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假设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点,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A.夜晚22:00至次日0:18 B.次日8:24至10:42C.次日10:42至13:00 D.次日0:18至10:4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周期是12.7小时,结合题意“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可知,大多数的根尖细胞在次日8:24至10:42之间处于分裂期;所以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次日8:24至10:42之间,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2.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mg5.6mg3.8mg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lmg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lmg【答案】B【解析】【详解】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5.6-4.9+1.1=1.8mg,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利用一组对照实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3.下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磷酸丙糖转移蛋白(TPT)的活性是限制光合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Pi输入叶绿体减少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减少B.暗反应中磷酸丙糖的合成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C.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的D.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增加CO2来提高作物中蔗糖的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会产生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可在叶绿体中用于合成淀粉或转化为氨基酸,也可在TPT的参与下被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蔗糖能储存在液泡中,也能运出细胞。【详解】A.据图示信息,磷酸丙糖通过TPT从叶绿体输出的同时伴随着Pi进入叶绿体,因此Pi输入叶绿体减少,说明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的输出过程受阻,即输出减少,A正确;B.光反应产生的ATP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由图示可知,该过程能合成磷酸丙糖,B正确;C.由图示可知,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磷酸丙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用于合成蔗糖,然后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则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的过程会受到影响,作物中淀粉含量会上升,而蔗糖含量下降,D错误。故选D。4.下列是用同位素标记法示踪得到的物质转化途径,其中属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是()①H218O→18O2②14CO2→14C3→(14CH2O)③(14CH2O)→14C3→14CO2④H218O→C18O2⑤18O2→H2A.①③④ B.②③⑤C.①②④ D.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糖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及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详解】①H218O→18O2,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过程,①错误;②14CO2→14C3→(14CH2O)③(14CH2O)→14C3→14CO2④H218O→C18O2,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④正确;⑤18O2→H218O,该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5.某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黑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结果发现,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而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据测算,当台灯从85cm处移至45cm时,照在水族箱的光照强度增加了300%。对于该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提出了下列4条可能的解释及推测,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A.在距离大于45cm时,光太弱,黑藻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光照影响了黑藻呼吸酶的活性C.在大于45cm时,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D.黑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题中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其中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或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属于自变量,因变量是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即净光合速率),据此答题。【详解】A、由题意知: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说明光合强度较小,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H等,与光照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C、在大于45cm时,光照强度低,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由题可知: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说明黑藻在较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D错误。故选C。6.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02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详解】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液滴移动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情况,能分析实验装置中器材或溶液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7.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光下,若给含叶绿体的叶片提取液(淡绿色)提供特定的与氢离子结合的氢受体2,6D(一种墨绿色染料,接受氢离子并被还原成无色),在无CO2时进行光照,可观察到提取液由墨绿色变为淡绿色,并释放出O2;但放在暗处,则试管中的液体仍为墨绿色,且无O2的释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和推论,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释放的氧气完全来自于H2O的光解B.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内产生了还原性物质C.若给A组提供14CO2等物质,可能会检测到(14CH2O)的生成D.该实验无法证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合成糖类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组光照和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叶绿体产生了氧气,且提取液的颜色由墨绿色变成了淡绿色,说明叶绿体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氢离子和氧气,且氢离子与氢受体2,6D结合;B组黑暗条件下,没有氧气释放,溶液仍然为墨绿色,说明叶绿体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氢离子和氧气。详解】A、该实验说明了光照条件下释放了氧气,但是不能说明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A错误;B、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内产生了还原性物质(氢离子),B正确;C、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若给A组提供14CO2等物质,可能会检测到(14CH2O)的生成,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氧气和氢离子,无法证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合成糖类的场所,D正确。故选A。8.某研究性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转运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甲(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合的温度和光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c三处放射性含量的数值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1时刻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B.根据实验要求,气体X应选择14CO2C.叶绿体中可发生CO2→三碳化合物→糖类D.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乙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t1表示叶片中标记的光合产物全部运输到茎或果实内,此时光合作用并没有停止,A错误;B、据题意可知,气体X参与光合作用,是14C标记的二氧化碳,BC、叶绿体中在碳反应阶段,可发生CO2→三碳化合物→糖类,C正确;D、因为曲线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减弱,则图乙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D正确。故选A。9.如图表示小麦植株在适宜温度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该植物,则b点右移B.适当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则b点左移C.ab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D.b点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小麦植株在适宜温度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其中O点光照强度为0,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的绝对值代表呼吸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x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详解】A、缺镁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b点将右移,A正确;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适当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则b点将左移,B正确;C、ab段曲线不断升高,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C正确;D、b点光照强度下,小麦整个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小麦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而只有叶肉细胞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光照强度下,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D。