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习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练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课程目标目标是预先设定的意欲达到的状态。课程目标则是依据国家的训练方针、相应学龄段训练的性质、任务以及同学的身心进展规律所确定的,同学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2.总体目标是指3-12班级的中学校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养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

3.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的同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养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详细体现。

4.总括式表述所谓总括式表述就是指不分段落、只用一段话将活动主题详细目标表述出来。

5.列点式表述所谓列点式表述就是指将活动主题所涉及的目标要点分列出来。

6.讨论性学习是指同学基于自身爱好,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同学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讨论主题,主动地猎取学问、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加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加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猎取直接阅历、进展实践力量、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8.人的身心进展主要包括身体进展和心理进展。身体进展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各种器官及其技能的进展。心理进展主要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思维、制造力进展以及情感、意志等。进展特点是:挨次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9.“学问与技能”目标是指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以及对文化的熟悉和阅历,它绝不行以追求系统化的、体系化的书本学问。学问与力量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它也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

10.“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不仅强调同学亲历实践学习的过程,如进行观看、调查、试验、测量、分析、比较、评价等学习活动,而且还立足于现实社会的详细生活,强调让同学了解、把握和应用各种发觉及提出问题的方法,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应用的方法等。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同学学问与力量的增长,更关注他们情感体验和态度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真正从同学的生活世界动身,促使同学获得丰富而完整的人生阅历,从多方面满意同学需求,促使同学全面健康的成长。

12.“全员参加”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对全体同学,是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参加的机会,从而得到进展。

13.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体验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情感性和个别性,主要强调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内心感受与理解,内在省察与反思。(五章二节)

14.总体规划是指具有整体性的时间比较长的一种方案。

15.系统分析法综合实践活动规划的系统分析法就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同学的实际需要,有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整体支配活动的相关要素而进行的活动构想或策划。

16.“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存在着七种相互联系的智力,即语言的智力、规律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以及自我反省的智力。

17.情境分析法所谓情景分析法,就是指学校围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如学校规模、地理环境、硬体设施、老师资源、行政人员、同学、家长、社区参加、地方资源等,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机会点与威逼点,全面把握课程资源现实性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

18.联想生成法是指同学通过联想,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并鉴别或比较他们的重要性,生成很多有联系的事物的方法。更准确地讲,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同学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

19.头脑风暴法是较有用的一种集体式制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好方法。它是由同学和老师公平争论,以协商的方式共同选择和确定主题的一种方法。

20.画问题树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时候,必需围绕活动主题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主次轻重

之分,可以将所要分析的问题作为树基,用提问的方式,把一个个问题(如同学是否有爱好、同学是否有探究基础、同学具有哪些学问结构等)放在树枝上,以便关心我们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画问题树法。

21.概念绽开法这是按主题所包含的概念绽开的方法。从主概念向次概念绽开,如同从一点向四周散开去,由此形成主题网络。主题网上许很多多小概念,就像是从一个中心概念(主题或论题)散发出星点一般。

22.单一主题结合实践活动以某个主题为独立单位绽开活动,其活动的主题称为单一主题。

23.“行为性目标取向”指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后同学自身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注意同学在活动中的行为的结果。

24.“体验性目标取向”是指主题活动的目标中要有过程性目标,以引导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落实同学的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

25.“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主题活动的逐步实施而自然生成的活动目标,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因素,必需处理好目标的生成性与活动过程、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生成性目标与活动手段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同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断养成。

26.课程意识是指老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熟悉,包括老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的基本看法。

2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8.老师评价所谓老师评价,是指对老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备的素养及实施过程状况的鉴别。

29.学校评价是指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机制及课程实施效果的综合性评估。

30.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同学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之中进行的,为了考查同学在活动中的特长、缺陷及进展程度等方面而进行的评价。

31.档案袋评定档案袋评定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同学从任务开头到任务结束期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典型作品为依据对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32.协商研讨式评价它是指围绕目标,依据同学所处的班级以及不同主题的特点,由老师、同学、学校、同学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等共同协商进行的评价。

33.结果性评价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考察同学的目标达成度、总结这次活动的阅历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开展供应依据。

