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全套《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学习引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的开幕词,是毛泽东在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候,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篇章。学习这篇文章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清楚的把握。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个革命把奴役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势力,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二三十年来的官资本主义势力一齐推翻了。这个革命,使历来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劳动群众,变成了国家的主人。这个革命,推翻了黑暗的旧中国,创立了光明的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会。学习这篇文章还要注意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精神体验。【素养目标】1.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3.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4.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学习重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学习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鉴赏2.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人物轶事】辣椒粉拌梨赠斯大林亲手种辣椒毛泽东嗜好辣椒,此事举世皆知。他说湖南人没得辣椒不能吃饭,因此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味。有一次杨得志请他吃梨,他却找人家索要辣椒粉,将其撒于梨上,谓之辣椒粉拌梨。这种毛氏辣梨,我想味道不会太好,因此也没有像毛氏红烧肉一样流传开来。建国初期毛宴请苏联友人米高扬,米高扬嗜酒,毛看不惯,就炒了一大盘红辣椒招待,非说辣椒比酒更刺激。米高扬不得不勉强吞噬,结果辣得眼泪都喷了出来。上个世纪60年代,秘鲁哲学家德斯来华拜会毛泽东,两个人谈得甚为投机,原因之一是德斯愿意陪他吃辣椒。最为严肃的一次是他给斯大林送礼。1942年,斯大林派人给毛送来丰厚礼品(是什么礼品不得而知,反正不是伏特加),毛泽东郑重其事地将自己亲手种的辣椒打包回赠。毛泽东不仅将辣椒作为一种美食,而且尽力发掘其药用潜能。长征时期缺医少药,毛便差人到处收购辣椒并将其分发给干部战士,嘱咐他们寒冷时嚼几个辣椒驱寒,受伤时煮一点辣椒水清洗伤口。连排班长的特权,只是能多分得几个辣椒。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肯定认为应该给他的辣椒记上一笔功劳。50年代末,有一个毛泽东让猫吃辣椒的故事在上海广泛流传。传说毛给刘少奇和周恩来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的办法是硬塞,周的办法是先让猫饿三天,然后将辣椒裹在肉里面骗猫吃下。毛对此二者都不以为然,他开出的办法是将辣椒涂在猫的屁股上,猫会自己去舔,而且会为能舔干净而兴奋不已。2.了解写作背景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当时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3.了解文体知识—开幕词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召开()勉强()妥协()复辟()警惕()侮辱()2.解释词语。不屈不挠:永垂不朽:繁荣昌盛:(二)初读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2.划分层次3.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三、文本研究【思考1】品读语句含义①“任何”“一切”“唯一”“决无”有什么作用?②赏析“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的作用。③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④赏析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特点。【思考2】品读情感--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①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③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④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⑤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思考3】分析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含义【思考4】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思考5】试着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思考6】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四、技法点拨—开幕词的写法【技法指引】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格式简介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二)写作要点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五、明晰主旨六、素材积累毛泽东名句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4.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5.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6.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7.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8.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七、拓展阅读《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解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各民族人民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在1950年10月1日国庆一周年之际,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盛大的庆典,全国158名各族人民代表欢聚一堂,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献礼大会,各民族文工团表演了歌舞节目,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同席观看了歌舞晚会。柳亚子在毛主席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的开国气象,以及抗美援朝初战告捷的欢喜之情。八、作业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后感。答案二、(一)1.召开(zhào)勉强(qiǎng)妥协(tuǒxié)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rǔ)2.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二)1.明确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会议性质。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四部分(第7—12自然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第五部分(第13—16自然段):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三、【思考1】①明确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能性,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②明确承上启下,既对上文“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③明确“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④明确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思考2】①明确愤怒、惋惜之情,“不可磨灭”则道出了情感之深切。②明确写出了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③明确“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高度清醒、警惕。④明确“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⑤明确“永垂不朽”写出了缅怀、敬仰之情,【思考3】明确“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思考4】明确1.