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认知隐喻研究浅析摘要:隐喻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在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认知隐喻的提出更是掀起了一股“隐喻潮”,隐喻研究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认知隐喻与修辞隐喻、语法隐喻作简单区分,并且对国内词汇层面、语篇层面上的认知隐喻研究作简要的回顾探析。关键词:认知隐喻;区分;词汇;语篇1.引言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2000多年,隐喻一直是国外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各研究领域中的一棵“常青树”,在20世纪70年代更是进人了一个“隐喻狂热”的时代。相对而言,我国语言学界对隐喻给予关注并进行研究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刘宁生的摘译文章拉开了当代中国隐喻研究的序幕,但是中国的隐喻研究并为受到起步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隐喻,国内的认知隐喻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拟对国内的认知隐喻研究作简要的回顾性探析。2.认知隐喻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换言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Schmid,1996;蓝纯,1999)2.1认知隐喻产生及其特点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从人类产生之日起,人们就不断地感受和认知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当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关联经过长时间的感知后,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对这种关联的抽象的认知模式,这就是认知语言学上所说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形成之后,人们才可能据此造出词项或义项来。如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早的,认识了自己的身体以后再利用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来认识其他的事物是很自然的,因此,人类在给树的各部分命名时就会有树冠、树身的概念,在给山的各部分命名时也就有了山顶、山头、山腰、山脚的说法。因此,认知隐喻在产生以前,语言中并没有表示这个概念的词语,在很大程度上,它的产生是为了填补词汇空缺。隐喻有如下特点:(1)规约性:有些隐喻已经石化了,或者已经变成了死喻;(2)系统性:目标域和源域紧密相连,隐喻可扩张,隐喻都有自己的内部逻辑;(3)非对称性:为了在两个概念之间建立起相似点,隐喻不可能在两个概念之间建立对称性的比较;(4)抽象性:典型的隐喻总是使用具体的源域来描述一个抽象的目标域。(Saeed,1997)2.2认知隐喻与修辞隐喻语言是如何识解经验、如何表达过程的;然而,认知语言学家对层次、行为和事件等概念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相反,他们关心的是一个域是如何映射到另一个域上面去的。因此,他们的隐喻研究理论基础是不同的,观察视角是不同的,显示的也是不同的语言世界观。3.语言哲学上的认知隐喻本小节语言哲学上的认知隐喻研究实际上指的就是隐喻的主观性研究,对隐喻的主观性加以研究可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语言的“主观性”或曰“主体性”是哲学研究尤其是认识论转向以来各领域的哲学研究都极为重视的重大课题,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探讨哲学中主体性的结果。(魏在江,2007)在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主观性长期不予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客观地表达命题,不愿意承认话语中还有表现自我的主观成分。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因而至多限于文学研究的范围,而没有进入语言学的领域。(沈家煊,2001)话语的主观性现象和语言结构中的“自我”内涵,表明语言具有非命题性特征的一面,这种特征在话语中无处不在。正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把语言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二者连接的纽带。从语言学范畴内的语义学角度看,语言的主观性特征与语言意义具有非描述性一面直接相关。语言非描述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性意义,即说话人借以表达自己的信念、态度和情感一类的意义,这类意义之所以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离不开不同语言体现为其提供了相应机制这一事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认知,因此,语言的主观性研究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隐喻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即所谓的“移情”现象,这里的“情感”一词应该做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隐喻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视角,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隐喻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认识,隐喻具有一种亲和功能,隐喻的作者通过隐喻向读者发出一种隐含的邀请,隐喻读者付出额外的努力以接受这一邀请,这一发送――接受过程最终形成对某种群体的认可。(张沛,2004)总之,隐喻的主观性可以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隐喻可以表达说话人的多种认识、多种情感、多种视角,这三个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4.认知隐喻研究本小节主要探讨认知隐喻在词汇和语篇层面上的研究,因为认知隐喻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词汇层面和语篇层面。认知隐喻研究重点首先放在了词汇层面上,应该说,对于认知隐喻的研究,相当多的努力放在了词汇上,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认知隐喻的产生是为了填补词汇空缺。国内的研究有很多,比如研究人体隐喻,认为人体隐喻化涉及到具体物质域和抽象概念域的方方面面,在汉英语言之间又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人体隐喻化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具有重要的普遍意义。(卢卫中,2003)人体词用作始源域、目标域或者同时用作双域的隐喻化皆为人类形成和表达新概念的基础和重要手段;研究认知隐喻视角下动物词汇联想意义,认为人们把动物特征与人、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概括,通过隐喻的方式,使动物词汇具有新的语义;研究一词多义的隐喻化理据,认为承认隐喻是产生一词多义的理据对研究词义和话语意义是开阔视野的一步,考察隐喻是如何促发一词多义则是深入探究的一步。(蔡龙权,2004)在语篇层面上,苗兴伟认为隐喻概念的系统性和概念域之间的互动赋予了隐喻的语篇功能。(苗兴伟,2007)作为一种语篇策略,隐喻通过类比转移机制的运作,将隐喻的蕴涵从源点域映射到目标域,使隐喻能够在语篇的层面上延伸,并在语篇的建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隐喻延伸可以在语篇中形成系统的词汇衔接网络,并以此增强语篇的连贯性;概念域之间的互动在语篇中形成语块之间的映射关系,使语篇在结构上按一定的映射模式展开。魏在江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了研究,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的界面着眼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认知语言学与语篇的结合就能为隐喻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新的认识,隐喻也是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体现在语篇的各个层面里,镶嵌在语篇系统中,是语篇生成和语篇构建的重要机制。(魏在江,2006)张玮认为,隐喻对语篇的组织作用不仅体现在由映射引发的语义延伸或概念框定上,而且在某些概念域的选择以及在新概念的生成对语篇的信息推进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张玮,2012)在映射过程中,隐喻在汉英语篇内的映射类型及映射结构上体现出各自的特点。此外,隐喻的组篇功能不局限在语篇之内,隐喻映射在不同语篇之间以及语篇参与者之间起到了一种“元认知”的建构作用。除了词汇和语篇层面上的研究,认知隐喻还有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认知隐喻的翻译观,网络语言的认知隐喻解读等等。5.结语本文主要对国内的认知隐喻作了简要的回顾性探析,主要分析了认知隐喻的产生、特点及其语言哲学意义,进而回顾了认知隐喻在词汇和语篇层面的研究,使认知隐喻的概念更加清晰,对国内认知隐喻研究的认识更加系统。[参考文献][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1994.[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Saeed,John.Semantics[M].London:BlackwellPublishers,1997:305-307.[4]UngererF.&SchmidH.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120.[5]UngererF.&SchmidH.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London:AddisonWesleyLongmanLimited,1996:118-122.[6]蔡龙权.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5):111-118.[7]蓝纯.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8]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23-28.[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10]苗兴伟,廖美珍.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J].外语学刊,2007,(6):51-56.[11]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12]魏在江.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6-11.[13]杨希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个人货车租赁与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商业建筑门窗安装与安全性能检测合同3篇
- 2025-2030全球异溴丙烷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2,3,4-三氯硝基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版个人房屋装修安全责任与施工监理协议
- 商铺租赁合同转让协议范文
- 现代医疗体系中的病患支持服务模式
- 跨领域合作项目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生活技能培训合同2篇
-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教学课件
- 钳工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五 引发用户共鸣外部条件的把控
- 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 医药高等数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冲渣池施工方案
-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21第九编晚清文学 绪论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