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龙山时代某遗址平面图。据此可知,该遗址()A.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局面 B.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C.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 D.孕育着家国一体情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中遗址平面图中的“宫城”“普通居民区”“手工业区”“早期王族墓地”“祭祀台”等可知,该遗址具有多层级的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明显,社会分工细化,出现社会公共权力,具有鲜明的中心都邑性质,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B项正确;通过材料不能得出“开始出现”,排除A项;早期国家出现后,才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材料只能得出这一时期出现了社会公共权力,排除C项;“家国一体情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 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 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经注律”即用儒家经典解释律典,使律典中的条文合乎儒家的经义,律学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表明汉代法律发展呈现儒家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律学,不能得出法律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与“大一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律学成为经学分支”,而非“法家成为儒学分支”,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展示的是魏晋墓群中鲜卑族步陆孤氏陆丑墓葬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A.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巨大 B.中国与西欧直接往来增多C.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活跃 D.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君士坦丁堡”“波斯文字”等信息可知,陆丑墓出土的文物是东罗马帝国金币和波斯银币,这些外国钱币是通过贸易往来流入中国的,反映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活跃,C项正确;钱币主要反映经济交流而非文化交流,与文化影响力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和西亚波斯的交往,而非西欧,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东西方交往而非民族间交往,与民族政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4.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以“陇西频被寇掠"而当地风俗又“不设村坞”,容易遭受突厥袭击,命贺娄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贺娄子干上书隋文帝:“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得到隋文帝的采纳。这反映出隋朝()A.政权基础得到巩固 B.民族交流互动增多C.区域开发成效显著 D.国家重视边疆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可知,隋文帝要求百姓修建坞堡,营田积谷,以防范敌兵侵袭,而贺娄子干认为“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也能防止被敌兵劫掠,这虽是两种不同的边防思想,但都反映出隋朝重视边疆治理,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边疆治理思想,无法体现“政权基础得到巩固”,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民族交流互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边疆治理不等于区域开发,且材料没有涉及“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5.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镇置监镇官。如景德镇设镇后,朝廷在此设监镇官,兼管商税及窑税,或佐理监陶。《河南强氏家谱》记载强子魁“宋绍定戊子(公元1228年)以文学进,仕饶州通判,以监陶得至浮梁景德镇”。据此可推知,宋代()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官营手工业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而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说明这一时期镇的设置主要受人口和税收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材料中宋代景德镇的监镇官还负责监管窑务,镇和监镇官都是为镇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这说明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镇的经济功能增强,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宋营商环境宽松,排除B项;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是指:罢免宿将兵权,大力提倡文治,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可以体现景德镇制瓷业发展,但不能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6.如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地区记载出处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A.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B.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C.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 D.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渐被王化,风俗渐移”“不随夷俗,文教丕扬”“渐洗蛮陋”可知,科举制在贵州的推行促进了民族交融,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促进了中原文化、风俗在贵州地区的推广和传播,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A项中“完成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明清时期文化重心在江南地区,排除B项;清代在西南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排除C项。故选D项。7.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北京、佛山、苏州、汉口”“八方兼四方、天下商贾皆聚焉、万商、九州百货备集之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前期不仅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中心,且各区域性的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这与当时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已出现,与这一时期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市场,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有学者指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涉及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采矿、保险等,鼓励科技发明和保护发明专利,立官司理工商税……构划了一个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据此可推知,洪仁玕()A.承担了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 B.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转型C.提出了近代社会治理的方略 D.试图全面移植西方经济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包括交通、科技、税收等各个方面,这是其学习西方而提出的近代社会治理方略,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学习西方,而非“反帝”,排除A项;《资政新篇》未能实施,B项表述夸大了其影响,排除B项;洪仁玕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但不是“全面移植”,排除D项。故选C项。9.北京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时期的皇家祭坛。北洋政府接管社稷坛后,决定将其改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1914年10月,“社稷坛”改名为“中央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开始接待市民参观。这说明近代中国()A.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 B.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C.公民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D.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将曾经的皇家祭坛“社稷坛”改造为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体现了城市建设服务于市民生活的理念,这说明近代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B项正确;A项中“完善”材料体现不出,排除A项;公民的政治地位包括公民各项政治权利的实现,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中“深入人心”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人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A.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B.顺利进军归功于农民的支持C.