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6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煤的液化 C.煤的焦化 D.煤的气化3.用塑料大棚栽培农作物时,常需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A.二氧化碳可促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D.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温度升高4.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燃烧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动物体内某些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5.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仓库发生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下列生活中处理火灾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百利无一害B.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7.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下列因素中:①反应所需的药品及反应条件;②实验装置;③气体收集和放置方法;④气体验满方法;⑤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环保安全.需要考虑的是()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8.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A.SO3 B.SO2 C.CO D.H2SO49.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CO2有助燃性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C.一定条件下CO2有可燃性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10.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A2B+2B1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①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②电解水产生O2﹣﹣实验室制O2B.分离或鉴别方法与原理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②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沸点不同C.日常生活经验①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②防止煤气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D.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①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并列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交叉关系A.A B.B C.C D.D1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010102反应后质量(g)待测221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4分)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氧气B.氮气C.氢气D.石油E.干冰F.煤G.天然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1)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物质是;(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4)食品包装袋内充入的气体是;(5)化石燃料有.14.以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为例,写出能表示下面要求的读法.(1)宏观:;(2)微观:;(3)质量关系:.15.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存在着碳循环,请在图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正确表示碳循环中的各种变化关系.(2)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主要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在光照作用下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以下为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变化:①金属锈蚀②煤炭燃烧③人与动物呼吸④陆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①~④中选择填空,其中消耗氧气的有(填数字序号,下同),产生氧气的有.(4)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趋利避害.如近些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进而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又是不可缺少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生命具有的重要意义是.1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①金刚石②石灰石③高锰酸钾(KMnO4)④二氧化碳.17.解释下列燃烧现象:(1)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易燃烧,原因是;(2)图b中将铜粗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很快就熄灭,原因是;(3)图c中蜂窝煤比煤球更易燃烧,原因是;(4)图d中用酒精燃烧加热“纸火锅”时,纸张不会燃烧原因是.18.下图是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物质化学式填在上图短线上,完善该网络图.H2O2MgC2H5OHH2(2)②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⑥中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⑨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在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选择(填上图中数字序号)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掉氧气.(5)写出⑫中丙烯(C3H6)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9.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的有关知识后,了解到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他还联想到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的含义,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于是引发思考,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面有关问题:【发现问题】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猜想】猜想①: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有关;猜想②: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有关.【验证猜想】实验报告如下:验证猜想对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①将蜡烛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点燃燃烧越剧烈猜想②燃烧越剧烈【结论应用】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2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F中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1)A、G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A中看到的现象是.(2)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如果要使水下白磷燃烧,应怎样做?.(3)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E中看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颜色变化的原因;用G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21.绿色植物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需吸收5g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试计算表面积为3.52m2的叶片,在100个晴天内能吸收g的二氧化碳?相当于g碳?22.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表: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反应前38.2反应后36.6请回答:(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精确至0.1g,下同);(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故选B.【点评】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煤的液化 C.煤的焦化 D.煤的气化【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煤的液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煤的焦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煤的气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用塑料大棚栽培农作物时,常需向大棚内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A.二氧化碳可促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C.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D.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温度升高【考点】6R: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增加CO2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原因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故选A.【点评】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4.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燃烧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动物体内某些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67:氧气的物理性质;69:氧气的用途;F5:氧化反应.【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氧气的支持燃烧,是提供氧具有氧化性,不是可燃性;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供人类维持生命活动使用;C、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D、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错误;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故正确;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正确;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故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氧气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支持燃烧(富氧炼钢、气焊气割等),供给呼吸(登山、潜水、病人、鱼池增氧等).5.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仓库发生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下列生活中处理火灾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考点】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HI: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专题】528:化学与生活.【分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B、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用水,否则容易受损.