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练习06 中国现代史材料题(含解析)_第1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练习06 中国现代史材料题(含解析)_第2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练习06 中国现代史材料题(含解析)_第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练习06 中国现代史材料题(含解析)_第4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练习06 中国现代史材料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史材料题纳1.(2021·广东高州·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6月19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材料二经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和前途。(1)写出材料一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并指出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谈代表的名字。(4)材料二和材料三描述的事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得以实现)。(3)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详解】(1)根据材料一“1949年6月19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新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依据材料二“……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所以说“旧中国”完全死亡。(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达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材料三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2021·山东兰陵·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多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和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式并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按照协议,进藏部队先后进驻西藏各个国防重镇,结束了西藏边境线上长期有边无防的历史。根据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中共西藏工委和驻藏部队实行生产自给,解决军需民用,大力兴建公路、机场、水利、工厂、农场等,先后组织13批1000多人次到内地参观访问,增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共同发展进步创造了基本前提。——摘编自黄慧《历史抉择奠定发展进步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材料三(3)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人文追求。上面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是哪一支英勇之师?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4)这只英勇之师展示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有哪些?【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围绕题意,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满足了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维护了祖国的安全,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答出一点或意思相近即可)(3)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精神(答出任意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详解】(1)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得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根据“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得出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2)根据“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大大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概括得出满足了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据“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共同发展进步创造了基本前提”,概括得出得出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维护了祖国的安全,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3)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忠诚、国际主义精神等。3.(2020·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武汉由汉阳、汉口、武昌三镇组成。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着英雄的故事。材料一1889年前,洋务派在武汉没有创办一个近代企业。张之洞到湖北后,大力倡办实业,他先后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丝纱麻布四局等近代企业,发展速度为全国之冠。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热情高涨,民办企业得到大力发展。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摘编自黄长义《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与武汉早期工业化进程》(1)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当时武汉企业发展、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前、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最终顺利攻占武昌城。武汉三镇相继光复。随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革命火焰也迅速席卷全国。武昌也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吸引着众多向往进步的青年加入革命的阵营。(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三汉口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英租界之一。1926年至1927年初,英军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和汉口“一•三”惨案。英军的暴行激起了武汉人民心里的熊熊怒火。1927年1月5日,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反英示威游行。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在2月19日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的租界交还中国。(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口收回英租界的原因。材料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4)依据材料四,谈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意义。材料五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指挥下,武汉迅速封城并火速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奔赴武汉……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指出,“在这场斗争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英雄有哪些精神值得人民敬佩和学习?【答案】(1)张之洞到湖北大力倡办实业,发展速度为全国之冠;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前期口号:自强;后期;求富。(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反英示威游行。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4)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5)胸怀大志、艰苦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详解】(1)依据材料一“张之洞到湖北后,大力倡办实业,他先后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丝纱麻布四局等近代企业,发展速度为全国之冠。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热情高涨,民办企业得到大力发展。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可知,武汉企业发展、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张之洞到湖北大力倡办实业,发展速度为全国之冠;民间投资热情高涨,民办企业得到大力发展。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2)依据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最终顺利攻占武昌城。武汉三镇相继光复。随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可知,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依据材料三“汉口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英租界之一。1926年至1927年初,英军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和汉口“一•三”惨案。英军的暴行激起了武汉人民心里的熊熊怒火。1927年1月5日,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反英示威游行。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在2月19日与武汉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在汉口的租界交还中国。”可知,汉口收回英租界的原因是1927年1月5日,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反英示威游行。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英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4)依据材料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意义是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材料,我认为英雄精神值得人民敬佩和学习的方面有:胸怀大志、艰苦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4.(2021·广东普宁·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1951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图二∶公私合营大生第一纺织公司股权凭证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材料三: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新中国初期采取的哪一重要举措?图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哪一做法是中国的创举?(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优先发展的企业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土地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2)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企业多分布于东北地区(3)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详解】(1)根据材料“1951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可知,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公私合营大生第一纺织公司股权凭证”可知,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实行了赎买政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2)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可知,汽车制造厂、机床厂、大型轧钢厂都是重工业,由此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根据地图所给提示可知,这些企业多数分布在东北地区。(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工农业业产品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工农业产品有了大幅度的增长。5.(2021·山西石楼·八年级阶段练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2)材料二中“这次会议”是指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缘由何在?该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3)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是在什么事件中?说明了什么?(4)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答案】(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加强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3)文化大革命;说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4)民主和法制应该同样重视,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在法制方面,要完善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民主方面,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根据图片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召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机构从此产生。