反帝反封建符合广大人民愿望 D.在长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材料反映出北伐军在湖南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因为北伐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符合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C项正确;北伐进军过程中并未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B项夸大了农民支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更加顺利”,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她的觉醒》(部分)A.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 B.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C.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 D.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和图片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材料中木刻连环画作品创作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描绘了一个贫苦少女的觉醒之路,图中文字“上海妇女救国”“武装起来到前线去”反映了少女参加妇女救国会的抗日宣传,逐渐觉醒并奔赴前线。该作品歌颂了女性群体的觉醒、奋起、团结、战斗,有利于塑造民族精神,C项正确;抗战艺术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已兴起,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形成,排除B项;抗战爆发之前女性就已开始逐渐觉醒,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1年11月8日,林伯渠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边区成立三年来,“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规的参议会,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级参议会”。这表明边区政府()A.具有工农民主专政的特色 B.践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C.坚持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 D.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规的参议会,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级参议会”可知,边区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各级参议会行使立法权,参议会的参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这说明边区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B项正确;边区政权并未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边区政府的政权组织结构,没有强调统一战线问题,排除C项;边区和县级设参议会不属于基层民主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13.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进和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一指示的发布()A.说明国民党的防线已全面崩溃 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C.推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D.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要求“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对城市的接管为实现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D项正确;1949年4月渡江战役瓦解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接管城市后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大规模经济建设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开展的,排除C项。故选D项。14.“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在一年之中都要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坐冬”“纳凉”,形成了“四时捺钵”体制。捺钵时,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辽朝实行“四时捺钵”的主要目的是()A.传承契丹族尚武精神 B.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管理C.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 D.增强各部族的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朝实行“四时捺钵”体制,是基于契丹游牧民族本身的特点形成的,可以通过不断迁徙,加强对辽阔统治疆域内各个区域的监督,其主要目的是得到各民族部众的政治认同与支持,以维护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有利于传承契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保持民族战斗力,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B项包含在D项里面,B项表述片面,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B项;“四时捺钵”体制,是基于契丹游牧民族本身的特点形成的,辽朝实行这一制度主要不是为了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15.1890年戒烟药广告,主要强调单一的戒烟药功效;1906年的广告中有“昔南皮尚书著《劝学篇》,而于戒烟一事必谆切而详言之,可见鸦片之危害固我同胞之目击而痛心者也”,还有一些商家直接将官府批示禁烟药买卖的批文搬上广告。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晚清()A.商家宣传手段灵活 B.爱国思想影响医药行业C.国人禁烟意识增强 D.中西方医药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90年的戒烟药广告内容单一,主要强调药物功能,而1906年的广告重视借助官员关于禁烟的言论和官府有关禁烟的批文来进行宣传,虽然体现了广告者的宣传心思巧妙,手段灵活,但是这一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国人对于鸦片危害的认识加深。因此,晚清戒烟药广告宣传内容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国人禁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商家借助张之洞的《劝学篇》和官方文件来进行广告宣传,体现其宣传手段的灵活,但这相对于C项较为表面,排除A项;1906年之后的广告中将戒烟药宣传与《劝学篇》联系起来,体现其借助爱国思想进行医药产品宣传,但这相对于C项也较为表面,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西医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朝代发展阶段漕运中心主要运道漕运量(单位:万石)平均量最高年份秦汉关东之漕长安、洛阳渭河、漕渠、黄河、汴渠480600魏晋隋唐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长安、洛阳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200~300400两宋江淮之漕开封、杭州汴渠、江南运河600700元明清江南之漕北京京杭运河300~400675——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答案】(1)特点: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因素:政治中心的变化;经济中心的转移。(2)意义: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从漕运中心看出,古代中国的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古代漕运的发展阶段反映出古代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隋唐之后的漕运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漕运的运道来看,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古代漕运在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以前,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一带,因此漕运中心是政治洛阳,而宋代以来,政治中心变为黄河下游和北京,漕运中心随之转移,说明影响漕运的主要因素是政治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转运粮食,因此其受到经济中心的转移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转运粮食至都城,其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漕运属于跨区域的粮食转运,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漕运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漕运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古代漕运为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已经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领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此书在高宗朝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二陈寅恪指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这种前后两期的划分及其特点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城,也同时体现在文化学术方面。