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1页
第八章-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2页
第八章-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3页
第八章-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4页
第八章-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我国的主要土壤第一节纬度地带性土壤一、砖红壤2、形成过程:富铝化作用强度大,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盐基物质大量淋失。3、利用方式:橡胶主要产区;农作物一年三熟;易采取农林复合开发。1、分布:海南岛、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和台湾南部等地;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成土过程: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阶段一:矿物彻底分解阶段铁铝氧化物和易溶性盐类;阶段二:中性淋溶阶段脱硅;阶段三:铁铝聚积层形成阶段形成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层次,呈酸性反应。4、特点:颜色暗红色,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其含量50%以上);高岭石占60%以上,其余为三水铝和赤铁矿;粘粒硅铝率和硅铁铝率都最小;土壤酸度强(pH4.5-5.0),CEC低(<10cmol/kg);有机质含量高但品质差;土壤结构水稳定性差,物理性能不良。

(一)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至南岭,以及云贵高原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缘(亚热带),在北纬25~31°之间。(二)成土条件①气候: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量1200~2500mm,平均温度16~22℃,≥10℃的积温5000-7000℃。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②植被:常绿阔叶林,灌丛草类,次生林等。物产丰富,经济作物多。③地形:多在低山丘陵盆地上,排水较好。④母质: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等。

(三)成土过程:富铝化和生物养分富集过程长期共同作用。二、红壤(四)特性1.剖面构型

A层:腐殖质层,几~20cm,腐殖质1~2%。

B层:淀积层,可达4-5m厚,呈均匀红色,有大量Fe,Mn结核,甚至有铁盘。

C层:若为红色风化壳则为红、棕红或橙红,并有灰黄、白等杂质色的网纹。有机质含量低,腐殖质品质差;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pH4.5-5.5),交换性酸较高,并含有大量的活性铝;CEC小于10cmol/kg;粘粒矿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还含有三水铝石;粘粒硅铝率一般为1.9-2.2。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低(闭蓄态磷)。2.主要性质(五)利用改良优点:高温多雨的水热条件,生物活动旺盛、土壤风化强烈,土层厚、养分循环快、生产潜力大。缺点:瘠、酸、粘、板、水土流失严重、抗旱耐渍能力差。1、红壤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10°坡度以下,以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10°~20°,茶叶,油茶、柑桔、桑树>20°,造林保持水土2、红壤利用改良措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合理耕作和轮作旱地改水田三、黄壤(一)分布:热带、亚热带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最多。(二)成土条件:1.气候:(年均温14-19℃,≥10℃积温为4500-5500℃,年降水量1000-2000mm,相对温度70-80%),气候与红壤相似,热量条件比红壤差,水分条件略好,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湿季不明显。2.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3.母质:花岗岩、砂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三)成土过程黄壤最明显的特点是黄化过程(成土环境湿度大,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形成针铁矿和多水氧化铁)。形成黄色或腊黄色的土层,以淀积层最为明显。黄壤在温凉潮湿的水热条件下,虽也发生富铝化作用,但比红壤要弱得多。黄壤区生物有机残体矿化过程没红壤强,所以腐殖质的累积比红壤多。

1.剖面构型A层:腐殖质层,为暗灰棕至淡黑色,具核状或团块结构,10-20cm厚。B层:淀积层,呈鲜艳的黄色或腊黄色,15-60cm,质地稍粘,块状结构,具有Fe、Mn胶膜。C层:母质层,多为原母质色泽。

2.性质质地中一重壤,交换性酸以活性铝为主,盐基饱和度低于20%,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20%,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养分(N.P.K)丰富。(四)特性类别黄壤红壤分布山地丘陵成土母质花岗岩,砂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富铝化弱强淋溶作用强弱pH值低(4.0-5.5)略高(4.5-5.5)盐基饱和度低高有机质累积多少粘土矿物蛭石,高岭石,水云母,三水铝石高岭石,水云母,三水铝石黄壤和红壤某些性状的比较

四、黄棕壤(一)分布:北亚热带地区,江苏、安徽、湖北以及四川东北部,河南西南部和陕南等地的低山丘陵地区。(二)成土条件1.气候: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干燥,高温同雨季一致。2.植被: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树种,但现多为次生林所取代(麻栎、马尾松等),映出南北过渡的特点。3.成土母质:沉积岩,花岗片麻岩,玄武岩,第四纪沉积物。(三)成土过程