(2)根据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可得出“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所以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全国一大的召开,为加强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是在文化大革命事件中;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说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4)本题可从加强民主和法制两方面来说。民主和法制应该同样重视,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在法制方面,要完善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民主方面,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言之有理即可。6.(2021·河南新蔡·八年级期中)以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史实,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民主法制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请从两个角度举例说明。(2)李明同学展示“新中国成就”时,选用了如下示意图。结合大事年表分析,你认为他展示的是哪一成就?判断的理由是什么?(3)王刚同学在展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时,搜集到如下素材。结合大事年表分析,以下数据、照片、报纸是否可以在展示中作为事例使用?为什么?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961971161802721953年4735570407【答案】(1)政治: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①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主法制: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选两个方面即可)(2)“一五”计划的成就。理由:“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从图中看出,从1952年到1957年,工农业产值比例中工业比例明显上升,轻重工业比例中重工业的比例明显上升。(3)图三可以使用,图四不能使用。原因:图三,1950—1952年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四,1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严重,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详解】(1)政治:根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得出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根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得出经济:①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③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主法制: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得出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选两个方面即可)(2)观察示意图可知,展示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根据材料内容得出理由:“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从图中看出,从1952年到1957年,工农业产值比例中工业比例明显上升,轻重工业比例中重工业的比例明显上升。(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展示的是土地改革的成就,符合事实,图四展示的是“大跃进”的浮夸风,不符合事实,得出图三可以使用,图四不能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得出图三,1950~1952年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四,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严重,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7.(2021·山东莱州·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主题事件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三按照周扬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的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目标编制而成的表格序号入选大事时间入选理由9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93抗美援朝1950—1953年捍卫朝鲜独立,维护中国安全9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95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9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9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洗雪了百年国耻9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99成功发射神舟五号2003年实现载人飞天梦100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2008年百年奥运梦终圆(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反对内外压迫者”的途径,并说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2)请据材料二填写以下相关事件,并说明该事件与主题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概括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答案】(1)途径:不屈不挠的斗争。含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主题事件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可得出“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反对内外压迫者”的途径是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含义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的事件是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成为开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转折。(3)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这些事件表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日益融入国际社会。8.(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上图的“生死契约”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之后中央在农村出台了哪一政策?此措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的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材料二:下列表格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制表)(2)分析材料二的统计表,说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哪些重大决策成为了“改变历史的那一瞬间”?(4)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开放以来能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答案】(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启示:国家制度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变化:1980年,深圳的GDP和人均GDP在4个一线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7年,GDP居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主要原因: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或答实行对外开放或实行改革开放。(3)决策: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对外开放、提出“一国两制”。(4)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生死契约”后中央在农村出台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可知变化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由此带来的启示可知是国家制度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的变化是1980年,深圳的GDP和人均GDP在4个一线城市中均居末位;到2017年,GDP居第三位,人均GDP居首位。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深圳成为经济特区。(3)根据“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决策主要是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对外开放、提出“一国两制”等。(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9.(2012·山东泗水·八年级期末)材料一:巩固政权(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巩固新生政权的两件大事,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材料二:艰难探索(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60年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请分别写出图三和图四事件的名称。材料三:开拓创新(3)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图五的标题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图中总设计师是_____。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4)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______→沿海港口城市→______→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了扩大开放,我国作出了开发(图六)______的决定。谈感悟:继往开来(5)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你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请畅舒己言。【答案】(1)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或抗美援朝运动。(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B(4)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发展政策(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可知图一是“农民埋界桩”,图二是“跨过鸭绿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巩固新生政权的两件大事,分别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根据图三“20万斤水稻”可知是“大跃进”、图四“人民公社好”可知是人民公社运动。(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因此图中总设计师是B。(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填写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因此为了扩大开放,我国作出了开发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提供的借鉴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发展政策。10.(2021·江苏·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新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做出了哪一重大决策?材料二改革在农村突破并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由此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全新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的过程。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3)随着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改革目标逐渐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是在哪一会议上明确提出这一目标的?材料三(4)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它是哪里?