10.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⑤和⑥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过程中细胞核体积缩小,基因逐渐不再表达B.⑤和⑥的核基因基本相同,而细胞的mRNA不相同C.⑤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与①相比②的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A、细胞的衰老后其细胞核体积应增大,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选择性表达,A错误;B、⑤和⑥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其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经转录得到的mRNA不同,翻译得到的蛋白质不同,使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B正确;C、经转录生成的mRNA会经核孔进入细胞质,而mRNA翻译产生蛋白质的阶段发生在核糖体中,核糖体在细胞质中,故细胞核中遗传信息流动方向不包括mRNA翻译产生蛋白质的部分,C错误;D、与①相比,②的体积增大,所以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变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D错误。故选B。11.为了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将某种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利用传感器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变化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5101520253035光照条件下吸收量01.22.53.23.83.52.8黑暗条件下释放量0.50.81.01.62.23.03.3A.在5℃下根尖细胞产生ATPB.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一定是30C.20℃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3D.高温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为净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为呼吸作用,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详解】A、在5℃下,根尖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B、根据表格计算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如下表,,在30℃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6.5,但在25~30℃、30~35℃之间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可能比6.5大,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不一定是30℃,B错误;C、20℃下,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速率为4.8,此条件下呼吸作用速率为1.6,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3倍,C正确;D、高温会破坏光合作用有关酶的空间结构,酶活性下降,导致光合速率降低,D正确。故选B。【点睛】
12.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A.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O2B.影响EF段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若A代表CO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向右下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同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曲线可以表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曲线。回顾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详解】A、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时,整个植株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但对于叶肉细胞来说有氧气净释放,A错误;B、影响EF段光合速率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有可能是温度或者二氧化碳浓度,B错误;C、图中C点时,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D、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增大,E点向右下移动,D正确。故选D。【点睛】13.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放射性的④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叶绿体,一定有线粒体,如植物可见光部位;但是反过来有线粒体,不一定有也叶绿体,如水稻的不可见光部位,如水稻的根部细胞,A正确;①为CO2,用18O标记图中的CO2,被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除了产生有机物,还产生被标记的水,被标记的水进行光合反应的光反应,会产生被标记的O2,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合成ATP;而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ATP水解酶,进行暗反应,消耗ATP,C正确;该植物由于含有液泡,无法作为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流程的熟悉程度,难度较大。其中B选项很多学生都想不通,用18O标记CO2,怎么光反应产生的含有18O标记的氧气呢?很多学生忽视量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暗反应不产生水,此外就算学生知道暗反应产生水,他们认为这水不去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14.下图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Ⅲ在a点上升的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B.图中曲线Ⅲ在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叶肉细胞在图中的c、e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C3还原的速率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中,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且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Ⅲ曲线与Y轴的交点表示呼吸作用,它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呼吸速率降低;它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当有光时即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不过在c点时间前强度低于呼吸作用,所以在c点前已经开始合成有机物了。【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曲线Ⅲ在a点上升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造成的,A正确;B、曲线中12点左右是植物的光合速率并没有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呼吸作用较光合作用增强更明显,对照净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C、图中c、e两点整个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由于植物体内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却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D、与d点相比,e点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导致ATP的含量下降,C3还原的速率下降,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要求考生能从题中曲线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15.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组
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表示1h植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呼吸速率,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9℃时,植物呼吸速率最快,即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1h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详解】A、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30℃的真光合速率依次是:3+1+1=5mg/h、3+2+2=7mg/h、3+3+3=9mg/h、1+1+1=3mg/h,故29℃B、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7℃、28℃、29℃、30℃的呼吸速率依次是:1mg/h、2mg/h、3mg/h、1mg/h,故29℃C、净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28℃、29℃的净光合速率依次是:3+1=4mg/h、3+2=5mg/h和3+3=6mg/h,C错误;D、30℃下真正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1+2×1=3mg/h,D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应用,要把握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16.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B和Ⅰ点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A正确;B、图中DE段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C、S1+S3+S5为无光时呼吸的消耗量,S2+S4为有光时净光合量,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有机物积累量为负,C正确;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17.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单色光,因变量是释放的O2的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故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正确;加入NaHCO3溶液是为光合作用提供CO2,B错误;相同条件下,白光下比单色光下的光合作用要强,因此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C正确;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要想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先要研究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18.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D.