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6数字化实验_第1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6数字化实验_第2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6数字化实验_第3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6数字化实验_第4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6数字化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实验专题模拟新题专练-26数字化

实验

一、实验题

1.(2023•福建漳州•统考二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

中食品发热包是一个常见的例子。下图为某食品发热包的标签,化学兴趣小组为解密发

热包展开项目式学习活动。

【品名】食品发热包【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

【净含量】50g

【使用方法】撕开塑料袋后加常温水发热

【贮存条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使用时有气体产生,要远离明火,严禁在密闭场所中使用

任务一、认识发热包的主要成分

(1)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2)碳酸钠的俗称是o

任务二、探究发热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小组同学猜想气体中除水蒸气外,还可能含有H2、Ch、Co2等气体,设计如下装置并

进行实验。

注射器

发热剂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锥形瓶注入水后,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加热铜丝无明显变化,在a处点

燃气体,出现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无白色浑浊现

象产生。

(3)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o

(4)气体中除水蒸气外,还含有

任务三、探究发热剂的化学反应

(5)发热剂加水后引发了一个复分解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阅资料: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任务四、探究发热剂发热原理

取3克氧化钙、3克发热剂,分别与等体积的水反应,用数字化实验获得如下曲线图:

(6)分析上图可知,食品发热包不单独使用氧化钙的原因是。

(7)为明确发热剂发热的主要原因,需要探究的反应是(至少填一个),探究的具

体内容是。

2.(2023•江苏盐城・统考二模)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燃烧管

I

=IJJI=3尾气处理

红磷白磷

G

(1)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F的名称是

(2)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Ch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有(填字母,下同)。

(3)用上述仪器和KCIO3制取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4)向装置G中通02,微热燃烧管,根据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条件是;如

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并引燃,并改通C02,镁条可继续燃烧。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

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o

试卷第2页,共10页

(5)用H装置实验,并测得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如图。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填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对比曲线中be段和de段,可证明(答一点)。

3.(2023•江苏常州•统考二模)化石燃料的燃烧、硫酸的生产都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

化硫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酸雨,使农作物、建筑材料等遭到破坏。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

中SO2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0.02mg∕Lo

(1)通过测定,若雨水的可粗略判断其为酸雨。

(2)测定某工厂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已知:SO2+I2+2H2O=H2SO4+4HI(无色溶液)。常温下,碘单质微溶于水,加入碘化钾

可促进碘单质的溶解,增加SCh吸气的吸收量。废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步骤1:称取2.54g碘单质(L),加入少量碘化钾,加水配制成IOoOmL浴液;

步骤2:取2mL上述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溶液变蓝;

步骤3: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然后缓缓向外拉活塞,每次

抽取80OmL该工业废气样品,当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共抽取10次。

①步骤3中缓缓向外拉活塞,"缓缓'’的目的是。

②计算该废气中SO2的含量为mg/L该废气("能"或"不能”)直接

排放。

(3)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Na2CO3)可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

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成的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②不断通入SCh(图中B点以后)的最终产物是。

4.(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

规律”。

(1)小明将分别装有石蜡和海波的试管先后放入烧杯中,利用水浴加热,其好处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小明利用酒精灯边加热边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绘制出石蜡和海波温度随时间的变

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可得出海波在熔化时的特点是:。

(3)如图乙所示,海波在第6min时刻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若此时撤去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变多了。

5.(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借助实验装置和

数字化实验可为反应提供证据。下列为实验小组开展的系列活动。

一、借助实验装置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如图装置,在两只500mL的软塑料瓶内装满Co2气体,A装置胶头滴管中吸有3.5mL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胶头滴管中吸有3.5mL水,分别将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挤入

瓶内,振荡,观察到A瓶几乎全部变瘪,而B瓶几乎无变化。

(1)通过对比实验,说明A塑料瓶变瘪不是由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从而证明二氧化

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用注射器针头穿过A瓶塞,将3.5mL液体挤入瓶内,A瓶逐渐恢复原状。注射器中

的液体可能是(填试剂名称),试解释塑料瓶恢复原状的原因。

(3)为验证反应后A瓶内有碳酸钠产生,取A瓶中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可选用

的试剂是。

试卷第4页,共10页

A.氯化钠溶液B.无色酚醐溶液

C.澄清石灰水D.氯化钙溶液

(4)进行项目一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是。(写一条)

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数字化研究

另取氢氧化钠稀溶液,利用图甲装置,用数据传感器准确采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PH变化数据图像显示如图乙,温度变化数据图像显示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5)数据显示溶液PH值逐渐减小,溶液碱性减弱,(填离子符号)数目减少,说

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试说出测定时间内容器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6.(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用等体积

的稀盐酸和水分别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温度的变化如

图2所示。

温度七

图2

(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1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o

(3)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o

7.(2023•山东德州•统考一模)碱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物质,某化学小组以“探究碱的性

