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0 城乡发展与规划 (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0 城乡发展与规划 (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0 城乡发展与规划 (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0 城乡发展与规划 (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专练(新高考专用)重难点10 城乡发展与规划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10城市发展与规划重难导航一、命题导向重难导航一、命题导向二、思维构建三、重难诠释重点0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与城市智慧化发展(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2)城市智慧化发展(1)现代农业发展措施(2)南繁基地的自然条件、发展措施以及育种相关技术重点02区域协调发展与大城市辐射作用(1)区域协调发展的一般措施(2)南繁基地的自然条件、发展措施以及育种相关技术四、限时检测【命题规律】高考考查本考点时常以各类城市发展背景等为载体,考查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侧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考查。【命题预测】城市发展问题是高考试题经常考查的主题,试题情景的背景往往隐藏在统计图、文字材料、景观图等中,将人口、城市发展与文字和图像资料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人地协调观融入试题。重点0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与城市智慧化发展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1.商业布局原则(1)市场最优(市中心人流量大地方):零售业.(2)交通最优(外围交通便利地租低地方):大型批发市场.2.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比较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位置多在城市外缘多靠近文化区、风景名胜区多在内城;多靠近工业区楼间距与楼层楼间距较大、以别墅为主楼间距较小配套设施大型商场、学校、医院等配套齐全中低水平的配置为主,甚至不齐全小区环境小区绿化好、外部环境优小区绿化较少、外部环境脏乱3.工业区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二、城市智慧化发展城市规划内容具体整体空间规划获取不同范围或者相同范围的中心分布,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城市的发展规模,城市人口和城市历史及开发程度等相关内容;通过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等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统计,可以帮助规划部门掌握城市的水体分布情况、水污染问题、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样能有效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交通规划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空间布局网络计算动态设置重点02区域协调发展与大城市辐射作用一、区域协调发展1.发展措施答题角度具体措施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城际联系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城市环境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产业升级转移和产业联动发展社会环境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2.建设都市圈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为东北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技术;有利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3.城市群发展的措施(1)加强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发挥其辐射功能;(2)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资源、商品、劳动力、技术、信息的优化配置,(3)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庞大且完善的关联网络,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二、大城市辐射作用1、辐射影响规律(1)距离衰减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成反比,即随着距离的增加,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渐减小。(2)空间近邻效应空间近邻效应遵守距离衰减规律,空间距离的增大,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强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所以在可能的前提下,一般倾向于按照就近的原则组织相关资源和要素。虽然现代交通条件已经突破距离的约束,仍表现出空间近邻效应。2.城市辐射能力影响因素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一般来说,城市等级越高,能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辐射能力越强。3.从区域空间组织角度阐释上海对周边区域辐射功能强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等级高,经济水平高;产业众多,综合服务能力强,交通线路密集,方式多样,海陆交通发达;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高,强度强。4.上海市对昆山的辐射具体体现在:昆山承接上海疏解的部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昆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交通的便捷性使上海与昆山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5.上海对外辐射对上海自身的发展的意义: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中,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化问题);原来的主导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新工业用地);有利于大都市把资金、技术、人力集中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上(资金与技术)。6.建设城市圈中心城市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山东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区域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重点0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与城市智慧化发展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例如自动识别河道垃圾,自动监测工业、城市噪音,智慧监测交通压力等、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能对河道垃圾自动识别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互联网技术 C.北斗定位系统 D.自动识别技术2.智慧城市的发展直接(

