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057-2018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_第1页
DB21-T 3057-2018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_第2页
DB21-T 3057-2018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_第3页
DB21-T 3057-2018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_第4页
DB21-T 3057-2018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220

B41

备案号:62094-2019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057—2018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TechniquesforEradicationofPseudorabiesinintensivepigfarms

DB21/T305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作丰、兰德松、魏园园、张鑫、周维、吴运谱、于长泳、王克才。

II

DB21/T3057—2018

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净化条件的基本要求、野毒感染调查、轻度

感染场的净化、中度感染场的净化、重度感染场的净化、净化标准、生物安全措施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境内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其他类型的猪养殖场、户的伪狂犬病净化可参

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35动物防疫基础术语

GB/T18641伪狂犬病诊断技术

GB/T35911伪狂犬病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

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678猪伪狂犬病免疫酶试验方法

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2011年1月1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50号)

《辽宁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辽动卫发﹝2007﹞119号)

《省畜牧局关于饲养场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的补充通知》(辽牧发﹝2011﹞160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规模猪场intensivepigfarms

指具有独立的生产场所,符合《畜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达到省政府规定的生猪存栏量500

头以上的村屯居住区以外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单位。

3.2猪伪狂犬病porcinepseudorabies

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为神

经临诊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

临诊症状,无奇痒。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临诊症状。本病也可以发生于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

3.3净化eradication

1

DB21/T3057—2018

对某病发病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和清除传染源的目标。

4净化条件的基本要求

4.1猪场未用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或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如果使用全基因疫苗(如常规灭活苗),应

换成gE基因缺失疫苗,半年后开始净化。

4.2猪场猪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30%。

4.3猪场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4应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5野毒感染调查

5.1抽样

抽样数量根据猪场的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而定。可按照种母猪群数量的10%、种公猪100%比例采血,

若猪群种母猪少于300头,至少采集30头母猪,种母猪不足30头的全采;对于有2年以上无伪狂犬病的猪

场,采集全部种猪的血液,检测gE抗体。病原学检测采集样品,活猪采集鼻腔分泌物,病死猪、活体送

检并处死的猪或流产胎儿等采集大脑、三叉神经节、扁桃体、肺脏等组织。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按

NY/T541执行。

5.2血清学检测

5.2.1猪伪狂犬病病毒gB(PRV-gB)抗体检测

分离猪血清,按照GB/T18641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PRV-gB抗体,结合

免疫情况,评估免疫抗体水平。

5.2.2猪伪狂犬病病毒gE(PRV-gE)抗体检测

分离猪血清,按照NY/T678中的E糖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E-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的

PRV-gE抗体。

5.3病原学检测

按照GB/T18641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或按照GB/T35911中荧光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猪伪

狂犬病病毒核酸。

5.4合格免疫抗体判定标准

5.4.1个体免疫抗体合格标准

按照GB/T18641执行。

5.4.2群体免疫抗体合格标准

群体PRV-gB抗体阳性率应在85%以上,CV值≤40%。

5.4.3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

2

DB21/T3057—2018

PCR检测结果按照GB/T18641中规定执行;荧光PCR检测结果按照GB/T35911中规定执行。

5.5分级

根据野毒感染阳性率的高低进行分级,分重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20%)、中度感染场(野毒

感染阳性率在10%~20%)、轻度感染场(野毒感染阳性率<10%)、阴性场(野毒感染阳性率为0)。

6轻度感染场的净化

采取“检测淘汰”和“监测维持”的净化措施。采取血清学普查,对种猪群逐头采样检测,对后备

种猪可在5月龄和配种前1个月进行检测,其它猪进行抽检。如gE抗体阳性,直接淘汰感染猪;对可疑样

品,可再间隔10~14天后再次检测复核,如仍为可疑或阳性,判为阳性,直接淘汰。完成“检测淘汰”

阶段1年后,转入“监测维持”阶段,对猪群所有种猪逐头检测,其它猪进行抽检,进行gE抗体检测,

gE抗体阳性猪直接淘汰。

7中度感染场的净化

采取免疫、“检测淘汰”(部分清群)和“监测维持”的净化措施。

7.1免疫

7.1.1疫苗选择

选择经农业部批准,适合当地(场)流行毒株的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时,一个猪场只能使用同