34.目标本位评价是指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它是以目标为基础来推断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本位评定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35.目标游离评价是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方案或活动的全总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显示这些结果。

36.成果展现评价就是将同学的制作、创造、科技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等公布于众,或以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支配出来,让同学感受、体验。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8题)

1.中国传统的“训练”往往具有外铄的特征。

2.“训练是生活的预备”强调训练学要为将来的生活做好预备。

3.新的课程观强调以同学进展为核心。

4.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5.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包括:讨论性学习、劳动技术训练、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个部分。

6.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消失,标志着我国的活动课程进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意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意活动方式的多元性。

9.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实践力量。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标准有许多,但最基本的标准是课程目标。

11.布卢姆将训练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12.加涅将同学的学习结果划分为:言语信息、才智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结果。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1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涉及: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5.综合实践活动的详细目标涉及同学与自然、同学与社会、同学与自我三个方面。

16.讨论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探究性、综合性。

17.信息技术训练的目的在于关心同学进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18.同学已有阅历包括直接阅历、间接阅历。

19.直接阅历是通过直接熟悉获得的感性学问阅历,而间接阅历是通过间接熟悉获得的理性学问阅历。

20.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类爱好(本能、冲动):“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艺术性本能”。

21.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

22.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求预设、生成相统一。

23.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的主题肯定是同学、老师双方协商的结果。

24.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肯定的学问是主题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25.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特点,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打算的。

26.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有对话式、探究式。

27.主题名称直接反映着活动主题,是对活动目标的浓缩,对活动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8.活动目标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绽开的首要环节。

29.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主要部分,它一般分为预备阶段、活动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撰写。

30.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容均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31.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蓝图,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32.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

33.课程意识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支配着老师的训练理念、训练行为方式和角色。

3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课程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

3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丰富性、客观性、可利用性。

36.课程目标是老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动身点和最终归宿。

3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中,老师是关键。

3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包括:以老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同学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以社会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3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注意建立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评价体系。

40.定量评价、质性评价是评价的基本方法。

41.定量评价适用于评价同学认知方面的进展,特殊是测量同学对学问的记忆和理解。

42.质性评价适用于评价同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

4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进行同学评价时,可从参加度、感受度、提高度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项目。

4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学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46.同学自评、小组评价、指导老师评价是协商式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

47.目标本位评定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4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的方法包括:校校互评、校内自评、跨校评价。

三、推断题(只推断对错,不必改正。每题1分,共36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要求人们的观念由主客统一的学问观走向主客两分的学问观。(X)

2.新的课程观强调强调儿童是课程的主体,老师是课程的创生者。(X)

3.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采纳单一模式组织生活的过程。(X)

4.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应当是开放的和伸展的。()

5.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儿童以阅历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制造性实践而建构的活动。()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是掌握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坐标、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7.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训练情境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学问文本,而是在训练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大事”,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8.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制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舞同学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沟通与合作。()

9.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熟悉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同学的学习生活为基础,选择和生成活动主题。(X)

11.生成性目标本身就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也是老师和同学在活动设计之初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

12.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表述只能依据国家课程目标设定。(X)

1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讨论”是讨论性学习的“重心”,“学习”是讨论性学习的手段和途径。(X)

14.讨论性学习像学科学问那样也具有清楚的起点和终点,通过演绎推理来形成严密的规律体系,所以其构成是可以序列化的。(X)

15.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探究活动主题的选择不应高于同学已有的熟悉水平,而应当完全迁就同学的生活背景。(X)

16.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没有预设的成分,它更多的是布满生成的、动态的设计。(X)

17.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绽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也是依据预定目标先行设计的课程。(X)

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仅是一个既定课程方案、活动方案的落实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探究、发觉、创新的过程。()

1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实施的过程就是将课程规划、方案落实到详细的活动中,通过老师、同学的乐观参加,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活动课程的翻版。(X)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综合实践学习。(X)

2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组织同学进行讨论性学习。(X)

2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乡土课程”,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风景资源,进行外出参观。(X)

2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老师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同学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X)

25.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指导老师的指导是以一堂课的时间为单元,而不是完全由学习内容和方法来决

