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教师:2023-12-25《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目录CONTENCT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互动与参与知识拓展与延伸课堂总结与回顾01课程介绍与背景时代背景作者背景《再见了,亲人》背景课文所描述的时代为抗美援朝时期,中朝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魏巍,中国当代作家、诗人,其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广为流传,本文《再见了,亲人》选自其散文集《依依惜别的深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时长:45分钟课程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抗美援朝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安排与时间80%80%100%课程安排与时间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语句。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自己受到的启发。阅读课文(10分钟)讲解课文(15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并写一篇读后感。课程安排与时间布置作业(5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结构全文以告别为主线,通过描写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和场景描绘,展现了亲人间的深情厚谊。内容概述文章讲述了一位士兵在即将奔赴战场之际,与家人告别的情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表达了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文本结构与内容概述重点段落一重点段落二赏析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士兵与妻子的告别。通过描写夫妻间的相互扶持和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夫妻间真挚的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文章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对话,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亲人间的深情厚谊和离别之痛。士兵与母亲的告别。通过描写母亲对儿子的不舍和担忧,以及儿子对母亲的安慰和承诺,展现了母子间深厚的感情。慈爱、担忧、坚强。通过描写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坚强,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亲形象温柔、体贴、支持。通过描写妻子对丈夫的照顾和支持,以及面对离别时的理解和鼓励,展现了妻子的温柔和善良。妻子形象勇敢、坚定、有责任感。通过描写士兵对家人的承诺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士兵的勇敢和担当。士兵形象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03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介绍01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和韵律。教师可以选择全文或部分段落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处理。朗读技巧指导0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如气息控制、声音变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实践0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语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法运用及示范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互相交流看法和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增强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讨论与表演结合学生可以将小组讨论的成果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视频资料辅助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电影片段、纪录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课件制作与展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背景介绍、重点词语解释、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如搜索相关历史资料、阅读同类主题的文章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04学生互动与参与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富有感情的朗读表演,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传递,生动地再现了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朗读表演部分学生还参与了角色扮演的活动,他们通过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深入体验了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角色扮演学生朗读表演展示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课文的主题、情感、人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成果汇报每个小组都选派了代表,向全班汇报了他们的讨论成果,包括了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分析、对情感的体验等。学生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了课文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写作的技巧等方面。学生提问教师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答疑学生提问及教师答疑环节05知识拓展与延伸相关历史背景介绍战争背景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中朝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深厚友谊。时代背景阐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和朝鲜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魏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人民日报》,是一篇描写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的通讯,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依依惜别的深情》讲述了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而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直至壮烈牺牲的经过。《我的战友邱少云》类似文学作品推荐阅读让学生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探讨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在战争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这种友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思考题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阅读理解、文学常识、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语文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题布置06课堂总结与回顾文本解读通过对《再见了,亲人》的深入解读,学生理解了战争背景下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作者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所传达的反战主题。文学手法赏析学生掌握了如何通过分析文学手法(如象征、隐喻、对比等)来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其他文学作品。情感共鸣与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课堂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与文本中的人物建立情感共鸣,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重点内容回顾总结表达能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时,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和见解,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