)A.推动城乡交通建设 B.缓解城市热岛现象C.提高城市居民素质 D.促进城市精准管理【答案】1.A2.D【解析】1.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球表面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因此能对河道垃圾自动识别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A选项正确;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其不能直接用于对河道垃圾自动识别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B选项错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导航和定位等,没有分析和处理功能,C选项错误;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如条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功能,D选项错误。故选A。2.根据材料可知,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监测交通压力,对于推动城乡交通建设作用不大,A选项错误;对城市进行智慧化管理和运行,城市内的工业和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不能缓解热岛现象,B选项错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与城市居民素质无关,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对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说明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精准定位、实时处理等功能,可促进城市精准管理,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智慧城市狭义地说是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使城市生活便捷;广义上理解应是尽可能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城市规划、建筑让人赏心悦目,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可以陶冶性情心情愉快而不是压力,总之是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重点02区域协调发展与大城市辐射作用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湖南东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合称,历史上三城分分合合,如今三城同城化速度加快。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该都市圈以湖南全省8.92%的国土面积、22.41%的人口,创造了将近40%的经济总量。长株潭三市交会地区,拥有目前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绿心中央公园里人流如织。下图为1994~2013年间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变化示意。(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表现。(2)简述长株潭都市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意义。(3)从城市化问题的防治角度,简述长株潭规划“绿心”地带的作用。【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距离缩小。(2)通过都市圈(或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湖南省(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湖南经济增长。(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小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或控制城市规模)。【分析】本题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化发展特点、都市圈的意义、城镇化问题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据图示可知这段时间里城市数量明显增多,城市的规模(城市用地面积)都不断扩大,城市化率大幅提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小。(2)该都市圈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有利于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此集聚,通过都市圈(或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要素合理配置,提高湖南省(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发展。(3)“绿心”地带以绿化带为主,植被具有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保护绿地景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绿心可作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绿心地带能限制城市无序扩张。一、选择题“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下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①降水分布②居民区开放程度③土壤状况④交通通达度⑤人口密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答案】1.C2.C【解析】1.口袋公园主要是利用城市的边角闲置地带建设而成的小规模的休闲空间,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公园的休憩价值,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而不是缓解交通压力和节约成本,AB错误,C正确;口袋公园虽然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但口袋公园的规模小,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不是其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2.由材料可知口袋公园是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因此在布局时要着重考虑市民的需求,因此居民区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人口密度这些因素的考虑可以帮助进行口袋公园的布局,②④⑤正确;降水分布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差异不会太大,因此降水分布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①错误;土壤状况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等考虑,对于口袋公园建设来说也不是主要因素,③错误。②④⑤正确,故选C。【点睛】城市生态区、休憩区等的分布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而主要考虑居民的需求。城镇化促使居住、产业等诸多要素向郊区迁移。传统郊区化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的近郊区,而后郊区化则更倾向于远郊区。上海已经进入后郊区化时代,远郊功能空间更加复杂多元。下图示意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后郊区化初期,上海市城市扩张主要体现在(

)A.商业中心扩散 B.工业企业外迁 C.近郊住房剧增 D.远郊设施完善4.随着后郊区化的推进,上海远郊区的住房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主要得益于远郊区(

)A.居住条件优越 B.金融机构增加 C.轨道交通发展 D.土地面积广阔【答案】3.B4.C【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后郊区化主要是指居住、产业等诸多要素向远郊区迁移。读图可知,相对于阶段二,阶段一更倾向于后郊区化初期,结合图例可知该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流动,而消费要素流动和居住要素流动次之,因此表现为工业企业外迁,B正确,A错误;近郊住房剧增为传统郊区化的表现,C错误;远郊设施完善主要体现在后郊区化中后期,D错误;故选B。4.随着后郊区化的推进,上海远郊区的住房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主要得益于远郊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从而带动了城市化,C正确;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存在差异,相对于远郊地区,中心区域的居住条件更加优越,A错误;金融机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远郊区土地面积一直相对广阔,广阔的土地得到开发主要是因为该地交通发展,与中心城区联系更便利,D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西柳州市大力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形成“出门有工厂,抬头见烟囱”现象。20世纪90年代,该市开始大力推进工厂“退城进郊”“退城进园”。2007年,柳州市成立柳东新区(下图),依托原有的汽车产业基础,加速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新区住房入住率较低,出现了产城分离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20世纪末广西柳州城区(

)A.功能区分布较混杂 B.城市地域范围狭小C.商业用地占比较高 D.住宅用地连片分布6.柳州市大力推进工厂“退城进郊”、“退城进园”的主要目的是(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综合治理环境③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④加快城市化进程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为了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目标,柳东新区急需(

)A.发展高新产业 B.美化住宅小区C.建设高等院校 D.完善公共服务【答案】5.A6.B7.D【解析】5.根据材料可得,形成“出门有工厂,抬头见烟囱”现象,可知该地区居住区与工业区功能区混乱,功能区分布较混杂,故A正确;20世纪末该地区城市化有一定发展,因此城市地域范围较大,故B排除;早期柳州主要发展工业区,因此商业用地面积较小,工业区与居住区占地较高,故C排除;住宅区在工业区周围,故住宅用地较分散,故D排除;故选择A。6.随着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该地区面临土地供需矛盾,通过政策引导手段,推动城区内工业企业“退城进郊”、“退城入园”,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其他产业腾出宝贵空间,能够推进城市更新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故②③正确;主要是推动工业向郊区移动,与产业升级关系不大,故①排除;“退城进郊”、“退城进园”中心城区人口向外移动,故不利于城市化,故④排除;故B正确;故选择B。7.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新区住房入住率较低,出现了产城分离现象。需要完善新区公共服务,吸引人口迁入,故D正确;该地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故发展高新产业和建设高等院校对区域人口迁入影响较小,故排除A、C,新区住宅小区环境较好,故B排除;因此排除A、B、C,选择D。【点睛】产城融合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针对一些地方利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时机大规模扩张城市建设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城市快速扩张,但由于产城分离,城市缺乏增长活力,形成了大量的"空城"、“睡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达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下图为2003-2012年广州创新辐射范围变化图。图中线段表示2003-2012年广州到各断裂点(广东省内其他地级市)的创新辐射距离的变化,细(粗)线表示断裂点与广州的创新辐射距离减小(增大),即广州的创新辐射范围缩小(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与2003年相比,2012年广州市的创新辐射范围总体特点为(

