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清单-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清单-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清单-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清单-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清单-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古代古代政治史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的概念:周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黄帝,炎帝)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西周的首都是镐京,位于陕西西安)·周朝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说统一的“雅言”,促进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该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正确答案】C 【解析】统一的“雅言”指统一的语言,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西周时期的普通话来源于西周的首都镐京,位于现在的陕西西安。二西周的封国:1同性封国:鲁,燕,卫,晋,吴。(同姓不婚)2异性封国:齐,宋,秦,陈,楚。·山东简称是鲁,山西简称是晋,都来自西周的封国·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湖南简称湘,湖北简称鄂,广东简称粤,广西简称桂,以上各省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名。三关于分封制影响的若干考法周代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即中央难以控制地方。分封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允许诸侯王管理地方,拥有兵权,并且世袭。诸侯王在地方根据嫡长子继承制世袭罔替,兵力财力日积月累有所增加,就会在地方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命令,甚至称霸。如:齐桓公。周朝没有君主集权,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君主是秦始皇。周朝的政治制度对于后代的影响主要是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因为从天子到诸侯都采用世袭制,所以容易产生天下一家的家天下思想。考点二·宗法制一宗法制关键词/识别标志:血缘,孝悌,嫡长子继承制。·谱牒=帝王族谱·父子之间和睦叫做孝,兄弟之间和睦叫做悌。·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二嫡长子继承制与兄终弟及的若干问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继承原则→古代人们看重嫡长子继承制→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如果兄终弟及,因为弟弟很多(同父异母+同父同母+同母异父),每一代就会有很多统治者/王,如果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嫡长子是唯一的(正妻的长子),则几乎是一代一个统治者/王。三同姓相关材料,答案是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权力继承制度,在古代血缘关系通过姓氏来证明,所以命题时常用姓氏替代血缘,故有以下公式:血缘=等于姓氏=宗法。考点三·秦朝政治史一秦统一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七国位置东南西北到中间齐秦楚燕赵魏韩(后三位是从上到下)二秦始皇称始皇帝的首要目的是突出个人功绩。三关于郡县制秦国设立郡县制,较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权力)加强国家组织能力。·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罢侯置守说的是,废止诸侯(分封),设置郡守。四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原因在于根据才干任免官吏。公天下即天下为公,每个人都应该有管理天下的机会,如果根据才干任免官员,就使得每个人都获得了一个管理天下的机会,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才干,这样对于每个人,也是公平的。郡县制最早通过才干任免官员,所以是公天下的开端。五朝议制度(大臣相互讨论)的作用:集思广益,防止大臣专权,体现些许民主色彩。考点四·汉朝政治史一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比起郡县制不利于中央集权,诸侯国经常叛乱。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郡”是郡县制,“国”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郡国并行制即在一个国家内不仅实行郡县制还实行分封制。前面说了,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在西汉时期,郡县制下的郡县没有叛乱,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经常发动叛乱,出现了“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二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设置中外朝制,依靠亲信组成中朝,作出决策,对抗外朝,牵制宰相权力。除此之外,利用外戚宦官制衡丞相,导致外戚宦官专权。·君主专制是指君主和臣民或者是君主和丞相之间的关系。丞相听君主的话则是加强君主专制,反之则是不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说的是中央和地方或者是中央和诸侯的关系。地方听中央的话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嘛,地方不听中央的话则是不利于中央集权。三推恩令+附益之法+强买强卖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即地方听从中央命令。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国势力增强,对抗中央。汉武帝时期,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解决地方诸侯不服从中央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主父偃建议,只有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和财产,才能起到削弱诸侯势力的效果。如何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和财产,才能起到削弱诸侯势力的效果。如何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和财产?汉武帝接受建议,将诸侯王的继承制度由嫡长子继承改为庶子平均继承,这样诸侯王的徒弟就会被分割成几个小部分,这样继承权的恩泽推广到了庶子身上,这样的方法叫做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推恩令之后,诸侯王势力得到有效减少,中央政府继而颁布了“附益之法”,即诸侯不得参与朝政,进一步削弱了诸侯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推行施恩令,诸侯国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少,与中央矛盾淡化,地方趋于稳定,可以解决边患问题。四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损:郡国并行制益:刺史制度。·什五连坐和郡县行政都是秦国时候的事情,皇权独尊是秦朝的秦始皇创立。刺史制度是汉朝创立。汉朝从秦朝继承的制度有:皇帝制度/君主专制三公制度(丞相:皇帝助理,御史大夫:最高监察,太尉:最高军事长官。)郡县制度。·文书指国家档案文献·汉初实行黄老学说,道家思想。五察举制的五个弊端士族门阀垄断仕途。首先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德”,谁的道德水平高,谁就可以做官。问题在于,“德”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所以当时谁给官员钱,官员就说谁的水平高,这样一来,当时的有钱人——士族门阀,就垄断了做官的途径。不公平。只要有钱就能做官,这当然不公平。社会秩序不稳定。如果一个社会不公平,那么社会秩序就不稳定。不利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被选拔上来的官员都是地方豪强,就容易导致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出问题。官员文化素质低下,靠钱买来的官,素质肯定低下。考点五·唐朝的政治制度一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通过办事的步骤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皇帝设立三个丞相部门,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拥有对一件事情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决定之后由中书省的政事堂草拟诏书,诏书草拟好了以后,送到门下省去审核。