黄棕壤成土过程具有淋溶、粘化和弱富铝化的特点。1.粘化:粘粒在剖面中的移动和淀积都很明显,常常有粘磐层形成。2.弱富铝化:原生矿物的风化迅速,不仅脱钾,也明显脱硅,表现出弱的富铝化作用,铁锰多以胶膜形式包被于土粒或土块表面,使土壤呈鲜棕或棕色,或形成铁锰结核。3.淋溶作用:较强,可溶盐多已淋失,游离钙也多已淋失,土壤呈微酸—酸性。黄棕壤是黄壤与棕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它兼有黄壤棕壤的某些特征。(四)特征

1.剖面特征A.枯枝落叶层:厚约一厘米,呈半分解态。腐殖质层:暗灰棕色,10-20cm,团块或碎块结构,疏松多孔。B.淀积层:棕色,40-80cm,质地较粘重,棱块或块状结构,暗棕色Fe、Mn胶膜,铁结核,锈斑。

2.性质表层有机质2%-3%,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粘粒在剖面中聚积的现象明显,粘粒矿物多为水云母,蛭石和高岭石。暖温带和温带地区的土壤广泛分布于暖温带湿润地区低山丘陵的地带性土壤;成土过程—腐殖质累积、淋溶和粘化过程。剖面特征:30-40cm厚的棕色粘化淀积层。理化性质:BS>70%,中性-微酸性,pH5-7。五、棕壤:山东棕壤或棕色森林土六、褐土:褐色森林土形成特点—明显的粘化和钙化过程。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物质,富含碳酸盐。剖面形态—假菌丝状的白色沉淀物和有褐色的粘化层。理化性质:BS>80%,中性-微碱性,pH7.0-8.5。

温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形成特点—弱酸性条件下腐殖的累积和轻度的淋溶、粘化过程;

剖面特征:暗棕色淀积层;

理化性质:肥力较高。七、暗棕壤:暗棕色森林土

温带半湿润地区的重要土壤,植被为草原化草甸;

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物质,质地粘重;

形成特点—腐殖质的累积与分解、淋溶与淀积过程;

理化性质、肥力状况:腐殖质层深厚30-100cm,pH6.5-7.0,BS%80-90%,CEC30-50cmol/kg.一、黑土第二节经度地带性土壤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下形成的;母质多为黄土母质;形成特点—明显的粘化和钙化过程;剖面形态—钙积层、假菌丝状白色沉淀物和有褐色的粘化层;理化性质:养分比黑土略低。二、黑钙土一、潮土(冲积土)潮土指在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发育,受地下水活动影响,耕种熟化的一类土壤。(一)分布: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分布(二)形成特点:1.近代河流沉积物的影响①沉积物的颗粒分布上具有“紧砂漫淤”的规律。②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呈带性”。③在垂直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成层性”。第三节非地带性土壤

2.潮土的性质受上游母质性质的影响1)受地下水的影响潮土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较高,频繁的氧化还原和干湿交替,使Fe、Mn、Ca等物质溶解、移动、淀积,出现Fe、Mn结核,砂姜等。

2)耕种熟化的影响潮土的熟化是人类耕作,施肥、灌排等培肥措施的结果,它的腐殖质含量决定于熟化种度。(三)潮土分类潮土土类下分潮土、灰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和灌淤潮土等六个亚类。灰潮土亚类1.分布: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河湖平原和三角洲。2.成土条件①气候:地处北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平均温15-18℃,无霜期220-250天。②成土母质:江、淮及其支流的沉积物。3.基本性状①灰:颜色不深②潮:地下水位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地下水位1.0-2.0米(耕作性能)酥松,养分含量丰富,土壤微酸一微碱反应,地下水矿化度较低,无盐渍化威胁,耕种熟化后,土壤结构较好。表灰潮土的养分状况[湖北,监利]

土壤名称质地pH值有机质(g/㎏)全氮(g/㎏)碱解氮(mg/㎏)速效磷(mg/㎏)速效钾(mg/㎏)灰沙砂壤8.212.30.73622.2962油沙土轻壤8.313.80.94682.5475正土中壤8.120.21.231189.08134壳土粘土8.124.01.56783.0792

4.灰潮土的几种主要类型

根据其沉积物和地下水位状况,可划分为砂质灰潮土,壤质灰潮土和粘质灰潮土三个土属。以长江中游平原为例:砂质灰潮土:飞沙土,吊气沙,滞水沙壤质灰潮土:油沙土,正土(轻壤-中壤)粘质灰潮土:壳土,黄土等(重壤-粘土)砂质灰潮土土壤质地粗,保水、保肥能力差,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低,耕性好,但结构不良,一般具有石灰反应,受风蚀、水蚀影响,生产上有烧苗的现象。飞砂土:地下水位低,沙层深厚,养分含量极低。滞水沙:地下水位很高,地势低,雨水滞流,易乱根,表层有薄层砂(改良种花生,红薯)。吊气沙:表层复盖有10-15cm质地较粘土层的沙土,前期作物生长好,后期由于根系缺乏养分,吊气、黄化(耕层要求60-80cm,树木1.5m)。