——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材料三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摘编自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儒学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唐代两个阶段特征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答案】(1)原因:唐初政治统一;唐初统治者重视编修儒家经典;教育儒学化;科举制的发展。(2)内涵:“前一个阶段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旧局面”指唐初儒家思想走向统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指开启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重新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理解:唐宋时期吸收外来文化,捍卫本土儒学正统地位。唐代虽然实行儒释道三教并行,但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佛教虽有很大发展,但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了本土化。宋代复兴儒学,强调儒学为现实服务,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可知唐初政治统一;唐初统治者重视编修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一“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领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可知教育儒学化;根据材料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可知科举制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内涵: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佛道思想冲击了儒学,隋唐时期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故“前一个阶段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旧局面”指唐初儒家思想走向统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指开启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重新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理解:根据材料三“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并结合所学可从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吸收了外来文化,但仍然捍卫本土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虽然实行儒释道三教并行,但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佛教虽有很大发展,但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了本土化。宋代复兴儒学,强调儒学为现实服务,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年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评析:20世纪初,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一背景下,1926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1926年6月,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中国青年》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解析】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对《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进行了简要评析。首先,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背景出发,指出中国人民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杂志封面采用“射塔矢志”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为民族命运奋斗。其次,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正值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的前夕,杂志封面意在激励青年树立为民族革命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响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对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有一定的宣传动员作用。最后,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中国青年》连续二十一期以这幅画作为杂志封面,加强思想宣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引导青年关注现实,积极投身北伐战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有志青年中撒播革命火种。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应该从社会背景、时代要求、宣传动员、思想宣传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物价波动情况曲线图(1926=100)。材料二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在设立初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未发行货币,边区市场上流通的是国民党的法币。1938年6月,由于辅币短缺,边区银行才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授权下,以光华商店的名义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并将其作为辅币使用。代价券可随时兑换法币。边区政府自1941年开始授权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即边币),其面额有壹角、贰角、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贰佰元、伍佰元、壹仟元、伍仟元10种。——摘编自《抗日根据地银行及货币政策概述》(《中国纪念馆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边币的意义。【答案】(1)背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白银外流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内币制混乱影响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统制的现实需求。(2)意义:有利于稳定边区经济秩序,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为敌后抗战提供经济保障;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中共建立独立自主货币体系的有益尝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白银外流,通过紧缩”可知白银外流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并结合当时国内的币制状况即国内币制混乱影响经济发展;以及加强经济统制的现实需求。【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意义:结合所学可从稳定经济秩序、巩固根据地政权、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以及促进货币体系自身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即有利于稳定边区经济秩序,促进根据地经济建设;为敌后抗战提供经济保障;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中共建立独立自主货币体系的有益尝试。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全真模拟(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龙山时代某遗址平面图。据此可知,该遗址()A.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局面 B.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C.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 D.孕育着家国一体情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中遗址平面图中的“宫城”“普通居民区”“手工业区”“早期王族墓地”“祭祀台”等可知,该遗址具有多层级的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明显,社会分工细化,出现社会公共权力,具有鲜明的中心都邑性质,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B项正确;通过材料不能得出“开始出现”,排除A项;早期国家出现后,才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材料只能得出这一时期出现了社会公共权力,排除C项;“家国一体情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 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 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经注律”即用儒家经典解释律典,使律典中的条文合乎儒家的经义,律学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表明汉代法律发展呈现儒家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律学,不能得出法律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与“大一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本意是“律学成为经学分支”,而非“法家成为儒学分支”,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展示的是魏晋墓群中鲜卑族步陆孤氏陆丑墓葬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A.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巨大 B.中国与西欧直接往来增多C.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活跃 D.