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中卫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宁夏中卫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宁夏中卫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宁夏中卫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宁夏中卫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宁夏中卫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论是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鳏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

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那么,在中国文学或文化中,鳗鹏如何由《庄子•逍遥游》中“有所待”的

形象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

鲤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一面又要越名任

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就渴望在庄学中寻找

到一丝精神慰藉。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就成了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哲学

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题解说,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

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就是一种逍遥。也就是说,龌鹏翱翔云空,斥需悠游蓬蒿,在逍遥这一

点上,二者是没有差别的。于是,本来“有待”的鳗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

而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则始于嵇康。其《卜疑》说:“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

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这里,“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

象,于是,大鹏也就摆脱了''有待”的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这就将大鹏意象的

内涵诗意化了。后来,阮修借助创作的《大鹏赞》中的解鹏意象,表达出自由、高远、超然的人

生襟怀和自由精神,使之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鲸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李白创作的《大鹏赋》彻底改造了《庄子•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鲸鹏意象。一切神奇之鸟都“未

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至此,鳏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

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鳏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

为以庄子鲸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自此之后,鲸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龌鹏意象内涵的转换,也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何必不然”,或是断章取义,

如《左传》记载的春秋时代的“赋诗言志”;或是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助晏殊、

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是自由创造,只是截取文学名篇的

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嵇康、阮修截取鲸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

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郭象对鳗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

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的《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一种激荡天

地、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

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摘编自刘运好的《鳏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蛆鹏意象的内涵之所以在魏晋时期发生转换,或许与当时文人追求身名俱泰、任诞逍遥有

关。

B.取材于《庄子•逍遥游》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大鹏”仍不乏鲸鹏“有所待”的影子。

C.魏晋时期的阮修与盛唐时期的李白分别借助《大鹏赞》《大鹏赋》赋予鲸鹏意象新的内涵。

D.郭象认为鲸鹏与斥^虽有差异,但在顺乎本性、称乎所能的逍遥实质上二者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二三段以时间为序,阐明龌鹏如何从“有所待”转换为自由的象征,并指出了转化的

原因。

B.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有关鳏鹏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鳏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逐渐完成的。

C.文章用李白《大鹏赋》与《庄子•逍遥游》进行类比论证,强调鳏鹏形象在唐代发生了质变。

D.文章通过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阐释了文本接受方式是鳏鹏意象内涵转换的重要原因。

3.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与李白创作《大删赋》最相近的一项是

A.李商隐根据《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在《锦瑟》中写下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B.曹雪芹根据《淮南子》中女婿炼石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虚构出“通灵宝玉”的情节。

C.戴望舒根据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如丁香般的姑娘形象。

D.关汉卿根据《汉书》中孝妇冤死的故事,在《窦娥冤》中虚构了窦娥发的亢旱三年之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给水分子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而且在液态情况

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拍照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衬底。以前,科学家一般

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选取了金属表面生长的绝缘薄膜(氯化钠)作为拍摄的衬底,

从而使水分子本征的轨道结构得以保留。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单个水分子

的信号强度异常微弱,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过去三年,江颖课题组主要致力于超高分

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

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通过仔细地论证和不

懈的探索,捕捉到水分子更清晰的面貌。基于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

向,确定其空间结构。

(摘编自《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材料二: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与氢原子体积不等,因此,它们对

热能量的容纳度也不等,这就像两个深浅不一的水坑能够容纳不等量的水一样。当氧原子与氢原

子同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时,首先是氢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此时温度

继续升高,氢原子由于不能再容纳多余的热能量,成为一个固定温度的热饱和体,而氧原子由于

体积大则可以继续升温,然后才会达到热饱和态。等到氧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时,与氢原子必然场

力不等,这是因为氧原子体积大,体内的热能质量大于氢原子。这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

子由于场力不等,出现剩余斥力,从而造成它们斥离而分解。那么,如果情况相反呢?在封闭的

环境内由高温到低温时,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

中新生,可以在降温下快速达到与氢原子场力相等的瞬间,使水分子产生。

OO

OO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氢原子群

材料三:

美国能源部SLAC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在《自

然》杂志发文称,他们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被激光激发时,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的“拉扯”