清晰的民族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2.清醒的历史观、人民观。人民是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文章中,毛泽东讲的最多的是“人民”二字。“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3.长远的大局观、发展观。文化建设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为在旧中国,人民受教育机会较少,文化程度偏低,这就给未来新中国各方面建设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开展起来,而且是愈快愈好。同时,文化建设搞好了,也可以大力提升人民的文明水平,“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4.冷静客观的时局观。坚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方针。未来的新中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卫业已取得的政权,保卫人民取得的胜利果实。过去,我们依靠人民军队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今天,我们仍然依靠人民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而且这只军队要时刻听从党召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思考5】明确“三年以来”,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以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为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考6】明确1.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本文作为开幕词,高度凝练、层层深入,按照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既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又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2.语言通俗准确、富有情感。课文作为一篇讲话稿,语言通俗易懂且准确,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感情色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永垂不朽”等。【真题演练】【例文】带你走进深圳——欣赏深圳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华地名》,我是主持人XX。首先,我想问一问电视机前在座的观众朋友,如果我们用“年轻”来形容一座城市,那么在你心中,中国的哪一座城市是“年轻担当”呢?我相信很多观众朋友都会想到1980年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深圳!“年轻”是深圳最鲜明的标签,不仅这座城市很新,这儿的人口平均年龄也很年轻。但如果仅将“年轻”与一组组数据挂钩,未免过于简单粗暴。我想“年轻”是一种状态,我们赞赏年轻、向往年轻,是因为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将看到年轻的深圳迸发出的张力,看到它“急”进却不冒进,快节奏却能坚守人文底色。我们都知道深圳是创新之都。这里孵化出闪闪发光的中国创造,有大族激光、大疆无人机……深圳的企业有决心和自信打破一切桎梏,面对技术封锁,本土企业华为自主研发了麒麟芯片、鸿蒙系统。我们明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只是遮蔽天空的树荫,披荆斩棘的勇者不应停留在此乘凉嬉戏,而应将目光聚焦于远方和未来。深圳一直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它不仅突破了自身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难题,还为世界各地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样板。深圳作为创意梦工厂,它还有令人羡艳的执行力。“居士逢乱离,始辨英雄士”,在疫情期间,深圳在全国乃至世界率先做到全面复工复学,并提交了67天“0新增”的优秀答卷,这个纪录在今天依然保持。知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人生的意义永远在于拓展,而不在于固守”,深圳创造出诸多傲人的成绩,却从未止步于此,我们看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团队自主研发处效率更高的检测试纸,看到政府部门继续推进大数据在各项政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我能很自豪地说:“在深圳,政策落地最快、项目推行最快、老百姓办事也最快。”深圳还是一座有温情有温度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这座人均收入居全国第二的城市,坚决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与人之间,它看中团队合作,区域交往,它追求互利双赢。微观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红马甲”穿行忙碌的身影,“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宏观规划蓝图,深圳积极向对周边地区输送人才与就业岗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枝独秀不是春”,深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展现了大都市应有的担当。深圳的每一份积累,都在为人民谋取福利,为祖国复兴奠基。朋友:当年闭塞落后的小渔村,如今已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看完这一期节目,也许你会问我,深圳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亮点?我会告诉你,没有了,是的,没有了。请不要对深圳有所期待,而应是深圳对我们有所期待,它尊重我们每个人做梦的权利,它珍视每一位奋斗者的诚实劳动,它在努力搭建好所有人的筑梦平台。我们欣赏它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深圳的每一份成绩都不开每一位个体的付出,深圳期待你的走进,期待与你携手,实现个人成就与祖国梦想的共振。在本期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大家为改革的先行者——深圳送上热烈的掌声!谢谢大家!五、明确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2.1长征胜利万岁》导学案【学习指引】《长征胜利万岁》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学习这篇文章要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必要性、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同时,还要把握文章对于具体场面的描写,鉴赏文章细腻的细节描写。同时,要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中,阅读时多加体会,感悟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所表达的情感内核。进而,加强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素养目标】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2.鉴赏并掌握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了解历史背景,结合文本,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核。【学习重难点】1.把握文章,学习细节描写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2.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杨成武传奇上将-杨成武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等职,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兼防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4年10月27日是杨成武将军百年诞辰,本刊特选取一组杨成武将军的生平图片,以示缅怀和纪念。《杨成武回忆录》,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人物轶事】虎父无犬女老一辈参加革命的将领们经历过太多磨难,悟出来许多人生道理,在战场上,他们披荆斩棘;在家庭上,也依然教子有方。父亲是将军,作为儿女们的自然也耳濡目染,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杨成武将军,不仅战功显赫,还为国家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他的三个孩子后来都成为了国家栋梁,尤其是女儿更厉害。杨成武将军的儿女中,最为厉害的还应该是他的女儿杨俊生了,她大学学习导弹自动控制,后来从事与导弹相关的工作,1983年被调入武警部队,1996年被授予少将警衔,是我国武警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开了女武警将军的先河。