门下省有审核权,中书省政事堂起草好诏书后,应该将诏书送到门下省进行审核,门下省来决定是否通过中书省的决定。如果门下省通过中书省的诏书,则将诏书送到尚书省执行,若不通过,中书省的宰相和门下省的宰相就会吵起来,但问题是因为两个人都是宰相,所以谁都吵不赢谁,最终只能交由皇帝来裁决,皇帝就做了一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如果门下省通过了中书省的诏书,那么诏令就会被送到尚书省执行,但是尚书省如果不执行,两个人就又会吵起来,只能再有皇帝裁决,皇帝再一次将权力收到了自己手里。皇帝就是这样,通过把一件事情分成三个步骤——决定,审核,执行,再配备三个丞相部门,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二中书省的政事堂负责草拟诏书,皇帝不得亲自草拟诏书。·也是为了加强皇权,如果皇帝亲自草拟诏书,门下省和中书省就不敢叭叭,那么丞相就变回一个了,就又回到了当时的状态。三科举制的优点科举制中,皇帝负责命题,官员负责阅卷,百姓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很多人就有机会通过考试做官,就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大家机会均等,社会就相对公平,社会秩序就会相对稳定,士族门阀因此遭到打击,就有利于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大家通过开始来做官,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总结科举制优点有利于打破士族门阀垄断仕途。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四科举制的缺点科举制优点并不绝对,容易导致官员品德低下。·科举制优点突出,但是也有不足,如:科举制主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容易忽略官员的品德,故唐太宗也提出了也应当注重品行的主张。科举制虽然兼顾各个阶层,但是并不完善。·没有进行普及化教育。考点六·宋朝的政治制度一二府三司通过部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思路同唐朝一样,都是分割相权。但是方法不同,唐朝是通过做事的步骤来削弱相权,宋朝是通过部门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即中书门下管行政,三司管财政,枢密院管军事。这样互相之间不能联络,丞相的权力自然就被缩小了。提示中书门下管行政,丞相名叫参知政事。三司管财政,丞相名叫三司使。枢密院管理军事,丞相名叫枢密使。三部门各司其职,各不相知,缩小丞相权力范围加强皇权。二宋朝的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因为宋朝君主的做事有失误的时候,史官会记录下来,被记录下来了就会被后人看见,然后就有可能被骂,所以会影响君主的个人行为。三南宋经济中心南移,导致政治,文化多要素的发展。提示有经济,政治,文化原因,首选经济原因。四宋朝吸取唐朝节度使(地方行政+军权)的教训,任用文官担任知州。五宋朝设置通判,监督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刺史,通判是宋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的唯一标志。六募兵制:随着土地兼并加剧,流民增加(背景),宋朝为解决流民问题,让其当兵,国家给发工资,这就叫募兵制。当时宋朝民间传闻: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这样一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缩小了贫富差距。六科举考试发明糊名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平公正和社会阶层流动。·糊名法说的是用密封线将名字遮住。考点七·元朝的中央体制一元朝的政治体制元朝的中央机构分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二行省具有紧急事务的处置权,当然绝对服从于中央。考点八·明朝政治史一朱元璋实行了分封制,导致了朱允炆时期的清君侧。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甚至叛乱,但是我们发现,越是水平不咋地的皇帝,越是喜欢实行分封制,因为他们只相信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刘邦素质差,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朱元璋更是有才,实行了分封制,所以在刘邦的汉朝,诸侯王经常叛乱,在朱元璋的明朝,燕王朱棣发动了名为“清君侧”的起兵。做掉了朱元璋的嫡长孙建文帝而称帝,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他建立了内阁)清君侧就是清理君主身边的大臣,朱棣干啥要这么做?因为朱元璋在实行分封制后,朱棣在地方势力膨胀,在建文帝时期不听从中央命令,所以建文帝身边的大臣,建议削藩,取消诸侯王的封号,燕王朱棣对此不满,决定收拾皇帝身边的这些大臣,当然,连皇帝也一起收拾掉了,这样的造反行为,被扣上了一个好听的名号“清君侧”。二朱元璋废丞相,所以明朝曾经有过短暂的丞相,封建制历史上唯一没有丞相的朝代是清朝。三内阁和丞相的区别和共同点。丞相可以独立处理政务,内阁不能。丞相有任免官吏的权力,内阁没有。丞相和内阁都是中央机关,不直接参与地方政务的管理。三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立内阁,性质是顾问,不是丞相,不统领六部。提示内阁后来地位高于六部,但并不统领六部,因为二者不属于同一机构。丞相权力变大,是君主专制削弱的表现,内阁权力变大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丞相是助理,具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所以能力越大君权越容易受到威胁,你说丞相既然能独立处理事务,然后处理得还比你好,或者是让你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那你这个皇帝不是被干掉就是被架空,所以君权受到威胁。·内阁是顾问,没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就是一个被询问的,没啥直接的实权,可以说是君主的爪牙,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狗仗人势,所以内阁权力越大,君主权力越大。四厂卫制度,宦官参决。(参与决策,而非掌握决策权。)东厂:监视(对象:大臣)/特务西厂:保卫皇帝,去民间探听有没有说皇帝坏话和要造反的。锦衣卫:保卫皇帝,搜集军事情报。考点九·清朝政治史一军机处的职能:西北军务,行政司法,上传下达→加强皇权。二军机处的作用:易于保密,便于宣召,临时差遣。三军机处的设立,导致清代内阁权力被架空。四康熙收台湾,乾隆办移民五古代史视角下君主专制存在的合理性(社会条件)和弊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被觊觎被控制)·社会条件:小农经济君主专制有优越性对君主专制有心理依赖中国古代经济史考点一·小农经济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发展。·铁器得到普遍使用是汉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有铁器。二小农经济的考法:注重小农经济的形态:养活一家人/几口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考察,简而言之就是“男女一起干活”总结:“男女一起干活”=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三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从未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商人数量的增加)而衰退。考点二·土地制度相关一周朝土地制度:周朝确立井田制,即土地公有,归周天子,不得私自买卖,到了后期井田制度瓦解,土地私有逐渐盛行,大家开始肆意买卖。二自耕农:自己的土地。自己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的农民+最怕土地兼并,土地一旦被大地主兼并,就成了流民(要饭),或者去当兵(仅限于宋朝)三土地兼并相关土地兼并的概念: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没有土地。土地兼并的考法:注重土地兼并的相关史实的考察,比如朝廷是很痛恨土地兼并的+宋朝不再抑制土地兼并。注重土地兼并的后果性考察,第一种后果就是农民失去土地后有的去地主的土地上耕作,有的去当流民(要饭),有的去当兵(仅限宋朝)第二种后果就是,引起国家财政政策的变更。四均田制度·土地兼并·国家税收制度的关系均田制概念:北魏至唐中期,国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与均田制配套的税收制度——隋朝租调制·唐朝租庸调制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内涵:它们都属于税收制度,都是以均田制为前提。隋朝租调制内容:租代表谷物,调代表布,农民定期向国家缴纳谷,布作为国家税收。唐朝租庸调制内容:租代表谷物,调代表布,庸代表绢,农民定期向国家缴纳谷物,布匹,绢作为国家税收。租调制:年满五十,免役收庸租庸调制:无年龄限制两税法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继续。时间:780年皇帝:德宗提出人:杨炎每户根据资产交户税,按地交地税积极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简化税制,国家税收增加消极作用:土地兼并不受限制,田制不立。加重农民负担(转嫁)·地主也不是傻子,朝廷管地主收的税多,自己不想跟往年比亏损,所以就向农民(雇农)收更多的地租。Ps因为土地兼并,所以大部分农民都没有土地了,他如果不想当流民就得向地主交地租,所以这样的农民被称之为雇农。考点三·重农抑商一概念:重视农业抑制商业+通过抑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达到重视农业的目的(不让商人做官,不能穿丝质的衣服,不能坐好的马车等等。)二考法第一重农抑商的原因是什么答:商人不从事生产,对国家经济的增长没有实质性的贡献Ps商鞅变法时期的商人产销分离,现在的商人产销合一。也就是说,在古代一个人种了白菜然后拿到市场上卖,他是商人吗?不是!因为白菜是他生产的,而什么是商人呢?产销分离的!是只销售,不产粮食的!