作用。当一个受激发的水分子开始振动时,它的氢原子会将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拉得更近。

分子中带正电的氢原子和相邻分子中带负电的氧原子之间架设着氢键网络,将水分子联系在一起,

复杂的氢键网络造就了水的奇特性质。由于氢键的运动非常微弱且迅速,对其进行直接观察一直

是个大难题。这一次,研究人员终于借助SLAC的“高速电子摄像机"MeV-UED将难题攻克。

(摘编自《科学家首次捕捉水分子间的“量子拉扯”》)

4.下列图解,不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on¾ιo—o

.O..*O∙,O*O

(HW)(解惚和毋)(热饱和体)

(Xffl)(热值和布)(热饱和态)

C.0一*OC场力、尊a厂R

C

(Wffl)(均达XMlI和(分/)

D.

。"上二≡y

(XM新生新Ote生)y*e生)(产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水分子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故为其拍照十分困难,但是我国科学家却克

服困难,捕捉到了它更清晰的面貌。

B.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体积不同,其热能量的容纳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氧原子的体

积大一些,其容纳量也相对较大。

C.当氧、氢两种原子同处于密闭空间里不断升温时或者降温时,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水

分子因斥离而分解,形成水分子。

D.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有“拉扯”作用,美国及瑞典的研究团队首次直接

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在《自然》上发表。

6.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关于水分子结构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

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蝶儿飞走

梁晓声

田维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而且,也是很好的。

她曾是我所开的选修课的学生。每次上课她都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从没迟到过,也从没在教室

里吃过东西,或在我讲课时伏于桌上,更没在我讲课时睡着过……

分明的,她和同宿舍的一名女生很要好。往常是,她们双双走入教室,每并坐第一排或第二排。

有次课间,我问她俩:“你们形影不离似的,是不是互相之间很友爱啊?”

她俩对视一眼,都微微一笑。

和田维同宿舍的那一名女生说:“是啊!”

田维,却什么也没说,目光沉静地看着那一位女同学,表情欣慰。

大约就是在那一堂课后,我在自己的教师信箱里发现了田维写给我的一封信。她的字,写得别提

多么认真了。笔画工整,接近着仿宋体。两页半笔记本纸的一封信,竟无一处勾改过。她对标点

符号之运用,像对写字一样认真。即使在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中,对汉字书写及标点符号如许认真

者,也是不多的。

那封信使我了解到,她不幸患着一种接近是血癌的疾病。自此,我再见到她,心情每每沉郁。然

而,我眼中的她,一如以往是一名文文静静的小女生。我觉得她的内心,似乎是波澜不惊的。在

那一班女生中,她也确乎是看起来小的。不仅指她的身个儿,还指她给我的特殊印象一一在我看

来,她仿佛仍怀有一颗洁净的初中女生的心。俗世染人,现而今,有那样一颗洁净心的初中女生,

大约也是不多的吧?

某一节课上,我要求几名同学到黑板前,面向大家,发表对一部电影的看法。也请田维到黑板前,

对几名同学的评说给出分数,并陈述她自己的给分原则。那几名同学有些像参赛选手,而田维如

同评委主席。

没想到田维给出的分数竟极为服众。她的陈述言简意赅,同样令大家满意。我想,一个事实肯定

是,那一堂课上,她的中文能力表现良好,又加深了我对她的印象……

其后她缺了好多堂课,我暗问她的室友,得到的回答是:“田维又住院了。”

一个“又”字,使我沉默无语。

田维又出现在课堂上时,我什么都没有问她,若无其事似的。但讲课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看着她。

学期考试时,田维早早地就到教室里了。那一天她很反常,坐到了最后一排去。

考题是散文或评论,任选一篇,没有任何一名同学预先知道考题。

我不明白田维为什么要坐到最后一排去。我猜测也许是她的一种下意识使然一一比如无准备的现

场写作格外感到压力,比如那一天觉得自己身体状态不好,所以,作为监考老师,又不由得经常

将目光望向她,在内心里对她说,田维,只要你写够了两千字,哪怕愧对“写作”二字,老师也

会给你及格的……

她却始终在埋头写着。止笔沉思之际,也并不抬起头来。

在五十余份考卷中,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一田维的卷面状态最佳。字迹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

