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_第1页
《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_第2页
《一文本品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讲解教学设计罗定中学城东学校颜亮教学目标:1、复习常见表达技巧2、学习诗歌技巧型答题三步骤3、了解诗歌鉴赏考察的其它类型教学重点:学习诗歌技巧型答题三步骤教学难点:分析学生答案存在问题,提高答题能力教学过程:试卷讲评:古诗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汤式秋风汪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注]。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注】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15.

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1、试题分析:读懂题目,抓住关键点本曲的下片“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哪些表现手法?2、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3、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然后指明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曲的下片解读“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独在异乡)举杯独醉,嗅茱萸,问相知的人中有几个人白头?(当时)劝酒酬诗很欢乐,(现在)人不是旧时的人了。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难比得上旧时风采。详细解析:题干是“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表现手法,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然后指明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曲子的下片“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作者想象远方的亲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以前重阳节,亲朋友齐聚,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这是虚写;而如今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独在异乡,这是实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同时作者把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过去是亲朋聚在一起,快乐无比,如今自己与亲人天各一方,自己一人漂泊他乡,独自悲伤。又到重阳佳节,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是昔日人却已天各一方,物是人非,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流逝之悲。二、复习常见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反复等修辞手法,2、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3、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三、整理答案

①虚实结合。作者遥想远方的亲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旧日重阳节,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是虚写;如今自己羁旅漂泊,独在异乡举杯独醉,嗅茱萸,是实写。虚实结合,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②对比。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流逝之悲。用投影展示学生答案分析学生答案存在问题1、对诗句分析有偏差2、不熟悉常见表达技巧相关知识3、诗句分析与手法脱节4、情感分析不到位四、总结答题步骤赏析诗歌的技巧,答题三步骤:第一步,指出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技巧)第二步,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第三步,指出诗词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五、复习诗歌鉴赏考察的其它类型1、人物形象、事物形象2、意境(意象)型3、炼字、诗眼型4、炼句型5、分析语言特色型6、分析作者情感型六、巩固练习:二轮专题复习P63(2017·吉林三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①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利剑摧锋锷[è],苍鹯缩羽翰②。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②锷[è]刀剑的刃;

苍鹯(zhà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③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答案】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步骤①)(2分)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步骤②)(2分)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现实之挫折,壮志之难酬。(步骤③)(2分)七、14.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漂泊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B.

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C.

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抚今追昔,伤心之情难以言表。D.

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E.

六、七句紧扣题中的“九日”,抒写羁旅漂泊、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日在他乡与相知好友共把茱萸,花前醉倒,感叹彼此头发已花白。14.

BE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反衬”的说法错误,“秋风萧瑟”与“作者悲凉孤寂的心情”这是情景相生的正衬关系,不是反衬。E项,“共把茱萸”“感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