杨成武将军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革命,还为国家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儿女,令人钦佩。2.了解写作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3.了解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这次战略大转移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给予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用铁的事实表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英勇的人民军队,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长征精神:永不消逝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长征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文化遗产,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1996年10月22日,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把长征精神归纳为五点: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了解回忆录分类(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写法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5.了解吴起镇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该镇历史悠久,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新窑院设有毛主席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历史重镇。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巍巍()熙熙攘攘()运筹帷幄()寒噤()长途跋涉()2.解释词语。万水千山:长途跋涉:久别重逢:互诉衷肠:七零八落:恨之入骨:拍手称快:一言为定:熙熙攘攘:运筹帷幄:艰苦卓绝:此起彼伏:(二)初读课文。【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思考2】划分层次3.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三、文本研究【思考1】本文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儿?【思考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思考3】鉴赏句子①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②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③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④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思考4】分析人物形象①本文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②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思考5】分析手法试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知识补充】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明确要点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2、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3、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思考6】试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思考7】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四、技法点拨—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技法指导】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本文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分析】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运用、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对点练习】请从你喜欢的植物中任选一种,写一个片段,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不少于450字。五、明晰主旨六、素材积累1.万里长征对于我们共产党是一次严重的锻炼,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刘少奇2.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聂荣臻3.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4.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王安娜(德国友人)5.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迪克·威尔逊(英国学者)七、拓展阅读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感悟: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八、作业结合当下,谈谈你对长征精神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不少于300字。答案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巍巍(wēiwēi)熙熙攘攘(xīxīrǎngrǎng)运筹帷幄(wéiwò)寒噤(jìn)长途跋涉(báshè)2.解释词语。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二)初读课文。【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明确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思考2】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8段),抵达了吴起镇。第二部分(第9—20段),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剿”的二马骑兵。第三部分(第21段),写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第四部分(第22段),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第五部分(第23—46段),补序回忆参加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途中、会场环境、会上的讲话,以及感受。三、文本研究【思考1】本文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儿?明确第一个时间节点: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第二个时间节点: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第三个时间节点:10月30日,出发前往甘泉;第四个时间节点: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的区域;第五个时间节点:吴起镇战斗之后的一天,参加全军干部会议。【思考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明确以顺序为主,最后加以补序。【思考3】鉴赏句子①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明确这里是用到移情和拟人的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②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明确本句重在炼字,“吼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两个“一齐”交代了战士们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③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明确通过“天降大雪”与“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的对比,反衬出将士们的革命热情与战争胜利后的喜悦,突出了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士气。④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明确本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会后自己的激情和喜悦的心情,更富趣味性。【思考4】分析人物形象①本文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明确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②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思考5】分析手法试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明确(一)正面描写1.