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 B.表明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C.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可以佐证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中,有平民居住区、贵族陵墓区、贵族宫殿等遗址,说明在当时已经出现阶级的明显分化,D项正确;良渚古城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址,而非母系社会,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原始国家形态是否已经完善,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良渚古城一个遗址,无法体现多元一体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末年某书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ǎn),不得休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张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 B.反映隆礼重法的思想主张C.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D.具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C项正确;主张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隆礼重法的思想主张是荀子针对“人性恶”而提出的,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春秋末期老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3.文献记载秦灭六国后,下令迁徙关押各国的旧贵族和豪富到咸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其中被迁到秦国都咸阳一带的,就有十二万户之多,并在迁徙之后及时整顿当地社会风俗等。这些措施()A.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凸显了秦朝的严刑峻法C.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 D.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而非严刑峻法,排除B项;秦朝采取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经济文化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是不可能的。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的、一种自然的办法。钱穆先生的这一观点()A.主张学以致用 B.体现了唯物史观 C.过于武断片面 D.彰显了民族自豪【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是不可能的。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的、一种自然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认为,在古代中国,皇位世袭制度是顺应了当时形势的,钱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体现了唯物史观,B项正确;材料主旨与学以致用无关,排除A项;钱穆的观点相对客观,并不片面,排除C项;材料无法彰显民族自豪,排除D项。故选B项。5.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史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由此可知,汉代刺史()A.负责处理全国刑狱 B.代表丞相出使地方C.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位卑权重以大御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及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虽然刺史可以“断治冤狱”,但其并不负责全国刑狱,排除A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皇权的延伸,并非代表丞相出使地方,排除B项;御史位卑权重,以小御大,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去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其是否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个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这一时期是我国()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图西北设置的机构是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知识是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机构,A项正确;唐代在西北设置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排除B项;宋代时期西北不在其管辖范围内,北宋是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排除C项;清代在西北设置的是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排除D项。故选A项。8.魏晋以后,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北魏重视祭孔的主要原因是()A.推动儒学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发扬传统文化 D.民族认同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以后(中国)。据题意可知,魏晋以后,各个民族政权都重视祭祀孔庙,实际上是重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其原因主要是意图通过认可儒家思想来得到中原民众的支持,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B项正确;北魏重视祭孔的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为了推动儒学发展和发扬传统文化,排除AC项;祭祀孔庙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民族认同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对如图史料反映的税制说法正确的是()开元九年郧县贺思敬庸调布唐代怀集庸调银饼

A.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基于带有封建土地国有性质的井田制C.该发现证实了魏晋实行租调制 D.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庸调布”“庸调银饼”并结合所学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租庸调制,而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的是两税法,排除A项;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均田制,不是井田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的租庸调制,不是魏晋的租调制,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九品中正制的僵化 B.分科考试选拔方式的推行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到唐朝(中国)。如表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寒门子弟为官的增多了,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的僵化只能表明该制度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表明不了题里面的变化,排除A项;分科考试选拔方式的推行是寒门子弟为官的增多的原因,不是体现,排除B项;官员素质全面提高是科举制推行的影响,不是变化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1.严耕望在《唐代文化约论》中写道:“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为此,唐太宗()A.合并中书门下两省 B.令三省于政事堂合署办公C.增设参知政事监督 D.完善科举制优化人才选拔【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可知,唐太宗为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设立政事堂以供宰相集体办公,B项正确;唐太宗为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设立政事堂以供宰相集体办公,而不是合并中书门下两省,排除A项;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省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未涉及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观念的转变 C.女性地位的提高 D.社会环境的宽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并结合所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得出,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有所转变,带动了女性参与商业,A项正确;结合所学,宋代社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转变、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宽松,都对女性参与商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BC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凌晨五更瓦子勾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宋朝时期有了早市,有了瓦子等娱乐场所,可得出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宋朝,D项正确;材料现象出现于宋朝,不是秦朝、魏晋南北朝、唐朝,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如图为元朝运河和海运示意图,对这两大交通运输线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B.平衡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利益C.促进了对外贸易扩大 D.折射出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分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大运河取直,缩短运输距离,开通海上运输,将江南财赋源源不断的运往大都,满足大都的需要,体现了政治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D项正确;元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平衡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利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元朝海运和运河运输,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5.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疆域“有难以里数限者”。以今日地理来说,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为此,元朝实施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关于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强干弱枝,导致地方人浮于事 B.地方独立性强易导致分裂割据C.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的特点 D.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为此,元朝实施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及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辽阔的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宋朝强干弱枝,导致地方人浮于事,排除A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项。16.“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明英宗设内阁 B.