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从1988年起哪一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5)综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增强企业活力(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4)深圳;海南(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逐步深化的过程;我国的对外开程度不断提高,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趋势;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详解】(1)根据材料“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知材料主要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根据材料“改革在农村突破并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由此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改革觉得巨大成就后,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借鉴,1984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开始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即通过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提高企业的积极性,通过简政放权,实现政企分离,使企业实现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3)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结合所学知识,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所以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1988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海南地区的自然地理优势,我国又开放了海南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5)结合所学知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融入世界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从左倾错误到实事求是,从照搬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说明改革开放之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2021·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一模)探究题[改天换地]材料一: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翻天覆地]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方面列举实例证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共同原因。[团结一心]材料三:2020庚子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迅速反应、广泛动员,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国各地医疗队进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各地迅速行动,建立起了一套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代协同治理模式。﹣﹣新华网(4)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感想【答案】(1)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统一: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防:航母“辽宁舰”入列;火箭军建立;战略保障部队的成立等。(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详解】(1)依据材料一“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可知反映的是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依据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所学知识,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列举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祖国统一方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的进程;国防方面,中央提出科技强军的战略,航母“辽宁舰”入列;火箭军建立;战略保障部队的成立等。(3)依据材料二“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依据材料三“党中央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迅速反应、广泛动员,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可知党的领导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依据材料三“建立起了一套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代协同治理模式”可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风雨70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础,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又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至少两个)。(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答案】(1)图一:实施第—个五年计划;图二: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作用: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港、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3)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国有企业改革。⑤建经济特区;或开放沿海城市;或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⑥共建一带一路(答二点即可)(4)认识:根据国情制定政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由图一“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可知,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在不断提升;由图二“1957年到1960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曲线图”,可知农业发展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的“严重曲折”。因此我国工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图一是实施第—个五年计划;图二是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根据材料二,由“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可知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可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由“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础,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可知,为港、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为特区和内地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为港、澳顺利回归和祖国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3)根据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等。(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符合国情制定政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等。13.(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她在前进的征程中一次次化危为机,实现惊天逆转,走向最后的胜利。(血泊中奋起)(1)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哪一政变使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结合上图,回答中国共产党在A、B点是如何“继续战斗”的。(困境中涅槃)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人民面前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地进行探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历史事件: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名称: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C(危局中突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初,当时西方世界一片欢腾,认为是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西方文明世界的胜利。……事实是中国日益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又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王立胜、钱跃《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危机处理》(3)面对苏东剧变,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哪些成功的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前景?(4)综上所述,从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危机处理中你有何感悟?【答案】(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A: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A:西藏和平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沿江、边境城市;开放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都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等等(任意两件,只要在时间范围内都可得分)(4)党处理重大危机时总是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善于“化险为夷”又善于“转危为机”,展现出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有理即可)【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因此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由图片,可知A是南昌、B是井冈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在A: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A:西藏和平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苏东剧变,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沿江、边境城市;开放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扥。这些成功的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前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危机处理时总是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善于“化险为夷”又善于“转危为机”,展现出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14.(2020·江苏相城·八年级期末)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邮票图二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图二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结合所学概括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我国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回归后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3)上述材料可用于探究哪些历史课题?【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都享有自治权,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2)“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持繁荣稳定,经济上克服了各种困难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等。(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图一信息“西藏自治区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据图二信息“澳门回归祖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下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共同之处是:都享有自治权,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2)据材料二的“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紫荆花冉冉升起;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18年,港澳珠大桥正式通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回归后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有:“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持繁荣稳定,经济上克服了各种困难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等。(3)材料一涉及民族问题,材料二涉及祖国统一问题。因此,题干材料可用于探究的历史课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5.(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学校准备举办“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精神”专题庆祝活动。(知党史图片展览)(1)请写出以上图片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并为这组图片拟写一个展览主题。(听党话主题班会)(2)如图为建国后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请任选一例,简要介绍他的事迹,(要素:姓名、时代、贡献)并分析他身上折射出的伟大精神。(感党恩红歌传唱)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七子之歌》歌词“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创作于1982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创作于1925年问题“田野上”的“希望”得益于什么好政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我要回来”成为现实是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3)请依次回答表格中的三个问题。