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2.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3.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4.细节描写:如“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等,写出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5.语言描写: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以及毛主席的宣讲。(二)侧面描写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思考6】试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明确本文的语言兼顾了文学性和通俗性文学性:文本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如“久别重逢”“互诉衷肠”“七零八落”“运筹帷幄”等等,同时,还多用拟人的修辞和烘托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通俗性:文章以散句、短句为主,有较多的口语和拟声词,如“啊”“啪”“嗬”“讲妥了”等,增强了文章的亲和力。【思考7】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明确文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集中在第42段。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四、【对点练习】请从你喜欢的植物中任选一种,写一个片段,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不少于450字。例文:菊花赋“龙生九种,九种各别。”也许是花神感念菊之傲霜吧,不仅赋予了她们灿烂的笑脸,还让她们拥有了千种姿态,万般色彩。如果你想看看哪一朵菊花最小,哪一朵菊花最香,你大可不必苦苦寻觅。小河边,大树下,草丛中,随处可见野菊花天真、烂漫的笑脸。她们的数量最多,个头最小,她们从不会忘记给提着篮子的小蜜蜂准备下香甜的花粉。她们不以奇和怪取胜。她们穿着一样的黄纱裙,施着淡淡的金粉,她们的枝条绵长柔韧,可以做巨龙的鳞片,做狮子的皮袍,做小孔雀美丽的羽毛。还可以像这样,做成一个简简单单的花架,让你累了可以休憩,舒舒服服地坐着,就能看到她们的美丽,轻轻松松地享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恬淡。她们无论在哪里,都是那么开心。她们尽情地看蓝天上的白云如何变幻,看大树上的小鸟儿如何捕食,看小孩子们如何奔跑。她们的妈妈只要她们快乐,这种简简单单的快乐。从不斥责她们,不要她们成龙成凤,不要她们时时处处争得第一,而是希望她们保持各自的本色。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吧!这些花儿,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任别人叱咤风云,她们只守着菊花的原色——太阳一般的金黄。秋天是菊花的季节。朵朵菊花竞相开放,或烂漫,或羞涩,或高贵,或淡雅,如诗如歌一般,让你流连忘返,让你轻吟低唱。五、明晰主旨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2.2大战中的插曲》导学案【学习引导】《大战中的插曲》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以聂荣臻元帅为第一视角,以口述的形式记录的一件发生在战争年代的充满温情与人性光环的事情。故事以百团大战为大的历史背景,以救助两个小姑娘为中心事件,既彰显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学习这篇文章要理清行文的线索,思考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在初步鉴赏课文的特色和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这个“小插曲”是如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的。【素养目标】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事情发展的经过。2.鉴赏文章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3.结合历史背景,了解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核和意义。【学习重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感悟人道主义精神的意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聂荣臻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人物轶事】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有105个团参战的大规模对日作战,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百团大战。当晋察冀军区正向井陉矿区进攻时,救起了两位日本小姑娘,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站的工作人员,日军投炸弹时把她们的父母炸死了,这会儿两姐妹正在哭呢。战士们立刻把两姐妹抱起来,放到两只大箩筐里,抬回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哦?我们这里来了两个日本朋友啊?我来看看。”聂司令笑着走出来,望着那两位日本小姑娘无助的眼神,聂荣臻的心被深深震动了。聂荣臻从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只梨子,亲手削好递到那位稍微大点的姑娘手中,温和地说:“这梨子洗干净了,吃吧。”看着眼前这位高大威武的叔叔那么和蔼,那名叫美穗子的姑娘“放心”地接过梨子吃了起来,聂司令笑了。这时,前线摄影记者沙飞拿着照相机拍下了聂司令给美穗子梨子的瞬间,聂司令说:“要照就照张正面的,来。”说着把美穗子抱出箩筐,拉着美穗子的小手,面对着镜头留下了珍贵的瞬间,一会儿,秘书问聂荣臻:“怎么安置她们啊?”聂荣臻司令想了想:“送回日本。”聂荣臻转身走进“办公室”,在桌前坐了下来,拿出一张便笺。写好后聂荣臻把信装进信封,放到箩筐里,不久,前方的负责同志把美穗子姐妹安全送达日本。这件事似乎已经结束了。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吸引了已经结婚的美穗子姐妹的注意,美穗子姐妹决定:到中国去,面谢救命恩人!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采访一次特别的会晤。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来。不一会儿,正门打开,已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对元帅的感激,“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帅面前,聂元帅连忙扶起美穗子姐妹,此时美穗子姐妹已经泪流满面,美穗子姐妹捧出一幅字画,上面写的是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在聂荣臻的帮助下展开在他面前,聂元帅高兴地点点头,连说:“好啊……”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元帅战火救孤,已成历史佳话。1980年,正是中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升温的阶段。将军救孤女,这样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是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不会放过的。毫无例外,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记录美穗子访华的电影《美穗子探亲》。2.了解写作背景--井陉破袭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3.了解“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4.了解《聂荣臻回忆录》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该书以口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作者聂荣臻的人生历程,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革命这一段。通过本书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本书是作者作为军队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的回忆录。书本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5.了解回忆录分类(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写法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井陉()殒命()兵戎相见()辗转()孤苦伶仃()颠簸()襁褓()幡然()无辜()2.解释词语。刀光剑影:孤苦伶仃:翻山越岭:背井离乡:兵荒马乱:来龙去脉:化干戈为玉帛:兵戎相见:(二)初读课文。【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思考2】划分层次3.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三、文本研究【思考1】分析第一段的作用。