了然,标点符号也标得分明、规范、正确。

那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考生自己一处也未勾改过的考卷;一如她曾写给我的信。那也是五

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我一处都未改错的考卷。肯定的,那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位判中文考卷的老

师都是不多见的。

散文题有两则一一《雪》或《雨》,可写景,可叙事。田维选择了《雪》,叙事写法。写到了自

己的童年,写到了奶奶对她的爱。我至今仍记得她写到的某些细节一一冬天放学回家,奶奶一见

到她,立刻解开衣襟,将她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紧夹在奶奶温暖的腋下……感冒从小对她就是一

件严重的事情,奶奶在冬季来临之前,为她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裤,使她穿上了像小熊猫,自己

觉得好笑,奶奶却极有成就感……

在大学中文学子们的写作中,内容自恋的现象多,时鬣写作的现象多,无病呻吟的现象多,真情

写作却是不怎么多的。

田维落在考卷上的那些文字,情真意切。

我给了她99分,抑或IOO分。

我记不清了,总之是全班最高分。

我不认为我给她的分数是有失标准的。

我只承认,我给予田维的分数,具有主张的性质。

排开我自己的想法不谈,即使由别位老师来判,在那五十余份考卷中,田维的分数也必然将是最

高的,只不过别位老师,也许不会像我一样重视她的考卷所体现出的示范意义……

她竟悄悄地走了,我心愀然。

她竟在假期里悄悄地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没能一起送她走,这使我们更加难过。

田维是一名热爱中文的女学子。

也是一名极适合学中文的女学子。

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

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

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一一要写,就认

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

这令我不但愀然,亦肃然,遂起敬。

蝶儿飞走了……

让我们用哀思低唱一曲《咏蝶》……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我”的询问,田维与同宿舍的女生“对视”“微微一笑”,表现了朋友间的默契、

友爱;沉静不语突出了田维的文静。

B.“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考卷”反复出现,表现了田维一如既往的认真态度,以及“我”

对她的充分肯定与赞美。

C.文章叙写散文《雪》中的细节,表明文章留给“我”的印象很深,直观、形象地展现散文

《雪》中语言的精美、绚丽。

D.“蝶儿飞走了……”用美丽而凄婉的意象陈述了田维不幸离世的事实,含蓄蕴藉,使文章

的结尾富有韵味。

8.文章中说“这令我不但愀然,亦肃然,遂起敬”,这句话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

明。

9.文章画横线的文字反复叙写“我”监考时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摩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使

请诸鲁,匕匕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

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喔,其事易。”公曰:

“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

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岁。令夫工,

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辩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

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

贾,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相、枷、

芟•及寒,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穆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

镇,以旦暮丛事于田野。”

桓公日:“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

管子对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

“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

安臭,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

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

管子对日:“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日:“善。”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弥治兵。

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

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

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并有此士三万,以诛无

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B.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C.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D.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意思是“推辞”,与《木兰诗》“旦辞爷娘去”中的“辞”含义不同。

B.“比”意思是“等到”,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相同。

C.“弟”意思是“弟弟”,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相同。

D.“从事”意思是“劳作”,现在一般指干某项事业,二者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被齐桓公任用源于鲍叔的举荐,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派人从鲁国请回管仲,并

亲自到郊外迎接。

B.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可以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换

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C.管仲认为如果齐国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这样,齐桓公就不能实现成就一

番事业的志向。

D.同一个伍的人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游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面对战争,大家齐力

防守,英勇作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②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舟次青神①

【元】李齐贤

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隔竹一灯明,随风百丈轻。

夜深蓬底宿,暗浪鸣琴筑。梦与白鸥盟②,朝来莫漫惊。

【注】①这是李齐贤奉使川蜀途中所写的一首词。②白鹤盟•出自《州子•黄帝》“海上之人

有好跨岛者,每旦之海上从鸭鸟游。”后人以与鹅鸟置餐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

心,借指归隐。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

A.这首词按照时间顺序,从“日落”写到“灯明”,然后写到“夜深”,再至“朝来”,依

次叙写。

B.“轻”是“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船行,也表现了船上人心情的轻松愉快。

C.下片写晚上人睡的情景,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给人一种悲凉凄

冷之感。

D.结尾写词人梦中与白鸥结盟,早上醒来时请白鸥不要惊惧,借典抒发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