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君士坦丁堡”“波斯文字”等信息可知,陆丑墓出土的文物是东罗马帝国金币和波斯银币,这些外国钱币是通过贸易往来流入中国的,反映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活跃,C项正确;钱币主要反映经济交流而非文化交流,与文化影响力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和西亚波斯的交往,而非西欧,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东西方交往而非民族间交往,与民族政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4.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以“陇西频被寇掠"而当地风俗又“不设村坞”,容易遭受突厥袭击,命贺娄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贺娄子干上书隋文帝:“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得到隋文帝的采纳。这反映出隋朝()A.政权基础得到巩固 B.民族交流互动增多C.区域开发成效显著 D.国家重视边疆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可知,隋文帝要求百姓修建坞堡,营田积谷,以防范敌兵侵袭,而贺娄子干认为“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也能防止被敌兵劫掠,这虽是两种不同的边防思想,但都反映出隋朝重视边疆治理,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边疆治理思想,无法体现“政权基础得到巩固”,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民族交流互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边疆治理不等于区域开发,且材料没有涉及“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5.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镇置监镇官。如景德镇设镇后,朝廷在此设监镇官,兼管商税及窑税,或佐理监陶。《河南强氏家谱》记载强子魁“宋绍定戊子(公元1228年)以文学进,仕饶州通判,以监陶得至浮梁景德镇”。据此可推知,宋代()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官营手工业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而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说明这一时期镇的设置主要受人口和税收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材料中宋代景德镇的监镇官还负责监管窑务,镇和监镇官都是为镇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这说明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镇的经济功能增强,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北宋营商环境宽松,排除B项;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是指:罢免宿将兵权,大力提倡文治,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可以体现景德镇制瓷业发展,但不能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6.如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地区记载出处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A.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B.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C.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 D.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渐被王化,风俗渐移”“不随夷俗,文教丕扬”“渐洗蛮陋”可知,科举制在贵州的推行促进了民族交融,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促进了中原文化、风俗在贵州地区的推广和传播,从思想文化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A项中“完成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明清时期文化重心在江南地区,排除B项;清代在西南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排除C项。故选D项。7.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北京、佛山、苏州、汉口”“八方兼四方、天下商贾皆聚焉、万商、九州百货备集之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前期不仅形成了区域性的市场中心,且各区域性的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这与当时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已出现,与这一时期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市场,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有学者指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涉及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采矿、保险等,鼓励科技发明和保护发明专利,立官司理工商税……构划了一个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据此可推知,洪仁玕()A.承担了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 B.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转型C.提出了近代社会治理的方略 D.试图全面移植西方经济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包括交通、科技、税收等各个方面,这是其学习西方而提出的近代社会治理方略,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学习西方,而非“反帝”,排除A项;《资政新篇》未能实施,B项表述夸大了其影响,排除B项;洪仁玕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但不是“全面移植”,排除D项。故选C项。9.北京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时期的皇家祭坛。北洋政府接管社稷坛后,决定将其改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1914年10月,“社稷坛”改名为“中央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开始接待市民参观。这说明近代中国()A.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 B.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C.公民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D.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将曾经的皇家祭坛“社稷坛”改造为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体现了城市建设服务于市民生活的理念,这说明近代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B项正确;A项中“完善”材料体现不出,排除A项;公民的政治地位包括公民各项政治权利的实现,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中“深入人心”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人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A.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B.顺利进军归功于农民的支持C.反帝反封建符合广大人民愿望 D.在长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材料反映出北伐军在湖南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因为北伐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符合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C项正确;北伐进军过程中并未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项;B项夸大了农民支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更加顺利”,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她的觉醒》(部分)A.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 B.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C.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 D.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和图片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材料中木刻连环画作品创作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描绘了一个贫苦少女的觉醒之路,图中文字“上海妇女救国”“武装起来到前线去”反映了少女参加妇女救国会的抗日宣传,逐渐觉醒并奔赴前线。该作品歌颂了女性群体的觉醒、奋起、团结、战斗,有利于塑造民族精神,C项正确;抗战艺术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已兴起,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形成,排除B项;抗战爆发之前女性就已开始逐渐觉醒,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1年11月8日,林伯渠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边区成立三年来,“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规的参议会,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级参议会”。这表明边区政府()A.具有工农民主专政的特色 B.践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C.坚持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 D.