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隔离技术许加魏2014-04-10消毒、隔离的意义预防感染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感染的发生及传播途径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消毒及相关定义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隔离定义及管理方法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隔离原则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基于隔离原则的区域划分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基于隔离原则的区域划分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基于隔离原则的区域划分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基于隔离原则的区域划分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lm。接触传播的隔离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患者的隔离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传播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接触传播医务人员的防护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患者的隔离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空气传播的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患者的隔离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定期进行空气的消毒。飞沫传播的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消毒制度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消毒制度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消毒制度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消毒制度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消毒制度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消毒制度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常用物品的消毒
1、无菌物品包布必须用双层,一换一清洗。
2、无菌包放入专用柜内,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置于清洁容器中,定点定位,按时间先后顺序放置和使用,避免积压失效。
2、敷料、棉球储槽每日消毒一次。
3、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4、湿化瓶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无菌蒸馏水。
常用物品的消毒
5、负压吸引器停止使用后引流瓶、引流管、瓶盖均应用500mg/L含氯制
剂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凉干备用,引流管口按插在消毒瓶内。
6、深静脉穿剌或静脉切开,气管切开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一次。
7、静脉输液导管24小时必须更换一次。
8、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复合碘涂擦二遍,待半干燥后即可注射。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换药按清洁—污染—感染程序进行
一、无菌技术概念
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办法。
1、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未被污染的区域。
2、有菌区域:(非灭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操作前准备
1、环境清洁、宽阔、无人群流动、无尘埃飞扬。
2、工作人员要求穿戴整洁,帽子须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刷洗双手,必要时剪指甲。
(二)操作中保持无菌
1.不可跨越无菌区,防止无菌区被污染
2.用无菌钳取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了即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3.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可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不可作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三)无菌物品保管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但有明显标志
2.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并标明灭菌日期
3.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存情况(夏天一周,冬天两周)
。遵守制度遵守所在科室的相关制度严格遵守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产科分娩室、ICU病房、传染隔离病区、血透室、口腔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二、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四、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各有手消毒设施。
五、门诊、急诊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三节,观察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二节。
六、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七、急诊抢救器才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州采购合同范本参考
- 《职场生涯规划》课件
- 临床痛风性肾病分类、病理特征、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特征、鉴别诊断及病理图谱
- 《亲爱的宠物乐园:动物主题课件》
- 《中英饮食文化差异》课件
- 2025卫浴设备购货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土石方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2025新款电子产品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珍爱生命 呵护心灵-青少年生命教育指南
- Unit 3 Exploring the topic-Thinking skills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图文工厂转让协议书
- 货物贸易的居间合同
- 2025-2030中国疗养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国企山东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模)吉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 江西省萍乡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居室空间设计 课件 项目六 卧室空间设计
- 小红书运营:小红书账号运营培训课件
- 【WGSN】2025秋冬欧洲站童装趋势洞察
- DBJ04T 467-202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