【思考2】本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思考3】鉴赏句子①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②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这个大一点儿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③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④今天的美穗子,纯朴善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思考4】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几层含义?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思考5】分析形象1.本文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2.分析美穗子的形象。【思考6】本文是如何体现中国军队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思考7】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会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思考8】试分析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思考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你赞同“以德报怨”“以怨报怨”还是“以直报怨”?谈谈你的看法。四、技法点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技法指导】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形式】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点。【运用指导】“引、析、点、联、结”五步法1.引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供料展开议论。2.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3.点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4.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5.结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五、明晰主旨六、素材积累1.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日本)松下幸之助3.最勉强的和平也比最正义的战争受人欢迎。——(古罗马)西塞罗4.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美国)富兰克林七、拓展阅读聂荣臻人本思想聂荣臻同志是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作为共和国开国元帅,聂荣臻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祖国繁荣富强出生入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表现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远见卓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胸怀。他光辉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聂帅精神十分博大。本文仅对其人本思想做一探讨。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养民、惠民。欧洲文艺复兴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起过反封建的积极作用。共产党人的人本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吸取了西方人本主义的精华,但又与它们有着实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时期,它则要求社会对个人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生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并奋不顾身救民于水火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其革命生涯中一直都在倡导并着力践行这一光辉的思想。聂荣臻人本思想的形成“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这封写于1922年6月3日的家书标志着聂荣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也是聂荣臻人本思想形成的集中体现。两个月后,聂荣臻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即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四万万同胞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为此,聂荣臻践行了一生。(一)父母的教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聂荣臻父亲聂仕先、母亲唐氏是一对善良厚道、勤劳朴实的夫妻。他们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影响着聂荣臻,在对聂荣臻的教育上突出了深明大义、乐于助人。当9岁的聂荣臻将砚台赠与穷同学陈善之心情不安地回家,将事情告诉母亲时,得到的不是责怪而是赞许。聂母说:“孩子,你做得对!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姓唐的农民遭火灾,借了聂荣臻父亲的钱还不上,虽然那点钱是聂父好不容易攒起来备急用的,但聂仕先老人仍大方地免了穷农友的债。母亲对小小的聂荣臻说:“穷苦人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才对呀!”父母的明理善良在聂荣臻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忠厚仁义的家风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为聂荣臻人本思想形成的最好启蒙。(二)社会环境的影响1.国内:半封建、半殖民地,痛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聂荣臻元帅回忆录》的第一页,聂帅这样写道:“从我记事时候起,打下深深烙印的,不是家乡的山水风光,孩提时代的欢乐,而是日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艰难困苦的社会中逐渐长大的聂荣臻表现出了扶弱济困的良好品质。青少年时期的聂荣臻在家乡留下了许多佳话,如:请求外公让给外婆就诊的医生给孤寡老人叶三公看病;同情小叫花子,给饭吃、给衣穿,包饭菜送走等等。2.国外:法国、比利时等经历,感受到进步与发展,自由、平等、博爱1920年2月1日给凤皋叔的信:“希望弟来法求学,法之学校诚非我国所可比,而造就人才,尤非我国所可及。非侄美彼而恶我”。1920年2月29日给父母的信:所在国见闻,“无一样不比中国好点,不独学校工厂才是,就是一般社会的组织,更比我们中国好得多,并且法国人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样美德,真是不错。”“稍有小病痛,他就会命医生来诊,校长、教员都来看望。”1920年3月18日给舅父的信中再次提到“回思祖国,号称文明古邦,然不及外人远矣”。身居海外求学的聂荣臻面对法国、比利时等较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为祖国的贫弱、国人之落后而忧心忡忡,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报国壮志和救国救民的雄心。(三)时代变革的促进旅欧期间,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的胜利和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旅欧共青团的成立等等,无一不对聂荣臻产生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影响。在变革的时代中,聂荣臻找到并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感悟: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八、作业谈谈你对中日友好的看法,不少于500字。答案二、(一)1.井陉(xíng)殒命(yǔn)兵戎相见(róng)辗转(zhǎn)孤苦伶仃(língdīng)颠簸(diānbǒ)襁褓(qiǎngbǎo)幡然(fān)无辜(gū)2.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来龙去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二)【思考1】明确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顺序为线索。【思考2】第一部分(第1段),引述战争中的“插曲”。第二部分(第2-3段),交代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起因。第三部分(第4-6段),写作者照顾两个小女孩,随后找人妥善护送她们返乡,并交代了一封写给日本军官的信。第四部分(第7-10段),交代写信的原因。第五部分(第11-15段),交代救助日本小女孩这件事儿的结果和影响。3.