)A.扩张趋势 B.缩小趋势 C.急剧萎缩 D.斑块分布9.广州的创新辐射范围分化现象显著,其主要辐射方向是(

)A.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南 D.东北、西北10.近年来,深圳逐渐成为广东省一级创新中心城市乃至国内创新节点城市,主要原因是(

)A.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 B.拥有毗邻广州的区位优势C.现代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 D.拥有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答案】8.B9.C10.D【分析】本组选择题以2003-2012年广州创新辐射范围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辐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8.由图可知,广州市与广东省内其他地级市的连线多为细线,结合材料中细(粗)线表示断裂点与广州的创新辐射距离减小(增大)即广州的创新辐射范围缩小(扩大),可以判断与2003年相比,2012年广东省内大部分地级市的创新水平有所提升,广州市对这些城市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相对减弱,创新辐射范围总体呈现缩小趋势,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9.由图可知,从线段粗细及其延伸方向看,广州市的创新辐射范围主要向东北、西南方向蔓延,说明其对广州省的东北、西南地区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大,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10.根据所学知识,深圳逐渐成为广东省一级创新中心城市乃至国内创新节点城市,主要是因为深圳的经济发达,产业创新水平高,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集聚,因此D项正确;深圳具有的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条件,因此B项错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现代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已实现,深圳在这些方面的区位优势并不突出,因此A、C错误。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城市辐射功能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其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武汉都市圈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市主城区为发展核心,致力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及周边发展规划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武汉市是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起主要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因为武汉与周边城市相比(

)A.科技水平最高 B.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C.人口数量最多 D.基础设施条件最完善12.武汉市的对外辐射能(

)A.缓解武汉市的“城市病”问题 B.降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C.提升武汉市的规模等级 D.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均衡发展13.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

)①强化交通互联

②深化产业趋同③推进生态共保④实现四城合作共管

⑤推进公共服务共享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答案】11.B12.A13.B【解析】11.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武汉市与周边城市相比,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带动力最强,B正确;科技水平高是武汉对外辐射带动的一个方面,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除了科技外,还有经济、文化、教育、人才、思想观念等方面,A错误;人口数量多和辐射带动强关系不大,人是对外辐射的载体之一,C错误;基础设施条件也是对外辐射的载体,并非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12.武汉市的对外辐射使得部分产业和人口流向周边地区,有利于缓解城市产业过度集聚、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缓解“城市病”,A正确;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武汉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B错误;城市辐射功能是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发展带动作用,武汉市的规模等级高,其辐射带动作用就强,并不是武汉市对外辐射促进了武汉的规模等级提升,C错误;武汉市的对外辐射有利于促进武汉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并不会实现都市圈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A。13.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产业协同发展,各地区产业分工配套,并不是产业趋同,②错误;每个城市有明确的行政管辖范围,应该推动合作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而不是共同管理,④错误。城市圈的建设需要依靠交通联系,强化交通互联,共抓大保护,推动生态互保以及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加快区域发展,①③⑤正确。故选B项。【点睛】武汉城市圈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武汉重返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代表人口分布越集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与省会人口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据图推测,2000—2020年我国(

)A.城市人口数量激增 B.省会人口增长只集中在东部省区C.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化 D.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增强15.下列地区中,目前省会城市人口增速最快的最可能是(

)A.川渝地区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京津冀地区16.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数量较多的主要行业是(