所以古代商人最让政府头疼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没有让白菜多一颗出来,而是从中获利。打击他的原因就在于,商人不从事生产,对社会财富的实质性增长没有贡献。第二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未改变。Ps注意!!!!!政策≠现实。前提是古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近现代得到改变!!第三近代史材料里官商同时出现,答案就是有关于重农抑商+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在近代改变。考点四·坊市制度一概念:坊市制主要表现在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且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地点和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二理解第一坊:城市的住宅区。市:城市的商业区。草市:乡村赶集。第二唐朝坊市分离,是经济发展的表现。第三宋朝坊市合一,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第四经济越落后,对营业时间的限制愈加严格。经济越发达对营业时间的限制越宽松。考点五·纸币相关考点一考法: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北宋出现,但是不是官方发行,且不被官方承认,只是民间交易的凭证。考点六·资本主义萌芽考法:判断答案是否要选资本主义萌芽,一定要看材料中是否体现雇佣关系,即材料是否出现“雇主”“雇工”等词汇,如果出现,则答案和资本主义萌芽有关系,如果没有,无关。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因在于——资本不回流。人民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赚到钱之后,没有用这笔钱扩大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而是用这笔钱去买田置地,这说明,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资本主义难以进一步发展。考点七·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一朝贡贸易:宋朝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马车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是海禁政策催生下的产物,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作用是展现天朝威仪。·各朝贡国贡期不一致二海禁政策:为了防止农业人口流失,禁海限商甚至闭关锁国。明朝两朝实行过禁海政策,但是具体政策有差异。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策上的考虑,实行过海禁政策,多次下令“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并以严刑峻法惩处违禁者。当时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就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后来隆庆皇帝有条件的开放海禁,但不管怎么样,海禁政策都给全国官民弄得傻乎乎的,连长颈鹿都不认识,非说是麒麟。思想考点一·先秦诸子百家之春秋时期的儒家一儒家产生的最早时期,是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证明需要遵循的规则:前朝可以证明后朝,如商朝在周朝之前,商超出现牛耕,即可证明周朝有牛耕。后朝不可证明前朝,如春秋在商朝之后,在春秋时期出现牛耕,不能证明商朝有牛耕。物证的证明力大于书面证据(史书)二孔子时期儒家的核心思想:第一个是“仁”第二个是“礼”“仁”的概念有两个层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守住底线,不要害人)仁者爱人(提高境界,对别人好)礼的概念:贵贱有序,但是关于“礼”的考法层出不穷,主要有两个点。孔子所崇尚的“礼”是贵贱有序,而贵贱是根据血缘来决定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在春秋时期日渐式微的周天子的统治。意在劝诫诸侯,不要乱,周天子生来就“贵”诸侯生来就“贱”不可以犯上作乱。对于“礼”(贵贱有序·血缘贵贱论)的主张,提出来很严重的质疑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不能由血缘/“礼”来确定。)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的相通之处在于尊重制度和秩序,“礼”是一种尊卑有序的秩序,“法”则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制度。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即教育不能区分等级,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四孔子整合了《诗经》《尚书》《周礼》/《礼记》《周易》但非编纂。如果材料中提到了这五本书,答案大概就是虚假思想或者给大家提供断代的借鉴(春秋战国)考点二·先秦诸子百家之春秋时期的道家一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代表作《道德经》二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三道的特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四核心思想:朴素论证法——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五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文景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为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奠定经济基础】考点三·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代表作《韩非子》二思想主张:及时变革,不以先王之道治当时之世,同儒家的“存先王之治”形成冲突。严刑峻法,同儒家的“仁政”形成冲突。法不阿贵,同道家的“礼”(贵贱有序)产生冲突。君主集权(李斯),突破分封制,同儒家的“存先王之治”形成冲突。禁止私学,学在官府,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三考法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意思是,十个人编成一个什,五个人编成一个伍,一个人犯错,整个“什”或者整个“伍”都要按照该罪行判罚。这是商鞅变法中重点内容中特意提到“民”的地方,但不是为人民考虑,而是只为帝王考虑。按功勋授爵。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也叫世官制,根据血缘来世袭官爵的制度,在秦朝之前较为流行)世卿世禄制,又叫作贵族政治,所以可以看出,商鞅认为,贵族的存在已经不合时宜了,应该按照军功(才能)来授予爵位。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考点四战国时期的墨家一创始人:墨子,代表作《墨子》墨子是劳动人民/小生产者。所以他的智慧和政治诉求是小生产者/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政治诉求。二思想主张兼爱·爱无差等(区别于儒家的仁爱,儒家的仁爱的前提是礼,有等级差别。)兼爱思想体现了功利主义。(因为墨子是小生产者,常常需求自己得到和君王一样无差别的爱,这叫做“抢着要奶喝”故体现了“功利主义。”)非攻,反对战争尚贤,统治阶层民选考点五战国时期的儒家一代表人物:孟子二代表作:《孟子》三主要观点性善论(为朱熹所发扬,并在高考中多次出现)仁政是将仁爱的观点,通过政策发扬出去,实施到社会当中去。而孔子的仁爱未通过政策广为实施,故仁爱和仁政的区别在于,材料中有没有出现“王”“上”等词眼,如果出现了,那就是仁政,反之,则是仁爱。民本思想(区别于民主思想)意思是君王要照顾百姓,这样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护,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君王统治,经典语录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邦本+民贵君轻+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而民主思想是,国家主权要掌握在人民手里,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经典语录有:天下为公+民为主君为客+主权在民+创立民国。儒家希望培育君子,希望实施仁政,希望有君圣出现,这些想法,不是很切合实际,有点理想化。