定的。(X)

2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只有老师才是活动的设计的主体。(X)

27.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阶段,师生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公平合作的伙伴关系。(X)

28.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师生既可以是伴侣关系、伙伴关系和指导者与活动者的关系,也可以是竞争关系,甚至是颠倒的师生关系。()

29.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创设同学发觉问题的情境,引导同学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给同学确定合适的活动范围和制定学习方式、探究方式,与同学共同绽开探究过程。(X)

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且构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X)

31.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校外资源的开发。(X)

3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注意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同学进展、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3.质性评价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假如不能保证信度和效度,那么质性方法的使用就是失败的。(X)

34.定量评价表面上没有评分、计算等诸多“麻烦”,实际却更需要老师具有超群的训练才智和博大的训练精神。(X)

35.评价主体只能是一个领域的权威、一个群体的领导或师长。(X)

3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进行同学评价时,可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显性指标主要反映同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进展。(X)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题6分,共30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特性?(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详细内容有哪些?(1)获得亲身参加实践的乐观体验和丰富阅历。(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熟悉,进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觉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力量(4)进展实践力量,进展对学问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力量(5)养成合作、共享、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共性品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特点是什么?(1)强调体验性目标(2)注意实践性目标(3)重视生成性目标

4.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详细体现,总体目标是制定学段目标的重要依据,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段目标的实现。首先,学段目标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其次,学段目标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

5.如何将课程目标详细化?(1)明确目标的所属维度(2)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3)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4)采纳适当的表述方式

6.学校阶段讨论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有哪些?(1)激发观看生活、发觉与探究问题的爱好;(2)初步学会观看与

发觉,进展探究问题的能;(3)形成合作与共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敬重科学的意识和仔细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哪些独特的价值?第一,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促成同学所学的学问向力量的转化。力量的形成和进展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其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育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8.在以社区服务与生活实践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需要留意哪些事项?1.注意不同年龄段同学的已有基础和年龄特征;2.引导同学综合所学学问和已有力量去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引导同学进行体验和反思,促进同学的情感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4.严密组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同学的平安。

9.劳动与技术训练的特征是什么?(1)动手与动脑结合;(2)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开放的学习领域。

10.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标详细、明确(2)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3)活动过程突出参加、探究与体验(4)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5)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平安牢靠(6)形成特色,体现创新

1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多因素协调(2)预设和生成相统一(3)多方面参加(4)因地制宜(5)循序渐进

12.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1)从学校、班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支配中生成主题;(2)改造外来的参考课题,增删活动主题;(3)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大事中生成主题;(4)从学科教学中生成主题;(5)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生成主题。

13.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生成的要求有哪些?(1)是在活动过程中依据活动的状况转变目标或增加目标。(2)是在活动的预备阶段设计总体目标,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再设计分目标。(3)是同学自定目标,并依据状况变化增加生成性目标。(4)是依据系列活动主题的预期目标生成子课题的目标。(5)是在老师指导下生成新目标。

14.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学校及活动背景;2.相关人员及大事;3.课程设计;4.课程实施要求的设计;5.课程评价与反思的设计。

15.总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一)系统分析法(二)综合法(三)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的方法(四)情境分析法

16.单一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与系列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系列主题活动的目标是一个较为简单的体系,形成了一个目标链,它在作为系列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之下,有若干对应于系列主题活动之中各子主题的子目标,而单一主题活动的目标相对简洁,同时重点也是更加突出。

1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有哪些?(1)影响因素多(2)时间跨度长(3)活动场所多(4)方式多样化(5)凸显自主性(6)平安要求高(7)管理难度大

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老师的素养提出了哪些要求?(1)高尚的老师职业道德(2)合理的学问结构(3)全面的课程实施力量

19.如何把握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首先,老师和同学都是活动的设计的主体。其次,同学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公平的。

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促进作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老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老师形成课程意识(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老师形成多方面的力量(如:提高老师的活动规划、实施力量;增加老师的人际交往力量;进展老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力量;培育老师的探究精神和讨论力量等。)

