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批次读者问题解答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批次读者问题解答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批次读者问题解答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批次读者问题解答_第4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批次读者问题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朽木易折,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页/共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批次读者问题解答各位读者:大家好! 本规范出版发行后,单行本规范咨询服务平台陆续收到全国各地读者的问题,本社对这些问题收拾后提交给主编单位举行解答,现发布第1批次问题解答,以协助大家学习规范。欢迎大家踊跃提问(联系方式见本规范咨询服务平台),提问时注明条款编号。问题解答会适时在我社()“规范大全园地”板块发布。中国建造工业出版社问(2011-5-31,一阵风):新规范里,现在的钢筋,那就是一级钢是HPB300,二级钢是HRB335,二级钢是HRB400等等,对吗?答:普通钢筋种类与强度等级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开始已不再采用Ⅰ级钢、Ⅱ级钢、Ⅲ级钢之称,新规范中用钢筋牌号和强度等级表示。问(2011-7-4,高赞):我想咨询一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关于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偏心距增大系数是不是不考虑了呢?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二阶效应的表达形式己改变,以结构侧移二阶效应及构件挠曲二阶效应分离考虑,总体不再采用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表达形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其弯矩设计值应按结构的侧移二阶效应(当结构侧移二阶效应较大时)与杆件挠曲二阶效应分离举行计算,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更清晰、确切。问(2011-7-20,cool):您好!《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第109页表8.5.1中备注第1条,“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是不是应该包含C60本身,改为,“当采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请回复!谢谢!答: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相比,对于本规范表8.5.1中的受压构件的所有纵向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钢筋时,本规范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已提高了0.05(为0.55%),为保持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在最小配筋率的相对合理性,同时也考虑到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本规范特在表8.5.1的注1中规定“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问(2011-7-28,xx11dd00):《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版第1次印刷中第113页第8行,即第9.1.6条第2款中“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这其中的板边是否为板内?答:所提问题准确,可以在以后修订中将本规范第9.1.6条第2款中考虑改为“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从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7”问(2011-7-29,ZHANWEICHUN)砼规9.2.15-1条对梁保护层超厚时的防裂钢筋网片配筋直径和间距举行了规定,规定最大间距为150mm,最大直径为8mm;而倘若采用最大间距150mm,即使采用最大直径钢筋d8,配筋率仅为335mm2/m。按9.2.15-2条,1%配筋率的要求,该配筋最多可用于33.5mm厚度的保护层,而33.5mm的保护层厚度根本不用配置防裂钢筋网片。150mm的间距即使采用最大直径钢筋也无法达到50mm保护层厚度的配筋率要求的话,规范规定150mm的间距还有何意义呢,迷惑中。答:对于防裂钢筋网片配筋要求,本规范第8.2.3条、第9.2.15条多处使用“宜”的形式表达,详细数值可由设计人员决定。现条文对于网片的要求并不矛盾,其150mm是网片的最大间距,设计时可以小于该值。(为保持与本规范第9.2.15条第2款中的要求一致,以后修订中对于防裂钢筋焊接网片的最大间距可以考虑取用100mm)。问(2011-8-9,李志荣)近日,看了2010版新高规、新抗规和新砼规范,发现以下几个疑问,烦请解答为感,以便以后设计操作!1)三级抗震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大于400时箍筋最小直径取值问题。抗规GB50011-2010第.2)条和高规JGJ3-2010第.2)条均为6;而砼规范GB50010-2010第条并无此规定,也就是说,砼规范必须用8。设计操作中对此取6mm还是8mm?答:本规范在第11.4.12条第2款规定了柱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直径要求,在第11.4.12条第4款给出了一级、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最小直径的要求。对于“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的箍筋最小直径,设计可参照《建造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与《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执行。2)连梁高度大于450时,连梁两侧腰筋最小直径取值问题。高规JGJ3-2010第条为8mm,而砼规范GB50010-2010第条为10mm,设计操作中对此取8mm还是10mm?答:《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27条第4款规定“连梁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是结构设计中的最低要求(墙分布筋最小直径为8mm),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章是特对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抗震验算与抗震构造要求,设计时可按照详细情况参照执行。3)剪力墙墙身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取值问题。砼规范GB50010-2010第11.7.15条和抗规GB50011-2010第条均规定不应小于8mm,不宜小于10mm,而高规JGJ3-2010第7.2.18条规定不应小于8mm,根本没提10mm,设计中是否可取8mm?