考点六汉代儒家一代表人物:董仲舒二核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官方儒学出现,儒学学位提升著作《春秋繁露》《春秋决狱》·《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结合了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引进了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春秋繁露》(董仲舒)结合了法家,道家思想(注意:这三本的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满足统治需要考点七儒学危机一道教,佛教的兴起,因为理念不同,给儒学带来了危机。【解释】儒学的问题在于没有讲清楚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学生们也问过孔子相关的问题,但得到的都是整天别瞎想之类的。孔子认为,人生一定要做好当下的事情,提高品德修养,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死亡之后的来世。但是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确实面临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现实。基于这样的现实,释迦牟尼和老子分别给出了人死之后的答案。释迦牟尼认为,人死亡之后,灵体会根据今生的善恶进入六道轮回,或者因为精通佛法,脱离六道轮回,进入华藏世界或极乐世界。老庄则认为,人死之后,能量回归大自然,再根据大自然重新整合。但无论如何,佛道给出了答案,儒家却没有,所以大量的普通民众转信佛、道,给儒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考点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一三教合一为了解决儒学危机,宋代的儒者将佛家、道家的精髓融合在了儒学当中,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二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体现了三教合一三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讨论万物的本原是天理。【解释】这里的天理,可以理解为儒家的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还有仁义礼智信。人欲即人的欲望。存天理灭人欲可以理解为,三纲五常比人性重要,这种观点被明后期的异端思想家所批判。万物的本原是天理,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四朱熹的人性观:本善习远。·本善习远即人性本善,后来走远了,学坏了,即善恶并存。五朱熹主张理性的生活秩序·理性的生活秩序,即“好的生活秩序”六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都属于理学,只是有分歧,但朝鲜人以程朱理学为正宗。七心学简单,程朱理学复杂,程朱理学要求格物致知。八心学主张心无外物,向内求。考点九明清异端思想一李贽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儒学+冲破传统束缚。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著作《藏书》《焚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欲望,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二黄宗羲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三顾炎武的思想注重“风俗”(社会风气)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风:经世致用以孔孟之道为本,程朱理学为末四王夫之的思想朴素唯物主义:气者,理之依也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中国古代的科技考点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一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社会安定经济:农耕经济的繁荣政策: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教育:发达的文化教育个人:古代科学家个人的努力人民:辛勤的劳作二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入特点:实用性,继承性三造纸术书写材料的演进:商朝(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春秋(竹筒)→西汉(竹筒,出现纸)→东汉(蔡伦,蔡侯纸)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四印刷术发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宋代普及)→宋(彩色套印,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元(王祯木活字)影响: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消息外传,影响政府管理。五火药发明:古代,人们在炼丹的时候发现火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宋朝时,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影响:摧毁了骑士阶层,促进了欧洲社会变革→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预兆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六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北宋(用于航海)影响:13世纪传入欧洲,为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社会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重要条件。七《九章算术》和珠算春秋:九九乘法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数法,后被珠算取代。东汉《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八天文历法商周关于世纪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石申的《石氏星表》用赤道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表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浑象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000多年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统治阶层也会审慎接受外来历法。九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元代王祯《农书》重点在生产工具的改革,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的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对古今中外的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和总结,注重农业科学实验,体现了农业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十医学成就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后代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他被称为医圣。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创立了当时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由朝廷颁行,体现了国家力量对中医药的支持艺术考点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起源与演变“图画文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甲骨文(商,完整体系)→金文(周代钟鼎文或者铭文)→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书(魏晋)→行书,草书二总趋势:汉字的频繁使用导致汉字由繁到简三书法艺术功能: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甲骨文:字体不认识,图片有裂痕大篆:小篆的前身小篆:基本能认得,笔画比较圆,秦朝国家强力推行隶书:字体比较扁,横竖分明,撇捺不分明楷书:笔画详细,撇捺分明,字形方正,结构严谨。代表人物: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行书:草,但大部分你认识,代表人物:王羲之(兰亭序)苏轼草书:草到不认识,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张旭(草圣)怀素,毛主席考点二绘画的发展和起源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二隋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吸收了外来风格三北宋张泽瑞《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四中国画特征:注重主观性情(不注重写实)注重写意传神,可以情景合一。