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
第一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
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总体而言,世界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
度地带、距海较近地带、海拔较低地带,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最基本因素)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平原工农业生产大都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U居住在平原区
地形
高原土层瘠薄,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稀疏
北半球温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在这一地带;
气温
气候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降
降水
水多则人口密集,降水少则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的人口逐水而居,稠密
水资源
区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1-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煤矿、
矿产资源
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
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城市,
人口密度大。
(三)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历史因素、文化教育状况
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文化差异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早婚,加快了入口增长;发达国家晚婚、不婚,降低
初婚年龄
了出生率
婚俗
某些国家、地区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降
婚姻稳定
低了出生率
宗教对人口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导致高出生率
第三节人口空间变化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又称为机械增长,是一段时间内人的雌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分:
入口迁移需要有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跨越特定行政界线),长达一定时间内(通常
一年以上)。
人门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
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第2页共30页
二、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15—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的人口迁①外籍劳工和技术移民迁移;②因政
移;②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治原因引起的国际迁移;③因灾害等
迁移路线
源的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原因引起的环境移民;④因战争引起
迁移的国际难民
①由“旧大陆”(欧、亚、非)流向“新①永久性移民比例减少;②迁移形式
特点大陆”(美洲、大洋洲I);②由已开发趋于多样化;③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
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达国家
①地理大发现;②新航路开辟:③资本①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②劳动力
原因
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
意义调整了劳动力分布不均的状况
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国内人口迁移
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迁出地迁入地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
行政力量的束缚;
迁往自然条件黄河中下长江流域、
古代②农业经济的脆大批迁移
较好地区游珠江流域
弱、频繁的战争和
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①由东部迁往辽宁、山
计划经济体制和户有组织、
立后到20西北、东北;东、上海、
籍管理制度,开发有计划地其余省区
世纪80年②由沿海迁往四川(西藏
内地、建设边疆进行
代中期内陆持平)
当改革开放政策,沿城市、平
①由内地迁往
代海经济发达地区需流量增原、工矿
20世纪80东部沿海城市农村、内
要劳动力;农村大大,流向区、上海等
年代中期和工矿区;②地、山区、
量劳动力获得解发生明显经济发达
至今由农村迁往城贫困区
放;城乡、地区间变化区和大城
市
收入差距市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L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2)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
规模。
(3)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4)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恶化、
灾害频发、资源耗竭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促进人们为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
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
(2)交通通信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人口迁移。
3.社会因素
(1)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
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
口迁移;社会变革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二)城市与乡村间的人口迁移
城市人口迁移乡村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
工作机会多农村生活困难
城
嫌钱机会多就业机会不多
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相对较好il化l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就医不便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公共设施不足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久
、
过
社会地位高口社会地位低
中
于
集
,
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失
失业率高逆人口总髭少
犯罪率高城劳动力老化
市农业投资少
建筑物密集化
房地产价格高农业生产条件差
交通拥挤农田荒废
环境质量好
第4页共30页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大敢廉
[价劳动力
促进迁入地前/流通)
和经济的发履J
回@J倪迸迂入地第N产业
更好地开发-I的发展
利用土地击Jzʌ(加®迁入地与外界科
迁Ir
J出Il会的经济、科技、文化
迁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
好致当地人地ʌ
∖√的发及
才外说,劳0√
I动力不足J地加/公共设施的负履
和城市管理的■度j
影响迁出地
经济的进一“丹(在住房、交通、里生、
I步发展JL教育、城市环境3方面
(产生巨大乐力
第四节人口容量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
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
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
概念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
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
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量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
区参考角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消费水平
别
体现的意生存(临界值)发展(适度人口)
义
人口数量天小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
共同点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
进行相对定量估t十,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二、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影响关系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正相
自然因素
容量的基础关
社会经济因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资正相
素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关
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会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
人均消费水负相
产生一定影响。在资源环境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人均消费水平越高
平关
则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资源环境承
对外开放程正相
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
度关
源匮乏,则大大降低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第一节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乡村土地利用
①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②公共设施: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j外围: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③空间结构4[公共服务设施:位于村落的中心
内部《
I[居住用地:住宅由村落中心向外豆级分布
第6页共30页
第二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镇功能分区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
政区、文化区等。城镇功能区无明显的界限,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
有其他类型用地。
住宅区: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分布最广泛,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环境质量
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
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通常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
旦。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工业区:集聚成片分布在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并逐步向外缘移动。
二、聚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聚落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聚落内部空间结
构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历史、行政等因素也会影响聚落内部空间结构。
背
历史
景城市土地
城
市
响
影历史因素利用随历
区
能分
功史而变化
地租
水平
社
经功能区分化城市功能影响住宅区
会
济
分区成因因
因主要原因
素
素
住宅递付租
减居中水平干预城市引导或划
社会经济行政因素定不同的
的发展功能区
三、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措施及其意义
措施意义
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
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
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生活提供便
施等利
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
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产得以永续相传
第二节城镇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及动力机制
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又叫城镇化。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
第8页共30页
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成熟阶段(N以后)
①城市化水平校高,达70%,城市化水平的增长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城不断向农村推进,
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块使接个大
城市人口或少.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中期阶段(M、N之间)
①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人口
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人口比重
超过30%.