雍正帝摊丁入亩 C.明太祖废丞相 D.康熙帝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并结合所学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直接统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项正确;朱棣设内阁,排除A项;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方面的改革,与材料中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排除B项;雍正设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C项。17.据记载,明朝两百多年间,曾十八次修筑(修补)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隔明朝最后一次修筑长城已近百年,工部提议康熙帝修筑长城,遭到康熙帝的回绝。康熙帝拒修长城主要是基于()A.华夷一体民族观开始形成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推进政治统一的战略考量 D.长城已经失去军事防御功能【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清朝康熙皇帝拒绝修长城,原因在于清政府和蒙古的关系密切,北部相对稳定,因此康熙帝拒绝修长城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推进政治统一的战略考量,C项正确;华夷一体民族观自古就有,并不是才开始形成,排除A项;雍正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康熙帝拒修长城出发点是政治考虑,不是考虑长城的防御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18.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在《木棉(棉花)吟序》中说:“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康熙时期的《嘉定县志》记载,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由此推断,明末清初嘉定县()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C.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D.专业化生产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明末清初,“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但是在清朝初年,嘉定县种植结构中“棉九稻一”,棉花种植比例大大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嘉定一带棉纺织业生产专业化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D项正确;明末清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动,排除A项;无论种植棉花还是种植水稻都是进行农业生产,并没有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趋势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李贽一直赞扬孔子安贫乐道、好学不倦、识人惜才、教子有方。但同时,李贽明确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由此可知,李贽的思想()A.促进了明末思想的解放 B.蕴含反权威的进步主张C.成为当时主要思想潮流 D.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知,这体现的是李贽反对孔子的权威,主张人的自由发展,B项正确;促进了明末思想的解放是李贽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C项;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0.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属于这一启蒙思潮的是()A.致良知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出现了以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人文启蒙思潮,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C项正确;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陆王心学的内容,排除A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1.《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该局面最早始于()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根据材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可知,清政府丧失了关税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英国强迫清政府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得清政府无法设置保护性的关税来保护本国新兴工业,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A项正确;B、C、D选项中涉及到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对应评价,都没有针对性的提到关税主权丧失对中国的危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项。22.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指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是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尽管由于军事局势,根本没能实行,但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这里的“它”是指()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近代史。据材料“这是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可知,符合当时潮流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潮流,符合条件的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项正确;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平均主义,主张的经济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严复的《天演论》介绍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排除D项。故选C项。23.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这一现象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权力下移,地方汉族官僚势力崛起,促成材料中现象的发生,B项正确;其他选项中事件的时间与材料中事件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4.他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他们是()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因此题干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等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要实行变法,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些裂缝,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要结束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仔细观察如表,对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世界史中的重大事件中国史中的重大事件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A.历史事件的发生有时具有巧合性 B.历史事件需要从更广的视角加以解读C.19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和中国。题干表格中第一列“世界史中的重大事件”,与第二列“中国史中的重大事件”存在某种关联性,比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力量,1840年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通过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决定。可见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的,需要从更广的视角加以解读,B项正确;材料体现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关联性,并非巧合,排除A项;材料除了提及中国边疆危机,还提及入侵中国的英、俄等外国的情况,意在突显中外关联,而非仅仅说中国,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关联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6.“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句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下列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意味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C.这一感慨与中国甲午惨败直接相关 D.该言论在当时未产生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维新运动是在甲午战争惨败后,以“公车上书”为序幕拉开的,因此,康有为的感慨与中国甲午惨败直接相关,C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排除A项;康有为是维新派,而非革命派,排除B项;该言论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27.“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据此可知()A.百日维新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谋划变法内容的B.清末“新政”仍然强调传统的“义理之学”不可动摇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未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D.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该诏书的启发下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诏书宣示,以圣贤义理之学为变法的根本,同时博采西学为辅进行,体现了百日维新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谋划变法内容,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而非清末“新政”,排除B项;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改良派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28.“门户开放”只是美国提出的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算、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列强纷纷响应美国的呼吁 B.各国的侵华目标均已实现C.清政府对列强的坚决抵制 D.各国担心相互之间的冲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美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在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下提出的,该政策使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暂时达成一致,各国担心相互之间的冲突,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只有意大利表示无条件接受,其余各国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保留,而俄国基本上没有接受,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只是在侵华问题上暂时达成一致,排除B项;材料涉及美国与其他列强的关系,与清政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9.