考点三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和剧种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西周至春秋三百多首诗歌,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诗歌。二楚辞: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不现实)三汉赋:文采华丽,用来描述汉朝统一的恢宏气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但最终目的是倡导节俭,批判奢靡。张衡《二京赋》四唐诗兴盛原因(背景)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发展,风气开化,民族融合。唐初时期:王勃,陈子昂盛唐时期:边塞诗人有岑参,高适。山水诗人有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放荡不羁,蔑视权贵,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国破家亡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唐时期:白居易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五宋词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代表:豪放派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婉约派北宋的柳永《雨霖铃》,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声声慢》六元曲兴盛原因:复国无望,借曲消愁(故后代士大夫所鄙视)代表:关汉卿,马致远,较少引用典籍,自然而然的话语,雅俗共赏,贴近生活,易受欢迎。七明清小说兴起原因:封建社会衰落,理学的束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级的崛起八市民文化的发展:自由,正义九京剧可以固化大众的历史认知,没什么技术含量十相比京剧,昆曲就比较高大上,文化品位很高,有文化的人很喜欢听。中国近代史考点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国际: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市场和原料。国内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土地兼并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亏空虚骄自大,天朝上国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市场和原料而中国自给自足。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等,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政府坚决禁烟的态度,林则徐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经过1.1840年广州(林则徐)→厦门(邓廷桢)→定海(姚怀祥)→天津议和时期(在此期间把虎门销烟相关人员撤职查办)→广州→东南沿海→南京五,结果:1.中英《南京条款》: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开放广厦福宁上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税率(其实就是英国人规定关税税率,定为0关税。也就是说,英国来这卖货,海关不能收关税。)。2.南京条约的附件——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又叫治法外权,也就是说,在此之后,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驻中国领事带回英国用英国的法律审判。这样一来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再适用中国的法律,而是适用英国的法律,即英国法律可以处理外国(中国)的事务,因此又叫治外法权。(补充一下我国古代的知识,严刑逼供是合法的。)(2)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原则就是说今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除割地赔款外的所有条款,英国自动享有。(基本上,每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都有这条)(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3.中美《望厦条约》(1)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除了割地赔款之外的一切特权。(2)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设教堂4.中法《黄埔条约》(1)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的取得的一切特权(2)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六,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1)政治上:战前→独立自主战后→主权遭到破坏(主权最主要的体现:领土主权,司法主权)(2)经济上:战前→自给自足战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本土原有经济受到打击,新型工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外资企业)逐渐兴起,但是本土自然经济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抵制了外资经济。2.社会矛盾的变化(1)战前:地主阶级vs农民阶级(2)战后: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vs中华民族(最主要的)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背景:十九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扩大外国市场,殖民地过程法美根据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英国根据一体均沾原则,要求修约,清政府拒绝。结果天津条约增开南京,牛庄,淡水,汉水为经商口岸(遍及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内地经商传教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添天津为商口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俄国趁火打劫,侵占北方大片领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沦为侵略者的工具,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考点三·新思想的萌芽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设立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根据《四洲志》编写《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西方政治制度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畬《瀛环志略》,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洪仁玕(洪秀全他弟,洪秀全就是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考点四·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原因: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灾害严重领导人:洪秀全,拜上帝教。拜上帝教后期不足以维护统治。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经过:1851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原因:客观上没有安定的环境保障实施,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是空谈。)太平天国的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贡,南王:冯云鑫,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王:洪秀全)失败原因:(局限性是指受其经济基础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上的短见/狭隘)