②出现郊区城市化现配随
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
始迁往郊区.
③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
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
业比重逐步上升
级慢发展阶段(M以前)
①城市化水平较低,低于3隙,城铁人口增长域慢.
②区域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三、世界城市化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起步早,水平高,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总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大多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四、世界城市化影响及措施
世界城市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同时也会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破坏原有河网系统,产生生活污染、工业
“三废”,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另外城市、交通、住宅、社会等问题也随之发生。为保护和
改善城市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
居住条件:建设生态城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
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
定性的特点。
城乡景观:是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
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典型例子
西双版纳的竹楼、因纽特人的冰屋、土耳其
民居特色气候、地形、建筑材料
洞穴房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
城市格局历史文化、经济结构明清北京城、威尼斯水城
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人
建筑风格中国古建筑斗拱飞檐、西方尖塔雕塑
情
城乡生产景
生产方式哈尼族梯田文化
观
第K)页共30页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农业
一、农业生产
(一)概念
农业生产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产品的过程。
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副业和渔业等。
(二)特点
I.地域性: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的结构、
数量和品种都不相同。
2.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在时间分配上有特殊的规律,即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
按季节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
(三)分类
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世界上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基本上分别属于
种植业和畜牧业,还有一部分属于混合农业。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案例
热量
光照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
气气温日较度、产量、品质关系密切
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
候差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年降水量小于25Omm的干
降水
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影响农业类型:平原适合发江西省泰和县干烟洲地区采取“丘上林草
地形展种植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
牧业局模式
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塞上江南”宁夏的水稻种植
决定性因素其他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
融水,或者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
也利于发展
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产量茶树喜酸性土壤,甜菜喜碱性土壤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素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市场
产的类型和规模城市周围的农民重点生产蔬菜、水果、肉、蛋、
奶及花卉等
交通运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
输产品销售范围的地方
国家或地方政府制订的各项政策、税收办法,
政府政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
鼓励或限制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提高或降低农
策农业生产
产品的价格
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
科技良种使单产量提高
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
冷藏
围
(三)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
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
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反过来生产规模会
缩小。
(2)科技: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农业生产也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人们
通过技术手段对地形、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
业。
第12页共30页
(3)交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
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
的农业区域。
2.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市场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科技水平及机械化水平: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
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
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第二节工业
一、工业的概述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
制成产品的过程,就是工业生产活动。
按照生产对象可分为采掘业和加工业,按照产品用途可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形成和
发展历史可分为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二、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与主导类型
(-)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土地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
政策:影响工业布局和规划
水源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减弱
个人偏好:影响工业布局
能源技术:科技进步,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
工业惯性:影响工业搬迁
原料发展变化共同影响工业区位
文化消费习惯:影响产品结构和
(原料、能源交通:交通运输对工业有很大吸引力
工业布局
影响减弱)市场:市场对工厂区位有很大吸引力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选择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电子厂、感光
虑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器材厂
环
境自来水厂、啤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要酒厂
求
服装厂、玩具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虑r
污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仓库
染
钢铁厂、水泥
程污染严重的企业宣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Γ
度
第14页共30页
已知主导风向的,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
向
水泥厂、酿造
考大气污染季风气候区,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
厂、发电厂、
虑严重区
钢铁厂
污已知最小风频的,则应分布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
染风向
类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印染厂、造纸
型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Γ
钢铁厂、发电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Γ
(二)工业的主导类型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
的指向类型。
区位选择理