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造成空气流通.D、根据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器因为短路起火时,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说法错误.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D、高层建筑的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贯穿各楼层,烟雾可能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百利无一害B.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考点】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E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H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213: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害解答;B、根据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解答;C、根据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解答;D、根据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解答.【解答】解:A、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化石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害.说法错误;B、可燃物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说法错误;C、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说法错误;D、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趋利避害,说法正确.答案:D【点评】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7.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下列因素中:①反应所需的药品及反应条件;②实验装置;③气体收集和放置方法;④气体验满方法;⑤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环保安全.需要考虑的是()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考点】4N: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专题】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制取气体应采用的制取装置与收集装置,验证气体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需要考虑反应的需要的药品和反应条件;需要考虑制取和收集气体应采用的实验装置;需要考虑气体验满方法;需要考虑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环保安全;故①②③④⑤均需要考虑.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A.SO3 B.SO2 C.CO D.H2SO4【考点】DG: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此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答】解:(1)方法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元素种类不变;各种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个数不变.根据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故可知:碳原子反应前为4个,反应后也是4个;氢原子反应前12个,反应后12个;硫原子反应前2个,反应后2S应在“2X”中;氧原子反应前18个,反应后6个水分子和4个二氧化碳分子用掉14个;故剩余的4个氧原子在“2X”中,则X为SO2(2)方法二:此题也可以用代入法,A、B、C、D四项中的化学式分别代入反应方程式,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C、D都不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方法,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涵义及其应用.9.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CO2有助燃性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C.一定条件下CO2有可燃性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题意,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镁带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说明一定条件下CO2有助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将燃着的镁带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带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说明一定条件下CO2有助燃性,而不是一定条件下CO2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带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镁带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A2B+2B【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并依据分子的结构情况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解答】解: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故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故B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2+B2=2A2B.故选D.【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1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①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②电解水产生O2﹣﹣实验室制O2B.分离或鉴别方法与原理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②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沸点不同C.日常生活经验①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②防止煤气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D.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①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并列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交叉关系A.A B.B C.C D.D【考点】69:氧气的用途;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6V:一氧化碳的毒性;71:电解水实验;77:硬水与软水;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F1:化合反应及其应用;F2: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6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5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516: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解答;B、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解答;C、根据物质的性质解答;D、根据概念间的关系解答.【解答】解:A、①O2助燃,可以用于气焊切割金属,正确;②电解水产生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O2,错误;B、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是利用三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②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利用的是物质的沸点不同,正确;C、①区别硬水与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正确;②防止煤气中毒不能在在室内放一盆水,因为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错误;D、①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都属于化学翻译的基本反应类型,二者是并列关系,正确;②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是包含关系,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全面,但是难度不大,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010102反应后质量(g)待测2212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b物质可能是单质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a的质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0g+10g+10g+2g=2g+2g+21g+x,解得x=7g.A、a、b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d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B、a、b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故说法正确;C、此题不能判断b物质的类别,因此b物质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0g+10g+10g+2g=2g+2g+21g+x,解得x=7g.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4分)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氧气B.氮气C.氢气D.石油E.干冰F.煤G.天然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1)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C;(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物质是A;(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E;(4)食品包装袋内充入的气体是B;(5)化石燃料有DFG.【考点】HN: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69:氧气的用途;6K:常见气体的用途;6R:二氧化碳的用途;H7: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两方面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考虑,从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解答】解:(1)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氢气;(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物质是氧气;(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4)食品包装袋内充入的气体是氮气;(5)化石燃料有石油,煤,天然气故答案为:(1)C(2)A(3)E(4)B(5)DFG【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4.以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为例,写出能表示下面要求的读法.(1)宏观: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微观: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3)质量关系: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考点】G2: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324:化学规律的类比;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从宏观方面看: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是点燃;从微观方面看:一个甲烷分子和二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二个水分子;从质量方面看: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故答案为:(1)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3)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存在着碳循环,请在图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正确表示碳循环中的各种变化关系.