2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需要符合的条件有哪些?(1)具有训练价值;(2)与课程目标吻合;(3)适合学校生身心特点;(4)平安性能高;(5)成本低、消耗少;(6)可重复使用。

22.课程资源开发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有什么意义?(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其深化进展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二)转变同学学习方式、培育健全人格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三)提升老师的课程意识需发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2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提升老师的课程意识具有什么重要意义?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确立老师实践的课程观;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老师主导作用和同学主体地位的确立;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社会、亲密联系。

2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哪些原则?(一)就地取材;(二)学以致用;(三)形成体系;(四)优化配置。

2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把握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3)

因此制宜,体现特色

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程序有哪些?(1)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2)背景分析;(3)拟定课程

资源开发方案;(4)组织师生申报课程资源;(5)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6)对资源进行评价与调整;(7)实施

资源的开发;(8)资源开发的评估。

2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强调整合;(2)提倡共享;(3)合理使用;(4)提高效

率;(5)注意连贯。

2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学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同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2)同学感性经

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3)同学的生活方式;(4)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2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课程实施的基本素养;(2)合理开放的学问结构;(3)

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力量;(4)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力量;(5)组织与指导力量(6)活动结果的评价力量

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课程设置(2)制订方案和方案(3)建立组织机构(4)

校本培训(5)管理制度(6)资源的开发利用(7)学校文化氛围(8)老师的工作量计算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6题)

1.我国新课程目标涉及“过程与方法”,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和方法”的内涵。

过程就是目标德国老师眼里的美术训练

市青少年宫美术班的孩子们还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课桌被搬到室外的树荫下、没有黑板、没有规定详细的临摹对象和主题、没有限定材料和工具……

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莱茵艺术学校美术老师布曼·布赫洛和坎帕·亚内克是应邀来汉进行美术训练沟通的。在20天的训练活动中,她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绘画技巧,而是先和孩子一起在少年宫逛了一圈,然后告知他们:“全部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画、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可以用。”孩子们的作品大大出乎家长们的意料:有画太阳的、有画树木的、有画小伴侣的、还有画德国老师的……更有意思的是,顺手捡来的树叶、擦手的纸巾都被孩子们利用起来。二十几个小伴侣的作品没有一张重复的,再熟识不过的少年官,在孩子的眼里竟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把白纸蒙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来回涂抹,纸上就会留下硬币的外形,这或许只能算“雕虫小技”,但德国老师却鼓舞孩子们用“雕虫小技”进行创作。一开头,孩子们纷纷找家长要硬币,布赫洛女士启发孩子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快,钥匙、颜料盒、树叶、环形针、钮扣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得心应手的工具。看着孩子们制造出来的“蔬菜大棚”、“龙卷风”、“雪花”、“五线谱”、“麻饼”,两位德国老师连声赞扬。

两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德两国孩子的想象力、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中国孩子可能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但中国孩子在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定水平。

亚内克女士告知记者,德国孩子到12岁才开头系统学习绘画技巧,此前着重是培育他们的爱好,因此德国孩子从入门到表现出技巧的过程可能很长。但他们有一句口号:“过程就是目标”,在爱好培育阶段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更简单发觉个体之间的差别,看出谁更有天赋。

布赫洛女士还认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或许太高了,这样反而会抑制孩子天赋的发挥。

1.(第三章其次节P45)(1)同学学习课程的良好经受和方法成为训练和课程关注的焦点。(2)这种目标是开放的,强调同学制造性,预先不进行细心的设计,重视培育同学的爱好,比较自由。(3)这种理念有助于老师把握和组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2.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讨论性学习的特点。

老鼠有决策力量吗?