一种毒株的gE基因缺失疫苗,不能使用两种或多种毒株的gE基因缺失疫苗。

7.1.2免疫程序

7.1.2.1仔猪

对同一批仔猪在50日龄、60日龄和70日龄时分别进行gB抗体检测,每个阶段抽样30份,采集

10窝,每窝3头,保证采样分布均匀性。以群体gB抗体阳性率达85%作为制定仔猪首免时间的参考依

据,采用肌肉注射方式进行免疫。如果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出现伪狂犬病症状,淘汰出现临床症状的猪,

新生仔猪出生48h内采用滴鼻免疫。

7.1.2.2种母猪

每年普免3~4次,避免在分娩前7d内免疫,以减少应激;在猪群感染风险大时,母猪普免3次,

并在产前3~4w再免疫1次。在配种前1个月和产前1个月各进行1次免疫,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

次。

7.1.2.3种公猪

每年普免3次。

7.1.3免疫效果评估

仔猪免疫3w后,按7.1.2.1中要求采集30份血清进行gB抗体和gE抗体检测。当gE抗体阴性时,

gB抗体群体阳性率达85%以上,则认定群体免疫抗体水平合格。

3

DB21/T3057—2018

7.2检测淘汰

种公猪(含后备种公猪)应100%检测;种母猪(含后备种母猪)按10%的比例抽检;对有流产、产死

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100%进行检测;商品猪定期进行抽检。对gE抗体阳性或病原学检测阳

性猪,直接淘汰。母猪短期无法淘汰的,要严格限制其活动,防止其与健康猪群之间接触和人为传播。

7.3监测维持

完成“检测淘汰”阶段后,转入“监测维持”阶段,在1年内对猪群所有种猪逐头检测、其它猪进

行抽检gE抗体。

8重度感染场的净化

采取免疫、检测淘汰和监测维持的净化措施,分步实施。

8.1如猪群群体gE抗体阳性率>30%,已不能满足实施净化的条件,建议全群淘汰处理或加强免疫后

再进行净化。

8.2免疫程序按每4个月免疫接种一次。每次免疫接种后抽样对猪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对免疫抗体

水平不达标的,立即补免,持续2年以上。

8.3持续监测,当病原学检测阳性率≤20%时,按中度感染场实施下一步净化措施。

9净化标准

规模猪场达净化标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9.1猪场停止使用疫苗后(或没有使用疫苗)两年以上,无病原学阳性病例。

9.2猪场连续两年随机采样进行血清学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10生物安全措施

10.1检疫

10.1.1引进猪只的检疫

按照《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规定引进猪只。建立专

门隔离饲养舍,严格检疫引进猪只。在种猪启运前对拟引进猪只逐头进行检测,确定PRV-gE抗体阴性

或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阴性且PRV-gB抗体水平合格后方可启运引进,引进后隔离饲养45天,再经检测

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10.1.2外来供精的检疫

对外来供精种公猪按照《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进行检疫,保证供精种猪

PRV-gE抗体或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检测阴性及PRV-gB抗体水平合格。

10.2车辆消毒和外来人员隔离

选用合适浓度的醛类和碘类消毒剂进行车辆消毒,如有条件可采集车辆表面样品进行消毒效果验

4

DB21/T3057—2018

证。

外出归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生产区的饲养人员和技术人员,需在办公区或生活区隔离2d;外来

我员人员严禁人员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确实需要进入,应隔离2d后再沐浴更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确实需要进入,应隔离2d后再沐浴更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10.3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10.3.1隔离消毒与淘汰

把病猪及时隔离,严格消毒被其污染的栏舍,果断淘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不便淘汰时,需隔离专人

饲养,加强消毒,防止病原扩散。

10.3.2病死病害动物及粪污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及母猪所生产的弱仔猪、死胎、流产胎儿按农业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农医发﹝2017﹞25号)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按NY/T1168或GB/T36195的要求进行无害化

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21/T305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净化条件的基本要求................................................................2

5野毒感染调查......................................................................2

6轻度感染场的净化..................................................................3

7中度感染场的净化..................................................................3

8重度感染场的净化..................................................................4

9净化标准..........................................................................4

10生物安全措施.....................................................................4

I

DB21/T305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