严复在《主客平议》中说道“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遗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呜呼!亦可伤己。”严复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庚子妖民愚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庚子”年是1900年,因此评论的应该是义和团运动,严复认为义和团运动愚昧和野蛮,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间是1851年至1864年,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1895年,排除B项;戊戌变法时间是1898年,排除C项。故选D项。30.当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战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他们封锁了自战声明的消息,甚至与列强“合作”。下列对这一现象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清朝中央权威的衰微 B.加快了清朝统治的崩溃C.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维护了东南中国的安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的中国。据材料“当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战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甚至与列强‘合作’”,并结合所学,“东南互保”虽有利于南方地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受到改良派、买办乡绅等的支持、但对北方直接遭到八国联军侵略地区不利,东南互保政策未得到直接受侵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C项说法太绝对,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结合所学,在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对外宣战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反映了清朝中央权威的衰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维护了东南中国的安定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31.据统计,截至1910年,在农工商部注册的企业共计345家,额定资本17648.32万元。其中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1910年共有资本338.7万两,较1899年增加295.9万两。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刺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题干材料为清末民族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推行新政,颁布了一些促进民族企业发展的举措,这成为民族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D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是民族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而且这一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刺激,排除C项。故选D项。32.据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主要集中沿海沿江地区 B.先天不足且后天畸形C.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D.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与1912年相比,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虽然有了明显上升,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依然占据一定的比重,说明中国民族企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压迫下艰难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D项正确;根据比重变化并不能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排除A、B项;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重82.2%,并不是很小,排除C项。故选D项。3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由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民主政体脱离中国实际 B.认为中国盲目照搬美国政体C.完全否定了中国的辛亥革命 D.代表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立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辛亥革命盲目照搬美国政体,与中国具体实际不匹配,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照搬美国政体,脱离实际,而非民主政体脱离中国实际,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辛亥革命的完全否定,只是阐述其照搬美国政体脱离中国实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该学者代表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34.1912年8月21日,《民国画报》刊发了一篇名为《改头换面》的漫画,画面描绘的是一个站立的人,其头部为“共和”两字,其四肢和躯干,乃为繁体的“拿破仑”三字。该漫画意在()A.揭露袁世凯欲独裁的野心 B.批判北洋军阀的割据统治C.学习拿破仑建立统一国家 D.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头部为“共和”二字说明是改头,是表面现象,四肢和躯干是繁体字“拿破仑”则说明在实际上却是专权的、独裁的,因为拿破仑是专权的一个代表人物,所以该漫画的目的是揭露袁世凯的专权野心,A项正确;材料批判的是袁世凯专权,不是北洋军阀,排除B项;中国本就是统一国家,排除C项;漫画不涉及辛亥革命的功绩,排除D项。故选A项。3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据此可知陈独秀()A.主张用革命手段建立共和政体 B.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C.反对晚清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D.突出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根据材料“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后,虽然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共和、立宪均未能得到较好贯彻,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乃是促使民众觉悟,进行思想文化上的革新,D项正确;材料信息显示,此时为民国初年,共和政体已经确立,清政府统治已被推翻,排除A项、C项;护法运动起因是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何尊(如图)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余其宅兹中国”(我且安顿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材料二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内涵及其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同时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并说明秦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意义。【答案】(1)内涵:①周成王(或王室)所在地;②洛阳及京畿地区;③“天下中心”④相对四周四夷而言。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措施: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举例: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意义: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中国。内涵:据材料“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余其宅兹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天下中心”,是中原华夏文明的所在地,是相对四周四夷而言的。西周将国都建在“中国”,所以“中国”也指西周都城、王室所在地洛阳及京畿地区。制度:结合所学,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周天子直接控制都城及其周围地区,其他国土则分封给诸侯,诸侯服从天子。【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措施:结合所学,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举例:可结合所学,列举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措施。意义:结合所学,秦朝时期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①据有关文献记载: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②泉州出土的宋代斗船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1)从材料呈现方式上,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②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发展的哪些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答案】(1)史料类型:①文献史料;②实物史料。史实:海外贸易发达;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出现;坊市界限被打破,形成街市、夜市等。(2)特点: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是周边村落商业联系的纽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影响: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史料类型:根据材料“①据有关文献记载”可知,①是文献史料;根据材料“②泉州出土的宋代斗船”可知,②是实物史料。史实:根据材料“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可知,海外贸易发达;根据材料“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可知,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出现,坊市界限被打破,形成街市、夜市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可知,数量多,网络化分布;根据材料“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可知,分布疏密适当;根据材料“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可知,是周边村落商业联系的纽带;根据材料“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可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影响:根据材料“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可知,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可知,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同时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自徐继畬《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材料二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简单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答案】38.价值: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欧美等国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9.