工业部门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
由
原料不便于长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节省运费,减
原料指向型工距离运输或运
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少损失或废
业输原料成本较
水果罐头厂等弃物
高的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
啤酒厂、汽水厂、家
市场指向型工距离运输或运节省运费,减
具厂、印刷厂、石油接近消费市场
业输产品成本较少损失
加工厂、棉布厂等
高的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
动力指向型工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冶金(如炼铝
地(火电厂或水能耗大
业能量的工业厂)、化学等重工业
电站)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接近具有大量耗体力多、廉
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
皮革加工、制伞、制廉价劳动力的价,技术要求
工业劳动力的工业
鞋等工业地区不高
接近高等教育
技术指向型工技术要求高的集成电路、卫星、飞技术高,利于
和科技发达地
业工业机、精密仪表等工业开发新产品
区
另外,现代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帮助工厂节约运输成本,因此,工厂多选择建在沿
海和沿江港口、铁路枢纽,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等交通便捷的地方。例如,宝钢建在上海,可
以利用上海的港口优势,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铁矿石。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
用也在不断变化。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
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科技进步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原料的依赖性减弱。
2.交通运输能力提高。
3.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4.工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5.对市场的依赖加强。
第16页共30页
第三节服务业
一、服务业的概述
(-)含义及特征
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类产品的活动。
服务产品与工农业的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二)分类
服务业主要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其中,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以及法律服
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
业和商务服务业等。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除旅游业外,其他大部分服务业主要受更想
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集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影响服务业的因
案例
素
市场小型的便利店、理发店、洗衣店等,一般分散在居住区,主要服务
(人口规模、人均附近的居民;
消费水平、居民偏大型、高档的百货商店,需要选择在服务范围较广的城区中心
好等)学校、医院的布局也是根据人口规模来确定的
交通城市中的大型商场多分布在市区十字路口或是主要干道旁边
零售、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主
劳动力
要考虑劳动力成本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行业,往往布局在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
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而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行业与专业化
的管理技术融合,使得布局更加广泛
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
集聚
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例如城市的美食街、服装城、电器城等
为了缓解目前城市中各居住小区停车困难的现象,政府规定新建住
历史文化、政策等
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停车场
三、服务业空间布局
(-)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生活性服务业大多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其大多分散布局,一般在人口密
集的地区。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1.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以及集聚性等特点。
2.影响其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产型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规范化
的政策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市场。
3.聚集区形式
生产性服务业多以中心商务区、科技创意产业园、软件与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形
式出现。
第18页共30页
第四章交通运输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一、交通运输方式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特点
方式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
水路慢差差低
大低
铁路较快好投资大、占地广
II
公路较慢好好短途运输成本低
小高
航空-≡投资大
管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ɪ好投资大
(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铁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
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管道: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
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二、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综合运输网。
高速化:提高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如磁悬浮列车。
专业化:节省费用、便于装卸作业、机械化、提高安全性,如集装箱运输。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如巨型油轮。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要求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线、管道等。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港口、航空港、车站等。
二、交通运输点
港口汽车站航空港
交通便利
水域广阔面积较大、平坦的地
不宜设于多雾、多烟和有暴风雨、雷电的地区
地势平坦开阔方
上空和规定范围内应无高山等障碍物
经济腹地广与城市交通有直接联
远离鸟群栖息地,避免航空港与植被对鸟类的吸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员招聘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分成格的漆器餐盘产品供应链分析
- 耳钉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粘度计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5G战略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真空包装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保险精算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化妆品研究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装煤机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体育人士的宣传管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中小学学校人防、物防、技防落实方案
- 白酒营销策划方案参考范文二
- 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解答参考
- DLT 5707-2014 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 供水工程水源部分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 道法友谊的真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民事诉讼法学》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从三线建设到“新三线建设”:四川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借鉴、价值指向与时代进路
- 第5课《老师您好!》道德与法治2024-2025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PPP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9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