质”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任务--】了解常见的碱及用途

(1)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是最常见的两种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氢氧化钙常用于做建筑材料

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D.氢氧化钠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任务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酗溶液

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另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盐溶液

步骤4:再另取Io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

(2)上述实验,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3)步骤3中若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则加入的盐可能是(填化学式)。

试卷第6页,共10页

(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任务三】拓展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步豫4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实验装置,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水分别同时注入等量的二氧化碳中,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

(5)图甲、乙、丙能否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并说明理由。

(6)图甲装置,充分反应后三颈瓶中的溶液里一定含有的微粒有(填微粒符号)。

8.(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某同学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

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

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

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数字23

采集器225

2

215

2-1

2O5

2O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3)该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并说明原因_____。

9.(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实验探究能促进思维发展,引领我们探索创新。

酚酎试液a

纱布条一

实验L探究微粒性质

(1)观察到滴有无色酚酣试液的纱布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2)a比C处先变色,说明氨气的密度(填“>”或"<”)空气。

实验2.探究物质组成

(3)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到内壁有水珠产生,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4)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探究燃烧条件

(5)该实验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接触。

(6)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

燃烧(焰心温度高于镁条的着火点),原因是。

实验4.探究反应发生

(7)如图所示是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前后的PH变化情况,证明该

化学反应发生的依据是溶液的PH。

10.(2023•上海杨浦•统考一模)利用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数据的变化。

【实验一】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

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加入

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图1中a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试卷第8页,共10页

(3)图I中b点的含义是o

(4)图1中b→c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图2中画出: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水的PH变化曲线o

【实验二】测定铜与氧气反应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如图3装置所示进行实验。在50mL硬质玻璃管内加入足量铜粉,启动氧气传感器,点

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移走酒精灯。实验中氧气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4所示。

提示: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

(6)实验过程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的作用是。

(7)根据图4中曲线,从段可知(填字母),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CD段氧气

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8)DE段装置内气压(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实验结束后,为回收固体中的铜粉,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11.(2023•全国•二模)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一起探究碱的性质。

表面潮湿表面干燥冒气泡无现象微热(不考虑水分蒸发)

实蛉一实蛉二实险三

(1)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

(2)实验三方案是鉴别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白色

浑浊,B试管无明显现象,证明A中试剂为溶液,A试管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3)利用图1装置研究NaoH与CO2的反应。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分别进行实

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如图2、图3所示。

压强

①图2中能表示NaOH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曲线是线(填"a”或"b”)。

②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结合图2、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0

④推入NaOH溶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酷试液,溶液变红色,能否

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并说明原因______。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1)氧化钙/CaO

⑵纯碱/苏打

(3)干燥气体或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4)氢气/H2

(5)Ca(OH)2+Na2CO3=CaCO,I+2NaOH

(6)生石灰放热较少且放热持续时间短

(7)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是否放热或放热效率

【详解】(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成分中属于氧

化物的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2)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3)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或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4)由在a处点燃气体,出现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无白色浑浊现象产生可知,气体中除水蒸气外,还含有氢气。

(5)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

应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θ31+2NaOH„

(6)分析上图可知,食品发热包不单独使用氧化钙的原因是生石灰放热较少且放热持续时

间短。

(7)为明确发热剂发热的主要原因,需要探究的反应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

和碳酸钠溶液,探究的具体内容是是否放热或放热效率。

2.(1)试管水槽

(2)ABCD

MnOɔ

(3)酒精灯2KC1O,-2KC1+3O,↑CEF

Δ

(4)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

行灭火)

(5)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详解】(1)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9页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θ2,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收集时常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

集,故根据题给装置,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的仪器是:ABD,收集装置可选择仪器C。

(3)用KClCh制取。2,该反应需要加热,根据题给仪器,还缺少酒精灯;氯酸钾在加热

和二氧化镭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

2KC1O3^^2KCI+3O,↑O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进行收集,需要用到的仪

Δ

器是CEFo

(4)向装置G中通。2,微热燃烧管,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并引燃,并改通CO2,镁条可继续燃烧,说明燃

烧不一定需要氧气,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5)分析三颈烧瓶内气压变化图可知,加入第一种试剂后,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加入第二

种试剂后,瓶内压强显著减小,由于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比氢氧化钠溶液的小,故先注

入瓶中的药品是水;对比曲线中be段和de段,be段的压强变化小于de段,说明二氧化碳

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3.(l)pH<5.6

(2)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碘完全反应0.16不能

(3)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亚硫酸氢钠/NaHSCh

【详解】⑴酸雨的pH<5.6,测定雨水的PH与5.6进行比较,若若雨水的pH<5.6可粗略

判断其为酸雨;

(2)①步骤3中缓缓向外拉活塞,“缓缓”的目的是使气体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使二氧

化硫气体与碘充分反应,完全被吸收;

②步骤2中,2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的质量=2mLx=O.OO5O8g,设二氧化硫的质量