意义: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或答推动了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的近代)。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是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40.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其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综合可知,其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欧美等国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意义:据材料“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推动了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的近代化,如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设立总理衙门等。原因:据材料“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是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得出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材料“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得出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根据材料“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所学得出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根据材料“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得出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 B.表明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C.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可以佐证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中,有平民居住区、贵族陵墓区、贵族宫殿等遗址,说明在当时已经出现阶级的明显分化,D项正确;良渚古城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址,而非母系社会,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原始国家形态是否已经完善,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良渚古城一个遗址,无法体现多元一体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末年某书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ǎn),不得休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张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 B.反映隆礼重法的思想主张C.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D.具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C项正确;主张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隆礼重法的思想主张是荀子针对“人性恶”而提出的,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春秋末期老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3.文献记载秦灭六国后,下令迁徙关押各国的旧贵族和豪富到咸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其中被迁到秦国都咸阳一带的,就有十二万户之多,并在迁徙之后及时整顿当地社会风俗等。这些措施()A.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凸显了秦朝的严刑峻法C.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 D.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而非严刑峻法,排除B项;秦朝采取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经济文化繁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是不可能的。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的、一种自然的办法。钱穆先生的这一观点()A.主张学以致用 B.体现了唯物史观 C.过于武断片面 D.彰显了民族自豪【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是不可能的。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的、一种自然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认为,在古代中国,皇位世袭制度是顺应了当时形势的,钱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体现了唯物史观,B项正确;材料主旨与学以致用无关,排除A项;钱穆的观点相对客观,并不片面,排除C项;材料无法彰显民族自豪,排除D项。故选B项。5.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史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由此可知,汉代刺史()A.负责处理全国刑狱 B.代表丞相出使地方C.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位卑权重以大御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及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虽然刺史可以“断治冤狱”,但其并不负责全国刑狱,排除A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皇权的延伸,并非代表丞相出使地方,排除B项;御史位卑权重,以小御大,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去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其是否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个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这一时期是我国()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图西北设置的机构是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知识是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机构,A项正确;唐代在西北设置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排除B项;宋代时期西北不在其管辖范围内,北宋是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排除C项;清代在西北设置的是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排除D项。故选A项。8.魏晋以后,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北魏重视祭孔的主要原因是()A.推动儒学发展 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发扬传统文化 D.民族认同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以后(中国)。据题意可知,魏晋以后,各个民族政权都重视祭祀孔庙,实际上是重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其原因主要是意图通过认可儒家思想来得到中原民众的支持,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B项正确;北魏重视祭孔的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为了推动儒学发展和发扬传统文化,排除AC项;祭祀孔庙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民族认同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对如图史料反映的税制说法正确的是()开元九年郧县贺思敬庸调布唐代怀集庸调银饼

A.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基于带有封建土地国有性质的井田制C.该发现证实了魏晋实行租调制 D.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庸调布”“庸调银饼”并结合所学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租庸调制,而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的是两税法,排除A项;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均田制,不是井田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的租庸调制,不是魏晋的租调制,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九品中正制的僵化 B.分科考试选拔方式的推行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到唐朝(中国)。如表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寒门子弟为官的增多了,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的僵化只能表明该制度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表明不了题里面的变化,排除A项;分科考试选拔方式的推行是寒门子弟为官的增多的原因,不是体现,排除B项;官员素质全面提高是科举制推行的影响,不是变化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1.严耕望在《唐代文化约论》中写道:“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为此,唐太宗()A.合并中书门下两省 B.令三省于政事堂合署办公C.增设参知政事监督 D.完善科举制优化人才选拔【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可知,唐太宗为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设立政事堂以供宰相集体办公,B项正确;唐太宗为防止三省扯皮推诿,提高工作效率,设立政事堂以供宰相集体办公,而不是合并中书门下两省,排除A项;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三省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未涉及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观念的转变 C.女性地位的提高 D.社会环境的宽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并结合所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得出,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有所转变,带动了女性参与商业,A项正确;结合所学,宋代社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转变、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宽松,都对女性参与商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BC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凌晨五更瓦子勾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宋朝时期有了早市,有了瓦子等娱乐场所,可得出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宋朝,D项正确;材料现象出现于宋朝,不是秦朝、魏晋南北朝、唐朝,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如图为元朝运河和海运示意图,对这两大交通运输线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B.平衡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利益C.促进了对外贸易扩大 D.