为公司的起点,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不同于独资企业个体经营的联营形式。但此联合形式不具有独立人格,公司采取了合伙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利义务相对应的最一般的组织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公司。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人格制度发展的高级形态,并为目前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人格说中的“人”是指民事权利主体,“格”是指成为这种主体的资格。所以,人格者,民事权利主体资格之称谓也。相应地,公司人格指成称的是公司的民事权利主体资格。公司人格独立意味着在法律上公司具有主题资格,且这种主体资格独立于起股东和成员。法律按照“人为理性”的逻辑,确认两者相互独立,互不隶属,公司与其股东取得了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诚如美国学者施瓦茨所言,公司作为法律的创造物——“看不见,摸不着,只存在与法律的想象之中。”——被赋予了基本的,甚至可以对抗其创造者的法律权利。公司独立人格的获得,不仅是现代法律文明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而且它恰恰反映了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不断进步的技术手段和不断改进的经营管理对法律组织形式的客观要求。英美法学者形象地将公司的独立人格描绘为罩在公司头上的“面纱”(theveilofthecorporation),这层“面纱”将公司人格与其成员个人人格分离,使股东免受公司债权人的直接追索。英国1897年萨洛蒙诉萨洛蒙有限公司案,最早确立了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到19世纪末,英国法典中明确规定了现代公司的“三原则”,即有限责任原则、合股原则、法人资格原则,其中对有关公司法人资格原则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是公司法人是一个独立于成员(股东)而存在的经济实体,它不因其设立人或成员或经理的死亡而终止,它的生命具有相对的持久性;二是它可以以法人名义起诉其中的任何成员,也可被其中任何成员作为法人起诉;三是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对出资者提供的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在内的所有财产享有所有权。与此同时,在美国也形成了一套公司法人理论。公司一旦取得法人资格,在公司与股东之间就各自以独立的主体进行交往,相互让渡财产;公司拥有出资人的财产,任何股东作为个人,无权干预公司对自己法定财产行使各项法定权力,股东所拥有的只是股票和相应的股权。可见,公司独立的法人人格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公司人格与组成公司的成员人格相分离,其独立的基础就在于二者的财产是可分的,公司财产虽然由组成公司的成员即出资人出资构成,但却与出资人的其它财产相分离,由公司独立支配;二是公司法人以公司的财产对其债务独立承担责任,而出资人则仅承担有限责任,即不对公司债权人直接负责,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因此,可以这样说,现代法人制度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获得了最完美的体现,它不仅刺激了投资人的积极性,促使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实现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的分离,而且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公司人格独立之最终确立的标志主要是:(一)公司取得了独立于股东的权利能力;(二)公司取得了独立于股东的行为能力;(三)公司取得了独立于股东的责任能力。只法律的角度,从公司外部观察,公司与其股东和成员各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利益和意志。作为独立和自治的主体,公司不可能允许后者顺还自己的利益以自肥。股东和公司成员只能通过增进公司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为确认和维护公司的人格独立,公司法设置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择其要者有:(一)公司具有独立的名称和组织机构;(二)公司享有独立的财产;(三)公司独立承担责任,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拥有独立财产和承担独立责任是公司独立人格的根本支柱,而能承担独立责任有是拥有独立财产的最终体现。二、公司独立人格的价值公司独立人格制度自萨洛蒙诉萨洛蒙有限公司一案确立以来为各国法律所肯定。尽管这一案例为不法人员提供了滥用公司人格的机会,而被有的学者称为“不幸的、后患无穷”的判例,但是公司独立人格制度作为现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推动着社会文明与进步,给社会带来繁荣与效率,特别是对于当前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和完善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充分实现其法律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一)公司独立人格的效益价值首先,有限责任制有利于鼓励投资,加速资本的积累。诚如马克思所言,假如必须等到积累以使某个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其次,有限责任制决定了公司的本质特征——资合性。在有限责任制度下,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责任的有限性使得股份的价值成为与股东的具体人格无关的抽象物,增强了股份的自由转让性,投资风险的确定性加强了股份在市场流通性,从而证券市场得以产生,繁荣,进而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再次,有限责任制奠定了现代公司所有与经营分离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棉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灵活而迅速的作出反映,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二)公司独立人格的正义价值正义是指某种制度合理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方式,正当、公平地实现主体所期望的利益并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正义本身蕴含着公平,否则就不存在正义。公司独立人格制度不仅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和不利益进行了公平、合理的分配,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被纳入法制的轨道,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使法人能作为与自然人并列的民事主体,独立参加民事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最终形成以公司为杠杆,投资者与债权人为两极的平衡体系。由此,推动投资的增长和资本的积累。三、公司独立人格价值的反思及公司问题法律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高度抽象出来的,它只对社会关系作类的调整或规范调整,而不作个别调整。因而法律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并成为一种无私无欲的客观尺度,使人们获得效率、正义、公平、秩序等价值。然而,法律的普遍性和规范性特征使法律只注意其适用对象的一般性而忽视其特殊性,致使法律适用个别情况时,其结果可能有失公正。