15.“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这里写的“日落”景象,与白居易的“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诗人常借这一意象寄托遁世归隐或激越豪迈的情怀,

如“”。

(2)《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

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人以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

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3)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穿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衣服,这在刘禹锡《陋室铭》的

“”和白居易《琵琶行》的““有体现。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前进档、倒档和空档。前进档和倒档

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

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

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场秋雨一场寒,夜窖湾实景演出依然场火热。深夜演出圆满落幕,窑湾古镇下起了淅沥小雨,

街道两侧古建筑①,一盏盏高悉的大红灯笼风中舞动,倒映在湿漉的青石板上,影影绰绰宛如

芝境。窑湾在清朝时期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漕运码头所在地,八百余间古民居保留至今。2006年,

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湾明清古建筑群被划入保护范围。然而,数

百年风雨侵蚀,窑湾古镇的古屋年久失修,不少建筑日断损坏。保护修缮,②。

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窑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古镇修复全面展开。前店后

宅,四进院落,横屋相连,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吴家大院由52间房屋组成,是容湾古镇规模最大

的古民居,被逼选为首批开展修缮的重点文物。修复古建筑,首先得安置好老街坊。古镇内的297

户老街坊全部搬进了新家,修复工作随即顺利展开。

如今走进吴家大院,四进院落紧凑别致,参观游客③。漫步古街老巷,阵阵叫卖声荣绕耳畔,既

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游客往来穿梭,在宅巷、石桥、檐廊间驻足拍照。2022年6月,江苏省文

化和旅游厅发表了全省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迹景区”首批示范项目名单,第汽古镇景区榜上有

名。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

①_____: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

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嘲”“好哒”“好

滴”等;“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

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网

络虽然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却阻隔了情绪的传达。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

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②_____,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

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

己的真实意思一一这是许多“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

为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B、C、B

【解析】(1)B.文章第二段说“龌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

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并结合语境可知,选项里说的“取材于《庄子•逍遥游》绝对自由、搏击万

里的‘大鹏’”指李白创造的大肌号意象。而第二段又言“李白创作的《大鹏赋》彻底改造了《庄

子•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鳏鹏意象”可知,选项中“仍不乏鲸鹏‘有所待’的影子”与文不符。

故选B0

(2)C.“类比论证”表述错误。原文是“李白创作的《大鹏赋》彻底改造了《庄子•逍遥游》中

'有所待’的龌鹏意象",可见不是类比论证。

故选Co

(3)李白创作《大鹏赋》属于自由创造。自由创造需要打破之前既定的意象意义。

B.《淮南子》中的五色石乃神材,可补共工撞破的天空。而《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乃女婿

补天遗石,是叛逆、多情、原罪的象征。

ACD中的形象都没有打破既定的意象意义。

故选B0

答案:

(1)B

(2)C

(3)B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

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相应作品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作品的特

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

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4~6.【答案】D、B、

【解析】(1)D.原文材料二为“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中新生”,由此可知,降温时先产生“氢

原子群”,后产生“氧原子”。

故选D。

(2)A.根据材料一可知,拍照困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

C.“必然”一词太绝对,由材料二“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可知,并非

处于密闭空间里升温或降温就一定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D.“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内容可知,只是对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有

拉扯作用。

故选B。

(3)第一问,从材料一最后一句可知意义之一是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

结构;从材料三第二段可知意义之二是有助于了解水的奇特性质。第二问,从材料一中“以前,

科学家一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可以总结出要打破束缚、善于创新的意思;

从材料一中“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可以总

结出要善于积累经验的意思;从“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可以总结出要紧密团

结、善于合作的意思;从材料三最后一句可以总结出要善于借助科技的意思。

答案:

(1)D

(2)B

(3)意义:①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②有助于了解水的奇特性质。

启示:①打破束缚,善于创新。②要善于积累相关经验。③紧密团结,善于合作。④善于借助科

技外物,攻克难关。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梳理。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