折射出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分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大运河取直,缩短运输距离,开通海上运输,将江南财赋源源不断的运往大都,满足大都的需要,体现了政治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D项正确;元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平衡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利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元朝海运和运河运输,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5.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疆域“有难以里数限者”。以今日地理来说,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为此,元朝实施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关于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强干弱枝,导致地方人浮于事 B.地方独立性强易导致分裂割据C.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的特点 D.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为此,元朝实施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及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辽阔的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宋朝强干弱枝,导致地方人浮于事,排除A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项。16.“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明英宗设内阁 B.雍正帝摊丁入亩 C.明太祖废丞相 D.康熙帝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并结合所学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直接统领六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项正确;朱棣设内阁,排除A项;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方面的改革,与材料中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排除B项;雍正设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C项。17.据记载,明朝两百多年间,曾十八次修筑(修补)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隔明朝最后一次修筑长城已近百年,工部提议康熙帝修筑长城,遭到康熙帝的回绝。康熙帝拒修长城主要是基于()A.华夷一体民族观开始形成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推进政治统一的战略考量 D.长城已经失去军事防御功能【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清朝康熙皇帝拒绝修长城,原因在于清政府和蒙古的关系密切,北部相对稳定,因此康熙帝拒绝修长城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推进政治统一的战略考量,C项正确;华夷一体民族观自古就有,并不是才开始形成,排除A项;雍正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康熙帝拒修长城出发点是政治考虑,不是考虑长城的防御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18.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在《木棉(棉花)吟序》中说:“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康熙时期的《嘉定县志》记载,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由此推断,明末清初嘉定县()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C.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D.专业化生产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明末清初,“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但是在清朝初年,嘉定县种植结构中“棉九稻一”,棉花种植比例大大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嘉定一带棉纺织业生产专业化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加,D项正确;明末清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动,排除A项;无论种植棉花还是种植水稻都是进行农业生产,并没有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趋势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李贽一直赞扬孔子安贫乐道、好学不倦、识人惜才、教子有方。但同时,李贽明确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由此可知,李贽的思想()A.促进了明末思想的解放 B.蕴含反权威的进步主张C.成为当时主要思想潮流 D.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知,这体现的是李贽反对孔子的权威,主张人的自由发展,B项正确;促进了明末思想的解放是李贽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C项;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0.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属于这一启蒙思潮的是()A.致良知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出现了以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人文启蒙思潮,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C项正确;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陆王心学的内容,排除A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1.《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该局面最早始于()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根据材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可知,清政府丧失了关税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英国强迫清政府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得清政府无法设置保护性的关税来保护本国新兴工业,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A项正确;B、C、D选项中涉及到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对应评价,都没有针对性的提到关税主权丧失对中国的危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A项。22.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指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是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尽管由于军事局势,根本没能实行,但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这里的“它”是指()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近代史。据材料“这是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可知,符合当时潮流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潮流,符合条件的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项正确;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平均主义,主张的经济是落后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严复的《天演论》介绍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排除D项。故选C项。23.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这一现象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权力下移,地方汉族官僚势力崛起,促成材料中现象的发生,B项正确;其他选项中事件的时间与材料中事件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4.他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他们是()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因此题干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等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要实行变法,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些裂缝,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要结束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仔细观察如表,对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世界史中的重大事件中国史中的重大事件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A.历史事件的发生有时具有巧合性 B.历史事件需要从更广的视角加以解读C.19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和中国。题干表格中第一列“世界史中的重大事件”,与第二列“中国史中的重大事件”存在某种关联性,比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力量,1840年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通过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决定。可见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的,需要从更广的视角加以解读,B项正确;材料体现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关联性,并非巧合,排除A项;材料除了提及中国边疆危机,还提及入侵中国的英、俄等外国的情况,意在突显中外关联,而非仅仅说中国,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关联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6.“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句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下列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意味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C.这一感慨与中国甲午惨败直接相关 D.该言论在当时未产生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维新运动是在甲午战争惨败后,以“公车上书”为序幕拉开的,因此,康有为的感慨与中国甲午惨败直接相关,C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排除A项;康有为是维新派,而非革命派,排除B项;该言论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27.“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据此可知()A.百日维新是在“中体西用”的框架下谋划变法内容的B.清末“新政”仍然强调传统的“义理之学”不可动摇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未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D.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该诏书的启发下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