1.农民阶级局限性:造反的人是那种,有地就开心,没地就不行,没有长远的目标,没有符合近代化的制度+经济+文化。(农民阶级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鲜少有人能做到脱离小农经济的生活,或者说是传统的,农民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经济基础,导致农民阶级大部分人的思想是有地就行,只要我能自给自足就行,造反的理由是没有地,活不下去,大部分人根本没想过如何经营一个国家,只是想要块地,更不要说现代化的制度了。)战略失败,偏师北伐清政府借师助剿——华尔洋枪队vs李秀成(外国军队vs农民军)影响(要辩证地看)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是指生产机器化和政治民主化还有思想理性化,近代史观是当前高考的主流史观,是重点,生产机械化主要考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主要想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政治(为本国民主政治扫除一些障碍)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如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如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有原始社会的影子,有地同耕,没地,有钱同用,没钱,有衣同穿,没衣服。)考点五·洋务运动(1861——1895/十九世纪50年代——十九世纪90年代)性质+主张: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自救运动,主张是中体西用,保留中国制度,学习先进技术。(古文中的体是指制度)背景:大规模农民起义刚被镇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列强忙于巩固既得利益,没有大的战争,中外暂时和平+朝廷支持洋务运动。(中央支持代表人:奕䜣(力度最大),慈禧太后。)论战(骂架)洋务派——奕䜣vs顽固派——倭仁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三场辩论:华夷之辩,道器之辩,义利之辩顽固派认为洋务派学习外国是以夷变华,认为君子重道,小人重器,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所以顽固派的核心观点是,华夏,道,义。(这不就是老旧派吗?天朝上国思想太严重,还有股子书生气)3.顽固派的主张:中体不西用洋务派的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西体西用洋务派和顽固派共同点在于保留中国封建制度,区别在于洋务派要学习西方技术,顽固派不让学。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共同点在于学习西方技术,区别在于洋务派保留中国封建制度,维新派不保留。(学政治的这种思想太超前,连洋务派都接受不了)4.当时的名词解释:本末体用(本=体=制度,末=用=技术)四.经过1.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2.前期: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如: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械制造局。这些都是用机械生产,开启了近代化的闸门(生产机械化+政治民主化)。3.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如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湖北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思想开明,一些想法和维新派有共同之处)。4.成就: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世界海军排名第八,新式学校,留学生,科技人才。5.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失败。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不引进制度(当时中国的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这个制度有一点很突出,君主或者说实际掌权者厉害,这个国家就厉害,如果实际掌权者不行,这个国家就不行,当时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很垃圾,甲午中日海战中,日本用的吉野号,是英国制造的,本来是要卖给中国的,但是这笔钱被慈禧太后拿去办寿宴了,花了七千两白银,这笔买卖就落空了,卖给了日本人。也是这个吉野号,在甲午中日海战中,重创了清政府的海军。君主专制还有一点,体现的是家天下,也就是说打仗的事是你爱新觉罗家的事情,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你的家事我为什么要管?也就是说,人民凝聚力不足,民众基础弱。当时日本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是议会和天皇共同掌管,议会代表人民,当时日本政府没钱,但是人民有钱啊,知道中国不买了,就筹钱,买了。这就说明人民凝聚力有,民众基础有。)具体原因创办的近代工业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为主(让商人加入是为了缓解经费不足)不具备近代企业的性质,近代企业最重要的目的是盈利,洋务企业侧重于官府监督。力量分散,未形成完整的近代化工业体系,海洋/海军意识落后。新式教育知识只培养了一些人才,未建立起近代教育的体系,导致人才数量太少。技术层面太依赖外国了,少有自主创新。考点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中国自然经济,扩大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受外商企业刺激,官僚地主商人变成了代理商。自然经济解体,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清政府为了解决赔款问题放宽民间设厂的建制。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螺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性质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势力双重压迫,有革命性(本国封建主义扼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因在于政治问题,外国侵略势力则更倾向于经济压迫,如依靠先进的生产力,迫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加深对其依赖。)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依赖关系,妥协性。使用大机器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采用西方近代企业管理模式,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发展不平衡。考点七·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特点先于中国资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生产特性外国资本主义,本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集中程度高,便于组织宣传。先进的理论指导。考点八·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日本的舆论宣传和外交策略的运用和清政府的愚昧,但清政府里也有人是清醒的,比如李鸿章。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经过陆战:平壤之战(2),辽东之战(4)。海战:丰岛海战(1),黄海之战(3),威海卫之战(5)。第一阶段:123国外第二阶段:45战火烧到国内《马关条约》(1895)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没要成,李鸿章给保下来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台湾与祖国分割→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日本在华势力范围扩大。赔偿白银二亿两→举借外债→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设厂限制开放沙重苏杭→侵略势力到达中国内地。开设工厂→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考点九·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开始1898年结束,只持续了一百天)背景民族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救亡图存思想兴起)民族资产阶级上台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变了。维新思想早期→王韬,邓观应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政治上→君主立宪制度③文化→兴办学校康梁思想:①学堂→万木草堂②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③报刊→《时务报》《中外纪闻》《国闻报》④团体→强学会,保国会。过程上书→上清帝第五书,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论战→同封建顽固势力内容:1898年6月《定国事诏》①政治上:上书言事,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②经济:保护农工商业,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设立邮局③军事:改习洋操,征兵制。文化: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北京大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Ps:有部分外国人支持光绪皇帝变法,因为变法之后政治相似便于沟通,因此这些人对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然后垂帘听政,很是反感。影响:积极: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消极:没有涉及维新派原先提出的设立议会,君主立宪,宣言先到行动没到。