正如伊壁鸠鲁所言:“在稍微具体地适用法律的时候,它对某些人是不利的、错误的,而对另一些人也可能是有利的、正确的,法律同样会因条件变为恶法。”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呈现为一柄双刃之剑,恰恰反映了法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它将公司人格分离于股东个人人格,将股东责任控制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实现了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在观念上将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绝对化,使其价值受不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或毁损的可能,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而损害债权人利益时,成为股东和董事逃避债务、规避侵权责任的工具。在公司独立人格制度下,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虽然都尽量保持其平衡,公平地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制度的普遍性,个别大股东和董事为贪图个人利益的实现,不惜牺牲小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假借公司人格这道屏障,从事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如出资不足,空壳经营,滥设法人,抽逃资金、人格混同等。当其因逃避法律或契约义务受到法律追究时,不法行为人却以公司人格作为挡箭牌,逃避法律追究,使债权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尤其是在一人公司和公司集团大量出现的今天,这种状况更为严重。在我国,随着公司制度的广泛适用,刺激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公司、金融、证券、工商法律制度等立法方面的不完善,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现象也普遍发生,给我国正在推行的公司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目前我国法律已经确立了公司人格独立制度,但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滥用公司人格独立行为不同程度大范围存在着。有一些公司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设立在特定地区,但却不在该地区开展业务,名之曰“借窝生蛋”;还有有一些公司成立后,股东即将其向公司投入的法律所必须的资金转移、抽逃,然后想银行大量举债,攫取国家资金,待债权人事后来发觉并追究时,始知公司一无所有,此际债券人因无法对幕后股东追偿而束手无策,幕后股东则中饱私囊,逍遥法外,演变成公司虽入不敷出、但股东个人则越来越富有之情形,名之曰“金蝉脱壳”;另有些公司虽已资不抵债但在债券人为申请其破产还债之际,以其原班人马和主要资产另行设立一公司,致使原公司失去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即企业空壳经营,债券人于是只能望新公司的财产而兴叹,名之曰“轻装突围”。我国“诸侯经济”的氛围下,这些行为还得到不少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而愈演愈烈。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债权人与股东的合法权益,更严重妨碍了金融秩序和社会信用。解决因公司人格独立带来的“公司问题”,有两条基本的进路。其一,取消公司的人格独立。着显然的部偿失。其二,设置相应的对立性制度,与公司人格独立形成反思性平衡,进而取消公司问题。美国应该说是公司人格否认的始发起者。法院针对“公司问题”发展了“刺穿公司面纱”原则(theprincipleofpiercingthecorporation‘sveil),探究当事人行为的经济实质,规制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此后这些经济发展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也相继在其他国家再现,因此该原则很快为这些国家接受,并作了适合国情的改造,遂有德国的“责任贯彻”理论,日本的“透视”理论的产生。时至今日,该原则已为两大法系所共同认可,理论上统称为“公司人格否认”。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公司人格否认指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以抛开公司的独立人格为前提,配置公司及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和责任的法律制度。“所谓法人格否认(即法人人格否认。笔者注)的法理,是指按照法人制度的目的,当认为某公司所保持的形式上的独立性违反了正义、平衡的理念时,或者公司所具有的法的形式超越了法人格的目的,非法地加以利用时,并不全面否定公司的存在,而是在认为它作为法人存在的同时,针对特定事例,否定其法人格的机能,以保障公司与股东在法律上一视同仁的地位”。其适用的结果通常是使股东在某些场合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则撇开公司的存在重新确立股东应承担的公法义务。通常公司的独立人格在某方面被否认,并不影响到承认公司在其他方面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法人实体。因此。公司独立人格的效力是对人的,而非对世的,是基于特定原因的,而非普遍通用的。此种责任在大陆法中也称之为“直索责任”。此种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允许债权人直接向股东提出请求,排除了公司的独立人格障碍。(2)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直索责任主要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它在性质上并不是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而只是民事责任。(3)直索责任为公司责任的补充,如果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不必要求直索。直索一般是在公司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由公司的股东负个人责任,这样可使债权人的债权得到充分保障。五、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构成要件任何一种制度皆有其存在的合理限度。一方面,我们要正视人格否认制度所宣示的维护公司独立性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又不能无视其作用限度而放任其无限扩充。事实上,在西方国家,分离原则即股东与公司人格分离为一般原则,而直索责任为例外。因此,限定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范围至关重要。只有符合下列情况才能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1、公司设立合法有效,且已取得独立人格。这是否认公司人格之前提。在公司未取得独立人格,或独立人格被依法撤消后,法律都对相关各方的利益采取了特定的救济方法,顾没有适用公司人格否认的必要.即使公司完成登记,若起人格存在无效事由,经厉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公司设立也将被判决为无效,自始丧失独立人格。2、股东实施了不正当使用或滥用了公司人格之行为。这种行为是指使法人之独立性特征丧失之行为。着类行为在实践中的体现,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公司形骸化。鼓动的控制行为造成公司徒有其表,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利益,起行为亦不以本来之宗旨为目的。如甲乙母子公司,甲作为母公司对乙进行职能控制,使乙公司完整成为其代理人或传声筒。二、公司资产不足。