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三、【思考1】明确第一段总写战时的生活也会有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道出百团大战中,拯救日本小姑娘的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思考2】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先说现在,对于战时生活的总结和感受,然后引出“插曲”,开始讲述故事,交代原委和心情。【思考3】①明确“立刻”表明聂荣臻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大爱之心。②明确两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聂荣臻对孩子的关爱,给了孩子安全感,让孩子对他产生了依赖感,这为下文写孩子从日本来中国探亲谢恩做了铺垫。③明确在这里“决不”写出了聂荣臻的坚定,将中国战士正义的形象和人道主义光辉展现的淋漓尽致。④明确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情感充沛。一方面,聂帅对美穗子几十年后来探望自己的行为表示欣慰;另一方面,这句话也蕴含着“言外之意”,美穗子实际是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的缩影,聂帅对美穗子的赞美,反映出他对中日两国和平相处的希望,对中日友情的珍惜。【思考4】明确信件一共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第二层,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三层,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思考5】1.明确①重情义、有情怀。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儿,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儿。②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③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体现了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例如: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2.明确善良可爱,同时又知恩图报。【思考6】明确①救日本小姑娘。孩子是无罪的,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对日本人民尽最大力量进行爱护和关心。②通过一封写给日本官兵的信,表达去齐心合力共谋和平的愿望。③通过聂荣臻元帅的讲述。【思考7】明确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仅中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难,一些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和很多小孩子也是受害者。②聂荣臻细心救助日本小姑娘,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③几十年后,美穗子回访中国当面感谢聂荣臻,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这和聂帅救助前后呼应,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思考8】明确①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方式,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叙述,更有趣味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实可感,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我考虑,或是有我把她们养起来。③本文用词精炼,富于变化,更加准确形象。如“我牵着她的手”,“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④夹叙夹议。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对小女孩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⑤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同时在文中,聂帅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对和平的向往。【思考9】明确自圆其说即可。五、明确聂荣臻用回忆的方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3.1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学习指引】《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一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消息,报道香港历经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篇文章视角独特,独具匠心地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画面,既具有生动的现场感,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住文章中的时间、场景的转换,重点是要把握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素养目标】1.了解文体特征,把握新闻的特点。2.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3.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重难点】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2.了解写作背景—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3.了解“不列颠尼亚号”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时间轴: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大婚时,以不列颠尼亚号作渡蜜月。1986年,南也门发生暴乱冲突,并爆发大规模内战。在亚丁的外国侨民和外交官(其中包括中国外交官)纷纷撤退到港口。但到了港口之后,他们失望地发现港内的船只都已经为了逃避战火而驶出了港口。英国政府通知正在附近的不列颠尼亚号前往亚丁港救援各国的难民。难民被用汽艇接到船上,然后将其运送到吉布提。按照皇家海军的规定,在战时,不列颠尼亚号自动成为皇家海军的医院船。但是这次是属于也门的内战。最后不列颠尼亚号一共从亚丁救出了10687名外国难民和外交人员,包括中国驻也门的外交官。1997年7月1日不列颠尼亚号参加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1997年11月在普利茅斯港退役。退役后现在停泊在爱丁堡对外开放参观。4.了解文体—新闻【含义】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写作形式】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倒金字塔式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这种模式写作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出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正金字塔式这种写作方式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折衷式折衷式又叫新华体,这种写作方式将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两者进行了折衷,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下来则依照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这种模式的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然后,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财经大学《汽车电控技术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职业学院《商品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厨房保洁人员合同范例
- 大棚塑料膜购销合同范例
- 粮食进口合同范例
- 酒店垃圾合同范例
- 代理电梯合同范例
- 中小学培训班宣传
- 传媒合伙合同范例
-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动力设备原理及结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关于学习考察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
- 焚烧炉热工计算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铝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及缺陷分析
- 直线训练仪使用技术
- (完整版)Tinetti评估表
- 纪检监察系统“六个过硬”大练兵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 篮球单循环比赛排法
- 科斯的学术性著作:社会成本问题
- 海南劳模休养活动心得体会
- 智慧树外国建筑赏析期末考试南昌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