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在边区和县级我们都建立了正规的参议会,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创制复决之权及对于政府行政人员选举罢免之权,则属于各级参议会”可知,边区行政工作集中于政府,各级参议会行使立法权,参议会的参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这说明边区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B项正确;边区政权并未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边区政府的政权组织结构,没有强调统一战线问题,排除C项;边区和县级设参议会不属于基层民主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13.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进和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一指示的发布()A.说明国民党的防线已全面崩溃 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C.推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D.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要求“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对城市的接管为实现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D项正确;1949年4月渡江战役瓦解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接管城市后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大规模经济建设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开展的,排除C项。故选D项。14.“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在一年之中都要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坐冬”“纳凉”,形成了“四时捺钵”体制。捺钵时,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辽朝实行“四时捺钵”的主要目的是()A.传承契丹族尚武精神 B.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管理C.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 D.增强各部族的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朝实行“四时捺钵”体制,是基于契丹游牧民族本身的特点形成的,可以通过不断迁徙,加强对辽阔统治疆域内各个区域的监督,其主要目的是得到各民族部众的政治认同与支持,以维护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有利于传承契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保持民族战斗力,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B项包含在D项里面,B项表述片面,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B项;“四时捺钵”体制,是基于契丹游牧民族本身的特点形成的,辽朝实行这一制度主要不是为了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15.1890年戒烟药广告,主要强调单一的戒烟药功效;1906年的广告中有“昔南皮尚书著《劝学篇》,而于戒烟一事必谆切而详言之,可见鸦片之危害固我同胞之目击而痛心者也”,还有一些商家直接将官府批示禁烟药买卖的批文搬上广告。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晚清()A.商家宣传手段灵活 B.爱国思想影响医药行业C.国人禁烟意识增强 D.中西方医药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90年的戒烟药广告内容单一,主要强调药物功能,而1906年的广告重视借助官员关于禁烟的言论和官府有关禁烟的批文来进行宣传,虽然体现了广告者的宣传心思巧妙,手段灵活,但是这一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国人对于鸦片危害的认识加深。因此,晚清戒烟药广告宣传内容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国人禁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商家借助张之洞的《劝学篇》和官方文件来进行广告宣传,体现其宣传手段的灵活,但这相对于C项较为表面,排除A项;1906年之后的广告中将戒烟药宣传与《劝学篇》联系起来,体现其借助爱国思想进行医药产品宣传,但这相对于C项也较为表面,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西医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朝代发展阶段漕运中心主要运道漕运量(单位:万石)平均量最高年份秦汉关东之漕长安、洛阳渭河、漕渠、黄河、汴渠480600魏晋隋唐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长安、洛阳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200~300400两宋江淮之漕开封、杭州汴渠、江南运河600700元明清江南之漕北京京杭运河300~400675——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答案】(1)特点: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因素:政治中心的变化;经济中心的转移。(2)意义: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从漕运中心看出,古代中国的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古代漕运的发展阶段反映出古代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隋唐之后的漕运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漕运的运道来看,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古代漕运在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以前,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一带,因此漕运中心是政治洛阳,而宋代以来,政治中心变为黄河下游和北京,漕运中心随之转移,说明影响漕运的主要因素是政治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转运粮食,因此其受到经济中心的转移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转运粮食至都城,其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漕运属于跨区域的粮食转运,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漕运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漕运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古代漕运为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已经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领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此书在高宗朝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二陈寅恪指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这种前后两期的划分及其特点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城,也同时体现在文化学术方面。——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材料三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摘编自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儒学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唐代两个阶段特征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答案】(1)原因:唐初政治统一;唐初统治者重视编修儒家经典;教育儒学化;科举制的发展。(2)内涵:“前一个阶段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旧局面”指唐初儒家思想走向统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指开启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重新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理解:唐宋时期吸收外来文化,捍卫本土儒学正统地位。唐代虽然实行儒释道三教并行,但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佛教虽有很大发展,但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了本土化。宋代复兴儒学,强调儒学为现实服务,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可知唐初政治统一;唐初统治者重视编修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一“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领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可知教育儒学化;根据材料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可知科举制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内涵: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佛道思想冲击了儒学,隋唐时期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故“前一个阶段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旧局面”指唐初儒家思想走向统一;“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指开启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重新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理解:根据材料三“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并结合所学可从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