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只有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细胞②无外界的气体交换,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细胞③从外界吸收CO2释放O2,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细胞④从外界吸收O2释放CO2,此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详解】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测定该呼吸速率,A正确;B、细胞②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全部被线粒体所利用,此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C、细胞③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有外来的CO2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故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C正确;D、细胞④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用强度,可能原因是此时光照强度较弱,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O2的净消耗量(吸收量)m2与CO2的净生成量N1相等,D错误。故选D。【点睛】19.科学是在不断的实验和争论中前进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亦是如此。下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B.用新鲜绿叶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条上自下至上的第二条色素带呈蓝绿色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D.普利斯特利用植物、小鼠和燃烧的蜡烛进行实验,证实植物只有在阳光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答案】B【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最宽:叶绿素a;最窄:胡萝卜素。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时间国家科学家)结论或发现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植物更新空气的条件是绿叶,且在光照下1845年德国梅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1864年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2,释放的是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详解】A、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B、根据试题分析,用绿叶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条上,自下而上的第二条色素为叶绿素a,呈蓝绿色,B正确;C、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错误;D、普利斯特利发现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没有得出只有在阳光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的结论,D错误。故选B。20.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细胞中,DNA复制开始后,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当细胞中DNA复制完成后,CDK1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从而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感染BYDV的细胞中,间期DNA复制时,CD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后则不再降低,使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间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周期。由此可推测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详解】A、由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C、由分析可知,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D、由分析可知,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通过题图信息介绍了CDK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以及感染BYDV的细胞发生病变的原因,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判断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二、选择题21.下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B.图1中BC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之比,其中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1的CD段,A正确;
B、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但核DNA含量加倍,B错误;
C、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表示G1期或有丝分裂末期,对应图1中的A→B段或E→F段,C错误;
D、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故选B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2.某生物体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下图中A~F表示该生物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BCB.BC段结束时细胞中含有C.CD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D.EF段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答案】A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详解】A、一般情况下,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因此AB+BC不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B、BC段结束时细胞完成DNA复制,因此细胞中含有32个DNA分子,64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C、CD阶段为分裂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正确;D、EF段为分裂期,该时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正确。故选AB。【点睛】本题结合直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直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试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能用图示表示细胞周期并正确区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是解题的关键。23.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影响一种关键的线粒体蛋白Mfn1,从而导致线粒体无法融合、再生及自我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B.肌无力患者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可能增多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酗酒可通过呼出气体使酸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来检测【答案】AD【解析】【分析】1.酒精能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形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90%以上来自线粒体;
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不论在什么条件下,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线粒体蛋白Mfn1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的作用,A正确;B、肌无力患者的肌细胞运动所需要的直接的能源物质ATP数量减少,因此患者参与线粒体融合的Mfn1蛋白可能减少,B错误;C、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C错误;D、酗酒者的呼出气中含有酒精,酒精可以使酸性重铬酸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AD。点睛】24.下列有关生理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B.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多用于合成ATPC.需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D.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答案】ABC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呼吸作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需要呼吸和厌氧呼吸,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除了呼吸作用可以合成ATP外,光合作用也可以合成ATP。【详解】A、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能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A错误;B、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B错误;C、需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不进入线粒体,C错误;D、厌氧呼吸过程[H]会在第二阶段用于丙酮酸的还原,不会积累,D错误;故选ABCD。25.下图表示甘蓝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①过程有无光都可发生,②过程的发生需要O2C.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D.为提高产量应增强①过程,减弱②过程【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②表示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B、①过程的发生不需要光照,②过程的发生不需要O2,B错误;C、据分析可知,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叶肉细胞中,C正确;D、为提高产量应设法增强①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过程,减弱②细胞呼吸过程,D正确。故选AB。【点睛】26.下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表示的生物学含义错误的是()A.萌发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D.人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答案】BCD【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根据相关的曲线模型,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萌发的种子会从环境中吸收自由水,加之有氧呼吸旺盛,自身有机物不断被分解产生的自由水逐渐增多,所以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用图示曲线表示,A正确;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应从零开始,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超过该底物浓度范围,受酶量的制约,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C、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图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C错误;D、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K+吸收量与氧气浓度无关,D错误。故选BCD。27.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C表示相关物质。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为氧气,全部释放到空气中B.图中B为NADPH,外界CO2浓度升高时,B的含量暂时升高C.该过程消耗的NADP+和C均来自叶绿体基质D.