公司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的“血液”、公司运营的物资基础,是公司的债务总担保,公司资产不足可能损害与之交易的第三人的利益,或将对方置于极不利的境地。通常情况下,资产不足以特定法律关系成立是为计算标准,若某法律关系成立时,公司资产充足,但因其后蒙受了正常的经济损失,则不应做为资产不足处理。3、股东操纵公司实施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上述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债权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之损害。一般而言,如果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行为未造成损害,法官并不主动追究股东的责任而主张人格否认。4、股东不能为自己的利益主张否认公司人格。公司独立人格给投资者带来的优惠和负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基于公平和正义,股东在享受公司独立人格带来的优惠的同时,亦应承担随之而来的负担。对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否以行为人具有过错为要件,存在争议。西方国家现行做法是采用客观过错法,即只要股东从事了滥用行为即应视其主观上具有过错。因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情况下,其手段往往相当隐蔽,债权人要证明其主观上具有故意十分困难。六、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论基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意蕴是充分展示法律的正义。作为法律的灵魂的正义本质,是其生来就永不停息地追求的目标,自从人类社会发生公正与不公正以来,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法一直被视为维护和促进正义的艺术和工具。正义有许多规定性,其中最具要旨的规定性在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而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首先是社会各种资源、社会合作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正义问题。法在实现分配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把指导分配的正义原则法律化、制度化,并具体化为权利和义务,实现对资源、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地、公正地分配。正义正是通过这种分配权威而使社会步入理想的状态。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诞生,亦正是不余遗力地维系着该种理想状态的永恒而应运出现的。因为公司作为独立人格主体,在其实现社会的合作分工,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与负担方面,在促进大众投资,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均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然而,在公司法人制度的运行中,一些不法主体,为个人私利,往往不惜侵蚀他人的利益而丰肥自我,不正当地、欺诈性地将公司人格独立责任滥用到了极点,导致了其他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遭受了莫大的损害。由此人为地将公司法人制度的优越性与法律维系的公平、正义极大地扭曲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生成,可以有效地阻挡这种恶意滥用行为,还其法律的本质和公信力、促进法律所追求的内在意蕴的复原。七、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就法人人格否认原则的适用我国法学理论界也较早提出了此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原则。最高人民法院早在1987年所作的《关于行政单位和企业单位开办的企业倒闭后债务谁来承担问题的批复》中规定“行政单位开办的企业、公司停办后,凡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第六条、国务院国发(1985)102号文件《关于在进一步清理中整顿各类公司的通知》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应由直接批准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清理,企业、公司所负债务先由企业、公司的财产清偿,对不足部分由直接批准开办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或由开办公司的呈报单位负责清偿。在上述批复中,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央及国务院文件精神首次确立了法人人格否认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近年来法院执行程序中,直接运用法人人格否认原则,对法人分立、抽逃注册资金、投资不实的股东以及无偿取得法人资产的投资者、主管部门要求其独立承担债权债务。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运用法人人格否认原则,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各级法院的执行工作,加大了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力度,有力地打击了当事人滥用法人人格的状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运用“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则是不规范的。因为,这样显然造成了以“执行程序”代替“审判程序”的情况,使执法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不仅仅是剥夺当事人合法的答辩权、上诉权等法律权利的问题,而是影响到司法的严肃性、公正性问题。所以,在我国确立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制度,已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八、确立完善我国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制度结合国外司法经验及我国的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对法人人格否认在司法中的运作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禁止欺诈原则。即凡是要求适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股东在出资设立公司时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人成立的法律规定程序操作。例如,股东身份必须真实,出资必须全部到位,不得抽回股本,公司的财务制度必须健全,公司账务与股东及经营者账务不得混同。如果公司股东未遵守上述法律规定的事项,则应认为是违反禁止欺诈原则,其所设立的公司法人的人格独立性、完整性将会因利害关系人的主张而被法院直接予以否认。由此,对公司的债务可令股东直接予以承担。对于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出资不足、公司解散未履行清算义务等等情况均应当认为违反禁止欺诈的原则。2、禁止非法原则。股东设立公司的目的,是为了从事非法经营而套上合法外衣。例如,为了非法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或商业秘密进行不正当竞争,但又担心一旦被法律追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则单独注册成立一家投资较的公司,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