)A.行政管理 B.农副产品加工 C.旅游与餐饮业D.高端产品制造业【答案】14.D15.A16.C【解析】14.由材料可知,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代表人口分布越集中,读图,2000—2020年显示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整体是增加的趋势,表明人口分布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增强,所以C错;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不能确定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A错;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提示,省会人口增长不是只集中在东部省区(经济发达的省份),欠发达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的省会城市更明显即欠发达省份省会人口也增长,B错;读图,2000—2020年显示我国部分省份省会人口占比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反映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增强,D对。故选D。15.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提示可知,欠发达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的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更明显,所以相比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欠发达的川渝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更明显,所以目前省会城市人口增速最快的最可能是川渝地区,A对,排除BCD。故选A。16.结合以上分析及已学知识,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普通劳动力)数量较多的主要行业应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普通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应该为旅游与餐饮业,而非农副产品加工,并且普通劳动力从事的主要行业不可能是行政管理和高端产品制造业。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人口基尼系数越小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人口基尼系数越小。人口分布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位于五大湖区东侧,阿巴拉契亚山脉北侧,城市中心位于45030,N、73040'W,2016年人口约410万。蒙特利尔市拥有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并与大量复杂建筑物、商店相连。材料二为配合1967年世界博览会在蒙特利尔市举行,该市于1962年开始建设地铁,蒙特利尔城市中心区进入地下城萌芽阶段,主要由地下店铺和步行街组成01976年夏季奥运会在蒙特利尔举行。目前蒙特利尔地下城建筑面积超过360万I112,办公和商业面积约占该市中心商务区的80%和35%0材料三图为“蒙特利尔地下城空间演变示意图”(1)说出蒙特利尔地下城空间演变的特点。(2)分析蒙特利尔地下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3)借鉴蒙特利尔市的经验,请为我国大城市地下城建设提出建议。【答案】(1)分布范围扩大,面积增加;主要沿地铁线延伸扩展;由斑块状逐渐连接成网。(2)纬度高,冬季寒冷,白昼时间短;风力大降雪多;地下交通线建设的推动作用;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带动作用。(3)加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间完善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利用相结合合理规划地下城空间的功能用途。【分析】本题以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城市的演变过程、城市形成的因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蒙特利尔地下城随着时间的演变,分布范围不断扩大,面积不断增加;主要沿地下交通线路延伸扩展;由斑块状逐渐演变为网状。(2)蒙特利尔地处高纬度,冬季寒冷而漫长,白昼时间较短;受来自于极地地区的冷气团影响,风力大,降雪多;而地下相对温暖,温度恒定;地下交通线发达,地下交通建设的推动作用明显;由材料可知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带动地下城的建设。(3)借鉴蒙特利尔市的经验,我国大城市地下城建设需要加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整合地上和地下空间,合理布局地下城市建设;完善地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上城市空间利用相结合,合理布局规划地下城空间的功能与用途。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2022年全省GDP达87435亿元,增速3.9%(全国增速3%),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表1为“2022年山东省各市GDP及增速统计表”。表1经济圈城市GDP(亿元)增速(%)经济圈城市GDP(亿元)增速(%)经济圈城市GDP(亿元)增速(%)省会经济圈济南120283.1胶东经济圈青岛149213.9鲁南经济圈临沂57794.2淄博44034.7烟台95163.1济宁53174.4德州36334.4潍坊73063.7菏泽42054.2东营36214.3威海34081.5枣庄23094.5泰安31984.3日照23073.8滨州29753.9聊城27804.3材料二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战略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功能节点,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具有较强控制、管理、整合、创新功能的特大中心城市。近年来,山东省支持济南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并加快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图为“2022年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分布图”。

(1)简述2022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2)从地理位置、交通角度分析胶东经济圈的区位优势。(3)说明济南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答案】(1)经济继续快速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较发达,经济总量大;青岛和济南仍然是山东两大经济中心。(2)靠近日本、韩国,便于接受日韩的产业转移;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中间,又是黄河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汇的关键区域,也是沿黄(黄河)省份和上合组织国家主要的出海口,海陆交通十分便利。(3)有利于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山东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形成区域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分析】本大题以2022年山东省各市GDP及增速统计表和2022年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工业区位和城市的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详解】(1)读题干“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2022年全省GDP达87435亿元,增速3.9%(全国增速3%),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可知,2022年山东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经济较发达,经济总量大,位列全国第三;青岛和济南是山东两大经济中心。(2)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说,胶东经济圈地处山东半岛,靠近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便于接受日韩的产业转移;胶东经济圈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中间,又是黄河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是承接中国南北、辐射东西的重要战略要地。从交通角度来说,地处山东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胶东经济圈,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汇的关键区域,也是沿黄(黄河)省份和上合组织国家主要的出海口,海陆交通十分便利。(3)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