(2)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主要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被海洋吸收.绿色植物在光照作用下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l206+6O2.(3)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以下为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变化:①金属锈蚀②煤炭燃烧③人与动物呼吸④陆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①~④中选择填空,其中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③(填数字序号,下同),产生氧气的有④.(4)任何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趋利避害.如近些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进而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又是不可缺少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生命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没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会发生,绿色植物就不会存在,人和其他动物也就会失去生存基础;没有二氧化碳,甚至地球也可能变成冰球.【考点】6I:自然界中的碳循环;6H:自然界中的氧循环;6R:二氧化碳的用途;G5: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和含碳有机物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内,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在叶绿体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解答】解:(1)据图分析,图中的碳循环过程还需要增加①②③指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④指向大树等,才能表示碳循环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2)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主要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被海洋吸收;在叶绿体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l206+6O2.故填:被海洋吸收;6CO2+6H2OC6Hl206+6O2.(3)①金属锈蚀是金属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消耗氧气;②化石燃料燃烧需要助燃物氧气,消耗氧气;③人与动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④陆地、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释放氧气.故填:①②③;④.(4)二氧化碳对地球生命具有的重要意义是:没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会发生,绿色植物就不会存在,人和其他动物也就会失去生存基础;没有二氧化碳,甚至地球也可能变成冰球.故填:没有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就不会发生,绿色植物就不会存在,人和其他动物也就会失去生存基础;没有二氧化碳,甚至地球也可能变成冰球.【点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我们应大量的植树造林,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1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②(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①;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④;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①金刚石②石灰石③高锰酸钾(KMnO4)④二氧化碳.【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解答】解:①金刚石是单质②石灰石是混合物③高锰酸钾(KMnO4)是化合物④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故答案为:②;①;③④;④【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根据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结论.17.解释下列燃烧现象:(1)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2)图b中将铜粗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很快就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3)图c中蜂窝煤比煤球更易燃烧,原因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图d中用酒精燃烧加热“纸火锅”时,纸张不会燃烧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213:化学与能源.【分析】(1)根据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进行解答;(2)根据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进行解答;(3)根据图c中蜂窝煤比煤球更易燃烧,原因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4)根据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所以火柴头斜向下时易燃烧;故答案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2)图b中将铜粗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很快就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3)图c中蜂窝煤比煤球更易燃烧,原因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图d中用酒精燃烧加热“纸火锅”时,纸张不会燃烧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18.下图是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物质化学式填在上图短线上,完善该网络图.H2O2MgC2H5OHH2(2)②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写出⑥中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4)⑨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选择⑤⑩(填上图中数字序号)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掉氧气.(5)写出⑫中丙烯(C3H6)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3H6+9O26CO2+6H2O.【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解答;(3)根据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解答;(4)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解答;(5)根据丙烯(C3H6)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该网络图中)①H2O2⑦H2⑧Mg⑬C2H5OH;(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可用、铜粉、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生成物是固体,不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在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选择⑤⑩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掉氧气.(5)丙烯(C3H6)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3H6+9O26CO2+6H2O.答案:(1)①H2O2⑦H2⑧Mg⑬C2H5OH;(2)2KClO32KCl+3O2↑;分解;(3)2C+O22C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⑤⑩;(5)2C3H6+9O26CO2+6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9.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的有关知识后,了解到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他还联想到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的含义,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于是引发思考,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面有关问题:【发现问题】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猜想】猜想①: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氧气浓度有关;猜想②: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反应物接触面积有关.【验证猜想】实验报告如下:验证猜想对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①将蜡烛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点燃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猜想②将质量相同的木炭块和木炭粉分别放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粉比木炭块燃烧更剧烈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结论应用】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增大燃料和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考点】2C: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专题】537: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氧气浓度越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验证猜想】根据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结论应用】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的有效方法.【解答】解:【提出猜想】猜想①: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氧气浓度有关;猜想②: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反应物接触面积有关.故填:氧气浓度;反应物接触面积.【验证猜想】实验报告如下所示:验证猜想对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①将蜡烛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点燃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燃烧越剧烈猜想②将质量相同的木炭块和木炭粉分别放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粉比木炭块燃烧更剧烈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结论应用】增大燃料和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故填:增大燃料和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F中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1)A、G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锥形瓶,b集气瓶;A中看到的现象是锥形瓶集气瓶有大量气泡产生.(2)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如果要使水下白磷燃烧,应怎样做?将水温提高到40℃以上.(3)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C中液面下降、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4)E中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颜色变化的原因CO2+H2O=H2CO3;用G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164:综合实验题.【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分析,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白磷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