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

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

概括作答。

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

①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②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③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7~9.【答案】C、、

【解析】(I)C.“精美、绚丽”错误。根据“立刻解开衣襟,将她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紧夹在奶

奶温暖的腋下”“田维落在考卷上的那些文字,情真意切”可知,语言质朴,充满真情。

故选C。

(2)结合“她竟悄悄地走了,我心愀然。她竟在假期里悄悄地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没能一起

送她走,这使我们更加难过”可知,田维遭受病痛,假期里悄然离世,令“我”伤悲。

结合,,字迹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了然,标点符号也标得分明、规范、正确”“田维作为中

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

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可知,田维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也许是认为要写就认认

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她对中文的热爱、对汉字心怀庄重令“我”肃然。

结合“从没迟到过,也从没在教室里吃过东西,或在我讲课时伏于桌上,更没在我讲课时睡着

过”“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

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可知,田维对学习、生活的热爱与珍惜,面

对死亡的平静与无畏,令“我”敬重。

(3)结合“她们双双走入教室,每并坐第一排或第二排”“那一天她很反常,坐到了最后一排去”,

考试当天田维的反常表现,使“我”内心疑惑,所以“我不明白”,这样写设置悬念,使得文章

起伏波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结合“那封信使我了解到,她不幸患着一种接近是血癌的疾病”可知,“我”已经知晓了田维的

病情,因为今天的反常表现,“我”只能猜测,可能与病情有关,这样很自然的照应了上文,同

时这一猜测说明“我”对田维的关心;

画线句子“只要你写够了两千字,哪怕愧对‘写作‘二字,老师也会给你及格的”,与后文”在

五十余份考卷中,出乎我意料的是——田维的卷面状态最佳。字迹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了

然,标点符号也标得分明、规范、正确”形成了对比照应关系,而“我”在内心里对她说的话,

表达了“我”的关怀之情,也为后面她得高分作了铺垫;

画线句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以“我”的感受和对田维的期望为主,反复叙写,表达了“我”

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对田维复杂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与真实性,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

容。

答案:

(I)C

(2)①田维遭受病痛,假期里悄然离世,令'‘我"伤悲。

②田维对中文的热爱、对汉字心怀庄重令“我”肃然。

③田维对学习、生活的热爱与珍惜,面对死亡的平静与无畏,令“我”敬重。

(3)①写“我不明白”,表明“我”的疑惑,设置悬念,使叙事有波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②写“我猜测”,照应上文对田维身患疾病的介绍,又表达了“我”对田维的牵挂与担忧。

③写“在内心里对她说”,表达对田维的担忧与关怀,巧设铺垫,与后文田维考了高分形成对比。

④反复叙写“我”的心理活动,抒发复杂情感,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与真实性。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

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重要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

置及其语境分析其深刻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描写在文中的语境以及小

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

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3.【答案】A、C、C、

【解析】(1)句意:过去,圣王治理天下,把都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来确定百姓的住

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圣王之治天下也”,主谓宾俱全,谓语和宾语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C;

“定民之居”与“成民之事”“陵为之终”句式一致,单独成句,排除D。

故选Ao

(2)A.两句“辞”含义不同。“旦辞爷娘去”中的“辞”的意思是“辞别”。句意:推辞说/早

上辞别父母上路。

B.两句“比”含义相同,都为“等到”。句意:等到管仲到达齐国时/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门。

C.“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文中的“弟”,

同“悌”,尊敬兄长;“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的意思是“弟弟”。句意:年幼的则谈论

兄弟和睦、尊敬兄长/弟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败。

D.正确。

故选C。

(3)C.“不能实现”错误,由原文”则难以速得志矣”可知,不是不能实现,而是难以很快实现。

故选Co

(4)①“……也”,判断句;“若”,如果;“其……乎”,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

译文: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

②“此士三万”,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君有三万此士”:“诛”,诛杀,讨伐;“莫之能御”,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莫能御之”。译文: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

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

答案:

(I)A

(2)C

(3)C

(4)①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

②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

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

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

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推辞说:“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

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桓公派人到鲁国请管仲,等到管仲到达齐国时,桓公亲自到郊

外迎接,然后请他坐下并问政。桓公说:“那怎样去做呢?"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治理天

下,把都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来确定百姓的住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

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桓公问:“怎样使百姓各就其业呢?”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

混杂居住会使他们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桓公问:“怎样来安排士、农、工、商的住地呢?”