评价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上脱离群众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考点十·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背景:十九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欺压百姓关于民族矛盾:在近代史的材料中看到中国人民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或者是中华民族(在当时,中华民族主要说的就是汉族,不是现在的56个民族)和满清政府的矛盾,这些都是民族矛盾。口号:扶清灭洋发展:列强恐慌→清政府派袁世凯任山东巡抚→血腥镇压义和团→转移到直隶→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港→清政府宣战→八国侵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聂士成阵亡+廊坊大捷。结果:1901年辛丑条约(赔偿白银四亿五→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东郊民港带兵保护使馆→使馆成为国中之国,控制清政府。铁路沿线派兵驻。反帝官吏永不录→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列六部之首,修订商约)影响:列强瓜分世界的格局,基本形成。考点十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预备篇背景:经济侵略,日俄战争事前准备1.1905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东京创立同盟会。2.《民报》为机关刊物,记载三民主义。3.同盟会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三民主义①民族:驱除鞑虏(鞑虏就是满清),恢复中华。②民权:创立民国,三民核心③民生:平均地权武装起义:刘道一的萍浏醴起义+秋瑾,徐锡麟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的黄花岗起义。考点十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关于有两种观点(19011905/19011911)新政: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但是,遭到人民反对!!!Ps:通过留学生的分布可以推测出,经济发展状况:经济越发达,派出留学生就越多。人民反对?为啥反对?为啥人民反对,因为之前八国联军的时候,罚了四亿五两白银,当时清朝的人一共就四亿五的人,基本上一个人拿去一两白银。但是老百姓穷啊,然后新政的三条内容都要钱;还有一点,清政府当时的信誉基本上没有了,之前干的错事太多了,你现在干正事,干对的事没人信。预备立宪(1906)(为啥是预备立宪,立宪是啥?立宪法,宪法是用来干啥的?用来限制君主或者说是实际掌权者的,但是慈禧太后,她不想让人管她,所以咱先准备准备。)预想:皇位永固,内乱可弥,外患减轻。(皇位永固说的是啥呢?清政府是这么想的,我想让我的政权不倒,你想要改制度,那好,我让你改制度,只要保留我的皇位就行。而且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清政府准备改的君主立宪制,这个制度现在还有,英国,日本,都是如此。)(内乱可弥,这个内乱说的是孙中山这群革命党人,有一个前提要知道,当时的资产阶级分为两派,一派是立宪派,一派是革命派。如果清政府真的立宪了,那立宪派的人就会很支持清政府。这时候,革命派再出来闹事,那肯定会被立宪派的人打压。)(外患减轻,当时的列强基本上是君主立宪制,制度一样了,就好沟通了,说不定列强还能对清政府稍微尊重一点。)结果:立宪派失望。(为啥失望,因为是预备立宪,还要预备11年,立宪派看不到诚心)内阁:皇族内阁→汉官离心(这个内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当时汉官很想进去内阁,结果内阁里面全是皇族的,全是王爷,汉官直接懵逼,啥玩意,不让我进啊,那你搞这个内阁有啥用啊?)考点十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1日)成功原因:①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较快+②群众基础有+③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过程清政府搜捕革命党人。(当时革命党人有聚会,聚会的时候被清政府知道了,跑的时候忘记带签到表了,上面个人信息都在,所以辛亥革命是被迫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熊秉坤和金兆龙带领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黎元洪担任总督。各省纷纷响应(因为纷纷响应,所以流血少,流血少的在现代史也有一场革命,是英国的光荣革命)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因为是投机革命,也就是说来看看,你对我好我就留下,不好我就走。为啥要投机革命?因为预备立宪的时候,有一个皇族内阁,那些离心的汉官基本上都是总督,眼巴巴地想进内阁,结果清政府跟你说只有满人能进,汉官崩了,所以去投机革命了。哦对了,还有一点,当时汉官更看重更想跟袁世凯,所以他们就对袁世凯说,你当革命党的老大,我们跟你。)帝国主义严守中立阵线,支持袁世凯,然后袁世凯去镇压和议和。(议和的时候,袁世凯要当总统,孙中山说你让皇帝退位,两人同意了。)1912年1月1日(这是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总理。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一切的不平等条约。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1912——1915年叫中华民国,政府成分为:革命派,旧官僚,立宪派1915——1916年叫中华帝国,政府成分为:旧官僚,立宪派1916——1945年叫中华民国,政府成分分为两部分,前期(1916——1927)军阀;后期(1927——1949)大地主,大官僚,大资产阶级,后期的政府叫做南京政府或者说是蒋介石政府。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自由。三权分立。(三权是指,国会,总统,法院)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可以驳回总统的事项,总统的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生效。功绩教训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是亚洲最早的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存疑)(农村鲜少有知道或者是认同民主共和的)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条件影响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妥协性和软弱性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考点十四·袁世凯独裁专政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二次革命1.1912同盟会改组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孙中山黄兴,江西总督李烈钧誓师讨袁,但很快被镇压,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无限连任二十一条元旦登记护国运动孙中山《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底,云南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进军袁世凯北洋军节节败退。1916年取消帝制,孙中山《二次讨袁宣言》,袁世凯死亡。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夺取领导权。军阀主要有: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前期)/孙传芳;皖系军阀段祺瑞;奉系军阀吴佩孚(后期)/张作霖。吴佩孚前期在直系,后期去了奉系。袁世凯失败根本原因:民主共和乃世界潮流。考点十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前期(1912——1914)小春天后期(1914——1918)大春天(这时候是一战时期)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扫除障碍。一战时期,帝国主义放松经济侵略(但还是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短暂春天(虽然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是民族工业只是冲击到传统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仍居主导。)纺织业最发达实业救国+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利润和爱国心的刺激)人物:张赛,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特征轻工业发展,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封建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结束的直接原因)无产阶级壮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没有改变考点十六·新文化运动(1915——1923)背景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启蒙思想vs尊孔复古。