在红歌传唱过程中,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新的认识?(跟党走个人实践)(4)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情况,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谈谈如何用实际行动向党的100周年华诞献礼。【答案】(1)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渡江战役胜利。展览主题: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2)事迹及伟大精神:一,焦裕禄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领导兰考县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折射出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伟大精神;二,黄继光在1952年抗美援朝中执行潜伏任务时光荣牺牲,折射出严守纪律、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三,邓稼先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四,王进喜为20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任选一例介绍即可)(3)回答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一国两制”构想。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与时俱进。(4)学习上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生活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重要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可知“开天辟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军旗升起”指的是南昌起义;“走向成熟”指的是遵义会议;“胜利渡江”指的是渡江战役胜利。展览主题:根据材料可知,展览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2)事迹及伟大精神: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焦裕禄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领导兰考县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折射出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伟大精神;二,黄继光在1952年抗美援朝中执行潜伏任务时光荣牺牲,折射出严守纪律、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三,邓稼先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四,王进喜为20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任选一例介绍即可。(3)回答问题:根据材料歌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田野上”的“希望”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建立经济特区;“我要回来”成为现实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认识:根据材料歌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与时俱进。(4)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学习上,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生活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16.(2021·陕西·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1)用材料一中图示反映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文字材料中“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的观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次战役的失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图A,指出2019年国庆阅兵与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相比,我国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哪些变化?依据材料二图B与图C,简述新时代下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哪些历史性突破?并将图C中的臂章名称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中国“有海无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现“钢铁长城”的发展历程,你认为一个强大的国防需要哪些因素的推动?【答案】(1)史实: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筹建海军、开办新式学校,使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向现代化。战役:威海卫战役。重要性: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2)变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种类日益增多;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武器装备获取渠道发生改变;武器装备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等。突破:成立了五大战区;组建了五大军种;排序: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3)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反抗侵略、不畏强敌的民族精神;团结合作、牺牲奉献的爱国思想;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革命传统;坚定忠诚的政治信念;密切联系、依靠人民群众的政治路线等。17.(2021·广东·江门市第二中学二模)世界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误读”的现象。为避免此现象的出现,各国在发展中要不断增进彼此的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材料三:如图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材料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须跟上时代。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摘自习近平出席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17—18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推动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峰点出现的国际背景是什么?(4)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答案】(1)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长期世界领先。(2)衰落的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骄傲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3)姿态: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友好合作。国际背景:美苏冷战(或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4)避免误读:广泛、深入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或和而不同)等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并结合所学知识,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长期世界领先,所以在西方人眼中形成了伟大、高贵的“中国龙”的形象。(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可得出,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根据材料二“……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可得出,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根据材料二“……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可得出,骄傲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3)根据材料三“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友好合作等方面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以防止外交“误读”。结合所学可知,推动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峰点出现的国际背景是美苏冷战(或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只有广泛、深入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或和而不同)等,才能避免或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读”。18.(2021·陕西横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摘编自《中国外交史》材料二:“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材料三:在21世纪蓬勃发展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多次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及两国正式建交的时间。(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外交布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新时期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的名称。(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4)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结果;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的面临的国家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如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2)根据材料可知,“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说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是美国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也是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正式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由此可知,我国外交布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举办多次多边外交活动,如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一方面是中国一直以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结果;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是国家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与近代“弱国无外交”形成鲜明对比。从举办的多场多边外加活动来说,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2021·四川·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八年级期中)综合探究题。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探究口(民族独立)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叙述开国典礼。(政治民主)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结合材料二指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两部文献的联系。(3)将材料三建设成就按要求进行分类。(只填写序号)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4)综上,说明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建设成就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人民海军和陆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通过主席台;人民空军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它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都得到了确认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3)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④⑥;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⑤;C.“文化大革命”时期:①②。(4)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自己才能当家做主;民族独立是建设成就取得的前提;建设成就是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发展有力保障。【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人民海军和陆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通过主席台;人民空军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两部文献的联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它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都得到了确认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②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首次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④一五期间,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