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把士人的住处安排在清静的地方,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

住处安排在市场:把农民的住处安排在田野。”

“让那些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空闲时父辈之间谈论礼义,子侄辈之间谈论孝道,侍奉国君的

人谈论恪尽职守,年幼的则谈论兄弟和睦。让那些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产品需

要,辨别质量的优劣,衡量器材的用处,选用合适的材料。从早到晚做这些事,使产品适用于四

方,用这些来教诲子弟,互相谈论工作,互相交流技艺,互相展示成果。让那些商人聚集在一起

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熟悉本地的货源,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来换取缺少

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让那些农民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根据不同的农

事准备耒、相、枷、镰等农具。到了冬天,要除去枯草,整修田地,以等待春耕;到了耕种季节,

要深翻土壤,抓紧耙土复种,以等待春雨:春雨过后,就带着锄头等农具从早到晚在田里劳作。”

桓公说:“我想在诸侯中做一番事业,能行吗?”管仲回答说:“不行,国家还不安定。”桓

公问:“怎样来安定国家呢?”管仲说:“整修已有的法令,选择好的依次采用;然后繁衍人口,

救济贫困,尊重百姓,这样国家就安定了。”桓公说:“就这样办。”于是整修已有的法令,选

择合用的修订施行;然后繁殖人口,救济贫困,安抚百姓。国家安定了以后,桓公说:“国家已

经安定,可以有所作为了吧?”管仲说:“还不行。您如果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

也会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我们就难以很快实现志向了。您若想快速在天下诸侯中实现志向,

就应该把要做的事情隐蔽起来,把战备寄寓在政令里。”桓公问:“怎样去做呢?"管仲回答说:

“在整顿内政中寄寓军令。”桓公说:“好。”

于是管仲就制定国家的政令:“全国可编为三军,所以有国君亲自统率的中军的旗鼓,有国子

的旗鼓,有高子的旗鼓。春天用春猎的名义来整编军队,秋天以秋猎的名义来操练军队。这样卒、

伍一级的小队伍在里中就已经编就,军、旅一级的大兵团在郊野中得以组成。内部教令告成,军

令就不得再变。同一个伍的人祭祀时同享酒肉,死丧时大家同样受到抚恤,有了灾祸共同承担。

人与人相伴,家与家相伴,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交游。所以夜间作战能听到声音,就不会发

生误会;白天作战能相互看见,足以认识同伙。那种欢乐的心情,能使他们拼死互助。在家时共

同欢乐,行军时融洽无间,战死时一起哀伤。所以,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您拥有

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

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

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

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

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14~15.【答案】C、

【解析】(I)C.“给人一种悲凉凄冷之感”错误。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奉使川蜀途中所

作,联系上片“随风百丈轻“可知词人这次出行顺风顺水。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

拍打船舷,如有弹琴击筑的美妙音乐相伴入眠,是一种惬意,不是悲凉凄冷。

故选:Co

(2)本词上片写黄昏泊舟时的情景,开头两句“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写的是川

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长江”是舟行之处,“日落”表明天色已晚,“移舟”表明靠岸停泊,

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烟波绿”“青山曲”写了烟波之色彩

和青山之形状,景色本已十分美丽,在夕阳的映照下,色彩明媚、美丽,更加迷人。借景抒情,

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日出”“春来”,互文

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己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

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

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

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

者更绿,“绿如蓝”。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

情。

答案:

(1)C

(2)①本词这两句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重点写了烟波之色彩和青山之形状;白词写

的是江南日出景象,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②虽为不同时间的景象,但都是色彩明媚的、美丽的、

迷人的。③都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李词两句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

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可见其心情愉悦。白词两句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

愉悦心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

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先要理解诗意,结合诗句分析景物形象,再分析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如何鉴赏诗歌: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

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

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

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

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

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6•【答案】【小题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小题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小题3】往来无白丁,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故答案为: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重点字:适、韵)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重点字:荧)