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同学布置科学讨论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讨论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需有独立见解。

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力量。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智,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

洞天。其次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第三阶段是供应结论的阶段。

小黄同学做试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登记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猎取食物的时间。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讨论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力量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他写道:“讨论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力量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力量的论点。由于,假如老鼠有决策力量,那只白老鼠就不应当走过左边的洞。但是假如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行能多次胜利地选择右边的洞。所以最终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简单决策的力量。但它们的简洁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

2.(第四章第一节P71)(1)问题性;(2)探究性;(1)综合性。

3.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劳动与技术训练的特征。

用纸做服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同学进行设计、制作“服装”的活动,培育同学的动手制造力量。

2.通过同学展现自己所做的特别“服装”,把脚伸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预备

在课前,老师先请同学观看商场卖的服装,有关的服装杂志,了解服装的制作,并设计制作服装的新奇构思,要

求同学制作的服装不要太简单,可以是简洁的裙子和马夹,可以在服装上加一些装饰物。预备材料:特别的纸张,剪

刀,透亮     胶,皮尺。

三、活动方法

个人制作,全班展现。

四、活动步骤

1.让同学们2人一组进行服装的制作。

2.老师提出服装展现评比的标准:美观、大方、符合同学特点。然后请同学们依次出来一个一个地表演。老师供应音

乐伴奏,要求同学根据音乐节奏表演。

3.老师和同学一起小结。老师请同学自由推选最好的服装设计,并说明理由。然后全班同学表决。老师宣布获最佳设

计奖的同学,请这些获奖的同学上台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和设计的阅历。老师对设计好的服装及其设计者进行表扬。

五、后续活动

六、活动资料与建议

1.用纸来做服装仅仅是为了培育同学的制造力和审美力量,服装样式肯定要简洁,要防止纸张的裂开,纸张可以是旧

挂历,也可以是装饰纸。

2.可以在同学设计之前,把一段时装表演的录像给同学看。

3.可以买艳丽的包装纸。

(1)动手与动脑结合;(20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

开放的学习领域。

4.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

自制广告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让他们观赏一些平常见到的富有创意的广告,培育同学感受生活发觉生活的力量。

2、通过课堂中现场推销的方式,熬炼同学的表现力量,熬炼他们的口才及丰富的想象力量。

3、从广告词中获得语言的美感,激发他们喜爱祖国文字的热忱。

4、从无声的广告中体会广告独特的艺术。

5、从推销商品过渡到推销自己,让同学们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自己。

二、活动内容

1、首先让他们观赏一些我们平常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并让他们思索后自由争论自己看过后的感想;

2、介绍有关广告词的学问;

3、互动环节中支配一组即兴广告创意表演:即每个组都要在肯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种商品的广告,然后大家对此做些评

论,最终表演的好的,富有创意的那一组要提出表扬;

4、最终布置课外作业:让大家发挥想象力,为自己写一段广告词。

三、活动方式

1、观摩优秀的广告作品;

2、师生相互争论;

3、小组表演竞赛;

四、活动过程(略)

(1)以课程目标为依据;(2)把握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5.请你结合以下案例分析学校阶段讨论性学习的目标。

填歌词

一、活动目标

1.培育同学写简洁诗歌的力量。

2.培育同学的表演力量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二、活动预备

请同学们在课前复习唱《小燕子》。

三、活动方法

同学独立填写歌词,在小组沟通和表演,在全班表演。

四、活动步骤

1.同学一起唱《小燕子》,老师自己伴奏或者录音伴奏。

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争论这首歌表现了什么主题题,有没有不合相宜的地方。老师组织同学进行小组争论,然后同学举手在全班发言。

3.老师提出要求:让同学依据原有的曲调,重新填上新的歌词,要求表现乐观的思想主题。

4.同学填写完了之后,在小组进行沟通,每个小组推举几名同学在班上表演。评比的标准:主题思想鲜亮,有新意,文字美丽。评比的标准:主题思想鲜亮,有新意,文字美丽。

5.每个小组推举评委,有五人组成评比小组。被推举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评委公布获奖同学的名单。

6.老师小结。老师对写得好的歌词及其进行表扬。

五、活动资料与建议

1.《小燕子》词曲(省略)

2.填歌词要求与音乐以及原有的歌词对应,留意前后押韵。

3.假如有组织力量较强的同学,可以让他(她)来组织整个活动。

4.可以先让同学在家里预先填写歌词,在小组活动中以沟通评价修改为主。

(1)激发观看生活、发觉与探究问题的爱好;(2)初步学会观看与发觉,进展探究问题的能;(3)形成合作与共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敬重科学的意识和仔细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