答:三本规范对于剪力墙墙身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取值没有大的矛盾,《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的8mm是“不应小于”,另两本规范的10mm是“不宜小于”。对于墙厚不超过200mm,当配置竖向分布筋直径为8、间距为200mm时,配筋率已超过0.25%(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这对于低烈度区且不太高的房屋是恰当的。4)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框架柱箍筋或拉筋采用HRB500钢筋时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问题。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框架柱的箍筋或拉筋采用HRB500钢筋时,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435MPa还是360MPa?(因为规范条文及条文说明均取消了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超过360MPa的限制)答:箍筋强度设计值在本规范中用符号fyv表示。本规范第4.2.3条规定了“fyv应按表中按fy的数值采用;当fyv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m2时应取360N/mm2”。而在除了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之外的地方使用fyv时,可以采用fy的数值。5)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框架柱箍筋体积配箍率计算问题。砼规范GB50010-2010规定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而高规矩取消了此规定,也就是说,高规可以不用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设计中是否扣除?答:《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建造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于框架柱箍筋体积配箍率没有明确规定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可由设计人员自行决定。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第11.4.17条规定执行是偏于安全的。6)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阴影范围问题。砼规范GB50010-2010第11.7.19条和抗规GB50011-2010第条规定与高规JGJ3-2010第7.2.16条不同,设计中如何取值?答:对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取值范围,《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所规定的比《建造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两本国标郑重,主要考虑到高层建造的特点。因此,建议高层建造按《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执行,低、多层建造可按两本国标执行。问(2011-8-26,陈炜光)混凝土规范主编部门:

你好,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已经实施,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其3.5节耐久性设计的条文中规定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二a、二b...等几个等级,而在2009年5月1日实施的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定义的环境类别为Ⅰ-A、Ⅰ-B、Ⅱ-C..等。我们经过比对发现,《混凝土规范》的一类环境对应《耐久性规范》的Ⅰ-A级,二a类环境对应Ⅰ-B级等等,但是《混凝土规范》的一类环境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要求为C20,板、墙、壳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15mm,梁、柱、杆的为20mm,而《耐久性规范》的Ⅰ-A级环境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要求为C25,板、墙、壳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20mm,梁、柱、杆的为25mm,其它几个等级的环境类别也有类似的区别,不再举例。为此我们就很困窘,在平时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按哪本规范作为根据呢?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执行的郑重程度有所不同。对于房屋和普通构筑物,其使用环境较好,可以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执行。问(2011-9-5,王海顺)混凝土结构规范GB50010-2010中第96页公式(7.1.8-1)是否有误?从图7.1.8中图中暗示推导过程如下:按照力的平衡条件:得到:而规范中公式为(7.1.8-1)请问规范中公式是否有误?倘若无错误,倘若无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棘手您将推导过程相告。答:公式(7.1.8-1)无误,源自《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研究工作,计算该局部应力主要是对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薄腹构件)验算主拉(压)应力时考虑局部应力(由吊车轮压产生)对抗剪强度的有利作用。本规范条文说明解释了该局部应力的实用计算主意是根据弹性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后给出的,详细研究成绩请参见《预应力混凝土梁抗裂度计算中考虑局部应力的问题》《建造结构》1975年05期问(2011-09-19,曾明)《附录C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2混凝土本构关系,C2.4混凝土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公式C.2.4-2”其中升高段公式的x有n次方,而按照新规范编写的一本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梁兴文史庆轩主编;童岳生主审;中国建造工出版社出版)第26页中的x却是平方,不知道谁对谁错?另不懂公式C.2.4-2其中升高段公式出自何处,得来根据是什么?答: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相关表述可能存在笔误。混凝土本构关系升高段公式主要根据同济大学李杰教授的研究成绩。采用损伤理论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升高段,发现初始损伤可能为负数,这一结论不符合损伤物理概念,也会带来计算的艰难和不稳定。基于此,引用Mander模型改进了原规范模型的升高段表达式,以满意理论与应用的需求。问(2011-10-24,大哥) 2.1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