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B和ATP中【答案】AB【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图中表示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故A为氧气,B为NADPH,C为ADP。【详解】A、根据分析,A为氧气,部分用于细胞呼吸,部分释放到空气中,A错误;B、根据分析,B为NADPH,CO2浓度升高时,C3转变为C5的速率加快,消耗NADPH,所以在短时间内B的含量会降低,B错误;C、暗反应会为光反应提供NADP+和ADP,暗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消耗的NADP+和C均来自叶绿体基质,C正确;D、光反应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NADPH和ATP中,D正确。故选AB。28.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研究人员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胚乳中的脂肪B.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原因是脂肪转变成了糖类C.实验第11d如果提供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即可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显著增加D.与自然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幼苗相比,上述种子萌发的幼苗无光合作用【答案】D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脂肪的鉴定和植物的光合作用。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大量的吸收水分,呼吸作用旺盛。【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胚乳中的脂肪,A正确;
B、种子萌发时首先必须进行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这需要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干重增加应该是脂肪水解时加入的水的质量,故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B正确;
CD、种子萌发的幼苗与自然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幼苗相比,缺少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矿质离子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幼苗必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CD错误。故选CD。29.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图乙中,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升高而减弱,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氧气浓度,呼吸作用速率又加快。【详解】A、根据图甲可知:B点时,细胞呼吸最旺盛,B点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A正确;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B正确;C、图乙中由D到E,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减弱,细胞开始进行有氧呼吸;由E到F,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错误;D、贮藏水果和蔬菜主要应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乙图E点时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说明此时细胞呼吸最弱,因此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D正确。故选ABD。30.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产物酒精在①号试管中B.设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D.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实验装置是为了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故①②试管中加入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色逐渐变成黄色;设置②号试管目的是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曲线图: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酒精的含量逐渐增多,但到一定程度后,酒精含量不再增加,所以发酵液中酒精量的变化情况对应于图乙中曲线a;随着发酵的进行,培养液中葡萄糖的量逐渐被消耗,所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变化对应于曲线d。【详解】A、酒精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存在于锥形瓶中,而不存在于①中,①中可检测CO2,A错误;B、实验中②试管是对照,对比①和②,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的干扰,B错误;C、随着瓶中氧气逐渐被消耗,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加快,产生CO2逐渐增多,即气泡的释放速率逐渐加快;后来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减慢,产生CO2逐渐减少,即气泡的释放速率逐渐减慢,故曲线b可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C正确;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因素,导致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对应曲线b,D错误。故选ABD。31.甲图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一)、(二)(三)表示不同的阶段,①~⑥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乙图为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将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再将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将以上材料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中②③⑥依次是氧气、水、二氧化碳B.甲图中(二)(三)阶段均能产生大量的ATPC.乙图能发生细胞呼吸过程的试管有A、BD.乙图能发生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的试管有B、D【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一)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三)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图中①是丙酮酸、②是水、③是二氧化碳、④是[H]、⑤是氧气、⑥是水。分析乙图:只有A试管含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能进行细胞呼吸;只有B试管含有叶绿体基质及基粒,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②、③、⑥三物质依次是水、二氧化碳、水,A错误;B、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合成ATP,其中第一和第二阶段只能合成少量的ATP,第三阶段能合成大量的ATP,B错误;C、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乙图中只有A试管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只有A试管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可见乙图中能发生光合作用过程的试管只有B,D错误。故选C。三、非选择题32.研究人员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另一个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推测,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光反应的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为C3的还原提供_____________。(3)图1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4)图2中若在C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NaOH水溶液的烧杯,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5)在5〜15min内,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趋势是逐渐減小,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以氧气产生量表示)__________mol•min1。【答案】(1).20(大约)(2).H2O的光解(3).[H](或NADPH)(4).大于(5).五碳化合物(6).容器内CO2浓度逐渐下降(7).6×108【解析】【分析】图1: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其中O2消耗量可以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图中A点时,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为0,表示此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A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2: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据此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详解】(1)图1在20℃时CO2吸收量就已达到饱和而O2消耗量继续增加,在20℃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弱,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光反应的H2O的光解,该过程为C3的还原提供[H]。(3)B点在横轴的上方,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4)若在C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NaOH水溶液的烧杯,CO2浓度下降,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5)在5~15min内,给予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容器内CO2浓度逐渐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变化的趋势是逐渐减小。据图2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每分钟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 武术说课稿课件
- 基层 工会 课件
- 介绍鲁滨逊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植被与土壤课件
- 西京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学管师工作核心说课
- 西京学院《教师语言艺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电机控制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学会读书 课件
- 执行依据主文范文(通用4篇)
- 为老年人提供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为老年人编制营养食谱食物交换份法
- 非政策性退补1
- 中级主管护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学习解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PPT课件(带内容)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WORD版)
- 矿用风门说明书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 八年级数学经典难题(答案 解析)
- 土地生态工程课件
- GB/T 37865-2019生物样品中14C的分析方法氧弹燃烧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