K)()()mL

为X,则有

SO2+I2+2H2O=H2SO4+4///

64254

X0.00508g

64X

254^0.00508g

答案第2页,共9页

x=0.00128g=1.28mg;

实验中消耗气体的体积为80OmLXIO=800OmL=8L,该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垮空=0.16,咫/L>0.02mg∕L,所以该废气不能直接排放;

(3)①由图可知,吸收初期,碳酸钠的质量减少,碳酸氢钠与亚硫酸钠的质量增加,即碳

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②由图可知,不断通入SCh,图中B点以后Na2CC>3∖NaHeO3、Na2SO3的质量都为零,只

有NaHSO3的质量最多,即反应的最终产物是NaHSO3o

4.(1)试管中物质受热更均匀(或缓慢加热,便于控制)

(2)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固液共存固态

【详解】(1)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中物质受热更均匀(或缓慢加热,便于控制);

(2)由图可知,海波在第4min到第Ilmin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可知,第6min为海波熔化过程,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若此时撤去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海波会放热凝固,试管中的固态将变多。

5.(1)CO2+2NaOH=Na2CO3+H2O

(2)稀盐酸(或稀硫酸)盐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瓶内压

强增大

(3)CD

(4)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合理即可)

(5)OH-

(6)前300秒温度逐渐升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300秒后温度不再变化,最

后下降,氢氧化钠或二氧化碳已反应完,装置逐渐冷却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气体减小,压强减小,

软塑料瓶变瘪,碳酸钠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第3页,共9页

反应生成了气体,压强增大,故A瓶逐渐恢复原状,故注射器中的液体可能是稀盐酸(或

稀硫酸),故填:稀盐酸(或稀硫酸),盐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瓶内

压强增大;

(3)A、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无法检验是否含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酷试液变红,无法检验是否含碳酸

钠,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符合

题意;

D、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符合题意。

故选CD;

(4)进行项目一实验操作中,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5)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pH值逐渐减小,说明溶液碱性减弱,OH-参与了反应,从而

数目减少,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6)由图可知,前300秒温度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300

秒后温度不再变化,最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或二氧化碳已反应完,装置逐渐冷却至室温。

6.(1)HCl+NaOH=NaCl+H,O

(2)溶液红色变浅,直至无色

(3)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详解】(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猷变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生

成物呈中性,不能使酚猷变红,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i%变红,若盐酸足量,随着反应的进

行,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氢氧化钠被完全消耗,溶液变为无色,溶液变为无色说明能使酚献

变红的氢氧化钠消失,说明发生化学反应;

(3)由图2可知,若加入的是水,溶液的温度无变化,若加入的是稀盐酸,溶液温度升高,

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7.(I)BC

⑵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第4页,共9页

⑶C"SO」(合理即可)

(4)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5)能,曲线甲下降的压强低于曲线乙

(6)H2OsNa∖C0ξ^

【详解】(1)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

壤,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酬试液变红,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显中性,稀硫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配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

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3)步骤3中若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则加入的盐是铜盐,如硫酸铜,硫酸铜能与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填:CUSO4;

(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5)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分别同时注入等量的二氧化碳中,曲线甲比曲线乙压强下

降的多,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6)图甲装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碳

酸根离子、水分子,故填:Na+、CO;、H2O:

8.(1)稀盐酸HC1、NaCl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3)不能,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热,会干扰实验结果

【详解】(1)由图可知,pH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

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胶头滴

答案第5页,共9页

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150秒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0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逐渐

升高,直至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至最高。

(3)该实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是原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放热,

会干扰实验结果。

9.(1)变红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⑵<

(3)氢元素、氧元素

占燃

ς

(4)2H2+O2^2H2O

(5)空气(氧气)

(6)镁条没有与空气(氧气)接触

(7)逐渐变小,最终小于7

【详解】(1)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遇到滴有无色酚

醐试液的布条,布条变红,这正是微粒运动的结果:

(2)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挥发出的氨分子先与上方(a处)的布条接触,观察到a

处先变红;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氢、氧两种元素,反应后只生成

水一种物质,故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占燃

(4)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O2-2H2O;

(5)实验3中的控制变量是:是否与空气接触,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需要空气(氧气)参

与,左边的蜡烛不燃烧,右边的蜡烛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

触;

(6)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

条件缺一不可,蜡烛燃烧,消耗了焰心处的氧气,使镁条没有与氧气接触,无法燃烧;

(7)如图,反应前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实验的操作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若两

者发生反应,则会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水,此时溶液的PH等于7,当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后,

答案第6页,共9页

再滴加盐酸,溶液的PH小于7,故根据PH逐渐变小,最终小于7这一变化,可以证明氢

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10.(1)HCl+NaOH=NaCl+H2O

(2)NaOH,NaCl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不变

水的质量g

(6)红色固体逐渐变黑,气球先胀大后缩小缓冲气压

(7)DE反应消耗氧气

(8)变小

(9)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详解】(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2)a点pH>7,此时氢氧化钠还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