油砂土

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是本地区肥力最高的旱地土壤,是棉粮的重要生产基地。质地轻壤,耕性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适中,气态水运动活跃,有明显夜潮现象。土壤湿度适宜,宜耕期长,养分状况较好,但肥效快且猛。要注意防止作物后期脱肥早衰的问题。正土:质地中壤,是较好的土壤。壳土:质地重壤,下雨后表层结壳,粘闭后,种子很不宜出苗,造成闷种,但后劲足。二、水稻土第一节水稻土的分布于形成条件一、水稻土的概念:在长期淹水种稻条件下,具有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二、水稻土的分布:与水稻栽培面积一致。各大洲水稻栽培面积中国水稻土面积和产量比例三、水稻土的形成条件(一)气候: 决定水稻田淹水的频率和长短 决定风化作用、养分活化、淋溶淀积的强度(二)母质(母质类型和成土时间的长短)(三)地形:影响水分移动的速率(四)水文:(五)人为活动:灌排制度、耕作制度、施肥制度等第二节水稻土的形成过程一、水耕熟化作用:水稻土在一系列农业措施下,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pH值向中性靠拢 有机质含量提高 养分活化 富铝化程度降低…二、淋溶淀积作用土壤中的物质随渗漏水移动并在一定层次淀积的过程。(一)机械淋溶淀积作用:定义:土壤矿质颗粒,特别是粘粒在剖面中的移动和淀积。结果:粘重紧实的心土层→犁底层(二)化学淋溶淀积作用定义:水稻土中的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中的移动和淀积。结果:化学元素的含量的差异 土层颜色的分异三、氧化还原作用(一)水稻土剖面中不同氧化状况的层次氧化层:厚度2~3mm氧化还原电位大于500mV还原层:厚度包括大部分耕作层、犁底层或以下的土层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50mV氧化层(二)水稻土氧化还原的本质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取决于:氧气的含量和有机质的分解强度。铁锰的氧化还原是土壤氧化还原状态的外在表现。(三)氧化还原状况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适当的还原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Eh值大于200mv。四、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特点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大于分解过程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累积较多。特别是甲烷(CH4)(methane)

水稻田甲烷的释放量占全球的20% ~35mg/m2.h,~1500kg/ha.yr.五、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比较红壤和水稻土渗漏水中的元素迁移次序红壤:Ca>Na>Mg>K>Si>P、Mn、Fe、Al水稻土:Ca>K>Mn>Mg>Na>P>Fe>Si>Al六、附加过程(一)潜育化作用定义:土层因长期渍水,氧气缺乏,一些变价的离子以低价态存在,特别是低铁低锰的存在,使土层颜色呈现蓝灰色或青灰色的过程。现象:Eh很低,土壤颜色蓝灰色或青灰色(二)“鳝血”形成作用定义: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土壤中的低铁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在水稻土落干后使土层具有鲜红颜色的斑块的过程。形成条件: 有机质含量高 铁元素丰富 通透性适中(三)白土形成过程定义:水稻土在侧流漂洗的作用下,粘粒和还原铁锰淋失,形成白色土层的过程。现象:土层砂化,土色变浅。第三节水稻土的基本形态和性质一、水稻土的剖面形态(一)基本土层:耕作层(A):表层,厚度20厘米左右,颜色多变,团聚体以微团聚体为主犁底层(P):位于耕作层之下。厚度10厘米左右。较紧实、粘重,棱块状结构。潴育层(W):位于犁底层之下。具有不同形态的高价态铁锰的淀积物(铁锰胶膜、锈纹锈斑、结核)潜育层(G):长期处于嫌气条件下形成的蓝、灰色土层。母质层(C)(二)水稻土的剖面构型ACAPCAPWCAPWGAPGAGAgG三、水稻土的物理性质结构特性:微团聚体(水稳性)通透性:日渗漏量(1~2cm)软硬度(R):A:土壤泡水后的容积T:土壤未泡水紧实时的容积四、水稻土的养分转化特点(一)氮素的转化特点:有效态氮以铵态氮为主淹水前后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土壤深度(厘米)铵态氮含量(微克/克土)硝态氮含量(微克/克土)灌水前灌水后灌水前灌水后0~51067.56痕迹5~1530905痕迹2.反硝化作用较强氧化还原层之分根系秘氧3.具有一定强度的生物固氮作用(二)磷素的转化磷的有效性提高为什么?(三)硫的转化易形成低价态的S2-S2-+Fe2+FeS↓在Fe2+