追求新思想在当时是一种时尚,且在当时民众接受西方文化元素也趋于多样,时机成熟。兴起陈独秀:上海→背景。《新青年》是兴起标志前期(1915——1919)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后期(1919——1923)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识别标志:剥削/劳工/阶级/斗争/半殖民地半封建/革命(发动群众+军队)等。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基地:北大内容:新道德vs旧道德/新文学(白话文)vs旧文学(文言文)/民主科学vs专职愚昧迷信。影响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洗礼→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兴起起到宣传作用社会主义思想进入中国考点十七·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五月四号)背景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俄国十月社会革命胜利(1917)国内:北洋政府出卖国家权利,掠夺土地工矿+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培养爱国情怀。导火索: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目的:外争主权,内初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过程:北京学生罢课→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评价彻底反封反帝学生→先锋队工人→主力军知识分子→领导启发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条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新,是因为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特点是无产阶级联合资产阶级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我国1919年——1949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年完成社会改造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840年——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点十八·中共成立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二.中共一大(建立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上海)纲领①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奋斗目标: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③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革命,领导工人运动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二大1.1922.7上海2.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第一次提出)+动力:工,农,小资,民资+加入共产国际考点十九·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打倒军阀+打倒支持军阀的帝国主义+国共两党共同执政)二七罢工失败→单个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需要合作=建立统一革命战线中共三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改组国民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当时默认是国民党领导革命,为后来国民党剿灭共产党做了历史铺垫)国民党一大: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1.1924广州2.改组国民党。3.新三民主义:体现联俄,联共,扶持工农政策(政治基础)/广州+苏联=国民革命4.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共产党四.黄埔军校1.1924年5月广州黄埔2.校长:蒋介石党代表: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3.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4.军事人才是国民革命之基础五.北伐战争(1926.7——1928.12)1.对象:直系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张作霖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3.过程:1926年7月广州出兵(珠江三角洲)→湖南→定泗桥,贺胜桥→吴佩孚(在武昌死的)孙传芳(在汉口死的)→汉口和九江人民收回租界。4.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正确方针+工农支持+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考点二十·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合作失败四一二→1927蒋介石上海七一五→1927汪精卫武汉教训:要想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考点二十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南昌起义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损失惨重)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2.1927年8月7日①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认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左倾”右倾左派右派是什么玩意左:绝对信服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完全不考虑中国国情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问题上极度偏向无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就是坏的。右:相信资产阶级,崇拜资产阶级,看见资产阶级自卑倾:倾向,偏向。是内部矛盾,从轻处理派:你就是这一派的,你就是这样的人。敌我矛盾,从重处理(先开除党籍)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③指明了新出路3.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湖南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损失惨重4.三港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意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起义新局面,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井冈山+土地革命1.1927年10月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1930年4月朱德,陈毅会师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1930年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毛泽东,朱德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4.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苏维埃政府于江西瑞金成立5.土地革命路线第一次土地革命:1927年,规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庙宇等土地,分给佃农以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9月份,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赤色区(我党控制的农村)粮食增产,降价。※白色区(国民党控制的)第二次土地革命:1931年,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土地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土地革命的胜利。第三次土地革命:1942年,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第四次土地革命:1947年,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第五次土地革命:1950年夏,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彻底废除了。第六次土地改革:196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织的有机整体,通过承包使用合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