(3)往来无白丁江州司马青衫湿(重点字:衫)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

关名句。

《阿房宫赋》名句辑录: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两句写出秦的奢侈是建立在对人民的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

17.【答案】及时切换档位,达臻千里遥程

汽车有前进挡、倒挡和空挡三种挡位,三种挡位分别控制车的前进、后退和停止。人生如车,

亦应该有三种状态:奋发进取、适时后退、适当无为。如此相机而动,及时切换状态,才得达臻

千里遥程。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是一种蓬勃的生命状态。心理学

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

现的需求。一个人挂了前进挡,要么是想获取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要么是想实现自我的价值。董

宇辉幼时家庭遭遇变故,经济条件一落千丈,英语也一度落后他人,但是他给自己挂起“前进挡”,

千百次地背诵,上大学后,一次次地纠正自己的口音,这才有在新东方直播间的光芒万丈。哪有

一夜成名,只有百炼成钢。若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必得挂起“前进挡”,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

浪。

蒋勋曾言:“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

平衡感的生命。”“前进挡”可以让人精神亢奋,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人生从来不会永远处

于“高速”状态,有时也需要挂上“倒挡”,退让一点。人生路上该进则进,该退也必须退。六

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多一点谦让,“退”中又何尝没有“进”呢?蔺相如经历完璧归赵、混池

之会后步步高升,但他知道给自己挂上“挂挡”,退避廉颇,避免冲突,个人的“退”又何尝没

有促进了国家的“进”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看似是经济发展的“倒挡”,

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前进挡”。如此观之,“前进挡”“倒挡”配合无垠,可让人生行稳致远。

“空挡”没法让车前进,也没法让车后退,但是却不可或缺,因为它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

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人生也是如此,适时地停止休息,才可以更好地出发。然而,在

物欲横流、倍速流行的当下,我们目睹有人因为走得太快,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目睹有人为

了攫取名利而疯狂加速,终致人毁车亡。我们也眼见董卿和胡歌等人在事业当红时,选择国外游

学放空自己,给自己按下暂停键。沉淀后的董卿带来了《朗读者》这样的优质节目,胡歌也奉献

了《琅珊榜》《伪装者》等热门大剧中精彩的演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难成。适当的无

为状态是为了更有为,恰如“空挡”为“前进挡”“挂挡”蓄势。

前进挡、倒挡和空档这三种挡位都缺一不可,在驾驮!人生这辆车时,一定要因时制宜,随机

应变,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停则停,如此才能达臻千里遥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本题材料引入汽车驾驶术语,以驱动汽车的不同行驶动态来创

设写作情景,材料虽然取自驾驶术语,但贴近生活,概念清楚明晰。材料中精准阐释了“前进挡、

倒挡、空挡”三者的含义和关系;材料以行车为喻,又不止于行车操作。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

关注对“前进挡、倒挡、空挡”三种不同概念的内涵以及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还要揣摩出命

题人暗含的情绪指向,即“根据对外部环境判断,及时切换挡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方向的

选择,汽车的进退,不仅蕴含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和道理,更可扩展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思维,

考上需抓住“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判断,及时切换

挡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

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暗含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事物的发展前

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

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参考立意:

(1)后退是为更好地前进。

(2)及时切换档位,达臻千里遥程。

(3)适时“空挡”,为“前进挡”“挂挡”蓄势。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

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

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

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

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

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

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

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

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18~20.【答案】(1)第一空,语境强调街道两侧古建筑密集,可填“鳞次栉比”。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第二空,语境强调读古屋的保护修缮十分紧迫,可填“刻不容缓”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时间一点都不容许耽搁.形容形势紧迫,必须立即行动。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

迫。

第三空,语境强调来吴家大院参观的游客接连不断,非常热闹,可填“络绎不绝”或“熙熙攘

攘”。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句文中画波浪线的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发表……名单”搭配不当,把“发表”改为“发布”;

二是“全省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首批"语序不当,把“首批”放到“20个”前。可

修改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全省首批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名单,窑

湾古镇景区榜上有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盏盏高悉的大红灯笼风中舞动,倒映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