含量不足的土壤中则形成H2S↑第四节水稻土的分类土类亚类土属备注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麻黄泥田、马肝泥田幼年型潴育型水稻土潮尼田、淤泥田W渗育型水稻土白鳝泥田W弱潜育型水稻土油格田、青泥田G脱潜型水稻土低油格田GW漂洗型水稻土白散泥田E盐渍型水稻土咸田盐分高咸酸型水稻土咸酸田红树林第五节低产水稻土的改良P274~276第六节高产水稻土的肥力标志土体构型好(A——P——W——C)各土层厚度适中渗漏量适中土壤养分含量足生态环境好潴型水稻土。蔬菜保护地:指运用温室、塑料棚、地膜等设施进行栽培的菜地。大田菜地:露地。

四、菜园土(一)蔬菜保护地土壤特征1.高产优质蔬菜地的土壤条件表层深厚,大于30cm。O.M.为2%-3%。壤质土,团粒结构。透水,通气;抗旱耐渍,土温变幅平稳。微酸--中性。养分含量高,保肥供肥能力强,无污染物和寄生虫卵。

改良措施:

从改变和优化固相物质组成着手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和进行质地改良;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创造结构良好,疏松深厚的土层;施用腐熟程度高的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适时定量灌水。次生盐渍化

土壤中阴离子以NO3-为主,且其浓度过高。阳离子以Ca2+为主。pH中性至微碱性。NH3、NO2危害

NH3高。

NO2高,达2μg/l时,会毒害作物。O2、CO2不足

O2供应不足,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CO2浓度过低,不能满足作物的光合作用。2、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3、防治措施施用有机肥,注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注意补充CO2;要计量施用化肥,平衡施肥,避免在土壤中残留;适时适量灌水;注意冬闲田、揭膜换气。产生次生盐碱化时的措施:灌水洗盐;深耕;表层土壤全部换掉或保护地搬迁。花卉蔬菜的人工土壤花卉和蔬菜育苗时的苗床和营养钵土,盆栽土多为人工土,又称营养土,培养土。1.

花卉对人工土的要求含有较丰富的养分,且较均衡,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性能较好。物理性状好,比较疏松,透水通气性和持水供水性均较好。为中性至微酸性,不含污染物,盐份,病菌和虫卵。

(1)配制人工土常用的材料肥沃菜地或其他土壤的表层土壤,不含未腐解的有机质。腐熟的厩肥。泥炭土:应风干,使其充分氧化,消除有毒物质,且腐熟。2.人工土的配制(2)

配制方法a.蔬菜苗床土的配制主料:肥沃表土6-7份,腐熟的马粪、厩肥、稻壳、锯末等3-4份。辅料:熟腐粉碎人畜粪干15-25kg/m3,过磷酸钙0.5-1kg/m3,草木灰5-10kg/m3或NPK复合肥0.5-1kg/m3。厚度:8-12cm(苗床上)重量:100-150kg/m3注意: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特别是含N高的人畜粪),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也应禁用。b.

花卉盆栽土的配制

常用腐叶土作为人工土的主要成分。腐叶土:从林下枯枝落叶层与其下的腐殖质交界处采集的富含腐殖质,养分丰富的疏松轻质土。三种配方:粘重人为土:肥沃表土6份,腐叶土2份,砂2份一般人为土:肥沃表土4份,腐叶土4份,砂2份轻松人为土:肥沃表土2份,腐叶土6份,砂2份花木和多年生大型植物多用粘重人工土外,其他花卉,特别是盆钵花卉多用一般人工土或轻松人工土。3.无土栽培(soillessculture)的基质要求:能为植物根系提供优良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并便于管理。1.粒状泡沫塑料2.岩棉3.珍珠棉4.蛭石5.锯木屑6.谷壳灰五、紫色土

(一)分布: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

(二)形成特点

成土时间短、化学风化很弱、矿质养分丰富;土壤侵蚀严重,生物作用弱,有机质和氮素缺乏。

(三)土壤剖面

A-C构型(四)利用改良

防止水土流失和干旱

(一)分布:热带,亚热带石灰岩上发育的一类土壤,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分布。(二)成土特点:1.成土母质:富含CaCO3,由于丰富的钙质延缓了土壤中盐基的淋失和脱硅富铝化作用的进行。

六、石灰(岩)土2.成土过程

①CaCO3淋溶淀积CaCO3在土壤中残留或重新淀积,土层中常可见有假菌丝,灰色粉末,结皮,结核等钙的残留物或淀积物。

②矿物质的弱化学风化除方解石等碳酸盐类矿物遭到强烈的化学溶蚀外,其他矿物均未受到破坏,云母类矿物脱钾作用不深刻,脱钾脱硅富铝化作用微弱,土壤多处在幼年阶段。

③较强的腐殖质累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